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君:回到一个演员创作角色的基本规律去演绎伟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批重大主旋律影视作品将与观众见面。比如5月15日在央视1套开播的重大革命历史剧、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峥嵘岁月的《中流击水》,以及即将于7月1日上映的建党献礼电影《1921》等。在这两部影视作品中,细心的观众或许能发现,扮演伟人毛泽东主席的都是同一位青年演员王仁君。
83年生的王仁君今年37岁。熟悉他的观众都知道,他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年播)里的曹植,《香蜜沉沉烬如霜》(2018年播)里的洛霖,也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8年播)里的盛府嫡长子盛长柏。
2018年,王仁君被八一制片厂导演陈力发掘,在电影《古田军号》里第一次扮演了36岁的毛泽东主席,那一年他刚好也是虚36岁。人生的机运,从此让他与一代伟人有了不解之缘。
扮演毛泽东主席,兴奋和压力兼在。所幸王仁君得到了来自陈力导演、宋业明导演(《中流击水》导演)、黄建新导演(《1921》导演)的悉心指导:演伟人,是挑战,不是包袱。
日前,《艺东西》在北京紫檀大厦访问了王仁君,请他分享了作为青年演员,对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塑造和演绎心得。
初获机会
“像,这个真像。”
2019年8月,电影《古田军号》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礼。毛主席的女儿、时年已经82岁的李敏老人望着王仁君,感慨连连。
电影《古田军号》是为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而拍的佳作。王仁君在里面第一次演毛泽东主席,与他搭戏的还有年轻观众比较熟悉的胡兵(剧中饰演从苏联回国、有些教条主义的刘安恭)、张一山(剧中饰演青年林彪)。有缘的是,那年他和剧里的毛主席同龄,都是36岁。
出演过毛主席的知名艺术家非常多,比如就有唐国强、古月、王立宪,演员刘烨也曾扮演过毛主席。但这次,陈力导演想找一个青年演员出演毛泽东,为的是希望让更多年轻观众也能来重温革命历史。为此她找了许久,直到她见到王仁君。
“外形俊朗、气质阳光、眼神里有忧郁和怜悯。”陈力一见王仁君,心里就定下了他。
两人一拍即合。至今回想起那段,王仁君都感叹:“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机会出演伟人。”
初扮毛泽东主席,王仁君自然压力不小。所幸陈力导演、乃至后面的《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1921》导演黄建新都开导他,“扮演主席,是挑战,不是包袱。”
为了演好毛主席,王仁君跟着导演组深入革命老区、学习历史、听老乡回忆,每时每刻都在揣摩角色。
在准备过程中,王仁君发现了毛泽东主席许多有意思的生活细节。“比如毛主席爱看报,但读报首先读的不一定就是重大时政,而是广告版。又比如毛主席出身农民家庭,农村许多活儿、比如犁地、染布,毛主席都会干得非常熟练,这就需要作为演员的我能够掌握。”
渐渐地,毛泽东主席的形象在王仁君心里鲜活了起来,王仁君也越来越进入状态。“进入剧组后,我每天都穿着毛主席的服装,用他的口吻和大家说话,揣摩着他的眼神,感悟着他的思想,渐渐地,我情不自禁地就进入到了他思想和情感的世界。在开拍的时候,我就可以忽略灯光和录音,我感觉我就是这个角色。”
王仁君第一次扮演的毛泽东主席,最后获得了导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他在剧中呈现了一个颇“飒”的毛泽东主席形象——对待革命前路,眼神坚定有光;说话快言快语,意志坚定;走路飒爽英姿,大步流星;对待革命同志,信任温暖。
《古田军号》之后,《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1921》导演黄建新都因这部戏认识了王仁君,都请他来扮演毛泽东主席,王仁君的“主旋律戏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三演毛主席
虽然都是扮演毛主席,但《中流击水》、《1921》、《古田军号》三部戏,是三个年龄段的毛主席。该怎么演出层次差异,十足考验演技。对此,王仁君和导演一起做了充分研究。
“《1921》里的毛主席28岁,《古田军号》里的毛主席36岁。《1921》里的毛主席还是一个青年,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我们就赋予这个人物青春阳光、有朝气、眼睛里面充满清澈、特别朝气蓬勃的形象和状态。而到了《古田军号》时,毛主席已经36岁,已经经历了前面的革命斗争过程,因此在塑造这个年纪的毛主席时,我们就赋予他沉着、智慧、思想依然坚定这样一个状态。”王仁君说。
不过,设计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王仁君坦言,自己是个“慢性子”,不管是语速、性子、步子都比较慢条斯理,但“毛主席是湖南人,湖南人的语速和山东人(注:王仁君是山东聊城人)完全不一样,山东人说话音调是往下走的,湖南人说话音调是往上走的。另外,毛主席走路时步子很大,而且能够在嘈杂的环境里一心多用,毛主席在他的回忆录里就说,他能在一边写字时一边与人交谈,这就需要自己在演绎时能够揣摩好,做好调整。”
在实际演绎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戏,王仁君演了两次。而就是这两次,让王仁君对毛泽东主席与那个时代有了深刻的体认。
在《古田军号》中,王仁君饰演的毛主席与胡兵饰演的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就党和红军建设、以及革命斗争路线问题产生了重大分歧。在戏中,两人争锋相对,按照现代戏的说法就是“火药味非常浓”。一开始,王仁君表演时觉得这中间“毛主席的情绪要有起承转合,需要有一些过渡,不能上来就很激烈,要蹲得低,才能跳得高。”
陈力导演不完全赞同王仁君的想法,但给了他很大的自主空间去尝试,于是王仁君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演了一版。不过,随后一场戏让王仁君意识到“自己的演法不对”。
那场戏是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18岁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倒在了王仁君饰演的毛主席面前。面对血流满面的战士,王仁君也被共情感染。他意识到,面对古田会议期间红军里出现的内忧外患,作为当时部队的统帅和领路人,毛主席一定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把这支人民军队带出绝境,发展壮大,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就容不得在涉及到党和红军建设的重大问题前,还有一个时空去沉淀,去转折,而是肯定一上来就是义愤填膺,态度坚决”。
为此,想通了的王仁君向陈力导演再度申请,将路线之争那场戏重拍,陈力导演也很欣慰,最后王仁君拿出了现在《古田军号》里精湛的表演。
《古田军号》的表演给王仁君以信心,在接下来《中流击水》的表演上,王仁君扮演毛主席更加游刃有余。
在宋业明导演执导的《中流击水》中,有这样一场戏令王仁君记忆深刻。
“那场戏是著名的三湾改编。台词量是两页多纸,需要毛主席一人去完成,特别考验演员台词的准确度,情绪的连贯性,以及现场群演的协同配合。当时整个会场里的观众都是村民临演,导演出于保护演员表演体力以及表演真实度的考虑,希望不提前刻意排练、争取一次性完成,我压力很大。结果幸运的是,整个7分多钟的表演一气呵成,当我望着老乡们淳朴的眼神时,一下子就刺激我进入到那个状态。结束后,我问老乡,怎么一声咳嗽都没有,老乡们说,就感觉是真的毛主席在跟他们对话,我感觉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王仁君说。
王仁君特别推荐《中流击水》。与《古田军号》和《1921》相对固定的年份不同,《中流击水》讲述的是1919年到19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的故事。等于说,王仁君要把毛主席从26岁演到35岁,从青春热血演到智慧深沉,王仁君很希望能通过自己努力塑造的有层次感、成长感的主席角色,去打动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重温这段峥嵘岁月。
好演员的觉悟
不是每个演员都有机会演到伟人,而一旦演到,兴奋与压力,外行人似乎也能想象。
王仁君说:“演毛主席,兴奋在于此,压力也在于此。因为观众对毛主席都不算陌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毛主席,当我塑造完这个角色完成这个作品后,你面临的是每一个观众对你饰演的这个人物的审视,评判标准自然是非常严苛的。”
在演戏过程中,三位影视剧的导演——陈力、黄建新、宋业明也都非常鼓励王仁君演出真情实感。
“导演们都鼓励我放下包袱,回归到一个演员去创作一个人物的基本规律上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注入这个角色,让这个角色像一颗种子一样生根发芽,而不用刻意去表演出一个伟人的什么状态,真实生动就好。”王仁君说。
通过接演这三部作品,王仁君对主旋律作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原来主旋律作品也可以拍得这么热血、这么燃,这为我的艺术创作开了一扇窗,这个也是特别触动我的地方。”
△ 电影《1921》里王仁君的毛主席扮相
虽然演了伟人,但王仁君对接下来接戏选角仍然抱持开放心态,没有包袱。“不排斥接演反面角色,觉得塑造有丰富度的各类角色对演员而言非常幸福。虽然自己一直以来会被认为自己长得太正,但我并不觉得长得正就不能演反面角色。”
从影多年,王仁君已经对好剧本有了自己系统化的认知。
“我认为一个好剧本,首先是要有文学基础;二是有留白,能够给演员发挥空间;三是能非常打动人。你看到本子的时候文字的力量会触发你的心灵和意识上的共鸣,让你感觉非常有一个表演的欲望,非常想去进入到这个人物,想去接近他,想去跟他融合,想去把他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好剧本的特性。”
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王仁君作为一个中共党员,同时也是一名青年演员,也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感悟。
“通过我们的塑造,把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搬上银幕,让更多观众尤其年轻人去熟悉他们,传递信念和理想,传承我们的红色基因,这是我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应该做的事,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以飨观众。”
撰文/访谈: EW | 杨晶(北京)
审核: EW | 岳鸿 (上海)
支持: 东西文娱影视组
图片:王仁君团队提供
近期艺东西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