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绘画居然可以注册版权了?!AI艺术圈抄袭侵权戾气谁来治?

wuhu小精灵 wuhu动画人空间 2022-12-28

wuhu专题

文 | 小梦

法律背书 | 中豪律师事务所陈明杰律师


近段时间AI艺术圈内卷严重

相关绘图工具迎来井喷式更新换代

但侵权、抄袭戾气严重

一次次把“AI绘画”推向风口浪尖


“danbooru ”网站上的部分AI应用

使用知名网站图源和tag去做缝合训练

水印后美名其曰“AI原创”

连未公开的图都难逃一劫,被大众声讨

 

 

推特一位插画师用AI提前完稿

再回头指责原创者抄袭?

真是离大谱事件

目前抄袭账号已被封禁


(▲左抄袭,右原作)

AI绘画又一次挑战了创作人的底线!


还有B站一位UP主未经授权

把许多著名画师的作品喂给AI

用画师名字当成标签出图

并在评论区留下了创作方式


网友评论“坐实侵权”

也有网友求资源直呼“太牛”



凡此种种

导致AI绘画“臭名远扬”

更令网友惊讶的是


竟然有AI绘画作品被正式授予版权?


 这是首个AI生成艺术品的版权成功注册

成为AI版权认证史上的里程碑


虽然Kris Kashtanova对外声称

故事、图像的选取和生成完全由她主导

AI只是图像组合的辅助工具

但也引来不少争议


由此可见

虽然AI绘图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被法律接受

但在道德上仍饱受争议


那就更别说

AI创作侵权问题屡屡出现的问题了!


被疯狂投喂的AI

很有可能是窃取你作品的凶手!


AI艺术圈抄袭、侵权戾气谁来治?

一招教你识破AI“伪装”

 

1

为何AI绘图作品侵权问题屡禁不止?


追根溯源,我们先来探讨AI绘图作品侵权的原因。


不得不说,AI生成的作品带来的利益是可观的,曾有官方报道称,一些火热的题材一幅画的售价在几千至上万元不等

 

根据加兰特尔的理论和目前AI绘图工具的技术特性,AI绘图作品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随机性(2)遗传性(3)算法主导性。

 

由于AI绘图作品的三大特性,其侵权的可能性极大。简单来说,AI绘图的基础技术与擅长围棋的AlphaGo是相通的,都是让系统深度学习人类的作品,在吸收了大量数据与知识后,实现模仿与创作。

 

当前AI绘画的模仿与创作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学习用户上传的图片,自动生成类似风格的画作,如日本mimic网站。


一种是通过输入的关键词,收集网络已有的图片素材,从中抓取与关键词符合的图片,打乱后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作品,如当前主流的Midjourney、Disco Diffusion、DALL·E 2、Novel AI等。


▼“概念艺术家”Midjourney最新作品分享


▼“抽象大师”Disco Diffusion最新作品分享


▼“写实派”DALL·E 2最新作品分享


最近Novel AI不断测试推出

“Novel AI 元素法典”

专为打造商业级别作品做优化

被业界戏称为“魔导书”



(左为原图,右为优化)

(作品参考 来源twitter话题)


无论是哪种方式,AI依赖于“模仿”的创作模式都容易造成侵权


部分用户不受法律约束自主上传艺术家的作品供AI学习,又或是让AI在大数据图库中自由抓取,这一层技术逻辑是AI画作侵权的罪魁祸首。

 

同时,也正是因为AI绘图作品的三大特性,即使侵权,原作品权利人很难举证成功并胜诉。这就导致大部分人会钻空子,选择低风险、低成本的AI绘图工具生成图片,以此牟利,容易引发侵权行为。

 

近日,许多图片交易网站对“AI生成图”下了封杀令


出于对AI生成内容合法性的担忧以及保护客户的意愿,9月21日,美国知名图片交易平台Getty Images突然宣布禁止上传、销售使用AI生成的图片, 随后其他图片网站(Newgrounds、PurplePort、Shutterstock)集体封禁AI生成图


(▲Getty Images / iStock官宣消息)


这意味着由DALL-E、Midjourney等工具生成的作品将无法上传并获得任何收入,之前上传平台的AI生成图片也将一并删除处理。

 

除此之外,许多AI绘图工具也都对作品版权作出了严格要求,谨防著作权侵权,肖像侵权。

 

1

Disco Diffusion上渲染生成的图像,版权归图片创作者本人所有

2

Midjourney图像的版权归属于 AI,商用需付费

3

DALL·E 2 图片生成版权最终归属 OpenAI,仅供个人学习探索使用,不能商用,不能用于制作 NFT,不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于写实的人脸生成结果,规避肖像侵权风险等

4

P站将分开展示AI创作与通常作品,在作品编辑页面中,标识Al作品;提供相关筛选功能,搜索过滤AI作品;提供专属于Al作品排行榜,并将其与通常作品完全划分。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AI绘画网站mimic针对测试做了回应,未经版权所有者许可上传的作品不受版权保护


同时,在mimic上制作的插图必须公开,需要上水印,不能改为私有,发布后48小时不能删除,需要链接私人社交账号供审核。据悉,调整后的mimic2.0版本计划于10月发布。 


(▲mimic官方保护版权声明)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艺术家、客户的利益,但也只是提高了AI侵权的门槛,目前许多AI绘画作品还游走在灰色地带,被当作牟利的工具

 

2

如何判定AI绘图作品侵权


AI绘图作品侵权风险极高,但又很难找到举证的证据,那我们只能就此“摆烂”了吗?


分析国内外许多律师、专家的相关研究之后,wuhu小编发现其实AI绘图作品侵权有迹可循。

 

具体来说,AI绘画作品主要涉及侵犯肖像权,侵犯著作权,其中侵犯的著作权包括“复制权、改编权、署名权”。


侵犯肖像权 

未经未经肖像权人许可,使用AI以他人肖像图作为训练模型,并以此营利或公开传播,给肖像权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如丑化、歪曲、污损等,给肖像权人造成精神上的损害等,那么AI此类创作行为涉及侵犯肖像权。


此前,AI图库上出现上千人的病例图,私人诊疗照片竟被AI当做训练模型陆续公开,开发者又再次陷入舆论危机。


(出于保护当事人目的,平台添加了黑条)


侵犯著作权

接下来,来看如何判定是否侵犯著作权,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


如果AI在图片滤镜绘画过程中只是机械地照搬、拼接和组合了他人的美术、摄影或图形作品,那么显而易见地构成侵权行为

 

若作品比对的结果是构成实质性相似,AI的“临摹”行为即应被认为构成复制侵权行为

 

若AI将摄影作品、图形作品、电影作品以及现有的美术作品转换、糅合成新美术作品的过程是否侵犯改编权,要结合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加以认定。

 

最后,AI模仿特定的画家作画并假冒其署名,或者虽然没有直接署名但误导公众相信其画作是该特定画家的作品的,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属于侵害作者署名权,并可能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如,前段时间“推特一画师以插画师用AI提前完稿,回头指责原创者抄袭”事件。

 


3

快速判定AI绘图作品侵权的关键



实质性相似

“法律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按照思想表达二分法,应从AI画作是构成合理借鉴还是实质性相似,来判断AI是否会侵犯已有作品创作者的著作权。

法探法研团队表示,若AI新画作只与已有画作的题材和构图思路存在相似,但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难以从中看出原作的痕迹,一般不会被认定为侵权。而如果AI新作品的色彩搭配、线条走向等具体表达方式与被参考画作高度重合,则可能被认定为侵权。


以下图为例,从饱受诟病的手部“畸形”线条可以看出,左边为“AI作品”。不说题材和构图,这色彩搭配、线条几乎一模一样,明显构成侵权行为。


(左抄袭,右原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与AI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李宗辉也认为,需要对AI非机械复制的作品进一步展开“实质性相似”判断,将AI画作与所要比对的作品进行像素分解,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同与差异之处,才能有效判断是否构成实质性侵权。


是否具有独创性

除了从实质性判断AI绘画作品是否侵权,我们还可以从“独创性”来判断,wuhu小编找了两个同类型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2018年,国内发生的首例AI作品著作权纠纷案引人关注。


北京菲林律师事务所就程序自动生成的分析报告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起诉百度,北京菲林认为,通过威科先行库自动生成的分析报告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但是法院判定,该分析报告是利用AI、大数据生成的文章报告,不具有独创性,不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


而后来在类似性质的“深圳腾讯诉上海盈讯”案件中,AI生成的作品却被著作权法保护。


在深圳腾讯诉上海盈讯一案中,南山区人民法院认为,从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生成过程分析,文章体现对信息、数据的选择、分析、判断,文章结构合理、表达逻辑清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同时,腾讯活动与文章特定表现形式有直接关系,所以法院判定该文章满足著作权法对文字作品的保护条件,应当认定属于文字作品,腾讯享有其著作权。


可以看出,两案均强调了作品的独创性,独创性也成为了界定AI作品是否拥有版权的衡量因素之一



4

AI画作是否受到版权保护?



从“腾讯-盈讯”一案中可发现,AI生成的部分作品如具有独创性,是被法律所保护的。


但是相对于文字作品而言,图片由于其复杂性很难判定是否具有“独创性”,很难获得版权保护。

关于AI的著作权问题,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的肖飒律师团队对外表示,我国《著作权法》认可的作者只有两种: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AI不是我国《著作权法》所认可的“作者”。

换言之,AI在我国是一种工具而不是被法律所认可的权利主体,因此不能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

澳大利亚曾经有案件判例,认为由「计算机产生」的作品不受著作权保护,因为它不是由人类创作的


英国在 1988 年版权、设计和专利法(CDPA)中列明规定,由计算机独立生成的文学、戏剧、音乐或艺术等作品,著作权属于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必要操作的人类


2017 年 2 月,欧盟委员会起草了一项动议,希望能在法律上给 AI「电子人」的身份定位,让它们享有著作权和劳动权等权利和义务,甚至为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


2021年1月,美国版权局于颁布了一份名为《Copyrightable Authorship: What Can Be Registered?》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指出,“人类作者”对于认定作品至关重要,如果该作品纯粹是由AI和算法生成的产物,那么很难被认定为美国法律下受认可的“作品”


目前看来,“AI不是作者,AI绘图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经由人类指导创作的AI绘画作品若具有独创性,则有可能获版权保护


‍主讲人/文案/出镜中豪律师事务所陈明杰律师‍

咱们再说回前文,纽约艺术家Kris Kashtanova用Midjourney创作了《黎明的扎丽亚》漫画,并获得了美国版权注册,这是首个AI生成艺术品的版权成功注册,成为AI版权认证史上的里程碑


虽然Kris Kashtanova对外声称,故事、图像的选取和生成完全由她主导,AI只是图像组合的辅助工具,但也引来不少争议。


由此可见,虽然AI绘图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被法律接受,但在道德上仍饱受争议。



关于AI绘图作品在国内能否完成著作权登记的问题,中豪律师事务所陈明杰律师介绍,我国《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第2条规定了:“作品实行自愿登记。作品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这就意味着国内著作权登记采取“自愿登记”制度,作品是否登记与AI绘图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下的作品以及AI绘画作品的作者是否享有著作权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从上述办法的第8条所列举著作权登记所需提交的材料清单(主要包括作品封面、作品或手稿的复印件及照片、作者身份证明以及登记表等)也可以看出,登记机构在颁发著作权登记证书时并未对作品进行实质性审查(包括是否具备独创性及作者是否享有著作权等问题),只要满足程序性要求即可完成登记。


上述观点也得到了法院的认可,在深圳市中级法院近日审结的深圳市云牌服饰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南岸区致尚致美服饰店等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中,法院经审理最终认定因相关证据并不能证明“作者”的实际创作过程,因此最终否定著作权登记证书上所载明的作者并非作品的真实作者


可见,在我国,AI绘图作品完成著作权登记获得版权存在一定难度,需要“证据”证明“作者”的实际创作过程



5

发现AI绘图作品侵权,如何举证?


因此,在国内外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查询自己的作品是否被作为Al训练模型?被AI侵权的画家应该如何维权?

 

陈明杰律师进一步表示,若作者希望向AI绘图软件运营方主张侵权的责任,则首先应证明其作品确实存在被学习库所收录的事实


但由于学习库实际上并未逐张逐张地收录被投喂的图片,即使用户获取到相关学习库的源文件,也难以达到上述证明目的


目前,danbooru官方转发了举证Novel AI侵权的方法,联系官方邮箱contact@novelai.net提供证据进行举证,通过网站haveibeentrained查询,查看作品是否被其他网站收录。


(haveibeentrained网站首页)


为了识破AI“伪装”防AI盗图,大家上下齐心,想出了不少对策,推出花样鉴别、识别AI图片的方法。


(▲鉴别AI图片的网站-https://www.illuminarty.ai)


(▲分辨AI绘图的测试问卷——图灵)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扫码参加测试)


近期FKEY老师在微博上

分享了加噪点防AI盗图的方法

加噪点会使画作更具质感

让AI无从还原细节


(左加噪点,右无噪点)


还有网友建议加大面积混合水印

但这样的防盗方式也引来质疑


但是

还引发了一群Novel AI盗图者的群嘲





更有挑衅者还吹嘘

用AI可以做出相同画风




这赤裸裸的挑衅

怎么能不伤害到创作者?

盗图者哪里来的勇气?





6

谨防AI绘画作品侵权 

谨防AI绘画PUA



在这样一个商业模式、技术模式需要革新的时代,在著作权即有理念和AI创作的技术模式之间,需要做一些协调,保证在一个合法的维度内。


目前,我国尚未有明确的法律界定AI创作模式的版权问题,但在2022年1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国内对于AI生成艺术领域的立法完善指日可待。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将伴随着产生新的技术伦理及社会问题。


AI诗人、AI作者、AI编剧、AI画家等新型软件层出不穷,除了法律研究,于开发者层面,在追求AI产业化的过程中,仍应兼顾好应有的社会责任及技术伦理;于用户层面,在使用AI软件及相应产品时,仍需注意版权及著作权问题,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纷。

 

此外,wuhu提醒大家要谨防AI绘画PUA


大家是否还记得争议不断的AI创作的《空间歌剧院》获大奖事件,面对争议,作者揭示了自己创作AI作品的历程,创作期间,虽然借助了AI工具,但是这幅画最终完成经过了900多次调整,耗费了近300个小时。


这幅画名为《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空间歌剧院),画作提交者是一位游戏设计师:Jason Allen。


截至目前,还没有完全由AI创作的作品获奖或被版权保护,AI绘画离不开人类的“幕后加工创作”。

 

AI终究不过是辅助工具,此前网上的“横扫AI,做回自己”的挑战就可以证明,比起创作力和脑洞,那人类还是狠狠的甩远了AI。


AI绘画又一次挑战了创作人的底线!


加上最近AI绘画“畸形作品”频出,疯狂踩雷,迷之缝合操作让人感叹:AI绘画不过如此。


AI绘画可能正在吞噬你的作品!



本期话题

AI绘画未来会怎么发展?



参考资料


李宗辉 |《论AI绘画中版权侵权的法律规制》

法探法研Team |《“AI作品”能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肖飒律师团队 |《AI绘画作品的权利归属及侵权风险分析 》



END


想了解更多动画资讯与有趣内容?添加wuhu小精灵5号企业微信(17778021721) 发送“动画新势力”即可在不久后被邀请进群。


你一定还感兴趣:

一部动画短片最高奖金100万!“正邦说”幼儿德育动画作品征集活动来了!

动画教练击破营来了!!行业一线动画大咖带你一起学动画!


画画没灵感?98年小姐姐凭魂系画风成为吸粉狂人!手把手传授独家一手绝妙画功!


她是《蜘蛛侠:纵横宇宙》的视觉艺术家!迪士尼前艺术总监!学生时期就被吉卜力和迪士尼看中!


从要价1美元无人问津到拍卖过亿,强迫症涂鸦小哥用7年逆袭人生!
AI绘画可能正在吞噬你的作品!
秀恩爱秀到粉丝疯狂!!95后小姐姐做动画凭实力屡上热门!


《赛博朋克:边缘行者》分镜、角色设计、灯光渲染最全幕后分析!游戏公司纷纷进场动画圈?!游戏IP的动画化到底怎么改?
别骗我!这真不是照片?!AI建模PK“人肉照相机”艺术家,谁更强?
想了解更多后续的介绍要锁定wuhu哦,微博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wuhu动画人空间,对了!如果你想看更多动画作品,去b站搜索wuhu动画人空间看看?
新加入的小伙伴们请注意!往期精彩内容在平台里的wuhu主页上,可别错过哦!欢迎小伙伴们的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