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绪生病了,这并不让人羞耻 | 造就·柏邦妮

2016-08-20 造就 造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2103uq8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柏邦妮专栏作家 知名编剧《奇葩说》辩手
大家好,我叫邦妮。
我想讲的话题是关于我和我曾经得抑郁症的这段经历。
2014年的春天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好像有一点不对劲,我有一个多星期不想出门,看着什么人都讨厌,尤其是我的助手。还不想打扮、不想吃饭,也不想淘宝。所有以前让我觉得特别热情洋溢和乐在其中的事都不想做。当然也不想买菜做饭。

那段时候我必须参加一个朋友新书发布会,我打扮得很体面,化了妆,但我觉得自己很丑,看自己多一眼都觉得很厌恶。

在发布会上,我觉得他说的话传达不到我这儿,他说的话和周围所有人说的话就像一种白噪音一样,我要费劲全力才能听明白他们到底在跟我说什么。我要说一句话也很困难。
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这是我职业能力的一部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很好。但在那段时间里非常艰难,无论是听别人的话还是传达给别人都非常艰难。
我费劲全力给我的好朋友,她曾经得过抑郁症,发了一个短信,我说“亲爱的,我可能有一些抑郁”。她说,你怎么不给我打电话。我想我给你发一个短信已经竭尽全力了。

在生活当中,抑郁症和疑似抑郁情绪的朋友,遇到最多的困扰就是:别人说“你好矫情,这是一个无病呻吟的病;你是富贵病。是不是你们文艺圈的人,不得抑郁症都不好意思说是文艺圈的了。”这些话我听了特别多。


那时候的感觉,像一台只有30%电的手机。那个程序你带不动。


大家对抑郁症有误解。觉得抑郁症应该是那种多愁善感、苦大仇深,看着好像浑身散发负能量的人会有。可是我觉得抑郁症就像感冒和发烧一样,它不挑人。看似阳光开朗、热情坚强,微博上打满了鸡血、充满了正能量的我,凭什么就不能得抑郁症?
第二个对抑郁的误解是:“有什么愁事和烦心事,你说出来就好了。”
2014年的春天,那段时间我工作很顺利,情感各方面状况都很稳定。于是我不得不平静的面临一个事实:可能是你的情绪生病了,可能真的就是抑郁症,你赖不着什么事。
第三个误解是:抑郁症就是不开心、难过。其实不是那样的。抑郁的反面并不是难过,抑郁的反面是有生命力。

只要你想吃、想玩、能爱、能动,你对一切充满了热情,有很强的生命能量做事的人肯定不是抑郁症;相反他什么都不想做,没有动力和意愿做什么事的时候,可能就是抑郁。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与自己的误解是最深的。
就像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强大的人、特别开朗、特别有热情,特别坚强,其实我不是的。我更倾向于塑造自己,粉饰自己,或者把自己打造成理想的人格。当我越去认同那个我,越去压抑不好东西的时候,可能反而是你很难承担的一个原因。 我跟《心理月刊》有一段很深的渊源。曾经在2008年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好的编辑叫何岩萍,她采访了我。我第一次被那样采访。她的采访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我感觉不到任何她对我的评判和恶意的好奇。
那篇稿子里只有我,没有她,看不到一个作者那种跳出来的自我,只看到她对我的理解和对我的很大的接纳。我对这位姐姐有特别强烈的好感,在2010年的时候她罹患疾病去世,我参与了悼念她的活动,让我和《心理月刊》之间的杂志有很深的情感联结。

在我发现自己有一些抑郁的时候,我知道要求助,很多人在这一步就卡住了,不知道要求助。我有幸迈过这一关,我求助了。我跟《心理月刊》的编辑求助,他们推荐一位心理咨询师给我。 我从2014年看心理医生到现在大概有两年多三年的时间。一开始的第一年经常有朋友跟我说,“我看了一次两次没有用”。我说,“一次两次就有用?你以为是去吃麻辣烫吗?你吃完就饱了,怎么可能”。 你的心出了问题,你背负了很多你承载不了的东西,是经年累月的。每个人的心就像一口井,平常在健康正常的状态是活泼的往外冒水,你的生命之泉、活力、情感、情绪都特别健康,特别活跃地往外冒,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状态。
但是慢慢的,可能因为你的人生塞满了石头、落叶和烂泥,你觉得那个泉水有一些冒不出来了,或者觉得这口井有一些浑浊了——这很正常,但是不是一天变成的。 

很多朋友希望看了一两次心理咨询就很快地解决内心问题,恐怕是有点操之过急了。大家都知道,一个坏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改变一个坏习惯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你的心,这口井有问题,你想改变它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我们能不能对自己有一些耐心,跟自己说,“我们慢慢来,没事”。



我在头一年每次去就是哭。老师说,“我的心就像是很多破洞的房子,很多洪水就在那儿流”。我跟另外一个好朋友一起去看心理咨询,她跟我说,“她每次做完了心理咨询特别轻松,特别饿,想吃饭”。可是我每次哭得都不想吃饭。
大概看了十个月左右,有一天出来后觉得好饿,闻到旁边有烤串的香味,第一次觉得我想吃东西。我想,我恐怕痊愈了。 每次去我都是倾诉,有好多的话要讲。大概一年多后,有一次跟心理咨询师相对无言,没有话讲。这也是一个痊愈的标志。 去看心理咨询需要很强的动力,而大部分人有很强的阻力。我的阻力有几个部分:
一,其实我们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情绪生病了,更愿意承认我身体生病了。如果承认了我心理有问题,我情绪有问题,别人怎么看我?而且我怎么看待我自己。这是大家很正常的困惑。 第二点是个人的阻碍和困惑。我是一个创作者,我很敏感,感情特别充沛,看新闻联播都会哭,我很怕把自己治好了,万一不敏感了,我怎么创作呢?虽然这些东西,好的坏的混在一起,这都是我。如果我不再是我了,会怎么办?我会变成一个乏味正确的好人吗? 

第三个困惑。心是我们特别幽微、敏感、精细的所在,是我们灵魂最后的栖身之所。心门让一个陌生人走进来,不设防,是需要勇气的。你进来看了以后,搞破坏了,不能复原怎么办?那个心是我的,只有我能留在这个房子里。


我经历的心理咨询是非常好的心理咨询。我的心理咨询室是在普通的小区居民楼,砖红色的老房子,周围长满了树。一个很干净的小房间,淡蓝色的,房间里有蜜色小沙发,还有长得非常好的植物,冬天的时候阳光会一直照进来。




我坐在这个地方的时候,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安全、非常温暖,能让我喘口气的地方,在我很累很累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觉得是有退路的。在我特别疲惫的时候,不能去心理咨询的时候,我都会假想我在那个地方,跟自己待在一起。

 我觉得人生就是:我们要给自己携带一个小毯子。你的毯子可能是一本书,可能是你信仰的某个人,可能是某段感情,也可以是类似这样的这种支撑。 在心理咨询之后,我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化是:我改变了以前很多自己的观念。
首先第一个观念是:我很害怕会特别依赖心理咨询,永远想逃避在那个小房间里,永远不出来。实际上,这是没有的。
第二,我很害怕我会移情给我的心理咨询师,虽然他长得不帅,但是个男的。我很害怕自己永远沉溺在这种关系里,不愿意往下走。但这些并没有发生。 
大概心理咨询三年多以后,就变成:今天下午我想去美容,不想去心理咨询了,那就不去了;今天下午想去逛街,想吃好吃的吧,就不去了。你的成长和痊愈是自然而然的,这和你病好了就不想去医院是一样的。 

我听到特别好的一句话,“学校其实是让你成为自己的老师,受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知识塞给你;受教育的目的是掌握一种学习的能力,让你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
心理咨询也是一样的,让你把自己成为你的咨询师。当你遇到人生问题、困难、情绪问题崩溃,当你的心理咨询师离你很远的当下,你多了一重东西保护你自己。 我发现心理咨询对我最大的帮助是:给我内置了一个人格,我心里的咨询师。他的观点、想法,好像内置成一个人格陪伴我、防御我。 在那之前,大家都会听到一句话是你要爱自己啊。我很爱我自己,我一直都过分地爱我自己,特别热情地爱我自己。我接受心理咨询之后,发现爱自己的方向和方式可能是错的。 为什么这么说?原来的爱自己,我和我自己有点像情侣的关系,特别亲密,也非常脆弱,你很容易对自己有过高的期许和强烈的欣赏,但是稍稍有一点风浪和失望,你就特别容易对自己失望。这是一种自恋式的关系。 

更健康一点的爱自己的方式是:你想像你和你自己,那个人是你的好朋友。


我想象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和半个我的心理咨询师。在你出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在你不顺的时候,对你自己失望的时候,那个声音说,“没有,邦妮,你已经很努力了,这个事情不能怨你,搁我不也是这样吗?”。


那个声音非常的理性,它跟你有一些距离,但是很安全,它持续的陪伴你,它非常的可靠。我和我自己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更加稳定、更加可靠,像友情一样关系的时候好像感受就好多了。




我觉得抑郁其实很多并不来自于伤心。很多人会认为你抑郁是不是伤心难过,恰恰不是这样。


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是:抑郁是没有来得及的难过,你没有释放的难过,你没有允许你自己完成它未尽的难过,很容易变成抑郁。


还有伴随而来的那种深深的内疚,负罪感和自我的评判,那个东西才会反扑过来把你打倒。如果你能够尽情地流泪,非常尽兴地难过,很完整地去难过,可能你并不会抑郁。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经历。我在30岁的时候,结束了一段五年的感情。其实对我的打击是很大的,那种创伤也是很大的。但是我这个人的坏毛病是:我是向前逃跑的人,在很难面对关系当中痛苦、孤独的感觉时,我倾向于赶紧找下一个伴侣,立刻,没有空档期,立刻逃离到下一段感情当中。

其实正常的分手、失恋以后,会经历难过、伤心、怀疑,对感情的怀疑,对自己的怀疑,对所有一切的怀疑,然后慢慢地重建、康复,这是需要一个时间的。但我并没有允许自己这样。我向前逃跑,很快跑到下一段关系当中去。那些没有来得及释放的悲伤才是他吞没我的原因。




我在心理咨询两年三年之后,我从那种内疚、自责当中慢慢走出来,我发现我对自己的前任有很多愤怒,这是我曾经不允许自己释放出来的情绪。还有很多的东西大概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才慢慢的很完整的走出来。
有一句话叫做“不恋过往,不惧未来”。我当然的状态是“既恋过往,又惧未来”。没有那个心在当下。面对新的伴侣要掩饰自己内心的伤痕,变得很开心的样子。那个才是最可怕的一种东西。    还有跟父母的关系。我特别渴望自己是很完美的孩子,我要让父母以我为荣、以我为傲,我能做的都做到了,可在婚恋这方面没有办法让父母满意,我这个年龄还没有结婚,可能还没有结婚的打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让我不能原谅自己。 我记得很清楚做过一个梦,梦见我妈妈来到我家里,在我住的房子里,在22层,我妈妈打开那个浴室的窗户把我从屋子里给扔出去。我哭醒了,一直在哭,我内心有很害怕、很内疚,有很多悲伤。

但是我接受了一段时间心理咨询以后,我接受了一个事: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的父母是不完美的。你们也接受我是一个不完美的小孩啊。可能我给你们的爱也没有那么完美,但是我尽力了。 你接受了自己之后,你传达出来这种信息和感觉是肯定不一样的。去年我跟我妈妈有一次长谈,我妈妈已经60岁了,我没有寄希望于她能够在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观上有这么大的提升。我妈妈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她说,你不要因为我们给你压力就勉强自己去结婚,你只要觉得幸福,我们就会很开心,你过的快乐就是很大的孝顺。当我妈妈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那种感觉特别的美好,我心里那边多年如释重负一下子就没有了。 去年之前,我还还特别不愿意长大,我上一本书的名字叫《老女孩》。不愿意长大,也不羡慕成为女人,也不想承担成为一个女人的责任。
从审美上,就不喜欢高跟鞋和铅笔裙和那种感觉,对那些东西是恐惧。很愿意自己是一个女孩儿的,而且是理直气壮的。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少女核》,我觉得自己内心的核心是少女。 这可能与我经历有关,因为我20岁的时候就承担责任,承担工作和家庭,去苦苦打拼。我20岁到30岁非常辛苦,很拼的过了10年,没有怎么享受过一般少女所享受被人追求,谈恋爱,玩儿啊,都没有经历过。
下一个十年你会拼命地攫取上一个十年没有来得及享受的东西。在某个阶段如果没有很好的完成自己,可能到下一个阶段就会特别想去补偿自己,打捞自己。 

这一两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成长,特别神奇。去年的时候有一天,在飞机上时,有一种很奇怪的、在我30年的人生当中从未经历过的感受。
那一瞬间,我觉得非常坦然,没有任何羞愧感、内疚感,完全不焦虑,感觉很好;但不是自恋,很平静的;内心很饱足,很完整。 那一个瞬间就像一枚通透的水晶一样,照亮了我的人生前30年,也照亮了我人生中的后30年。在一条漫长的人生时光长河里,那个当下像一枚水晶,我就在里面待着。
在那个瞬间觉得好像我长大了,觉得我成熟了,觉得这个过程一点都不痛苦,好像我自然而然很轻松的来到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我不愿意赖着再做女孩儿了。 经常有人问我说你想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想到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卡佛。临死之前他说:
“这一生你得到了
你想要的吗,即使这样?
我得到了。
那你想要什么?
叫我自己亲爱的,感觉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被爱。”

谢谢大家。


选自造就x 简单心理 

《孤独:我们共同的隐秘》




风端 |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龙宇 | 女孩你可以,但不一定非要“拯救世界”

黄舒骏 | 我的字典里没有“毒舌”二字

彭斌 | 未来10年,年轻人不必为了谋生背井离乡

胡彦斌 | 人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徐杨斌 | 唯IP论有罪,谁来压制它的洪荒之力?

杨源 | 为什么我们还在消费周杰伦?

钱其军 | 能治愈60%癌症的有效武器是什么?

点击标题 查看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