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真的了解德国足球吗?让我们从“50+1”说起 | 深度

2016-03-26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在金元足球来势汹汹的今天,在德甲球队逼宫德国足协的硝烟尚未散去之时,我们想给大家讲一讲正在遭到挑战的著名的“50+1”政策。


提到这一政策,就不能不提本赛季志在升级的德乙球队莱比锡红牛,他们用巧妙的方式避开了这一略显保守的政策,并且收到了效果:在7年中从第五级别联赛一路升了上来。


此前生态圈曾撰写关于德国足球文化的文章,究竟是坚守传统,还是锐意改革?莱比锡红牛的成功值得德国足球界的深思。


主笔:一只Döner 



你竟然是这样的红牛!


今天的主角莱比锡红牛,是一支让许多中国球迷感到陌生的俱乐部,一再卷起争议风浪的它,究竟是德国足坛怎样的一个存在?


▼莱比锡红牛的发展历程



莱比锡红牛,是一支诞生于2009年的新贵球队,由功能饮料生产商红牛公司通过收购第五级别联赛球队马克兰斯泰特而得,这也是这是继萨尔茨堡红牛(奥地利)、纽约红牛(美国)和巴西红牛(巴西)之后,红牛公司在全世界收购的第四家足球俱乐部。


从成立至今,在短短7个赛季后,红牛已经从当初的第五级联赛一跃来到德乙联赛争冠行列,目标直指德甲。对了,在下个赛季,他们很可能提前完成“10年内打入德国足球顶级联赛”的计划。


“50+1”的约束与保护


在说到德国足球的职业化发展之时,我们有必要了解这条德国足球界的金规铁律——“50+1”政策。




何谓“50+1”?“50+1”即德国足协章程中的一项条款:


投资者在股份公司(即拥有独立足球部门的体育俱乐部)中不能拥有对俱乐部过半数的表决权,但投资者可以占有公司的多数资产。 via Wiki


很难懂吧?一般以蔽之:你可以投资我们俱乐部,但是你无权左右我们的未来。很酷对不对!这条特殊的条例将德国足球和英国足球明显区分开来——一边曼苏尔的曼城和阿布的切尔西急如烈火,在转会市场上豪掷千金,另一边则是坚持传统的德国社区化足球。




你知道吗?发生在德甲的转会纪录(转入),也不过是拜仁对哈维·马丁内斯投下的4000万欧元。这一数字,甚至排不到足球俱乐部转会史前40。不是俱乐部舍不得花钱,而是他们的钱真的很“值钱”。在“50+1”的限制下,资方不能像其他联赛那样获得同等的权利,因此他们的选择慎之又慎。


▼德甲历史上几大标王



在这样的情形下,俱乐部的经营更多是靠日常门票、转播分成等维持。而德甲的门票价格和转播费在五大联赛中又是出了名的倒数,所以相较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德国的俱乐部更加懂得如何运作这份产业,将每一分钱都用在该用的地方,自然也不敢在转会市场上贸然行事。


好的方面是,“50+1”条例确实保证了德国俱乐部们稳定持续的经营。俱乐部不会被一个家族或企业控制,不必担心被资本绑架,成为他人挣钱的工具。虽然家业不大,但也经济独立、衣食无忧。


▼五大联赛收入盈利曲线图



在五大联赛中,德甲俱乐部的营业额虽不及英超,但却稳步发展,近几年来稳定在第二名的位置。


2010-11赛季五大联赛的债务偿付比率(利润/负债)



你看,德甲的营业收入仅为17亿欧元,但相应的负债水平(9亿欧元)却远低于英超的26亿欧元,而将近200%的债务偿付比例更是远在英超(95%)和其他联赛之上。


——“50+1”这一保守的发展政策,在约束了德国足球商业扩张速度的同时,确保了绝大多数俱乐部稳中有升。



不安分的新锐贵族们


严格的规矩限制了各俱乐部的发展,但偏偏那支来自东德地区的俱乐部走出了不一样的路线,走得大张旗鼓,从而成为德国足球舆论的众矢之的。


在成立之初,红牛莱比锡便发起了对德国足协章程的挑战:红牛公司本在2006年就有意收购萨克森莱比锡足球俱乐部(FC Sachsen Leipzig),但因不能遵照50+1原则,球队的建立也一再搁置。直到2009年,德国足球联赛系统改革,地区联赛级别以下的球队不再受德国足协的参赛牌照管制,莱比锡RB才得以成立。


不仅如此,德国足协还规定,赞助商的名称不允许出现在队名中。因此,这支新球队保留了红牛(Red Bull)的首字母缩写——RB,但将德语全称更改为RasenBallsport Leizig e.V.(莱比锡草地球类运动俱乐部)。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显然是不得已。


▼在其官网首页,俱乐部的名称仍然是一个大写的“红牛”



其次,莱比锡红牛巧妙利用了“50+1”政策的漏洞,其股东并不是红牛公司,而是由公司内部人员所构成的“会员”。在成立之初的5年,这个群体人数甚至没有上过两位数。


由于升入德乙后,俱乐部必须参照牌照管制,红牛最终开放了面向社会吸纳会员的窗口。尽管年费高达70至1000欧,但新入会员对俱乐部日常事务仍然没有表决权。


莱比锡红牛的Logo演变史


为了遵守德乙参赛条件,俱乐部在2014年才将与红牛公司商标相似的LOGO换下,启用了新的LOGO。



游走在红线边缘


莱比锡红牛特立独行的发展模式虽是当今德国足坛罕见的,但却不是这一做法的先驱。拥有相似成长过程的德国俱乐部还有霍芬海姆。这支球队用了17年的时间从德国足球第8级联赛冲击进德甲。


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他的幕后老板迪特马尔·霍普(Dietmar Hopp),其个人在过去的20年累计向球队投资3.5亿欧元。虽然名义上霍普不能是球队的大老板,但是以其在球队中的威信,完全是说一不二。


▼霍普和他经营了20年的霍芬海姆



除此之外,在德国足协联赛章程中有一条名叫“勒沃库森法规”(Lex Leverkusen)的条款,内容如下:


“权利人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已不间断经营俱乐部20年以上,方可在“多数表决权”条例中作为例外。”简而言之,拜尔药业作为公司,可以掌管勒沃库森俱乐部的命运。


为什么?拜尔药业早在1904年就成立了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的前身——勒沃库森体操俱乐部。不仅这个俱乐部,可以说这座人口不过16万的城市,也都是依靠这个药厂发展起来的,这便让特别条款容易理解。BTW,这一条款也适用于大众汽车所掌管沃尔夫斯堡俱乐部。




在2011年8月,此条款再次被修改,其期限“在1999年之前”被删去,这就意味着,经营霍芬海姆20年的霍普终于在2015年取得了名分,名正言顺地成为了球队的大老板。


红牛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红牛的崛起不仅仅是对“50+1”规则的挑战,更挑战着利益相关者的神经——


  • 竞争对手


极端球迷组织“Corrillo”曾在不久前发表了抨击莱比锡红牛的批判文章。他们首先指责了俱乐部的“投票表决权”由红牛公司一手掌握,其次,他们表达了对“莱比锡红牛的会员均为其企业内部员工”——这一钻空子的做法的强烈不满。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组织来自现德乙排名第三的的弗莱堡后,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何激动。




升级战对于每一支球队的意义都不亚于德甲争冠。而红牛用了6年的时间3次碾压同级别球队,就像上学时,你正为能在考试中上升几个名次而焦头烂额时,有个跳级生刚来你们班就得了第一名,然后又跳走了,这一切,却是因为他很有钱。


  • 球迷


除了竞争对手外,许多球迷也似乎并不买账。在德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过度被商业开发的足球不是他们所希望的。足球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应该是“以经济和营销为目的”的商业工具。


▼拜仁球迷抗议票价过高



在以“俱乐部制”为基础的德国社会文化中,足球俱乐部应该是属于球迷的组织,即便许多大俱乐部都以公司的形式存在,但球队的命运要始终掌握在多数球迷手中,这才是足球俱乐部在他们意识中的模样,才是德国足球发展的根基。 


“50+1”将成历史?


如果莱比锡红牛真的升级成功,那么它下赛季将直接对话德甲的各位大佬。虽然朗尼克曾表示他的球队与拜仁还差2个等级,但谁又会对这样一支乖张的球队视而不见呢?




在德甲中,除了第一个打破规则的霍普和他的霍芬海姆,在去年收购了汉诺威全部股份的金德,也渴望成为打破规则的第二人,但这位“50+1”的反对者在近两年似乎过的并不好,作为联赛“副班长”的汉诺威,也已经在为降级后的生活做打算。



即便升入德甲,莱比锡红牛在彻底颠覆“50+1”的道路上或许仍有漫漫长路要走。作为东德足球的独苗,他成长的土壤已经多年缺乏德甲的养分。纵使身披“金元铠甲”,却仍未经历过真正大场面的战役。只有一跃入江,水暖水寒方心知。


“没坏的东西不要去修理它”,严谨刻板的德国人深谙此道。德国足球正处于良好发展的黄金阶段,不管是大赛中发挥稳定的国家队,还是欧战中大杀四方的拜仁,抑或是成绩平平却运转良好的各中小俱乐部,这都是传统德国足球造就的典范。


在难民浪潮涌动之时,德国总理尚能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姿态应对,身处金元浪潮中的德国足球,也未必会就此褪去本色而随波逐流。


主笔: 一只Döner 

责任编辑: 点哥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


✎ 相关阅读 


更多干货

体院系列 | 体育人才 | 体育留学 |

| 往期招聘 | 感恩体育 | 匠人精神 |

电子竞技 | 中国足球 | 体育旅游 |

| 未来趋势  | 体育场馆 | 专访大咖 |

体育 IP VR | 真人秀 | 德约科维奇 |



 体育产业生态圈 

专注为体育人代言

做有温度的体育自媒体

产业 | 营销 | 招聘

(长按识别二维码)

投稿/招聘/建议:

sports_express48@163.com

更多干货,尽在“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