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8)

史学研究 2019-05-20

前言:

2019年史学研究公众号将继续编选历史学新书单,本期为2019年第18期新书单。为保证书单的质量,公众号将主要通过专业的评选团队选书。新书单以当年的新书为限,每期选书不超过15本,每个出版社选书不超过2本,以历史学的学术专著为主。荐书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

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诸葛武侯

作者: [日] 内藤湖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諸葛武侯
译者: 张真 
出版年: 2019-4
页数: 184
定价: 42.00元

《诸葛武侯》出于日本“东洋史巨擘”内藤湖南之手,观点新颖,考证严谨,言必有据,据必翔实,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从《诸葛武侯》开始,内藤湖南正式转入中国学研究,并以秋田师范学校的低学历而被京都帝国大学破格聘任,成为京都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诸葛武侯》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人物传记,作者更为关注的是世运的变迁。如他说:“世运之转移,其治平之日,大抵以每三五十年为一期而起变态,当其动荡扰乱之际,十年或十五年,便面目全非,以致旧物荡然,决非希觏之事。”作者还把明治前后的日本与三国时代相比较,对日本知识界产生过较大影响。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日本著名汉学家,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主要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 内藤湖南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横跨中国史学史、美术史、目录学史、敦煌学、满蒙史地等领域,从对中国稀见古籍史料的搜求、考证、编辑、出版,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划分,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论证,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分析、评论,都有建树。1969年到1976年,筑摩书房陆续出齐《内藤湖南全集》,共14卷,收集了内藤湖南生前的绝大部分著作。

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

作者: 陈昊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6-8世纪中国的书籍秩序、为医之体与医学身分的浮现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228
定价: 98.00元

本稿主要基于2011年在北京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的第一部分。作者纯熟运用现代史学理论方法,对中古的医学、医疗及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作了极具张力的研究。此博士论文在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陈昊,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他的教学和研究围绕着中国6-13世纪的知识史和文化史展开,关心的主要议题包括身分叙事与历史知识论、知识的物质载体(写本和印本文化)与文本意义的生成、历史中的身体感官与情感表达、社会沉默、创伤与历史叙事。

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内蒙古东周北方青铜器


作者:杨建华 赵欣欣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内蒙古东周北方文化遗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主要可以分为兵器工具、车马器和服饰品三大类。本书将提供最全的相关方面资料,且全部来自科学发掘以及考古人员的现场清理和征集,出土地点可靠。在对这些青铜器进行整理后,提出一个全面系统的器类和型的划分。全书分为对资料进行整理的上编和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下编,从而把客观的资料整理与主观的研究讨论区分开来。

杨建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科研方向有考古学理论与学科发展史、西亚暨两河流域史前研究、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考古。代表作有《两河流域史前时代》、《外国考古学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公元前2千纪的晋陕高原与燕山南北》、《两河流域:从农业村落走向城邦国家》等。

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

作者:姚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定价: 65.00

出版年:2019年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关注的是明朝中期的两大问题—一是土鲁番吞并哈密,二是“大礼议”。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探明明朝政治斗争对土鲁番、对整个西域的影响,有助于深化中央政治对边疆问题深刻影响的研究,也有助于阐释中央与地方、中央与边疆、中央与民族等问题的历史经验。 

姚胜,博士,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历史学院中国史研究中心主任。2010~2011年,为韩国东国大学历史系访问研究员。目前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挂任副县长。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硕士、博士。研究领域为明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长期关注明代吐鲁番、“大礼议”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联、互动与影响等问题。

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9-5
页数: 572
定价: 99.00元

本书的主题是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本卷的几讲主要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运用到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包括年鉴学派、福柯和后现代历史学;并讨论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包括考古发现、图像,甚至地图。作者以此提供了一套不同于以往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的新方法,希望青年学生们借此对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陌生化”的再思考,并由此走入一个离开思想史研究套路的新空间。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韩文本,2013;英文本,2014,2018)、《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十世纪》(1995,2007)、《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韩文本,2013;英文本,2017;日文本,2019)等。

6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暗夜中的眼睛

作者: 杨红林 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1938)
出版年: 2019-5
页数: 360
定价: 68

本书透过一名日本间谍从1924年到1938年在中国所从事的情报刺探与搜集活动,使我们看到那时中国由于人穷国弱、民国政府无能腐败而处处被列强鄙视和欺侮的令人痛心的事实。而事实上,日本某些势力对于中国经济、军事等的窥探从未停止过。本书对于当今国人牢记历史教训,提高对日本某些右翼势力的行为的防范意识,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镜鉴意义。

杨红林,笔名南庄,1973年生,历史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及老照片研究。 发表过《义和团时期西方影像背后的“中国观”》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有《绥远1936: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的抗战记录》《经典影像背后的晚清社会》《经典影像背后的民国社会》《叶赫那拉家女人的私家相册》《半世繁华——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1915:中国表情》等著作。

7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作者: 罗新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出版年: 2019-5
页数: 280
定价: 52.00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


8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历史知识与历史谬误


作者: [美]阿兰·梅吉尔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实践史学引论
译者: 黄红霞 / 赵晗 
出版年: 2019-4
页数: 342
定价: 62

本书关注历史学家对于过去知道什么以及知道多少,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一系列历史认识论问题:史学编撰中的叙事、客观性、记忆问题,史学写作的任务,历史研究中的一致性,如何避免史学谬误等等,是作者对于历史知识的局限及条件的理论思考。作者对从希罗多德以降,至当代史学大师的历史认识论实践加以反思,对史学入门者及历史从业者都具有参考价值。

阿兰·梅吉尔(Allan Megill),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史学理论、欧洲思想史。著有《极端的预言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卡尔·马克思:理性的负担》,编有《反思客观性》。

9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于尔根·哈贝马斯: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

作者: [德]斯蒂芬·穆勒-多姆(Stefan Müller-Doohm) 
出版社: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Jürgen Habermas: Eine Biographie
译者: 刘风 
出版年: 2019-6-18

斯蒂芬•穆勒-多姆经过多年深入调研,亲自采访了哈贝马斯,以及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各种人物,最终为读者奉上了一部传记大作。它是首部全面记录这位当代最富名望的知识分子生平的作品。以相关历史事件为背景,本书既记述和探讨了哲学反思与知识分子介入的相互作用,亦探索并展现了个人生活史与作品史之间的关系。本书清晰地勾勒出一位举世无双的思想家的画像:他不仅创立了交往行为理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哲学成就,而且每当他察觉社会发展滞后,不能为保证自由平等的生活条件提供可能性时,会立刻成为毫不妥协的批判者。

斯蒂芬•穆勒-多姆,出生于1942年,在法兰克福师从狄奥多•阿多诺和马克斯•霍克海默,现为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社会学系荣休教授。另著有《阿多诺传》。

10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印度与世界文明

作者: [印]D.P.辛加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庄万友 
出版年: 2019-1
页数: 1082
定价: 115

辛加尔教授的两卷本《印度与世界文明》,特点是内容广博、时空跨度很大。作者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综合了近代以来西方和东方学者从科学、哲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对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响方面所做研究的主要成果,清晰地展现了印度思想、文化在现代、当代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交往与碰撞以及在碰撞中产生的作用。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印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其在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D.P.辛加尔教授,伦敦皇家历史学会和亚洲学会会员。曾在新加坡大学、昆士兰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执教,曾任印度史学会主席。辛加尔是20世纪后半期印度史学界活跃而多产的著名学者。他的主要著作有:《现代印度的社会与文化》(1980年)、《英国的外交政策与吞并上缅甸》(1981年)、《吉卜赛人:流浪中的印度人》(1982年)、《东亚佛教》(1984年)等。

1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木栏与麒麟


作者: 陳三平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
原作名: Multicultural China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译者: 賴芊曄 
出版年: 2019-5-15
页数: 325
定价: NT$450

尽管看起来像胡扯的一本书,不过看看作者是怎么胡扯的,也许会大开脑洞。

陳三平 獨立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本業是專業統計學家,父親是酈學權威陳橋驛。業餘從事漢語音韻的訓詁學、伊朗學、突厥學等亞洲歷史文化研究,精通多種歐洲和中北亞語文,是中亞與北朝、隋唐交流史專家。曾獲英國皇家亞洲學會「Barwis Holliday研究獎」。另與梅維恆(Victor H. Mair)、Frances Wood共著有:Chinese Lives: The People Who Made a Civilization。同時,也是知名國際問題專家,以「于時語」為筆名,長年在多家華文媒體發表多篇國際政治評論。

1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失控的农业


作者: [英]菲利普·林伯里(Philip Lymbery) / 伊莎贝尔·奥克肖特(Isabel Oakeshott)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副标题: 廉价肉品的真实代价
原作名: Farmageddon: The True Cost of Cheap Meat
译者: 郑襄忆 / 游卉庭 
出版年: 2019-5
页数: 415
定价: 65

本书作者耗时两年多,实地访察全球各地的农业状况,结合大量科学数据,揭露现代集约化农业是如何在“养活全球人口”的美好愿景下,走上了一条损害动物福利、污染地球环境乃至危害人类自身的歧途: 动物们困在狭小的农场里,超越极限地生产肉、蛋、奶,默默消耗了全球一半的抗生素,以致催生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全球1/3的谷物成了农场动物的饲料,却有大量穷人在忍饥挨饿;大型养殖场制造出巨量的排泄物和有毒气体,干净的水和空气成为其周围居民的奢求;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为购买强效农药和转基因种子,举债甚至破产,最终走上自杀一途……

菲利普•林伯里 (Philip Lymbery) 国际知名公益组织──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CIWF)首席执行官,温彻斯特大学访问教授,欧洲动物联盟(Eurogroup for Animals)副主席,为戳破“只有工业化的农业才能养活全球七十多亿人口”的迷思,他走访美国、欧洲、中国、秘鲁、阿根廷各地,深入挖掘工业化农业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并在英国国会举办新书发表会。他的努力曾数次改变英国的农业政策,在其领导下,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曾荣获“观察家伦理奖”(Observer Ethical Award)年度活动家奖,以及“BBC Radio 4 食物与农业奖”(BBC Radio 4 Food and Farm Award)最佳活动家暨教育者奖,以及国际金鸽和平奖(Golden doves for peace prize)等奖项。 


伊莎贝尔•奥克肖特 (Isabel Oakeshott) 曾任《星期日泰唔士报》政治版编辑和《每日邮报》特约编辑,同时也是BBC电视及电台、天空新闻频道和其他新闻台的政治评论员。2012年,荣获素有“英国新闻界奥斯卡”之称的英国报业奖(British Press Awards)年度政治记者奖。

1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外邦图


作者: [日]小林茂 
出版社: 光現出版
副标题: 帝國日本的亞細亞地圖
原作名: 外邦図――帝国日本のアジア地図
译者: 林詠純 
出版年: 2019-4-17
页数: 320
定价: NTD 390

「外邦圖」指的是日本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間,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所製作的地圖。當時的近代日本正面臨抉擇:未來是要躋身在海外擁有殖民地的「帝國」之列,還是成為被殖民的對象?日後日本就以製作外邦圖為起點,開始邁向歐美的「帝國」型國家之路。對當時的日本而言,戰爭可說是無可避免的課題,只能積極製作本國之外的外邦地圖,做為面對戰爭的準備。

小林茂 生於一九四八年,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地理學專攻)肄業。曾於九州大學任職教授,自一九九九年起擔任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人文地理學)。二○○三年開始,擔任空中大學客座教授。著有《農耕、景觀、災害-琉球列島的環境史》(第一書房,二○○三年第四屆人文地理學會獎),編有《近代日本地圖製作與亞洲太平洋區域──以外邦圖為中心》(大阪大學出版會,二○○三年,日本地理學會優秀獎)。

1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莫卧儿帝国

作者: [英]H.G.基恩(Keene, Henry George ) 
出版社: 华文全球史|华文出版社
副标题: 从奥朗则布大帝时代到莱克勋爵占领德里
原作名: The Fall of the Moghul Empire of Hindustan
译者: 赵秀兰 
出版年: 2019-1
页数: 380
定价: 89

《莫卧儿帝国:从奥朗则布大帝时代到莱克勋爵占领德里》从社会、政治、宗教、种族、历史、地理、气候、环境、习俗等方面追溯了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由盛而衰的轨迹,详细描述了18世纪末期英国殖民印度前莫卧儿帝国的大乱局,客观地呈现了自1759年阿拉姆吉尔二世被谋杀到1803年莱克勋爵占领德里的大变局,以翔实的史料揭示了莫卧儿帝国如何在内忧外患——皇帝昏庸无能、国土四分五裂、宗教迫害严重、马拉塔人的崛起、阿富汗人入侵、英法等国殖民者的进攻中走向衰亡的。

H.G.基恩(1826-1915),英国历史学家,专治中世纪印度史与现代印度史。他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一八五七年:孟加拉军队叛乱期间印度各县行政管理概述》《印度简史:从*一次穆斯林征服到莫卧儿帝国衰落》等。

1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Minjian : The Rise of China’s Grassroots Intellectuals

作者: Sebastian Veg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2019-6
页数: 344
定价: USD65

Who are the new 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the wake of the crackdown on the modern democracy movement and the rapid marketization of the 1990s, a novel type of grassroots intellectual emerged. Instead of harking back to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the literati or pronouncing on democracy and modernity like 1980s public intellectuals, they derive legitimacy from their work with the vulnerable and the marginalized, often proclaiming their independence with a heavy dose of anti-elitist rhetoric. They are proudly minjian—unofficial, unaffiliated, and among the people.  In this book, Sebastian Veg explores the rise of minjian intellectuals and how they have profoundly transformed China’s public culture.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a, Minjian  documents how, amid deep structural shifts, grassroots thinker-activists began to work outside academia or policy institutions in an embryonic public sphere. Veg explores the work of amateur historians who question official accounts, independent documentarians who let ordinary people speak for themselves, and grassroots lawyers and NGO workers who spread practical knowledge. Their interventions are specific rather than universal, with a focus on concrete problems among disenfranchised populations such as victims of Maoism, migrant workers and others without residence permits, and petitioners. Drawing on careful analysis of public texts by grassroots intellectuals and the networks and publics among which they circulate, Minjian is a groundbreaking transdisciplinary exploration of crucial trends developing under the surfa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Sebastian Veg is professor of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at the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in Social Sciences (EHESS), Paris. He is the author of Fictions du pouvoir chinois. Littérature, modernisme et démocratie au début du XXe siècle (2009) and the editor of Popular Memories of the Mao Era: From Critical Debate to Reassessing History (2019).

往期内容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7)



编辑 (文) /  史平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