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走出人生迷茫期?

艾莉森王 醒awake 2022-07-12

B型血,射手座,从青春期起始我便被身边的朋友,以及网络上的星盘运势分析为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而这番放荡不羁却被自己活生生地演变成了:天生注定懒散。没错,从前的我做任何事情不仅常常有始无终,而且毫无野心。这一路走来,还以为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在过活, 学了几门语言,靠着英语吃尽了老本,然后在26岁时经历了成长以来最强烈的迷茫与恐慌。


今年挑战自己每周阅读一本书,四月的一本The Storyteller’s  Secret让我扎扎实实地明白了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都是一种恩赐的概念,正是因为那段不再充满期待的黑暗时光,我才得以认真反思,探索,获得今日的平静。


时间来到现在,好像也没有很突然,我竟然也做起了每天醒来都会令自己激情澎湃的事业来,觉得非常幸运,但那也是因为得到了许多从未谋面过的作者与精英人士的分享与帮助,仍然在探索生活的我也想把稛载而归的精华分享给大家。


01.  掌握有利的心态 | Mindset


最近我在「醒•读书会」分享了一本书,Mindset,中译名《终身成长》(回在公众号回复书名获取资源),这本书的主线很简单,但也是我个人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观点之一。心理学家Carol Dweck道出了人们最常见的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固定的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另一种则是不断成长的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在研读这本书以前我一看到growth这个单词,就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就是个拥有成长思维的人,毕竟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好奇心,我不怕挑战更不害怕未知,这不正是“成长”的意义吗?所以这本本该排在读书清单前三的心理学书籍,被我想当然地延期至今年夏天才开始正式翻阅,随即当头一棒,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如梦初醒,而且与我一样不明真相的群众还大有人在。


可以说固定思维倾向于认为人的能力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智力与发展是有顶峰的,无法逾越,而成长思维则认为人的基本品质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也就是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看到这里我们肯定想,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要想得到自己渴望的东西,就是需要不断努力去创造,可是,我们真的努力了吗?


虽然我热爱学习新鲜的事物,却绝不代表我拥有一个“成长型的思维模式”。高中时,所有人都告诉我你的英语很好,一定是因为你有语言天赋,语言天赋这个标签从此再也没有被摘掉过,但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才发现我自己的思维模式彻底阻碍了我去利用这份“天赋”。


英语确实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便捷,读过我文章的你们都知道后来我还学习了德语,而且在六个月内从A2提升到C1,但是有一个细节我忘记与大家分享,那便是我的C1证书并没有拿到“优秀”,而仅仅是“通过”而已。


为什么?


不是有语言天赋吗?没错,学习一门语言我并不会感到太吃力,但是,为什么我不是班里英语最好的那个人,为什么我不是新东方词汇量最高的那位老师,为什么我的德语没有拿到“优秀”,是因为我一直以为,拥有了语言天赋,就表示我在面对语言时总是会轻而易举,而那些会挑战到我的一切,都不符合我的标签,所以干脆摒弃视而不见。


原来我一直都是以一个“固定思维”在“努力”啊!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尽管我十分热爱学习语言,却并未从中获得过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感,更无从谈起自我价值的体现了。


当我懂得了成长思维与固定思维真正的差异在于当困难降临时的选择,我才明白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己,以及在面临挑战时不会畏缩,反而更加受到激励,而令人欣慰的是,成长思维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就这一个观念本身就属于growth mindset)。


马斯洛这样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所以,想要过上梦想中的日子的首要条件是,你相信自己可以过上梦想中的日子。



2.  建立偶像系统 | Find a role model


大学毕业的那个学期,我们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在宿舍里抱着哭成一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非常惊慌失措。也是在那时,一次机缘巧合让我得到了与四川名校研究生导师交谈的机会。张教授是系领导,很受学生与同事的敬重,我们聊天的目的是他指引一下我未来的工作学习方向。


可是聊到一半,他话锋一转向我坦白说,其实他五十多岁的人了,也仍然对人生感到非常的迷茫。


我语塞,好像误入了成人用品店还遇见了熟人一般尴尬。


我是来寻答案的,结果好像后来还硬憋出几句安慰他的话。


就此我完全误读了他的意思,于是在离开的路上心里竟然受到了安慰,他这样德高望重,成就满满地人也还是很迷茫,那我就放心了,因为,这好像是生活的常态。


虽说心里受到了慰藉,却没有获得动力,更不要说是前进的方向了。那种对未来的迷茫与害怕始终充斥着我后来生活的每一步,用读研推迟选择,后来又拿着较高时薪的工作随随便便就将这几年度过去了。


“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这是有一天我在吃早餐时的开场白。


“你需要找到一个偶像。”


我的先生这样回应道。


“偶像?”


这两个字自从离开了中学时代好像就不再存于我的世界。


“不是追星啦!”


我上一次特别崇拜一个人还是在学新闻的时候,美国政治讽刺脱口秀主持人Jon Stewart,但是关于媒体的愿景,早已烟消云散,他的成就只会叫我望尘莫及。


“那就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开始吧,他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新的见解。”


你确定吗?我真的必须去读这个严格律己感觉很自虐,又优秀得不得了的伟人的书吗?后来,在关注《人在纽约》的摄影师Brandon Stanton的采访时,惊异于他在毕业以后的迷茫时期,同样在阅读富兰克林,原来去了解一些大人物的生活,是具有这般魔力的,尤其是去探索他们的生活习惯。


比如我的“感恩笔记”便直接来源于他的晨间习惯,“5点起床,规划一天的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些什么事?… …晚上6点至9点:用晚饭、谈话、娱乐、检查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有做什么很棒的事情吗?(what good have I done today?)”,待我们越去了解,越会发现原来那些过得特别自满特别有目标的人们,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自省模式,一旦我们肯为其付出一点时间(而不是无所事事地追剧),便会发现人生的走向大不相同。


如果暂时还不知道自己的方向,那么富兰克林的自传我一定会首推,如果想要成为企业家,那么《乔布斯》,Elon Musk的传记都是不错的选择,若是艺术类的诉求,我会推荐一本叫做Daily Rituals的书,介绍了从卡夫卡至波伏娃等大艺术家的日常生活。


毕竟,环绕在我们周围的人与观念时时刻刻都左右着我们的选择,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偶像,让他/她充满了每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力量与灵感。




3. 创造自己 | Start with why


今年我念叨得最多的一个词语大概便是:创造自己。


因为开始做瑜伽,开始有规划的做笔记(晨间笔记、读书笔记、自省笔记等),开始认真有系统的看书,并且努力做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事业(生产会令人感到幸福,或是协助人创造幸福的产品),这一切都需要追溯至一个“start with why”。


领导力哲学第一人Simon Sinek在Tedtalk做过一次精彩万分的演讲:“那些伟大的领袖是如何激励他人去努力拼搏的?”


他给出的答案是:为什么。


Why?为什么?


为什么你要做一件事情,决定了你能够为其坚持多久。


我立刻想到了自己曾无数次失败过的尝试,学画画、学吉他、学跳舞云云,因为它们都只是一时兴起的爱好,当别人问我为什么你要学吉他呢?我想了想,还蛮喜欢的呀。“蛮喜欢”这么笼统的观念最终还是成为了前行路上的一道薄弱环节,无法坚持下去。


Simon在演讲中分享了几个我们熟知的故事,苹果的乔布斯,还有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乔布斯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他值得尊敬的地方实在不胜枚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怀特兄弟的故事。


怀特兄弟并不像历史上描述的那样,突然冷不丁的将飞行器就发明了出来,20世纪初投入机动飞行器的热情就像今天的科技热潮一般,当时有一位叫塞缪尔·兰利的商人,占尽了天时地利,国防部给了他 5万美金作为研制飞行器的资金,他在哈佛大学工作过, 也在史密森尼学会工作过,人脉极其广泛,可以说认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 当时的市场形势相当有利,纽约时报甚至对他做跟踪报道, 每个人都支持他。


怀特兄弟就不同了,他们既没钱,也没人脉,更不要说是引起纽约时报的关注了,然而,他们心里却有一份深深的执念,那便是相信自己“将会改变全世界的发展进程”,兰利却想要发财,想要成名,我们怎么知道的呢?当怀特兄弟成功起飞以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辞职,放弃。


乔布斯可不是怀特兄弟,在世界上第一台带图形界面的电脑出现以前,他可以说是当时的兰利,拥有一切良好的资源,除了技术,但是当他在Xerox PARC第一次见识到这种黑科技之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做不出来就要放弃,而是决定将这份技术充分运用进自己的产品内,尔后苹果的每一次创新不都如此吗?


正是因为怀特兄弟、乔布斯及马丁路德家这类人物,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有一个顽强的“原因”,才支持了他们走得如此深远啊。


而从今年开始我第一次正式创业,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自己,我在做的一切,写文、生产产品、做视频,都是为了将我懂得的“创造幸福”的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而因为我自身就是一名读者,就是一位使用用户,我决定任何产品都只用最好的品质,最好的原材料,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不会去将它放在市场上,Simon有一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记住!目标不仅仅是将你有的东西卖给需要它们的人; 而是将东西卖给跟你有共同信念的人。


所以,在决定自己要做一件事以前,很简单,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


(同理我在如何好好爱自己那篇文章也有介绍)


尼采就说过: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结语


这篇文章的方法不是希望你也成为人上人,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不是的,只是希望在你最无助的时候,给出一些方向,它们给予我非常多的力量,但是,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成为下一个精英人士,不是的,就算是在未来继续学习语言的道路上,我下定决心:be the best of whatever I am!


从此,一路拼搏的对象再也不是来自于外界,来自于父母、社会的期望,而是符合内心深处的价值体现。



相关资源: Simon Sinek演讲(熟肉)  (bilibili可搜)


相关阅读


如何养成给生活加分的小习惯

我是如何每周阅读一本书的

我一直以为我很爱自己,没想到错得离谱

我是如何将英语词汇量提到2万5的


【醒来的时候】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创造自己
寻找幸福的实用工具
我们蓄谋已久
准备全方位让你活成一个幸福的人


夏日新品


超细纤维天然橡胶便携式瑜伽垫

旅行出差 也不忘热爱自己


淘宝店铺:醒awake极简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