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一战北大二战武大古代文学405分考研经验分享

刘梦亚 文研青年 2022-12-22




欢迎加入文研青年武大文院QQ交流群170231398。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 。文研青年2019年会员培训班学员刘梦亚同学,带来了这篇一战北大二战武大古代文学的考研经验分享,希望他的经历和相关的经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我没想到会在飞机上写这篇文章。结果已经出来了,脑中萦绕的却是陶渊明的那句诗“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我喜欢跟人分享,因此想把自己走过的路重新讲给你们听,如果能有一点点共鸣和收获,我觉得都会让自己欣喜不已。


由于我是二战考上武大古代文学,第一年考的是北大古代文学,因此对于这两个学校的情况都有一点了解,所以决定还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心路历程来叙述好了。


第一年:北大古代文学



1.报考情况:

据我了解,北大古代文学方向每年3人进入复试,录取2人,非常固定。报考人数大概二百多人,有效考生(有成绩者)一百多人。所以其实分数线没有太大参考价值,而且北大每年出成绩的时候会附上排名,所以要进入复试必须考入前三名才可以。


2.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一为古代文学,科目二为中外文学基础。科目一题型为6个名词解释,4个论述。名词解释稍微偏一点,是在很细小的地方。论述题出题有的很宏观,讲究文学史的脉络感,有的很具体地考察文本,讲究对作品理解的深度。比如18考研有两道论述题我记得很清楚,“论述《琵琶记》的道德伦理困境。”“论述《儒林外史》的清代学术文化史背景。”所以对考生的要求非常高。


科目二题型为8个名词解释,3个(或4个)简答,两个论述。内容包括文学理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等。内容很多,不过有侧重,古代、现当代、外国分值高一些。复试没有笔试,只有面试,占30%。


考北大的话还要注意,他们改试卷比较严格,分数压得特别低,很容易就过不了国家线,所以调剂的话也会很难。


我之所以放弃保研,选择北大,也是因为第一年的时候想挑战一下试试水,果然自己半瓶子晃荡的水平暴露无遗。大三大四的时候接触了很多社会学传播学的理论,也修了很多这方面的课程,于是在大四上学期备考的时候产生了很严重的“精神危机”,用这些理论将社会、历史、知识解构了之后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丧失了行动力。


不过,向老师求助之后,自己也有慢慢调整心态,也是在那个时候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去关照我们自身,我们的民族传统和我们的文化;也是在那个时候对古代文学有了一种新的热爱,因为那里面不仅有古诗词的审美,还隐藏着很多种可以让人安“心”立命的方式。


虽然那段时间并没有全身心备考,但每周五的读书会让我结识了不少可以畅心交谈的朋友,后来复习西方文论的时候发现那些理论也都是自己所熟悉的,所以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第二年:武大古代文学


第二年选择武大,是因为相比北大,武大每年古代文学所录取的人数是不确定的,文学大类初试的时候用的是同一套试卷,哪个方向上线人数多这一年就录得多一些,这样其实就有了弹性。而且武大的试题相较而言更基础一点点。具体报考情况和考试科目以及参考书《文研青年真题解析》上都有详细介绍,大家很容易就可以获取,在此就不赘述。


之前一直在忙毕业的事情,所以第二年完全投入复习其实已经是七月底了。七八九月份一直在看教材,配合着读自己之前没读过的作品。十月十一月在看拓展书目,十二月就是看真题和读书笔记,大致的复习进度是这样。


古代文学   作品首位!因为第一年考研的时候这方面的书看得比较多,再加上武大古代文学考得非常基础,所以我就只把教材(袁本和陈文新老师的版本)对比阅读,互相补充,过了一遍。把《作品选》上的一些诗词也又背诵了一遍。陈文新老师的《明清小说导读》也看了两遍(很重要);此外尚永亮老师和王兆鹏老师的讲演录也都有看。但总体来讲,分配给古代文学的时间不多,大家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行调整。


现当代文学   作品首位!钱理群的《三十年》是参考书,温儒敏编的配套参考书《学习指导》个人觉得很好用,能有效帮助你抓重点,理脉络。陈国恩老师的那个教材可做补充。当代文学教材於可训老师版,樊星版,洪子诚版,陈思和版大家根据个人喜好可自行选择。如果以一本为主的话,其它版本在看的时候可补充主本不详细的,也要注意对同一问题或作品的不同角度的阐释。其实看教材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因为就像讲故事,但每个人的叙述方式很不一样。这样的话如果再追问一个为什么,可能自己的理论水平或者答题的深度就会增加一些。



外国文学  作品首位!重点是在古希腊,文艺复兴,19世纪现实主义,20世纪现代主义。武大的外国文学其实考察的挺有深度的,单靠看教材和作品很不够。我是使用涂险峰版和郑克鲁版互相补充(以涂本为主),后期增加一些拓展书目。我个人对现代主义和现代性有偏好,尤其将作品和西方思潮西方文论或批判理论结合起来的时候,其实有一种以小见大或以大化小的感觉。总之还是要有问题意识,不能被动地接受教材所写的内容,因为主动地看书和被动地看书最后的吸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文学理论  古代文论和古代文学紧密相关,所以报考古代文学方向的考生更要好好复习。比如今年我复试的时候就出了两个古代文论方面的论述“结合《毛诗序》谈‘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结合《文心雕龙》谈中国文学史中的‘文’与‘质’的关系。”李建中老师的讲演录很好用,因为他在讲课的时候会有脉络意识,联系前后,也会有比较的眼光,对比中加深我们的理解。这个在答题的时候给我们一个启发——当你觉得自己对一个问题的论述很浅薄的时候,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中理解它的位置,这样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很清楚地阐释它。


西方文论我没有花太多时间,个人觉得马新国那个版本教材不是很好用,内容很多。由于第一年我在复习的时候用的是董学文的《西方文论史》,也有做笔记,所以第二年当我发现逐渐消化不了马本的时候就放弃使用了(纯粹个人经验),后期只是将文研青年冲刺课上元贞学长讲的重点过了一遍。文学理论的话看了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新编》,讲究中西对比,应该也是必看的教材之一。




政 治


由于第一年的体验,觉得政治这门科目相当玄学,完完整整看过肖秀荣的大厚本看了一遍也并没起什么效果。所以第二年我到十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而且重点在刷选择题。


买了考试大纲和疾风劲草的背诵资料和习题,还有肖秀荣的一千题,使用方法是在做每节课程的习题之前将背诵资料看一遍,然后做题对答案,错的习题做标记,看解答,还不明白的知识点查找大纲里面的具体表达


十月十一月我将习题做了两遍,十二月就是背肖四和肖八,然后将错题再翻一遍。政治所占用我的时间真的不多,所以最后考69分我觉得也已经很满足了。


英 语


刷真题很重要。我个人不太喜欢只背单词而且也记不住,所以第二年我选择的是在句子中记单词。除了做真题之外,我为了找语感和练翻译,把最近五年的真题(除了新题型之外)都背诵了一遍,然后也实实在在地翻译了一遍。


不能说效果立竿见影,但确实对英语阅读理解没那么排斥,反而很有信心。当然,语感的提高和单词的记忆也有很大进步。其实考研英语很有套路,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



复试


初试过后,其实我一直在做心理建设——“如果自己考不上的话要怎样接受这个事实?”看了一些公开课,见了一些朋友,偶尔读读闲书,在家就一直在等成绩。成绩出来后,元宵节过后就返回学校继续复习。


复试的复习其实没有那么紧张,而且你有很多的选择,看你感兴趣方向的书目,重新读你钟爱的作品。但是也难免会紧张,因为就差临门一脚,百步路已走了九十,但还是要让自己不要那么焦虑,安定下来。笔试考完,我觉得自己答得真是毫无条理,论述面很狭窄,但见到成绩的时候真是吓了一跳(所以别自己吓自己)。


英语口试的时候我好像理解错所抽题的意思了,完全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回答,到出了门之后回想才发现,但是老师也很仁慈。面试很重要,老师人都很和善,虽然一开始自我介绍的时候很紧张,但到后来就感觉像聊天似的。只要自己有扎实的基础,不给自己挖坑,其实还是不必太担心的。



心态问题


我个人处理情绪其实不是很有技术,再加上二战压力其实比第一年大很多。十月十一月之交心态有崩过一次,复习状态不佳、得知武大很有可能缩招这些都对我的冲击还蛮大的。但是还好有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我爸甚至说今年考不上还可以再试一年,安慰我别太焦虑。


后来自己也有调整,因为意识到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当你去做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有了掌控感,而掌控感能给你信心。所以也算顺利度过了最波折的一段时间。初试完毕,虽然有些题答的不如人意,但总体来说所写的都是从自己的知识体系里自然流淌出来的,考场上时间很紧迫,我个人也不太喜欢死记硬背,所以没有太多抓耳挠腮的感觉,一切都顺其自然。


能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些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只是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提供一种选择而已。在几个月的复习过程中我一直安慰并鼓励自己的话还是陶渊明的一句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虽然可能在备考的过程中你不能看到好天气就跑出去玩,也不能随时跟同学约饭,丧失一些自由,但有一颗安定求知的心,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想比上述那些快乐也是不差的,要有一颗热忱的心




作者简介

刘梦亚,文研青年会员,培训班学员,一战北大二战武大,本科就读于北京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放弃保研选择加入考研队伍之中也是自己青春所做的一次选择,中间虽有波折,但是没有太多遗憾。如果要给学弟学妹一些过来人的建议的话,我觉得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才是。


文研青年简介

文研青年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


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已经帮助数百位同学圆梦中文重点名校。2020年,文研青年将扩大全国中文专业咨询范围,2020年会员席位也已经开始预定(回复“会员”查看会员制度),欢迎大家关注。


如有任何关于中文考研的问题,欢迎联系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客服号)


  

(2020年武汉大学考研交流群)

  
   

    (文研青年中文名校考研大群)


策 划:文研青年

编  辑:拾  月

审  核:青  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Look看

往期精彩回顾

17总结 | 18回顾

《文心雕龙·序志》会读

古代文学考研导师介绍

古代文学七千字“研袭攻略”

写作学跨考395分经验分享

中国古代文论必读作品推荐

三种选择、三种方法与“三支笔”

大古代文学录取学员考研经验谈

基础班课程总结及暑期班意见征集

中文考研经典教材导读系列课程汇总

中文考研经验合辑 | 文研考研沙龙回顾

北京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