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中共党史研究(5)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5万订阅者,本年度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以推介当年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同时不定期推送专题书目。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将推送专题研究书目,也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推荐书目。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我们不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筚路维艰
作者: 萧冬连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出版年: 2014-10-1
页数: 246
定价: CNY 45.00
《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做了逻辑梳理。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从实行新民主主义开始,途经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五次历史选择。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正途大道。
萧冬连,1950年10月生,湖南省衡东县人,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1978-1886年间,先后在南开大学和解放军政治学院主修中国近现代史和经济学。1979-2000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国防大学任教,从事中共党史和当代中国史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三次危机与中国改革的缘起》等。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记忆的性别
作者: [美] 贺萧(Gail Hershatter)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
原作名: The Gender of Memory:Rural Women and China's Collective Past
译者: 张赟
出版年: 2017-4-1
页数: 439
定价: CNY 88.0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化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后世著作也对此多有研究论述。然而,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却对此鲜有发声。本书开创性地从性别研究和集体记忆的角度切入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作者用历时15年收集的口述史资料,向我们描述了陕西省某农村的72位老年妇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生变迁。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被访者的人生故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记载了农村社会变迁对于妇女生活产生的影响。作者让我们看到,在集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农村女性突破了小家庭的范畴,*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不少女性通过扫盲,获得初步知识文化,甚至获得成为农村助产士的工作机会。也有不少农村女性在集体化过程中,突破家务劳动的小圈子,进入集体劳动过程,甚至成为劳动模范,在其中获得自尊与自信的提升。集体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男女平等,提升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作者通过性别差异这个权力轴线,切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探讨了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性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著作通过女性视角,丰富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客观地认识那一段历史。
贺萧(Gail Hershatter),曾求学于美国汉普郡学院、中国南开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为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历史系自身讲座教授。著有《天津工人,1900-1949》,《个人的声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妇女》,《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和现代性》,《中国妇女在漫长的20世纪》,《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等。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翻身
作者: 韩丁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
译者: 韩倞
出版年: 1980-1
页数: 718
全书共分7部,前2部分介绍张庄的历史,后5部分介绍工作队进驻张庄后所了解的情况以及领导那里的农民所进行的斗争。
韩丁,原名威廉·辛顿(William Hinton),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雷丁镇人。1945年,韩丁以美国战争情报处分析员身份目睹了重庆谈判。1947年,他随联合国救济总署到中国河北冀县,为解放区恢复生产培养出第一代农机人员。翌年,他以观察员身份亲历了山西张庄的土改,后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翻身》。1953年,他从中国回到美国,被麦卡锡等人冠以“叛国者”罪名,遭受政治厄运。16年的独自耕种和与女儿卡玛的18年分离。1971年,他应周恩来之邀重返中国。后来的30年,他始终奔波在中国乡村,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洒下汗水。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
作者: 弗里曼 / 毕克伟 / 赛尔登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Chinese Village, Socialist State
译者: 陶鹤山
出版年: 2002-3-1
页数: 410
定价: 26.00元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为个案,以其领头人耿长锁 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深入探讨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960年间华北农村社会的变迁。作者集中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及革命胜利以后在农村社会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从减租减息到互助组、合作社,再到大跃进时的人民公社,分析了这先后进行的改革对农村社会及农民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战争及国家建设的作用,它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等,进而探讨国家与农村社会,国家领导与地方干部的关系。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初进大城市
作者: 李国芳
出版社: 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共在石家庄建政与管理的尝试(1947-1949)
出版年: 2008-11
页数: 383
定价: 39.00元
本书是近年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成果中较有新意和深度的学术成果。作者利用丰富的原始档案文献,以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共进入石家庄之后的建政与社会管理进行了细致而丰满的梳理和分析。本书史料翔实,结构合理,论证严密,以大量的例证、表格和图示等深入分析和说明了中共进入城市初期在城市执政和管理问题上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和摩擦,弥补了以往研究的缺陷。
李国芳,1970年生于河北省灵寿县,1989~1996年先后在河北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历史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任教。2002年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后到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科研与教学工作。迄今,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党的文献》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建国前夕中共创建石家庄民众参政机构的实践》(《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5期)获得“第三届张静如中共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
作者: [美国] 傅高义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
原作名: Canton under Communism: Programs and Politics in a Provincial Capital, 1949-1968
译者: 高申鹏
出版年: 2008-6
页数: 378
定价: 48.00元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是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研究当代中国的第一部专著。他以广东为着眼点,考察和叙述了从1949年到1968年的20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深刻、激烈的政治运动。持论公允,叙述可观。一方面,他充分肯定,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国带来了秩序、朝气和希望,以及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给人民带来了一些实际的好处,过去的黑市、通胀结束了,赌博、卖淫、鸦片消失了;官员有一种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经济领域统一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在经济事务之外,集体合作组织在消灭文富、推广公共卫生等活动中也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党通过政治组织已经实现了相当大的经济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共产党建立了强大的政治体系控制社会、改造社会,重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农村的活动都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决定取代了市场机制,政治指挥经济,也造成了很消极的后果:社会进步缓慢,人民生活也没有明显提高。拿广东来说,经历这么多年之后,绝大多数人还是从事农业;合作化运动所追求的改革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迅速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大跃进”的失败,“文化大革命”以大规模的群众政治运动摧垮务实政策和主张务实的领导人,竭力维护意识形态的纯洁性,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傅高义(1930-2020)。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大学享有“中国先生”的美称。他自20世纪6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等著作。傅高义教授目前列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邓小平时代,是《邓小平震撼世界》的编者。傅高义教授还著有《日本的新中产阶级》、《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日本仍是第一吗?》等日本研究的书籍,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日本研究的第一人。当20世纪8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艰难时期,傅高义教授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美国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敦促美国政府恢复和中国的往来。他对中国全面客观的分析有助于美国社会化解对中国的偏见和敌视态度。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接管杭州
作者: 高崢(James Z. Gao)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副标题: 城市改造與幹部蟬變(1949–1954)
译者: 李國芳
出版年: 2019-4
页数: 310
定价: US$24.00
當中共接管城市,傳統的城市精英遇到農民出身的新統治者,他們如何看待彼此? 隨着1949年軍事勝利,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對城市的接管。中共離開熟悉的農村根據地,進入城市陌生的政治文化生態,逐步鞏固政權、恢復經濟、改造機構。而由此啓動的文化轉型,與其政治變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本書以杭州為中心,詳細分析1949至1954年間中共對接管幹部的準備和訓練,城市政策的制定與對話,以及接管後城市與鄉村、南方與北方、革命與傳統等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互動。在此過程中,革命者改造了傳統城市,城市也改造了農村革命者。革命者這種新的文化認同,對其樹立新政權的合法性、穩定性和現代性,同時保持革命理想,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高崢,美國馬里蘭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社会主义与“自然”
作者: 朱羽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468
定价: 88.00元
本书尝试从“自然”出发重构1950-19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政治,所采取的具体路径是:聚焦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继续改造“内外自然”这一历史时期,以此一时期涌现出的新山水画、“大跃进”民歌壁画、“自然美”的争论以及社会主义新喜剧等文艺、美学实践为具体对象,考察其所呈现的独特文化—政治经验(国家建设、新人培养等)。在“自然”这一核心范畴下,本书将看似零碎、分散的文艺实践与美学论争重新整合在一起,使之呈现出“文化政治”的广度与强度,并在理论与历史两方面获得意义的伸展:首先呈现隐藏在各种文艺实践与美学论述背后的核心线索——“自然”的重建(从外在的自然形象及其意义,到人的“自然本性”,再到作为“第二自然”的风俗世界的建构);其次追问这一重建过程遭遇到何种根本难题,以及这一难题对于今天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复兴有着何种启示性意义。
朱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思想,美学与批判理论。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无奈的选择
作者: 沈志华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
出版年: 2013-1
页数: 812
定价: 148.00元
主要论述1945-1959年中苏同盟从建立到出现严重分歧的历史过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作者: R.麦克法夸尔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革命的中国的兴起
译者: 谢亮生等
出版年: 1998-7-1
页数: 793
定价: 68.00元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是《剑桥中国史》最后两卷中的第一卷的前一卷(即第14卷),描述了1949—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折。其第一编主要记录了新政权以苏联发展模式运用于中国的尝试,第二编概括了其后期间中国领导人为更快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而寻求本国发展模式的努力。本卷的第一编都分析了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及发展状况。本卷撰写人皆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国外专家,他们向读者展示了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出这些相关因素如何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准备。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