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穆旦: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5)

烟萝学姐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研青年为保障会员的正当利益,落实“陪伴式指导”的服务宗旨,坚持通过会员制度为研友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考研咨询与指导服务。


文研青年会员群暑期现当代作家专题研讨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五次研讨关注穆旦及其作为代表人物之一的中国新诗派,主要围绕其艺术探索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与梳理。




穆旦与中国新诗派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他们提倡“新诗现代化”,其基本概念为现实、象征、玄学的 “综合”。他们提出的诗的新倾向“纯粹出自内发的心理需求,最后必是传统”,强调“诗的思维与语言的根本改造”。九叶诗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常运用多层次的构思进行深层的心理探索,重意象和象征手法,但也不乏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感性形象的书写,从而深化并丰富了新诗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九叶诗派结合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


由袁可嘉提出,后成为“九叶诗派”的基本概念。现实——强调诗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其作品具有社会现实性。即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外部现实与内心世界 、时代社会与个人经验的融合,通过自我感情变化来表现社会的变化;象征——中国新诗派反对诗歌散文化,要求诗歌必须有诗的本质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广泛运用象征手法;玄学——中国新诗派彻底抛弃了“诗的本质是抒情”的诗学观,而这种诗学观正是从创造社诗人、新月派诗人到现代派诗人以至于本时期的七月派诗人始终坚持的,追求“表现上的间接性与客观性”、“诗的知觉化”,不以空洞的议论和抽象的哲理来表现深刻思想,而是追求意象与思想的凝合,将感性与理性融会贯通。


中国新诗派直面现实的态度修正了三十年代现代派过于狭窄的诗境,而强调“象征”与“玄学”,又使其与口号化、标语化和滥情化的诗歌区别开来,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成熟的标志。




“九叶诗派”的艺术资源


“九叶”诗人深受前辈现代主义诗人及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们展开了自己的诗艺探索并完成了某种超越。《袁可嘉自传》:”在1942年我先后读到卞之琳的《十年诗草》 和冯至的《十四行集》,很受震动,惊喜地发现诗是可以有另外不同的写法的。与此同时,我读到美国意象派诗和艾略特、叶芝、奥登等人的作品,感觉这些比浪漫派要深沉含蓄些,更有现代味”。





01

考情分析



1: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的发展与外国诗歌的影响有密切关系。试以20年代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等为例(或者40年代穆旦、郑敏、杜运等“九叶派”诗人为例),来谈这种影响的具体情况。(北京大学1997)

2:穆旦为首的九叶派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成就?为何说现代主义诗歌到穆旦成熟?(北京师范大学2003)

3:结合胡适、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穆旦的诗歌创作分析中国新诗歌的发展历程。(北京师范大学2010)

4:穆旦诗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南开大学2005)



考点分析:考察角度主要为穆旦整体创作风格的把握,以及将穆旦放在整个新诗流变的脉络上进行考察,此外,注意穆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

复习建议:熟读重要作品,并熟悉文学史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注重梳理整个新诗脉络,再结合相关专著论文适当拓展即可。






02



穆旦专题相关重要议题




一:“九叶诗派”的艺术探索

“九叶”诗人深受前辈现代主义诗人及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们展开了自己的诗艺探索并完成了某种超越。以穆旦为首的中国新诗派的诗作体现了对中外诗艺兼收并蓄的审美特征。


(1):起点——对新诗历史和现状的反思

“九叶诗派”反拨两种倾向:①:1930S“”纯诗化对外部历史现实的漠视;②:1940S社会意识、使命意识增强,使观念化、口号化诗歌泛滥。

 九叶诗派忠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于各自内心的诗艺,即追求社会与自我、时代与个体、外部现实与内心感受的完美统一。他们“开始向自己的世界之外去寻找世界”,力图最大限度地拥抱、穿透现实,将“广大深沉的生活经验的领域“纳入诗歌之中,将时代课题、民族忧患、个人经验共溶化笔端,达到一种人生与诗意交错叠合的”综合“效果,即袁可嘉所谓”象征、现实、玄学“的综合,表明对1930S开始的新诗现代话追求的超越和重构。例如辛笛《风景》。


(2)新的经验方式——寻求感性与知性的融合。“九叶诗派”反对浪漫主义的主观宣泄和情感中心主义,强调“经验“,力图将思辨与体验融为一体,让”感觉“包容”思想”,重现发现诗是经验的传达而非单纯的热情的宣泄。唐湜发展出独特的“意象”理论:由于有了知性烛照,诗人情感外化而成的“意象”才具有成熟凝重之美,完成了对经验的非个性化呈现。例如穆旦的《诗八首》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呈现,且对人类爱的本质进行理性思考。


(3)主要方案——新诗戏剧化。针对诗坛流行的“感伤”和“说教”倾向,目的在于寻求诗歌表现的客观性、间接性。现代人生日趋复杂丰富,人的意识也随之变得充满更多的冲突,要捕捉和表达这种人生现实,单一的抒情或空洞的说教都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必得拓展诗歌表现方式,融入更多因素,以求对人类意识揭示的最大化。包括:1想象逻辑;2:意象的特殊构造;3:机智而似是而非的悖论;4:诗剧的手法……以获取诗歌包容进不同的矛盾的因素。例如杜运燮诗句中体现出的调皮、机智的现代技巧《月》。





二:穆旦诗歌的主题内涵

穆旦的诗歌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世界。从其独特的主题内涵中可以领会诗人观察生活的特殊视角,以及其个性化的发现。


(1)“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社会与个人,功利与艺术,时代与自我的有机统一。直面严酷的历史现实,拥抱时代生活,让年轻的诗人找到了想象力的归宿。《赞美》:“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2)“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对自我、现实乃至整个历史、真理的黑暗拷问,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现实背后的荒谬,以及个体在历史中体验到的心灵扭曲得到了“剥皮见骨”的展现《出发》:“呵上帝……而我们是皈依的,你给我们”


①对现实、历史的深入批判:“而谋害者,凯歌着五月的自由,紧握一切无形电力的总枢纽。”表达个人在历史戕害下的虚无、荒谬体验。


②也是现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披露。向内的开掘,书写一颗多思敏感的心灵中的冲突和搏求。《诗八首》客观冷处理,探索出爱情的火热痴迷,及其中的隔膜与疏离,在“丰富而且危险”的变奏里引申出爱的痛楚思辨。


(3)表现“残缺的我”。对人生痛苦、矛盾及荒谬性的艰苦开掘,使“自我”形象高度紧张。五四“大写的我”——30S寻梦者、倦行客——穆旦痛楚呼救的自我,复杂、混乱、非理性。“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自我被放置在不同力量的交汇之处,使“我”成为冲突的存在,无法整合成和谐的统一性。


在这里,社会与个人、时代与自我、永恒与当下不仅得到了结合,更为关键的是,它们交织贯穿在了一起,形成相互的诘难,代表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在历史、现代、个体存在面前,精神所能达到的可能深度。





三:穆旦诗歌的艺术特征

1940年代,穆旦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他的诗歌技艺精湛,熟练地运用反讽、象征、戏剧性独白以及拼贴戏拟等多种现代诗歌技巧,成功地将对动乱的现实体会和个人精神的思考化合成令人惊叹的诗歌想象力,并从中引发出对整个历史、人生的形而上追问。他也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为了表现日趋复杂、丰富的现代生活,诗人也主动更新语言和思维,追求一种更具辩证性、包容性,充满内在张力的诗歌方式。穆旦的诗歌的新创造总结起来就是:思维现代化、艺术现代化、语言现代化。


(1)对以“圆”为中心的传统哲学与诗学的超越,以“残缺”为中心的现代哲学与诗学的建立。穆旦诗中的“自我”不是传统的主客融和的圆满,不是浪漫的扩张,也不是知识者的感伤自恋,而是现代式的困惑分裂破碎,是排拒了中和与平衡的处于矛盾张力上的“自我”。


(2)思维情感方式——排拒了中国传统的中和与平衡,将方向各异的各种力量,相互纠结,撞击,以至撕裂。诗人对现代生活的观照始终采用怀疑眼光,而且情思方式也摆脱二元对立,而取“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相互对立、渗透、纠结为一团。


(3)诗人不用陈旧的形象意境,而用日常的“非诗意”的词句来表达深潜的诗意,达到抽象化的抒情,这是一种主体意识的自由伸展、运动,大量采用内心直白,或者是抽象而直接地理智化叙述,或是将肉体感与形而上的玄思相结合,诗中任意出现对立两极间的跳跃、猛进、突转,造成一种陌生于生涩的奇骏、冷峭、惊异的美。冷峭沉雄之美。


(4)语言上:拒绝文言,坚持“五四”现代白话诗的传统。主张“诗要明白无误地表现较深的思想。”利用多义的词语和繁复的句式,以表达现代人的“较深的思想”与诗情;大量运用现代汉语的关联词,以揭示抽象词语、跳跃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03



延伸思考


1:以李金发、卞之琳、穆旦、北岛和海子的诗歌为例论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流变。(武汉大学2013)

2:试以郭沫若,卞之琳,穆旦的诗歌创作为例,分析中国当代新诗抒情方式的历史演变。(北京大学1999)

3:与现代诗派(戴望舒为代表)相比,九叶诗派(穆旦为代表)有哪些不同与发展?(苏州大学2004)

4:以穆旦和冯至为例,论述当代文学在1950年代的创作转型及其历史动因。(南开大学2009)










参考文献


以下书目以最新版本为主:

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国恩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END


往期 · 推荐


茅盾: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人格”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1)

曹禺:从郁热走向沉静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2)

赵树理:一个“文摊作家”的生命浮沉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3)

张爱玲:在创新与承袭之间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4)



“现当代作家”研习活动火热进行中!听得不过瘾?备考困惑未解?复习策略想改进?你的一切不解都能在会员群内破解!点击下图查看会员策略详解,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全程班详情


(文研青年会员服务体系)



学姐学长寄语

因为走过 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 所以陪伴


这一年 从定下目标到走上考场

文研青年将始终与你同行

为未来再奋力拼搏一次

在考卷上 书写一份无悔的青春!


加入文研青年会员

你的考研之路不再迷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