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分类总目录
喜
迎
元
旦
Happy New Year
>>>
向上拉动查看信件
注:表格第一列为作者,第二列为文章题名,第三列为所载期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张海鹏 王凤青 | 精辟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献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体会 | 1 |
赵凌云 | 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命题 | 1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李捷 | “五个必由之路”的历史蕴涵和现实启示 | 6 |
刘从德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原创性理论的内在品格 | 6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专题研究
彭涛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像书写 | 2 |
韩晗 | 红色工业遗产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机制与路径 | 2 |
田野政治学与中国政治
王浦劬 |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取向、核心议题和基本路径 | 1 |
尹成杰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 | 1 |
林万龙 梁琼莲 纪晓凯 |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开局之年的政策调整与政策评价 | 1 |
白利友 | 政治学的田野:概念、场域及价值 | 4 |
陈明 | 当代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家户基础 | 4 |
郎友兴 宋天楚 | 进退之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国家化的进程 | 4 |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
邓大才 | 弹性民主:产权改革中的政府干预与村民参与 ——以三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 | 2 |
李辰星 | 分散与协同的取舍逻辑: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的执行方式研究 | 2 |
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研究
肖唐镖 余泓波 | 农民的选举观念及其类型学特征 ——基于江西40村七波跟踪数据的分析(1999-2018) | 6 |
胡平江 | 村民理事代表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乡村实践及其实现机制 ——基于赣南H村GL片区村民理事会的考察 | 6 |
文化研究
解学芳 何鸿飞 | “智能+”时代发达国家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经验 ——兼及国际比较视野中对中国路径的思考 | 4 |
侯涛 王亚华 | 县域非遗空间分布的文化生态影响因素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 | 4 |
政治学研究
姚中秋 | 论中国式文教国家:基于与西方古今国家形态之宏观历史比较 | 3 |
孟天广 | 福利改革的政治分析:制度设计、制度绩效与政治信任 | 3 |
杨柯 唐文玉 | 路径依赖、目标替代与群团改革内卷化 ——以S市妇联改革为例 | 3 |
徐晓军 |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 | 5 |
熊易寒 林佳怡 | 模糊正义:基层治理中的情理、道德与法治 | 5 |
田先红 | 领导观摩:县域治理中的注意力竞争机制研究 ——基于“单委托多代理”的理论视角 | 5 |
吴晓林 白一媚 | 以考核促治理:基层治理专项考核的效能转化机制 ——来自四川省宜宾市的考察 | 5 |
法学研究
郑伟华 | 城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地方性法规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 2 |
李硕 | 论高校在学生自杀事件中的法律责任 | 2 |
社会学研究
穆光宗 | 论关系之和谐存在决定健康长寿 ——“邬沧萍命题”的意义开拓 | 5 |
陈那波 陈嘉丽 | 政府指标的生产:类型与过程 ——以A省民政规划指标编制为例 | 5 |
传播学研究
马得勇 候为刚 | 政治兴趣、媒介信任抑或认知需求? ——网民媒介使用的心理分析 | 5 |
陈世华 | 网络模仿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 | 5 |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虞晓芬 湛东升 | 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 | 1 |
陈淑云 陈伟鸿 | 住房价格预期的邻里传导:影响机制与实证分析 | 1 |
李长英 汪蕾 | 瞪羚企业认定如何影响了企业绩效及其社会贡献? | 2 |
罗翔 金贵 | 区域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村公共投资的空间福利 | 2 |
赵德起 丁义文 | 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一个理论框架 | 3 |
杨久栋 郭芸芸 | 农业跨周期调节:基本要义、重点任务与策略选择 | 3 |
靳卫东 杜育红 | 农民工城镇居留意愿、自主就业选择与户籍歧视变化 | 4 |
潘爱玲 孙磊 | 组织冗余流动性会影响文化企业并购决策吗? | 4 |
饶常林 赵思姁 | 跨域环境污染政府间协同治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 ——基于12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 4 |
杨再贵 许鼎 | “十四五”规划新政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负担 | 6 |
张启春 苗子豪 | 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何以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基于地方预算软约束分析视角 | 6 |
丁守海 张鹤 | 公共部门就业扩张、工资刚性传递及其对私营部门的影响 | 6 |
哲学研究
高新民 | 人如何跨时持续存在? ——人格同一性哲学的新论域 | 3 |
牟成文 | 论马克思社会观的内在逻辑与理论特质 ——兼对萨特的社会观进行批判 | 3 |
沈文华 | 试述道家“清静”正性及其在身国并治中的作用 | 6 |
盖建民 张克政 | 初唐重玄学大师李荣《道德经注》成书时地新论 | 6 |
杨丽珍 | 马克思对弗兰西斯·培根哲学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 | 6 |
文学研究
王齐洲 | 论中国“乐教”的发生 | 1 |
高玉 | 五四新文学与国语建设新论 | 1 |
文贵良 | 文学苏白的“地域神味” ——论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的汉语诗学 | 1 |
聂珍钊 傅修延 刘建军 吴笛 杨金才 张同胜 苏晖 |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跨学科前沿(笔谈) | 2 |
陆路 | 北朝河淮诗考述 | 2 |
辛晓娟 | 唐诗中的游侠形象与都城空间 | 2 |
姜涛 | 被历史的钢针碰响:“三一八”、闻一多与《诗镌》的创立 | 3 |
张洁宇 | 个人的熔炼与历史的肉身 ——牛汉的诗学观念、实践及意义 | 3 |
杨四平 | 原创“血诗”:海子元诗性写作的文学史方位 | 3 |
廖美珍 | 隐喻篇章层级分析框架建构 | 3 |
王先霈 | 《史记·伍子胥列传》三题议 | 4 |
张玖青 | 论纬书中大禹的方术化叙事 | 4 |
刘云 | 文人英雄:布拉格汉学派对中国现代左翼作家的接受 | 4 |
高旭东 陈睿琦 | 从古典到现代:文学伦理学的中国资源 | 4 |
赵黎明 | “口语语法”与白话新诗文化精神的初立 | 5 |
易彬 | 邓之诚日记中的吴兴华 ——兼及作家传记文献的拓展与限度 | 5 |
徐金龙 | 跨媒介叙事:民间故事资源的转化策略 | 5 |
徐刚 | 诗歌的下沉与诗人的去界域化 ——重新理解郭沫若的当代诗歌 | 6 |
肖柳 | 剑桥实用批评对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理论影响 | 6 |
纪念章开沅先生
虞和平 | 章开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研究的推进 | 3 |
刘家峰 | 从贝德士到章开沅: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薪火相传 | 3 |
赵广军 | 金陵大学“新史派”与章开沅史学接受之初步 | 3 |
工业文化专题研究
彭南生 | 工业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 6 |
严鹏 | 工业文化的学理基础:对经济学史的分析 | 6 |
历史学研究
王明兵 董灏智 韩东育 黄滢 胡天舒 | 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历程(笔谈) | 1 |
孙宝坤 | 日本“修宪”思潮的历史演变 | 1 |
王晓德 | 欧洲中心论与罗伯逊的美洲观 | 1 |
冯天瑜 | 百代皆行汉政法 | 2 |
丁四新 | 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参德》思想合论 | 2 |
欧阳哲生 |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再出发 | 2 |
邸宏霆 | 开拓商业之路:1903年中国参与大阪博览会研究 | 4 |
范瑛 | 从传统花会、“腐朽庙舍”到现代博览会:成都青羊宫的地方政治与空间改良(1906—1937) | 4 |
郑成林 | 记忆重塑与政治整合:抗战胜利后台湾展览活动探析(1945—1949) | 4 |
熊铁基 王子今 李振宏 王彦辉 赵国华 | 秦汉史研究的前沿与路径(笔谈) | 5 |
叶秋菊 | 春秋时期的秦晋关系 | 5 |
关万维 | 《孙子兵法》成书时间新证 | 5 |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
朱新卓 骆婧雅 | 家庭资本与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的质量 ——基于江苏省B县初中后教育分流的分析 | 1 |
沈有禄 | 初中生中职升学意愿的差异分析 ——基于对“三州”地区21531名初三学生的调查 | 1 |
高巍 | 技术赋能教学创变:国际前沿教学创新的特征及其进阶 ——基于2012-2021年《创新教学报告》的内容分析法研究 | 1 |
伍麟 张莉琴 | 数字技术纾解老年人精神孤独的层级与功能 | 1 |
余新国 夏菁 | 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途径和机理 | 2 |
魏峰 | 百年中国农村家校关系变迁的历史考察 | 2 |
舒跃育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自由意志—决定论困境” | 2 |
王洪才 郑雅倩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及发展特征研究 | 3 |
谢爱磊 | 家校联系的“关系化”及其社会再生产效应 ——一项针对农村家长学校教育参与低迷现象的民族志研究 | 3 |
候玉娜 | 农民工子女的“城市教育梦”何以可能? ——流入地教育政策对随迁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 | 3 |
刘来兵 周洪宇 | “生活·实践”教育:内涵、目标与实践路径 | 4 |
赵华 冯建军 | “非对称性承认”:建构一种新的教育关系 | 4 |
蒲蕊 | 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边界 | 4 |
凡勇昆 | 农村学校办学活力的现实语境、典型表征与制度逻辑 | 4 |
郭元祥 王金 | 课堂教学何以培育学生的社会情感 | 5 |
陈纯槿 | 成长型思维能有效提升青少年学业素养吗? | 5 |
王申连 | 描述心理学的心理文化论思想及其效应 ——兼论心理学与文化的历史关联 | 5 |
雷万鹏 张子涵 | 公平视野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研究 | 6 |
王建梁 杨阳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动因、逻辑与路径转向 | 6 |
陈建伟 苏丽锋 | “营改增”、生源流动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 6 |
王海凤 |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 6 |
往期
回顾
Happy
NewYear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文章摘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文章摘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文章摘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文章摘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文章摘要
元旦快乐
Happy New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