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看连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张是之 私产先生 2022-05-20

大家好,我是张是之。

晚上夫人问我,连岳的文章看了吗?

我说看了,今晚就写他。我知道夫人指的是哪篇。

连岳最新一篇文章《人生与爱国》,回顾了他思想变化的几个阶段,从不自信走向自信。

我来简单聊聊我的看法,正如你在标题所看到的,连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本文重点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1.有钱是真的
大概在2017年,连岳老师曾经推荐过我的公号,是付费推广,推了两次,一次一万。
推广方式是文末贴片,放一个二维码和一句话介绍,给我的公号导流。
后来公号被封,不过今天的读者还是有当年连岳老师推荐过来的。
虽然是商务合作,但前提也是双方互相认可,有些基本的共同观念。
那个时候连岳还是市场派,坚信市场的力量。
连岳文章曾多次提到,他喜欢喝茅台并且长期持有茅台股票。
当时他公号的盈利变现能力就已经很强,这几年一直处于头部位置, 每年的变现能力肯定是千万级别的。
所以连岳说他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这点基本上没有问题。
虽然连岳今天的观点已经不那么「市场」,但他挣钱的方式是很「市场」的。
当然,肯定有人说这是「割韭菜」,这个是观点之争,算不上是性质问题。
只要没有强迫交易,没有侵犯产权,赚钱多终究还是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比垄断或者寻租还是要好很多。
一个人在市场上的成功,除了运气,还有勤奋、努力、眼光、魄力和执行力等等诸多品质。
从这个角度讲,连岳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地方。我时常提醒自己,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但从文章和观点来看,主要跟逻辑有关,钱多钱少是另外的事。
钱多如马云,也多少会对计划经济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钱少如米塞斯,对市场逻辑的坚持,从未妥协。
所以,连岳文章最后,明示自己很有钱了,写作是副业,不需要「割韭菜」,这都没有问题。
但揶揄那些批评他的人不如他有钱,这就有点把读者带偏了。
2.从公知到奥派
连岳在文章中坦诚了自己的「公知」经历,可以说是从学校教育到了另一个极端。
应该说,他的经历跟大多数人都一样,包括我在内。
不过在我看来,爱国教育没什么,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中逻辑训练的缺失。
这点连岳没有提到,他之所以走上「公知」路线,仅仅是因为一种对原有认知的「逆反」。
这种逆反在当年的大环境下,也很有市场,他的文字在当年也同样很受欢迎。
只是,这种逆反没有逻辑根基,缺乏扎实硬核的东西让他信服。
所以到了第三阶段,接触到奥地利学派,很快就被奥派观点征服了。
在这个阶段,他开始怀疑自己第二阶段「公知」路线的观点。
也就是,西方和公知总说中国不行,但中国却越来越行,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这个问题很好,连岳给出的答案也很好,那就是市场经济。
中国越来越行的核心,在于闷声发财、埋头苦干、发展经济。
连岳这里也准确地认识到,奥派的观点揭示了欧美体制的弊病,指出了欧美政府阻碍市场的一面。
而且这一点他认为是「关键一步」,如果没有这一步,如果没有他对市场的认识,他可能还是仅仅停留在原来「逆反」的层次上。
但是很遗憾,博览群书的连岳老师,没有进一步深入了解奥派观点,只停在了「无政资」的层面。
熟悉奥派的人都知道,奥派观点并不全是「无政资」。
批驳欧美政府的那些反市场行为,基本上也不需要用「无政资」来反驳。
连岳的说法,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奥派等同于某些 ZZ 主张。
事实上,奥地利学派是经济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核心内容并不是连岳说的「无政资」。
奥派当然有时候会讨论一些热点话题,但奥派并不仅仅是那些刺眼的热点话题。
奥派本质还是经济学,是对真实世界的思考和观察,是在目的和手段之间探索因果关系。
奥派强调的方法论、主观价值、边际效用、价格理论、利息理论、商业周期等等,都是硬核的经济学内容,而不是某种 ZZ 主张。
知道奥派,但没有系统建立奥派经济学的思维,误以为奥派就等于「无政资」,这对连岳后期的思想转变埋下了伏笔。

3.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当连岳从第三个阶段走到第四个阶段,也就完成了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变。
从极端的怀疑和否定,到极度的赞扬和肯定。
前面说他误以为奥派就等于「无政资」,但是「无政资」的话题本来就有很大争议,即便是逻辑上认可,历史上从未出现,现实中更是没见过。
如果只是记住了这个结论,却没有真正了解奥派的经济学逻辑时,很容易放弃这个结论。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时,一碰就碎。
所以当连岳遇到特朗普的贸易战时,他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市场永远都是最强大政府的武器,有时是萝卜,有时是大棒,予取予求,无法无天。「无政资」在逻辑上证明完美的世界不需要政府,美国政府就乖乖消失了?
这段结论充分暴露出,他完全没有认识到逻辑论证的重要性。
没错,逻辑上的论证,并不能让美国政府乖乖消失。
但问题是,这原本就不是逻辑论证应该承担的职责。
几何学的论证十分完美,但高楼大厦就自动按照几何学的结构出现了?
显然不会,但几何学的论证依然不可或缺。更何况,盖高楼本就不是几何学的任务。
几何学、逻辑论证、经济学,乃无用之用。
理论、逻辑、论证,是用来寻找方向的,不是用来直接下场干活的。
美国政府,确实不会乖乖消失。
但如果连岳承认逻辑论证没有错,那么现实努力的方向,就应该是在边际上朝着这个方向去。
逻辑终点是「无政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应该是在每一件具体的案例、小事上,都朝着限制美国政府权力的方向去努力。
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认可这个逻辑,重要的是向读者传递这样的逻辑和观念。
这也是在边际上的改进,连岳老师之前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很遗憾,连岳的转向不仅抛弃了结论,也抛弃了基本的逻辑。
连岳说:「市场能让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吗?不可能,再发达的市场都必有一部分绝对贫困者。」
问题是,消除绝对贫困的钱来自哪里?追根溯源,不还是来自于市场?
即便退一步讲,你要对别人给予高度肯定,这也不构成对市场的否定。
为什么非要踩着市场去谄媚呢?更何况,连老师的财富本身就大多数来自市场。
4.一盘大棋宏大叙述
简单对连岳这篇文章做下统计,你会发现其中出现「中国」22处,「政府」24处。
而「个人」呢,两处,分别是「我这个人有个长处」,「一个人因抽烟搞垮身体」
出现「权利」的次数是零,「产权」也没有出现。
产权的重要性,连岳不可能不知道,但他避而不谈。
纵观全文,连岳还是在做一种宏大的叙述。
正是这种宏大叙述,让他失去了逻辑论证的能力,沦为某种口号式的呼吁。
奥派经济学中非常强调边际分析法,换成这个问题的语境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连岳说从小到大,在位上的人,掌握的事实、数据比他多,可请教的专家比他,相信他们都能处理好。
这就是一种宏观叙述,一种毫无必要的肯定。
连岳声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仍然是一种宏观的总体思维。
写个文章,论证一些逻辑问题,并没有让你谋全局。
很多文章也并没有谋全局、谋大事,写的也是具体问题,但就是容不下。
作为作家的连岳,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文章被删的合理性问题?
作为企业家、资本家的连岳,是不是可以讨论下为什么大家都在骂资本、骂马云?
作为财富成功积累者的连岳,是不是可以讨论下,这些年行业变化情况?
今天的措施放到十年前,连岳是不是还能积累到和今天同样的财富?
讨论这些问题,不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讨论这些,只不过是对于连岳来说没有空间,是选择性地回避了一些话题而已。
他自己回避可以理解,我们不搞道德绑架,但是你不能把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这顶帽子连岳没有摆出来,但言辞之间已经呼之欲出,快忍不住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某些错误逻辑的批判,那不是连岳式爱国的对立面。
相反,严格遵循逻辑论证的观念,才是更好的爱国方式。
连岳老师作为情感专家,想必他很清楚:爱,一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连岳在帮助别人分析情感问题的时候,用的是具体的爱。
但他在分析爱国问题的时候,其实用的是一种抽象的爱。
他一定很清楚,country、gov,这些都是概念,而概念背后履行某些职能的,永远是具体的、真实的人。
他在这篇文章里说的,爱这个、爱那个、爱它们,其实都是一些概念。
连岳说的如此真诚,看的我多少有些尴尬。为什么?
不信你把那些概念换成真实的人,把「它们」变成「他们」,或者把「它」变成「他」,你想想那个场景。
连岳爱乡政府,但行使权力的是乡长,等于说连岳爱乡长,这画风是不是有点尴尬?
如果连岳不爱乡长,只爱乡政府,这感觉好像也哪儿有点不对吧?镇政府呢?连岳爱不爱?
边际思维,一事一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么都不会得出连岳的结论。
5.结语
连岳在变化,他的读者也在成长。
他往往只告诉读者结论,却不告诉他们思考的方法。
在对奥派的认知上,连岳也只记住了结论,没有详细了解背后的逻辑论证,更是完全忽视了逻辑论证的指引作用。
正是这种逻辑上的根基不稳,让他轻易放弃了那个本就一知半解的结论,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了出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而对边际问题的无视,一味从整体上宏观叙述,还是在给读者灌输结论,没有给读者传递分析方法。
老读者的离开,可能是因为你变了,也可能因为读者无法在你这里获得信息增量。
我也时常提醒自己,读者在进步,自己更需要进步。
如果有一天我也变了,记得回来留言骂我。
2022年05月06日,全文3700字,感谢读完,欢迎三联。
——————
米塞斯《人的行动》精·读·训·练·营
米塞斯的《人的行动》是奥地利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值得反复咀嚼吸收,也是最早在「一课经济学」解读的书本之一。
这次重新来作为精读训练营的解读,并不是简单的把原来的内容搬出来重新售卖,而是配合书稿的修改,我也再次重新进行了更细致深入的学习。
这期间也就有了更多的收获,所以我决定还是跟以前一样,找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继续深入学习。
原先的精读课,形成与几年前,内容虽然没有过时,但以今天我修改书稿的标准看还不够细致,而且很多人可能也没有坚持下来。
所以希望这次以我文字讲义和视频直播领读的方式,我们争取能坚持把这本书吃透。
书稿还在修订,我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好的问题,也许会吸收进我的书稿中。
下面是几个简单的事项。
1、领读人:张是之
2、学习周期:一年
3、学习方式:精读训练营
1)文字讲义:每周更新两讲,共100讲,50周。讲义以出版的标准要求,已经基本完成。(5月1日开始第一次讲义更新)
2)音频录音:已经完成更新,即原来的《人的行动》精读课。购买此训练营免费赠送原来的音频课,但讲义内容是重新修订的。
3)视频直播:直播以答疑讨论为主,初步计划每周五晚上8:00-9:00。(5月6日开始第一次视频直播领读答疑)
4)文字交流:所有讨论在讲义后面的评论区交流,形成内容沉淀。如果有好的提问,我计划在书稿出版的时候,每一讲后面都放几个问答,争取能把你的问题写进去。但是这个还要看出版社和编辑的意见,不能保证。
5)微信群交流:会建群,但绝大多数时间保持静默,尽量在讲义下方评论区有针对性交流。
4、主要收获:彻底读懂《人的行动》,完成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入门和根基。
5、适合人群:热爱经济学,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人。
6、超值附赠:1)《人的行动》精读课音频(原价199);2)《第一本经济学》精读课音频(原价199);3)《经济学入门50讲》音频(朗读版,原价99);4)英文语音文字版《人的行动》。
7、老学员优惠:1)所有付费学员都可以享受50元优惠券;2)超级会员可以同时享受八折优惠。
扫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都可以支付加入,现价:199,每多100人涨价一次。
由于报名人数快速增长,下周一课程价格会涨至219








一课经济学,智慧集结号


点击 阅读原文 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经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