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3)
史学研究公众号以传播高质量的学术论著为目标,已拥有近15万的订阅者。新书单是常设栏目,主要推介当年新出版的历史学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我们不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0年第23期新书单。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
作者: 杨儒宾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
出版年: 2020-4
页数: 512
定价: 85.00
本书中有多个章节都曾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作者认为,五行之物作为一种太初的真理,既是那个时代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圣显之物,也是与人的意识构造结合在一起的神圣意象。原始的五行论是物活论,是种对太初之物的原始认识论,是原物理学。本书系统梳理了:一、“金”在人类文明中逐渐具备的经济效应和永恒生命的意义。二、“水”的生命象征意义。三、“木”在古籍记载中的通天功能,逐渐演变出的皇极-太极的文化精神,后来又具有了社和国命的功能。尤其阐述了各家之中的木型人格。四、“火”与礼的结合,与内丹和行气的关系,以及发展出来的“勇”“耻”和改过的文化意义。五、“土”具有的厚德载物属性。土地和女娲、生殖的联系密不可分,并进一步和黄帝、中土和秩序等社稷产生联系。全书以五行作为物的总代表,其范围由五行进入两仪的阴阳以及更精微的气等领域,还原出他们的原始活力。
杨儒宾,1956年生于台湾台中。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争霸西州
作者: 薛小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匈奴、西羌与两汉的兴衰
出版年: 2020-7
页数: 375
定价: 68.80元
本书通过对两汉西州经略的研究,透过中央政府之西州战略的制订、执行和最终效果,力图从中窥视整个帝国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的具体状况和特质。从更宽广的意义上看,“西州”亦是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体战争、和平与贸易的舞台,是双方历史演进的动力机,两大文明在这一地带持续的互动促使各自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与进程,我们通过“西州”这个视窗,庶几可以稍稍进入到汉代历史之内部,同时也跳出中原,以更宽广的视野考察农牧互动、边缘与中央。
薛小林,1983年出生,湖北钟祥人。2002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学基地班。2006年保送本校研究生,师从乔健先生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史。2009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师从孙家洲学习秦汉史,2012年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任职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晋升为副教授;2018年评为硕导,201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秦汉史、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社会科学》、《西域研究》、《贵州大学学报》、《理论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为本科讲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秦汉史专题》等课程。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四川汉代陶俑与汉代社会
作者: 索德浩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
定价: 268.00元
本书主要以梳理四川汉代陶俑时代、空间分布、渊源及流向为主,在此基础上尝试深度挖掘陶俑背后的信息,讨论陶俑演变背景,陶俑所表现的职业、阶层、服饰,陶俑在墓中分布规律、功能,以及陶俑的生产与销售等问题,并对俳优俑、成汉俑等作了专题讨论。研究范畴以西汉、新莽、东汉为主,时间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部分材料延续至蜀汉、两晋。
索德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和战之间的两难
作者: 方震华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北宋中后期的军政与对辽夏关系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页数: 384
定价: 78.00元
自仁宗朝以降,北宋政府为因应西、北二方面之威胁,以“强兵”为目标进行各种军政改革工作。相关的军事政策不仅形成武举、武学、保甲等长期延续的制度,也改变了以“和戎”为核心的对外政策。从神宗朝开始,拓境行动积极展开,一改之前受制于敌的边防形势。但是,对外战争损耗大量的物资与人力,获致的成果却相当有限,从而在统治阶层内部引发激烈的和、战争议,成为无解的政治难题。因此,宋政府致力军政改革,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是理解北宋后半期历史发展时必须关注的议题。
方震华,男,祖籍上海,1966年生于台湾台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所硕士,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以唐、宋时期政治、军事史为主,尤其关注军队体制、文武关系、战争叙事与夷夏关系等议题。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司马光易学宇宙观研究
作者: 陈睿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以《潜虚》为中心
出版年: 2020-5
页数: 252
定价: 59
北宋司马光的《潜虚》,是其易学宇宙观建构的集中体现,在司马光的易学体系乃至整个哲学体系中均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司马光易学宇宙观研究》以《潜虚》为核心,对司马光易学宇宙观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全面考察。首先,本书对《潜虚》的版本情况,今传《潜虚》全本的续补者,《潜虚》之《行图》《变图》《 解图》文字的真伪甄别等文献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辨。其次,本书论述了作为拟经之作的《潜虚》在哪些方面继承了汉代扬雄《太玄》仿拟《周易》的写作方式,又在哪些方面相对《太玄》做了调整与创新。再次,本书详细分析了《潜虚》之《气图》《体图》《性图》《名图》《行图》(含《变》《解图》)、《命图》各图式的象数结构特征,其所象征的司马光易学宇宙观诸构成环节的意涵,及其达成儒家人世价值之天道奠基这一司马光易学哲学根本思想意旨的方式。最后,本书通过司马光易学宇宙观与北宋道学“五子”易学哲学思想的比较,对于司马光道学家身份的争议问题尝试做出了解答。
陈睿超,男,1985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09年获理学学士、哲学学士双学位。后保送至北京大学哲学系,于2012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后再度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于201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 国哲学史、宋明理学、易学哲学。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张载关学的历史重构
作者:陈俊民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页数: 296
定价: 40
关学为宋明理学思潮中由北宋哲学家张载创立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学派,是宋元明清时代的关中理学。本书是作者对自己研究关学三十余年来积年之思的一次系统总结。作者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有关张载和关学的论争及研究状况,以及自己的反思与展望。又上溯至明清两代的关学继承与研究,论衡各家得失,明确了关学在明清乃至宋元不同时代的学术定位,从而重构了张载关学传承的历史脉络、道统地位、学统框架及其精神命脉。
陈俊民,出生于1939年,陕西华阴县人。196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留校任教,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出版社总编辑兼社长、陕西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会长等。长期致力于关学的研究,校理出《关学编》、《二曲集》、《关中三李年谱》、《兰田吕氏遗著辑校》等典籍,主要著作有《张载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吕大临易学发微》等。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四库提要小传斠补
作者:李坚怀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定价: 108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影响巨大,但也不无疏漏。本书以《总目》小传为中心,根据登科录、墓志、行状、年谱、方志、书目、总集等文献,依《总目》著录次序,对小传中误载的姓名、字号、籍里、科分、仕履、行实等予以修订,并对过于简略或付之阙如的小传予以补充,藉为知人论世之资。
李坚怀,1971年生,江苏徐州人。2004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在《文艺理论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中国诗学》《国学研究》《周易研究》《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重建、纪念与叙事
作者: 魏星 著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太平天国战争后的南京地区
页数: 264
定价: 78.00
本书围绕天京保卫战后,获胜的一方清政府对南京城的重建与管理,忠义宣传与榜样塑造,以及对战争过程及细节进行胜利者角度的叙事与建构等等,进行梳理与展示。本书史料丰富,论证严密,是对太平天国运动后历史叙事的重要补充,其中对江宁高氏家族在这一时段的流徙进行了纪录片式地展示,是对大历史下的个人与家族的关注与书写,进行了不同于传统历史书写的新史学探索,本书可读性较高,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是一本严肃的学术专著。
魏星,南京市博物总馆。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
出版年: 2020-7
定价: 79.00
本书由作者不同时期的11篇文章构成。作为一个整体,展示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题,写作于不同的时期,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方法上的自觉,可以说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学术探索的一个总结。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的学术轨迹,从数据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开始,到对下层民众和日常生活的深描,最后致力于历史文本的多角度阐释,反映了作者从社会科学方法,到人文学方法的回归,以及所采取的新文化史、微观史和人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
王笛,男,1956年6月出生于成都。现为澳门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主任。兼任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1年赴美,师从西方研究中国城市史大师罗威廉教授。1998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1998~2015年在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历任助教授、副教授、教授。2003年和2004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主要著作还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华书局,1993)、《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3)、《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等。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走出闺阁--中国妇女史研究
作者: [美]鲍家麟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副标题: 中国妇女史研究
定价:60
本书主要涉及三方面研究:一为各时代的妇女思想研究;一为关于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与地位的探讨;一为个案研究,如汉代皇后阴丽华、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女徐灿,等等。通过几个部分的结合,读者可对中国古代妇女的多个方面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本书对于中国妇女地位、思想的转变颇多关注。通过本书,读者可对中国妇女“走出闺阁”历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鲍家麟,先后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所任教授。获亚利桑那大学终身教授荣誉。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主编有《中国妇女史论集》《中国妇女史论集续集》及《中国妇女史论集(三集至八集)》,编著有《妇女问题随录想》,并与刘晓艺合著《侠女愁城:秋瑾的生平与诗词》。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生死有时
作者: 莎伦·考夫曼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医院如何形塑死亡
译者: 初丽岩, 王清伟
出版年: 2020-10
页数: 480
定价: 88
这是一本关于什么时间死亡和如何死亡的书。被官僚制度、言语辞令、机械设备及程序步骤定义了的美国医院,组织设计了医院围墙里的时间和死亡,创造出一个介于生与死之间的灰色地带。这也是一本关于医院文化的书籍。这种医院文化在灰色地带的创建中占主导地位,迫使患者、家庭、医护人员在面临灰色地带或者位于灰色地带时,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 并引发一场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关于“死亡问题”的讨论。本书描绘了患者走进和穿越灰色地带的旅程,以及围绕着这一旅程的文化现象。本书通过还原医护人员、重症患者以及必须决定治疗方案的患者家属的亲身经历,探索美国医院如何形塑其院内所发生的死亡,也探索了这些布局、配置得以建立的社会根源。
莎伦·考夫曼(Sharon R. Kaufman),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健康与老年研究所、社会与行为科学系教授,人类学、历史和社会医学系的系主任。考夫曼的研究兴趣包括一些相互关联的主题,如老年认同、主体性与晚年生活的意义,社会变迁与医学文化的转型,美国医院文化与晚期病人的临终,生物科技与伦理、治理和医疗实践的关系,老年医疗保险政策与卫生保健递送体系改革,以及生命本身的人类学。由此可见,她的研究涉及了医学人类学和老年人类学的许多核心议题。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塑造共识
作者:应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副标题:美国立国时期的革命话语与大众传播
定价:139
本研究是一个关于美国立国时期近代政治观念的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及所形成的美国政治观念的特征的研究。研究采用社会的观念史方法,考察了信息流通各环节的历史状况;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以英国和法国为参照对比国。研究显示,在18世纪晚期,与英法等国政治观念的革新发生于精英阶层或上流阶层不同,美国近代政治观念的传播及于平民,而观念革新的广泛参与*终形塑了一种跨阶层的、具有强烈实践色彩的主流政治观念。这种政治观念即“美国信念”的雏形。它主导了美国的立国进程,使美国革命显得温和而卓有成效。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美国启蒙时期政治思想的表述与欧洲相似,而内涵大异其趣。“平等”而非“自由”是为美国启蒙政治思想的核心。实践性是美国启蒙政治思想的*基本特质,共识性是其意识形态力量之源。从信息流通的角度来看,信息自由、信息接触机会均等和阶层沟通顺畅是美国近代政治观念得以普及化的直接原因。美国该时期的多极城市格局、相对发达的城乡交通和邮政系统、高识字率、统一的语言和文字、高社会流动性、精英的乡居模式和宣传作用、自治传统奠定的参政能力等,是美国能够形成一种跨阶层的主流政治观念的深层原因。研究同时注意到,在信息接触机会均等的同时,不同阵营、地域、阶层的信息发布的机会是极不均等的。革命党人的话语策略(包括谣言)对于观念的塑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应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现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史、美国研究、外交哲学,承担浙江省教育厅重大公关项目青年项目,长于从文化视角研究美国政治、中美关系,已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友军
作者:拉里·费雷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译者: 尧嘉宁 译 / 朱明 校译
出版年: 2020-7
页数: 403
定价: 79
多年来,以乔治•班克罗夫特为代表的“美国例外主义”主流史观,宣扬的是美利坚这座“山巅之城”的与众不同,而这种独特性在建国过程中的体现,即是国父们带领民众,浴血奋战,最终击败了强大的大英帝国,取得独立。本书作者费雷罗直言前述观点是一种神话,“所谓北美军队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了这片土地的殖民地属性,单枪匹马地打赢了这场革命战争并*终获得独立,这作为一种拟制的神话,从根本而言,绝不正确,更不合适”。在他看来,“真实的故事,绝非自给自足的英雄史诗……没有法国的支持,缺少西班牙的帮助,北美就无法赢得独立”。本书基于扎实客观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利于纠正“美国例外主义”主流史观固有偏见,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地认识美国的历史与现状。
拉里·费雷罗 | Larrie D. Ferreiro,美国畅销书作家、军事史学者。毕业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科技史博士学位。曾先后服役于美国海军、美国海岸警卫队及美国国防部逾三十年,曾作为互换工程师赴法国海军效力。目前执教于乔治·梅森大学(弗吉尼亚州),以及斯蒂文斯理工学院(新泽西州),讲授历史学与工程学。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
作者: [美]沃尔特·沙伊德尔 编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杨砚 等
出版年: 2020-7
页数: 470
定价: 58.00元
本书收录八篇文章,作者包括赵鼎新、陆威仪、普鸣等,他们从比较视野研究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分别讨论这两个影响深远的文明大国在这些方面的异同:王权与国家精英的构成、行政决策的制定、国家官僚制度的组织与运作、国家财政收支、国家权力对城市社会的控制、宗教信仰与王权正统的关系等。
沃尔特·沙伊德尔(Walter Scheidel),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学科迪卡森讲席教授、古典学和历史学教授,古罗马研究领域当前最重要、最活跃的学者之一。所涉领域主要包括古代社会和经济史,前现代历史人口学以及世界历史的比较和跨学科研究。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有《罗马与中国: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国》《不平等社会:从石器时代到21 世纪,人类如何应对不平等》。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永不停歇的时钟
作者: [美]杰西卡·里斯金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副标题: 机器、生命动能与现代科学的形成
译者: 王丹 / 朱丛
出版年: 2020-7-30
页数: 648
定价: 88
人和机器、物质和灵魂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争论不休。17世纪是翻天覆地的思想大变革时代,机械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核心范式得以确立,整个宇宙被看作一台机器,包括动物和人类,但仍将其动力和精神归于上帝之手。然而,更为反叛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生命机器具有内在动能。现代生命科学就在这两种矛盾的机械论中兵分两路。笛卡儿、玻意耳及其追随者,坚持经典的被动机械论,莱布尼茨、拉马克创造性发展了主动机械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被动和主动模型之间摇摆不定。由此还催生了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说,薛定谔则用颠覆性的量子力学解释生命体能从“秩序生秩序”。机械论接连引发了控制论、目的论、进化论以及认知科学、进化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理论和学科的形成,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联动下,铺展成一幅气势磅礴、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图景。
[美]杰西卡•里斯金(Jessica Riskin) 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现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欧洲史和科学史。 研究方向包括早期现代科学、政治文化和科学解释史。她所著的《感性时代的科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的J.拉塞尔·梅杰奖。 里斯金认为,自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生命模型之争就从未停止,它极大影响着当今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Re-enchanting Modernity
作者: Mayfair Yang
出版社: Duke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Ritu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 Wenzhou, China
出版年: 2020-5
页数: 392
定价: $ 28.95
In Re-enchanting Modernity Mayfair Yang examines the resurgence of religious and ritual life after decades of enforced seculariz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 of Wenzhou, China. Drawing on twenty-five years of ethnographic fieldwork, Yang shows how the local practices of popular religion, Daoism, and Buddhism in Wenzhou are based in community-oriente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hat create spaces for relative local autonomy and self-governance. Central to Wenzhou's religious civil society is what Yang calls a "ritual economy", in which an ethos of generosity is expressed through donations to temples, clerics, ritual events, and charities in exchange for spiritual gain. With these investments in transcendent realms, Yang adopts Georges Bataille's notion of "ritual expenditures" to challenge the idea that rural Wenzh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Max Weber's notion of a "Protestant Ethic". Instead, Yang suggests that Wenzhou's "ritual economy" forges an alternate path to capitalist modernity.
Mayfair Yang is Professor of Religious Studies and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author of Gifts, Favors, and Banquets: The Art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China, and editor of Chinese Religiosities: Afflictions of Modernity and State Formation and Spaces of Their Own: Women's Public Sphere in Transnational China.
往期内容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4)
(点击原文查看)
编辑 (文) / 史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