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

其他

赵世瑜 | 场、坝与卫、司——川滇黔界邻地区的军政中心与市场中心

场、坝与卫、司——川滇黔界邻地区的军政中心与市场中心赵世瑜作者简介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特聘教授,兼任第六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第九届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近五年出版的著作有《猛将还乡》(2022)、《历史人类学的旨趣》(2020)、《在空间中理解时间》(2017)等,主编有《“乡校”记忆》(2021)、The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目录

Contents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价值·路径·体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双碳教育郝芳华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取向万美容田野政治学与中国政治“遴选赛”:社区治理创新“逐顶竞争”的组织机制研究——基于W市N街道的案例冷向明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严 鹏 | ​工业文化的学理基础:对经济学史的分析

matrix),将产品与一系列技术连接起来。创新具有部门异质性在现实中的体现是,一些部门相当重要,驱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特定部门驱动的。帕维特(Keith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彭南生 | 工业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工业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彭南生作者简介彭南生,湖北黄陂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街区里的商人社会: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1919—1929)》等5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0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级精品教材奖,2013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摘要】工业文化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广义的工业文化,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品的集合;狭义的工业文化,仅指人们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并累积起来的意识、观念、制度乃至于习惯的总和。适当的分层和分类,有助于工业文化研究的深入。从文化的存在形态与功能角度,可以将工业文化区分为器物、科技、制度、精神等四个层面。从文化的存在领域与范围角度,可以将工业文化划分为行业性的工业文化、地域性的工业文化、工业企业文化。工业文化的分层与分类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固化的边界,而是相互渗透、交融互促的。在研究工作中,我们既要从分层分类的精细化探究入手,同时又必须从文化整体观着眼。工业文化随着工业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并反过来对工业活动产生重要作用。人类工业文化发展史表明,工业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系统性、渐进性、时代性和地域性,从传统工业文化到现代工业文化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历史飞跃。【关键词】文化;工业;工业文化近年来,工业文化实践如火如荼地开展,有关工业文化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各界的重视与关注,特别是来自工业界的管理专家与职场领袖,结合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反思。由王新哲、孙星、罗民合著的《工业文化》一书从中国当代工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出发,深感工业文化对“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变革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影响”,并且“必将在未来现代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历史、实践、功能等方面对工业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该书的主要作者大多是来自工业管理部门的领导或工业管理部门内设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此外,参与工业文化讨论的,还有工业生产与管理一线的工作者,他们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有明显的应用导向。年轻学者严鹏近来年致力于工业文化研究,有多项成果问世。但总体上看,有份量的学术探索尚不多见,在国内学术界,关于工业文化的学理化研究还远远未臻成熟。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工业文化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工业文化的内涵、工业文化的分层与分类和工业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同行大家。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文章摘要

选举观念;选举文化;选举文化类型学;基层治理村民理事代表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乡村实践及其实现机制——基于赣南H村GL片区村民理事会的考察胡平江(华中师范大学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目录

余泓波村民理事代表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乡村实践及其实现机制——基于赣南H村GL片区村民理事会的考察胡平江工业文化专题研究工业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彭南生工业文化的学理基础:对经济学史的分析严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关万维 | 《孙子兵法》成书时间新证

·《孙子兵法》成书时间新证·关万维作者简介关万维,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摘要】《孙子兵法》是在吸收《左传》《孙膑兵法》等著作的兵学思想以及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对古典兵学的一次系统化、理论化升华,堪称中国兵学在春秋战国各种战争经验和军事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春秋时期,“不鼓不成列”等古老的战争法则依然有影响,战争技术相对简单,还支撑不起《孙子兵法》这样一套复杂的战术体系。一部《孙子兵法》,既是兵学之祖(最早),也是集大成者(最全),而且不可逾越(最高),固然是一种美好愿望,但学科发展的规律一般都是由简入繁,不太可能在兵学草创年代出现这样一部理论巨著。《孙子兵法》不仅涵括了战争经验,还完成了经验之外的理论推演,有些理论甚至超越了实战的可能性,使得冷兵器时代的兵学在《孙子兵法》之后失去了成长空间。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叶秋菊 | 春秋时期的秦晋关系

·春秋时期的秦晋关系·叶秋菊作者简介叶秋菊,河南南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出版《秦汉诏书与中央集权研究》《秦战争史》(合著)等著作,在《江汉论坛》《史学月刊》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摘要】秦晋关系是春秋时期重要的诸侯大国关系,不仅对秦晋两国的发展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春秋时期的争霸格局。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晋国国力强大,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王子今 | 秦汉文化“海”的元素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赵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赵国华 | 东汉区域史研究随想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赵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王彦辉 | 如何认识中国帝制早期的“皇权下县”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赵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李振宏 | 着力提升秦汉史研究的“政治性”水平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赵
2022年10月1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熊铁基 | 秦汉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秦汉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熊铁基作者简介熊铁基,1933年生,湖南常德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史、道家道教等方面的研究,出版《秦汉新道家略论稿》《秦汉官制史稿》(与安作璋先生合著)《秦汉军事制度史》《汉唐文化史》《秦汉文化志》《秦汉文化史》《中国老学史》(合著)《中国庄学史》(合著)《二十世纪中国老学》(合著)《秦汉新道家》等著作,主编《老子集成》《道教文化十二讲》等,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文史哲》《学术界》《江汉论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1974年,我被调到华中师范学院京山分院,友人谭维四(湖北省考古队队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送给我一本油印的《云梦秦简释文》。当时教学任务不是太重,我就写了《啬夫考》(署名郑实)《释〈南郡守腾文书〉》《秦代的邮传制度》等几篇文章,另有与王瑞明先生合写的《秦代封建土地所有制》等文章,先后于1978年、1979年正式发表。从此我走上了秦汉史研究的道路。1979年以后,我认真研读《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文献,边读、边想、边写,就这样加入了秦汉史研究的队伍。20世纪80年代初,我又与安作璋先生合作《秦汉官制史稿》,更加专门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秦汉史,此后大部分时间从事的研究就是秦汉史。但从整体来看,个人的研究和认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对秦汉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也只是“管窥蠡测”。已有研究的管窥中国古代的历史很长,经历了许多朝代,很早就有专门的历史记述,如《左传》《竹书纪年》之类,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更是一部标志性的历史著作,以后连续下去,有所谓“二十四史”、“二十五史”的史书。研究这些史书和历史,就成为史学。中国古代史学尚“通”,所以有所谓“通鉴”、“通考”、“史通”之说。二十四史是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一部接一部写下来的。汉代之前,除了《左传》《国语》等少数几种记述之外,很少有专门的史学著作,所以司马迁作《史记》,从五帝开始,一直写到他生活的汉武帝时代,是一部古代通史。以后的二十四史,一部接一部,都是“通史”中的一个阶段记录,是分历史阶段的记录,不是当代意义上的断代史。今天所谓的断代史,特别是断代史学习和研究,起源不是很早。站在21世纪初期(现在是2022年),看刚过去的20世纪的历史变化,包括史学的变化,是比较清楚的。1911年,辛亥革命,二千年封建王朝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学术的发展。20世纪初是中国学术发展变化的重大时期,资本主义(近代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马列主义的相继传入并产生影响,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和思想逐渐形成,有了新的史学,但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史学仍然是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中国最早的章节体“中国通史”——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就是如此。该书是光绪年间作为“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出版的,民国以后又作为大学课本,虽然只写到隋,但原计划是写整个中国通史,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周以前为上古之世,自秦至唐为中古之世,自宋至今为近古之世。三个时期又各分为几个阶段。不过他只写到隋,后名为《中国古代史》。50年代以后,高等学校的历史学课程,古代史就称为“中国通史”,以与1840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史”相区别。断代史的教学和研究是没有的。早年也有些类似断代史研究的成果出现,如马非百的秦史研究、施之勉的秦汉史研究等,只是某些原因的个人专著,与后来的断代史研究是不同的。例如马非百在他的《秦集史》自序中称“打算写一部《秦书》,补二十四史无《秦史》之缺”,也是一种整体观念。从20世纪出版的史学著作来看,也是如此。前半个世纪,极少有断代史的著作,吕思勉的《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只是“中国通史”的分段深入书写,与后来的断代史研究意义不尽相同。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徐金龙 | 跨媒介叙事:民间故事资源的转化策略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赵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赵黎明 | “口语语法”与白话新诗文化精神的初立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赵
2022年10月12日
其他

陈那波 陈嘉丽 | 政府指标的生产:类型与过程——以A省民政规划指标编制为例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赵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穆光宗 | 论关系之和谐存在决定健康长寿——“邬沧萍命题”的意义开拓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赵
2022年10月7日
其他

田先红 | 领导观摩:县域治理中的注意力竞争机制研究——基于“单委托多代理”的理论视角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赵
2022年10月5日
其他

熊易寒 林佳怡 | 模糊正义:基层治理中的情理、道德与法治

resolution)在西方社会兴起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形成了接近正义运动(access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徐晓军 | ​“政法规制”与“社工服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两只手”

从传统花会、“腐朽庙舍”到现代博览会:成都青羊宫的地方政治与空间改良(1906—1937)王先霈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文章摘要

基层治理;情理;道德;法治;模糊正义领导观摩:县域治理中的注意力竞争机制研究——基于“单委托多代理”的理论视角田先红(华中师范大学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

金成长型思维能有效提升青少年学业素养吗?陈纯槿描述心理学的心理文化论思想及其效应——兼论心理学与文化的历史关联王申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独立自主经验研究”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赵 华 冯建军 | “非对称性承认”:建构一种新的教育关系

政治学的田野:概念、场域及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举行《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
2022年8月22日
其他

刘来兵 周洪宇 | “生活·实践”教育:内涵、目标与实践路径

政治学的田野:概念、场域及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举行《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王洪才
2022年8月19日
其他

郑成林 | 记忆重塑与政治整合:抗战胜利后台湾展览活动探析(1945—1949)

政治学的田野:概念、场域及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举行《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王洪才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邸宏霆 | 开拓商业之路:1903年中国参与大阪博览会研究

政治学的田野:概念、场域及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举行《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王洪才
2022年8月12日
其他

范 瑛 | 从传统花会、“腐朽庙舍”到现代博览会:成都青羊宫的地方政治与空间改良(1906—1937)

政治学的田野:概念、场域及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举行《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王洪才
2022年8月8日
其他

王先霈 | 《史记·伍子胥列传》三题议

政治学的田野:概念、场域及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举行《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王洪才
2022年8月5日
其他

解学芳 何鸿飞 | “智能+”时代发达国家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经验——兼及国际比较视野中对中国路径的思考

Programme),希望通过加速创意产业的一系列技术研发和创新来增加就业机会,创造在全球销售的创意产品(体验),实现全国及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该计划由非政府公共机构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Arts
2022年8月1日
其他

陈 明 | 当代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家户基础

政治学的田野:概念、场域及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举行《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王洪才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白利友 | 政治学的田野:概念、场域及价值

家校联系的“关系化”及其社会再生产效应——一项针对农村家长学校教育参与低迷现象的民族志研究姜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文章摘要

组织冗余流动性;并购决策;支付决策;融资约束;管理自主权跨域环境污染政府间协同治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基于12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饶常林1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

蕊农村学校办学活力的现实语境、典型表征与制度逻辑凡勇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封二)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封三)
2022年7月15日
其他

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举行《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

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举行《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2022年7月1日上午,学报编辑部党支部精心组织,在学报编辑部会议室举行了《肖汉森自选集》出版座谈会暨2022年庆“七一”特色党日活动,并为肖汉森老师庆祝九十周岁生辰。肖汉森老师自1956年毕业留校后,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党务和编辑工作,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退休后仍继续致力于纳粹德国史和编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本次出版座谈会由学报主编付海晏教授主持,离退休工作处处长何小红,前主编董泽芳教授与范军教授,出版社副总编刘建超出席并讲话。会上,刘建超副总编和严定友副主编共同介绍了文集的整理和出版情况。何小红处长指出肖老师临近90高龄,能够将毕生所悟汇集成书,是一位老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体现。董泽芳教授深情回忆了与肖老师的交往,并结合肖老师学习、工作经历与文集内容赋诗一首,高度评价肖老师为人、治学的风范与品格。范军教授指出此类文集的出版和出版座谈会的举办是向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学习的重要机会,深入挖掘和整理他们的著作对学校、学科和学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学报既出优秀刊物,也出优秀人才,今后应继续注重对优良传统的总结和继承。肖汉森老师回顾了自己在华师工作生活的70年,结合在学报的工作历程分享了文集的两大部分内容即纳粹德国史和编辑出版学,并对大力支持文集出版的学报全体同仁和历任领导,离退休工作处和出版社领导及相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与会的其他退休老同志也纷纷发言赞扬了肖老师多年来在学报的工作,也感谢学报领导一直以来对老同志的关心和帮助。付海晏主编对本次座谈会进行总结,感谢肖老师为学报留下的许多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表示将以老同志为榜样,与编辑部全体职工一道,进一步促进学报发展。最后,全体与会人员一同向肖汉森老师献花并庆祝其九十岁生辰。2022年7月1日,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与香港回归25周年,本次出版座谈会暨特色党日活动的举办,既是对退休老同志的致敬与祝福,也是一次极具效果的学习教育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报编辑部全体员工将牢记学术期刊人的初心使命,更好地为学校学科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服务。
2022年7月1日
其他

谢爱磊 | ​家校联系的“关系化”及其社会再生产效应——一项针对农村家长学校教育参与低迷现象的民族志研究

Parish)曾指出,20世纪60年代左右,科层制体系本身受到削弱,其结构的松散促使个人需要依赖自己熟悉或者信任的人。魏昂德(Andrew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王洪才 郑雅倩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及发展特征研究

Plus软件为辅助工具以确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紧密相关的特征。二是参考已有的成熟量表。本研究根据各子能力的操作性定义改编了现有成熟量表的部分题项,如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ore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张洁宇 | ​个人的熔炼与历史的肉身——牛汉的诗学观念、实践及意义

我摸着他的热胸,对他说:“诗,也写在你的心上。”绀弩的心脏跳得轰轰响,握笔的手不住地颤摇,可挥写出的诗,每个字都出奇地潇洒,出奇地美丽!
2022年6月8日
其他

杨四平 | 原创“血诗”:海子元诗性写作的文学史方位

隐喻他同故乡之间的“同体”关系;其次,他又用“故乡驾着一辆囚禁饥饿的诗歌王子的车在盲目地行走”为喻,呈现他和故乡之间囚与被囚的关联;最后,他说“故乡和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病
2022年6月8日
其他

姜 涛 | 被历史的钢针碰响:“三一八”、闻一多与《诗镌》的创立

Nationalism),故于印度则表彰印度之爱国女诗人奈陀夫人,及恢复印度美术之波士(Nandalal
2022年6月8日
其他

牟成文 | 论马克思社会观的内在逻辑与理论特质——兼对萨特的社会观进行批判

章开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研究的推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目录余新国
2022年6月1日
其他

高新民 | 人如何跨时持续存在?——人格同一性哲学的新论域

章开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研究的推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目录余新国
2022年6月1日
其他

沈继成 | 记章开沅先生与华中师大学报交往二三事

记章开沅先生与华中师大学报交往二三事沈继成作者简介沈继成,1944年生,武汉市汉阳鹦鹉洲人,1968年毕业于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8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1—2004年担任华中师大学报历史编辑,多次获编辑奖,期间发表《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武装起义的再认识》《试论19世纪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张之洞与武汉城市近代化》等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智——千古闪烁的心灵之光》,是《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近代史词典》《辛亥革命辞典》等大型辞书的撰稿人之一,担任回忆录《鹦鹉洲上》副主编(武汉出版社即将出版),退休后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做责编、审稿工作至今。开沅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与我们华中师大学报几十年交往的一些事情仍然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开沅师1946年进入金陵大学历史系,1948年离开金大,进入中原解放区并被作为“理论人才”留在中原大学政治研究室革命史组任教,与他终身从事的历史教学与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章先生正式踏入史坛,为学界所瞩目,则始于1957年他的“处女作”《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在《华中师范学院学报》发表。新中国成立不久,史学界有一场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的大讨论。这缘于历史学家胡绳在1954年《历史研究》创刊号发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胡绳在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为分期标准和“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立即引起了全国史学界的热烈讨论。那时候,大家有话就说,不管年岁少长、地位高低,都是直来直去,指名道姓,丝毫不讲客套。因此,尽管有范文澜、胡绳等学界前辈著文在先,戴逸、金冲及等史学新锐长文在后,开沅师仍然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勇气撰文争鸣。机缘巧合,《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55年春天创刊,破土而出。开沅师将自己1956年秋完成的长达3万字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投送给学报。学报与它的重要作者章开沅先生就这样不期而遇了。在这篇史学处女作中,开沅师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毛泽东矛盾论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实际,提出“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分期标准”,“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着重考察其中阶级力量的配备和关系的变化”的观点,并据此提出将中国近代史分为三个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和第一次革命高潮时期(1840—187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备形成和第二次革命高潮时期(1873—190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第三次革命高潮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酝酿时期(1905—1909)。在文中,他还对历史学者孙守任过分强调外因,将复杂的历史发展简单化,以及金冲及在分期标准与具体分期方案的“混乱”,进行了反驳和批评。开沅师对胡绳、戴逸的意见基本上是赞成的,但仍然对胡绳“以中国近代史中三次运动的高潮来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准”的片面性和繁琐的“七个时期”的划分予以否定;对戴逸分期方案的断限和分析“不够精确的地方”,“过于拘执于毛泽东同志某些词句,并没有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因而便得出与历史格格不入的结论”的批评,既坦率又真诚。《华中师范学院学报》收到开沅师的文章后,立即安排在1957年第1期刊发,用了17个版面。论文发表后,即以观点之鲜明、思考之缜密、论证之严谨、文笔之清新引起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样一篇老到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学者之手。《历史研究》随后在这一年的第3期“近代史分期众家笔谈”栏目摘要刊布。开沅师不到三十岁就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文章,不仅需要深厚的学养和对史学热点问题的高度敏感,更需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一往无前的学术勇气。当然,这也与新中国成立之初,学术环境宽松、学术空前活跃,包括华中师范学院院长杨东莼先生等前辈的奖掖、包容和鼓励有很大关系。学报在同年第3期又推出了开沅师的第二篇论文——《关于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若干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太平天国的土地方案“有田同耕”因与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有着天然的联系,成为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开沅师在这篇“花费了很多精力”完成的论文中,对太平天国革命前夜的土地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中土地方案的阶级基础、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尤其是针对一般人已习惯将《天朝田亩制度》中最初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称为“农业社会主义纲领”的看法和范文澜先生“废除私有财产是这个纲领的根本原则”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他的结论是:第一,农业社会主义与废除私有财产这两个概念需要区别开来,只是由于为数众多的萌芽无产阶级分子参加革命并起骨干作用,才使《天朝田亩制度》中增加了立即废除私有财产的内容;第二,在立即废除私有财产的问题和革命的坚决性与彻底性上,萌芽的无产阶级分子与农民阶级是有着意见的分歧和程度的差异的,起义队伍内部的某些斗争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对这些以杨秀清和萧朝贵为首的萌芽无产阶级,开沅师还引入恩格斯“平民反对派”的概念,称杨、萧为“平民反对派”的代表人物。虽然这些观点和结论如同开沅师后来所言“并非成熟”,但这种勇于探索的锐气是非常可贵的,是值得称道的。该文洋洋洒洒有4万余言。为了给这篇论文腾出版面,学报打破常规在这一期只刊登了六篇文章。开沅师的这篇论文用了27个版面,占该期总版面的三分之一。在一年中连续发表同一作者的两篇论文,而且一共拿出了44个版面,这种安排很少见。在学报七十多年的历史上,发27个版面的长文,这是唯一的一次,充分体现了学报对这位在历史的天空冉冉升起的新星的高度重视。对此,开沅师铭记于心,在2005年纪念学报创刊五十周年的文章中,他深情地回忆:“1957年第1期学报发表了我这篇处女作,随后《历史研究》杂志也摘要刊布,给我这个史学新兵以极大鼓舞。1957年第3期学报又发表了我《关于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若干问题》一文,尽管并非成熟的作品,但由于颇有勇于探索的锐气,所以学报也宽容地以较大篇幅全文刊登。回顾自己的学术成长过程,我特别感谢学报对我起步阶段的热心扶持。”章开沅先生为学报题词《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若干问题》是开沅师研究太平天国革命的第1篇。后来,他又在《理论战线》上发表了《有关太平天国革命性质的几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上发表了《太平天国在天京实行的几种制度》,直到1964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针对戚本禹《评李秀成自述》的文章《不要任意美化,也不要一笔抹杀——对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一点浅见》,因此惹上文祸,体会到“学术领域内的阶级斗争”的厉害。不久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开沅师被认定为中宣部隐藏在桂子山的“黑线人物”、“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受到严厉的批判,学报也停止运作,进入长达十年的“休眠”期。1976年,“文革”结束,《华中师范学院学报》恢复出刊,开沅师也获得“第二次解放”。在中断十年之久后,章先生与学报的紧密联系重新建立先后在学报发表《孙中山与同盟会的建立》《从状元到资本家》《两个世纪之间》等多篇论文。特别要提及的是,在学报1979年第1期刊发的《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在该文中,开沅师针对“四人帮”影射史学的严重危害,发出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路线,发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努力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呼吁。他提出,有三个问题必须通过讨论加以澄清。首先,从辛亥革命史研究者本身来说,要打破所谓“立足于批”的精神枷锁,要推翻所谓“资产阶级中心论”“资产阶级决定论”“资产阶级高明论”等诬陷不实之词,要敢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胆识来拨乱反正,坚持正确地、全面地评价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及代表人物。其次,在人物评价问题上,要打破“四人帮”所强加的路线斗争框框,反对简单武断的“好坏分类法”,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再次,在中外关系问题上,要把中国的历史置于世界历史之中来考察。在揭露外来侵略的时候,要注意把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区分开来,要努力阐明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同情和支持。这篇论文的发表对国内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深入影响很大。在这之后,大批新人涌现,大量新领域、新视角、新观点、高水平的作品纷纷问世,辛亥革命史研究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同时,这篇论文在国外学界也引起强烈反响,甚至被有些外国学者视为“民国史研究的新趋向”,并以英、日等文字翻译介绍。1981年冬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导师与研究生合影,前排左二为作者开沅师对华中师大学报有着深挚的感情,他曾回忆:“1979年秋天,我应邀到美国、日本十多所名校讲学,有的学者问‘请问贵校学报有什么背景?为什么只有贵校与《中山大学学报》获准对外公开发行?’我的回答是:‘敝校学报并无任何特殊背景。敝校学报之所以较早公开发行,是由于编辑认识到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具有敢于走出国门的勇气。’这个答复颇受海外学界称赞,并且纷纷要求订阅华师学报。”1995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暨章开沅先生70华诞合影走过几十年风雨历程,华中师大学报没有辜负老校长的期望,不断成长,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湖北省的期刊评比中屡获好评。我们深知,这与广大作者、特别是开沅师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开沅师虽已远行,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对学报的信任、爱护和支持。2005年10月章开沅夫妇与章先生指导的首届研究生合影,左二为作者往期推荐赵广军
2022年5月28日
其他

赵广军 | 金陵大学“新史派”与章开沅史学接受之初步

章开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研究的推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文章摘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目录余新国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刘家峰 | 从贝德士到章开沅: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薪火相传

50岁生日给儿子Morton、Robert的信,概述一生经历,并作自我客观评价,还有培养金大青年教师的内心活动,特别是对王绳祖、陈恭禄今日学术有成的欣慰感,朴素真挚,真性情中人!7月12日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虞和平 | ​章开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研究的推进

章开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研究的推进虞和平(华中师范大学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文章摘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测量量表;能力特征家校联系的“关系化”及其社会再生产效应——一项针对农村家长学校教育参与低迷现象的民族志研究谢爱磊(广州大学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目录

Contents纪念章开沅先生章开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研究的推进虞和平从贝德士到章开沅: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薪火相传刘家峰金陵大学“新史派”与章开沅史学接受之初步赵广军哲学研究人如何跨时持续存在?——人格同一性哲学的新论域高新民论马克思社会观的内在逻辑与理论特质——兼对萨特的社会观进行批判牟成文政治学研究论中国式文教国家:基于与西方古今国家形态之宏观历史比较姚中秋福利改革的政治分析:制度设计、制度绩效与政治信任孟天广路径依赖、目标替代与群团改革内卷化——以S市妇联改革为例杨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魏 峰 | 百年中国农村家校关系变迁的历史考察

弹性民主:产权改革中的政府干预与村民参与——以三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李辰星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舒跃育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自由意志—决定论困境”

Holbach)等人的机械论世界观,试图在他所设定的环境中生产出大量的符合他的标准的“合格产品”。在华生的基础上,新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B.
2022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