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11期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2024-02-05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湾区高校基础科学研究比较分析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亟须集聚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群来支撑其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计量法对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湾区高校群在1985—2021年期间发表的科技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四大湾区高校群在基础研究方面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群在科学产出及基础研究影响力等方面赶超旧金山、东京大湾区高校群,并初步形成了一批以材料科学、电子电气工程学为代表的优势学科。与世界其他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高校基础研究均衡发展、优势学科群定位、产学合作、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群的基础研究能力发展和打造优势学科群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四大湾区高校群;基础科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学科群

作者:张艺,男,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


东京都市圈“高等教育枢纽”发展成效及其理论生发价值

摘要:东京都市圈在日本高等教育发展与国际化进程中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域内高校整体发展水平显现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第三阶段特征,即形成国际高等教育枢纽阶段。在现实发展需求的推动和“顶级全球性大学”计划等宏观政策干预的牵引下,东京都市圈域内高校集群通过多维度举措,在促进学生流动、人才流动、知识/创新流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教职员团队和知识生产过程与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审视这一兼具“国家规划”与“传统内发”属性的高等教育枢纽发展路径,可引出一系列围绕高等教育枢纽建设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东京都市圈;大学集群;高等教育枢纽;高等教育国际化

作者:吴寒天,男,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系副系主任,教育学博士;刘柳,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教育国际化研究

全球移民背景下西班牙跨文化教育“双向融合”的政策与实践分析 

摘要:如何应对外来移民给本国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全球化时代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班牙在中小学开展跨文化教育,以解决移民迅速涌入所带来的教育权利、教育质量和校园欺凌等问题。通过双向融合的路径,西班牙一方面促进教育系统接纳移民,另一方面帮助移民融入教育系统,既保障了移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提升了移民子女的学业表现,又促进了整体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全体学生跨文化素养的提升。这种“双向融合”很好地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跨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尽管近年来,西班牙跨文化教育正向包容性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转型,但其背后不变的价值追求是构建更平等、更包容、更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移民教育;西班牙

作者:滕珺,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戚文欣,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疫情背景下美国国际教育援助的主要特征——基于美国国际开发署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教育援助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现实的要求,同时也为美国扩大教育影响提供了机遇。疫情背景下,美国所坚持的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呈现出如下特征:坚持服务国家利益的战略导向,但针对疫情防控新形势也能够变通其教育援助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受援国教育发展的指导和干预,并在国际上继续扮演教育援助的领袖角色。未来,美国将加强对多边国际组织的影响,改进远程学习技术,巩固其在教育援助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美国国际开发署;国际教育援助

作者:马健生,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索迪,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后疫情背景下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战略及其走向——基于《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战略2021-2030》的分析 

摘要: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生源数量锐减,产业亟待复苏,环境与声誉亟须改善,结构有待平衡,《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战略2021-2030》应势出台。该战略提出了推进国际教育的具体路径:推进学生多元组合,发展离岸和在线教育;对接“产-教”和“产-研”,运用和转化研究优势;打通国际学生人际网络,关注学生体验和福祉;保证财政、立法和信息服务支持,加强国际推广宣传。拟通过调整国际教育产品和学生构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结构,对接产业打造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国际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推动国际教育发展的社会共同体,政策引导和保障营造支持国际教育发展的环境。该战略在市场增长、人才竞争、品牌建设、教育治理等方面表现出新突破与新走向。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教育;教育战略

作者:廖霞,女,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教师教育与管理研究

美国家乡教师项目:政策过程、特点及效果  

摘要:在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影响下与在地化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为了满足弱势社区学校对教师的需求,美国家乡教师项目应运而生。家乡教师项目从当地社区招收有做教师意愿的人,通过提供支持培养符合社区需要的教师或助理教师,以缓解农村、少数族裔集中的社区、贫困社区教师短缺的问题。该项目一般分为设计、实施与评估三个阶段。其特点表现为:培养目标明确,满足不同地区的教师需求;重视项目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经济、社会、学业等方面的支持;实习制度完备,保障教育实习的质量。家乡教师项目培养的教师保留率较高,发挥了补充教师的作用;家乡教师项目培养的教师更有助于当地学生的学习。尽管家乡教师项目面临资金短缺、评估不足等问题,但是在教师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家乡教师项目应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乡教师项目;教师教育;教师短缺

作者:谭春芳,女,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日本教师流动内驱力提升机制研究

摘要:日本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与其完善的教师流动制度从多层面提升教师的流动内驱力不无关系。日本明确了全员、定期、广域的流动为教师的义务与使命,促使公共意识成为教师流动内驱力的重要基底。同时,叠加多方面的权益保障,改善教师的流动境遇,尽可能为流动内驱力的生成减少现实障碍。在此基础上,日本申明流动之于教师的本体功能,重建教师“反思性实践家”的身份认同,协助教师将流动纳入职业生涯发展之中,并建设教师流动支持性共同体。这些努力有助于确保教师在流动中的主体性回归,激发教师的流动内驱力,最终实现“人”与“专业能量”在教育系统的双重高效流动。

关键词:教师流动;教师管理;教师发展;内驱力

作者:吴璇,女,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沈晓敏,女,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跨界整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师教育实践   

摘要: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学硕士项目旨在为纽约市薄弱学校培养7〜12年级地球科学教师,是美国教师教育解制化以及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教育师资短缺背景下的一项创新实践。项目招录选拔兼顾申请者学术能力与教学品性,培养过程贯通正式与非正式教育环境,搭建全方位的职后支持网络,并构建以第三方评估为主导的项目质量保障机制。项目的实施彰显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秉承公共与民主的教育担当,践行以实践共同体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关注以实践探究为导向的教育体验,为跨界整合各类公共教育资源培养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博物馆;教学硕士;教师教育

作者:李政云,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刘雅琪,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迈向“强有力” 知识:中小学教师“理论知识”学习的意义探寻

摘要:推崇教师日常知识的研究在试图走出“理智主义的神话”时,却易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轻视甚至贬低教育理论知识的力量。社会实在论回溯到知识的社会结构、认识论基础以及知识与专业认同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理论知识与日常知识间不仅存在着绝对的分化界限,而且理论知识相对于日常知识更强有力。占有教育理论知识能赋权予教师平等参与社会对话 ;有助于教师透过表象解释教育事件,获得构建教育世界的启迪与指引;同时,理论知识所系统组成的“单一性”学科是促成“内在奉献”式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理论知识与日常知识的分化是教师学习的起点,经历从日常知识到理论知识的艰难转化,使经验达到相当确定的理智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社会实在论;理论知识;日常知识;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林美,女,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博士。



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缘起、争议与实践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教育研究者开始把艺术取向的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以文学、表演和视觉等艺术形式开展教育研究实践,并以艺术作品来呈现研究结果,为解释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一种突破性的研究方法,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方法引起了教育研究界对其价值论、方法论和伦理性等方面的理论争议,如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有何独特价值、其研究程序是否规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如何平权等成为人们争论的核心问题。在实践模式上,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围绕着文学、表演和视觉艺术三种主要形式展开,并与传统的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混合使用。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有着广阔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范式

作者:高晓文,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鹏,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韩国学校文化主要研究领域主题特征与动向考察  

摘要:研究选取韩国学校文化中的学校组织文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三个领域,系统梳理这些领域在1990—2020年的研究主题特征。结果显示,韩国的学校组织文化和教师文化研究较多,教学文化研究较少。学校组织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文化与其他相关变量关系的测定上。教师文化研究以教学业务、教学管理、人际关系等为中心,揭示教师在信念、价值观、行为、语言、礼仪、意识等方面的文化特征。教学文化研究超越了从学科教学角度研究的局限性。后续的学校文化研究有必要严格区分学校文化与学校组织文化的概念,深化教职文化研究,拓宽教学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组织文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

作者:和小军,男,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毋翠玲,女,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韩国全北大学博士研究生。


明暗之间:诺丁斯关怀伦理的他者性意蕴——以列维纳斯他者性观点为坐标的比较与分析  

摘要:诺丁斯曾指出其关怀伦理与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之间具有共通之处。细查其关怀伦理,不仅可以窥见其中他者性思想的踪迹,而且可以发现其在关键概念与重要命题上似是而非的他者性特征。于是,诺丁斯关怀伦理中他者性的存在状态则成为一个晦暗不明的问题。以列维纳斯的他者性为思想坐标,从他者、自我与他者-自我三个维度上考察诺丁斯关怀伦理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其中他者性线索时明时暗,并呈现出一种有限度的、隐微的他者性特征,形成了关怀伦理独具风格的他者性意蕴。探微关怀伦理的他者性意蕴,是对作为关怀伦理内核的他者性的发现与重申,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关怀伦理的内在精神,而且有利于以他者性为视角提出并回应教育中的关怀问题。

关键词:诺丁斯;关怀伦理;列维纳斯;他者伦理;他者性

作者:叶雅萱,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张姜坤,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本文刊登于《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11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66

海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发行代码:ZW023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8310

Email:bjb@bnu.edu.cn

网址:http://bjjy.cbpt.cnki.net





往期文章回顾


✦  欢迎订阅2023年《比较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10期《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09期✦ 《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08期

微信公众号-bjjyyj2019

识别右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好文!分享,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11期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