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缺爱》⑧ | 抠门的人,可能是精神空虚


领读:清溪主播:晓念


通过上一节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有些人会通过伤害自己、毁灭他人的错误方式,来给自己找存在感。


是否有其他的方式,来代替这些危险的行为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激情与爱情

激情,意味着主动接受欲念,是我们保护自己不至于陷入绝望的资本之一。

在诸多的激情中,我将谈及其中的两种,爱情和收藏癖,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

激情和爱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很容易区别爱人与被爱者。

但是激情它是贪婪的、排他的,激情就是我们本身。

为什么想要处于激情之中?因为激情,我们是幸福的。因为维持激情的秘诀在于不要让精神产生片刻的空虚,要强迫它持续不断的投入到让它产生愉悦感的事物中去。

不过,激情总是个人主义的,个体的,某些方面来说是一种反社会的私人的体验。

人们可以使用这种能力,但是要承受着内疚或者后悔的风险。


按照魁北克人的说法,融入激情意味着变得盲目,放弃远见、掌控和选择。

在激情中快乐,也在激情中堕落。

鉴于激情是一种身体机制,尽管我们珍视这份体验,但仍然无法避免它的风险,就是“激情衰弱。”

所有的激情都存在一个饱和点,这是十分可怕的。

当我们达到这个点时,会突然了悟已经无力提升正在感受的这份狂热,甚至无法提升下去,只能眼睁睁看着激情消逝。

人们有时通过不同的方式试图避免这种“激情衰弱”,例如频繁更换对象,无限美化对象,甚至在对象难以驯服时侵犯他们,为维持对对象的幻想而导致癫狂、妄想,轻度狂躁、偏执、神秘主义等等不理智的、病态,甚至犯罪的行为。

这种激情冲动之后,人们只会再次体会到一种空虚的痛苦,内心的空虚、强烈的孤独感,以及存在感的丧失。

每个人都向往并期待经历爱恋,但同时又有所担忧,因为我们知道这段关系可能是唯一而又短暂的,我们却不一定能抓住它。

就像我们知道人的出生是偶然而死亡是必然一样,道理都懂,却仍然悟不透人生的真谛。

常年压抑的情感忽然如暴风雨一般爆发,那些沉默的情绪悉数涌出,激荡在胸膛深处,或许这就是激情的由来。


对物品的迷恋

收藏癖,让人在存在感方面有着类似的作用。

我们来看看大收藏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例子。要知道他曾经住在维也纳,一个反犹太主义从未停歇的城市。

这个事实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险。

而他通过收藏的行为,把自我认可的意愿联系起来,通过对物品的掌控感,来获得某种形式的认可和保障。

这位弗洛伊德收藏的古董藏品多达1900件,尽管品质有待商榷,但他自己对这项活动的投入之多却是毋庸置疑的。

每周三,他都会去卖家那里转一转,而后者在得到某样新物品时也总不忘拿过来给他瞧瞧。

收藏对他而言一直是一种“为他带来巨大消遣”的激情,帮助他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找到存在感。

收藏成癖,是在填充空虚。


俄国作家果戈里在名著《死魂灵》中描述了一个奇特的地主——泼留希金。

泼留希金拥有一个大庄园,一辈子吃不进用不完,但他仍然不足,仍然四处捡东西。

旧鞋底也好,破布条也好,瓦片铁钉都要拿回家去。

农民们看到他走出家门,就会说:“清道夫又出来扫大街啦!”

他拥有的东西不少,但什么好东西在他手里都能放到坏。

面粉发潮了,粮食腐烂了,庄稼垛变成了粪堆,布匹一碰就化成了灰。

泼留希金像一只贪婪的恶狼,吝啬到大冬天让所有的仆人共用一双靴子,在室外他们只能光着脚。

庄园里的农奴更是大批大批的饿死,但泼留希金对自己也同样吝啬,虽然实际上很富裕,但他穿得像个乞丐,过着几乎吃糠咽菜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见过类似的人。收藏但不使用,反而影响了正常生活。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更大的焦虑需要被消解。那就是他们的精神世界要素严重不足。

只拿物品堆积构建领地是不够的,寻找精神的依托,才是唯一的解脱之道。


自我存在

通过前面的总结,我们知道,自残、吸毒、沉迷激情、犯罪等所有凸显自身存在感的行为,结果都只会适得其反。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社会失去了兴趣,无法从他人哪里得到安全感、归属感,无法获得活着的意义。

这类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个人,这类人只关注自己,觉得自己目标的达成不会给其他任何人带来任何的好处,同样的,其他人的成功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他们在其他人眼中无足轻重,只有在他们自己眼中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一个人只有跟其他人建立联系,生活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不至于时而陷入空虚和迷茫,即丧失存在感。

个体眼中所谓意义只是种假象,不能带来真正的温暖,无法为人生提供真正的营养。

我们的一切行为和部分目标也是一样,重要的是对其他人和社会产生的意义。

但很多人都走错了路,一心把自己变成最重要的人,却不知道一定要为其他人的生活做贡献,才能实现幸福的目标。

这一节的内容就到这里,明天我们来看看,抑郁是一种怎么样的情绪,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一样的意思吗?



-往期回顾


《缺爱》⑦ | 自残的人,为什么女性更多?

《缺爱》⑥ | 学会在苦难中开花

《缺爱》⑤ | 放下这个执念,才能真正感到被爱


*版权:本书内容由时代华语授权发布,若需使用,请联系出版公司授权。

*插图来源:电视剧《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读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