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案释法】“本金5000元,一个月能赚2000元”——熟人的“金钱陷阱”,可不要轻易上当!

王某的“放贷”过程

王某是海淀区一按摩店的员工。2019年年底,店里来了一个叫陈某的年轻小伙子。有一天,陈某在店里问王某,有个可以赚钱的事情做不做?王某经过了解,大概意思就是她把钱转给陈某,陈某把钱放贷出去赚取利息,陈某向其承诺5000元的本金一个月利息能有2000元。后王某又得知店内另一个同事蓝某,已经跟着陈某在做了,并且已经拿到了收益,王某就开始动了心,但还是没有做出决定。

2020年年初,按摩店受疫情影响暂时不能开业。陈某联系到正在河北老家的王某,再次劝说王某跟自己做“放贷”业务。王某觉得自己在家也没有收入,听陈某说的好像挺靠谱,就答应了陈某,后通过微信转给陈某20000元本金,一个月内王某就收到陈某7500元的利息和13000元的本金,王某见真的有利息可赚,又陆续给陈某转账。可王某渐渐发现陈某的回款速度变慢,总以各种理由拖延,又或者只结“大单”,不结“小单”,在之前的账还没清的情况下,继续让其接新的“单子”。经过计算,王某最终转给陈某的钱,比陈某的回款(包括所谓的“利息”)多出约8万元。发现自己被骗的王某,最终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




“放贷”是纯属虚构

“利息”是拆东补西

经过公安机关的讯问,陈某承认所谓的放贷业务纯粹是虚构,自己这么做就是为了骗取钱款,所得钱款用于自己的日常开销。经过进一步侦查,公安机关发现除了王某以外,还有另外四名被害人在陈某的欺哄下上当受骗。陈某转给他们的“利息”,其实就是几个被害人的“本金”。经过审计,五名被害人损失达到40余万元。近日,海淀区检察院以陈某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




陈某的诈骗方法

一是利用熟人的信任。今年32岁的犯罪嫌疑人陈某,10多年前就离开了老家到北京务工,在北京熟悉的人主要是在不同阶段的同事。本案中五名被害人之所以被骗,全部都是基于同事关系的信任。

二是制造各种假象。陈某在和被害人进行“放贷”业务期间,谎称自己是放贷公司的员工,公司有几千人,在全国都有分点,“不差你这点钱”。通过手写账目,拍成照片发给被害人,让被害人相信自己有很多“业务”,“生意”做的很大。

三是先让被害人尝到甜头,随后又以各种借口拖延回款。嫌疑人的诈骗套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先用被害人的钱款正常回款,让被害人尝到甜头后,诱骗被害人加大投资,后期编造各种理由拖延(如疫情原因、按地区清账、等待回款的人较多需要排队),实则将钱款挥霍。

四是使用多个账号。公安机关扣押了陈某三部手机,调查发现其使用了多个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与被害人聊天和收款。其中一个微信账号,甚至是陈某让被害人李某帮忙,以李某的名义注册,被其用来与其他被害人聊天;在被害人催促变紧时,陈某会将回款事项推给一个“放贷管家”,其实该“管家”是陈某虚构的假身份,微信账号也是由陈某进行操作。

检察官提示

输入

1

一是增强防骗意识。

不要因为对方是熟人,就轻易相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的谎言,像嫌疑人虚构的“轻松挣快钱”的项目,还是应该多方查证,提高警惕。本案中被害人都是务工人员,平时赚的都是辛苦钱,但因为太过轻信于他人而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2

二是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投资理财需到正规平台,通过正规途径,而且要谨记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投资需要冷静的头脑、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如果对某个领域完全不了解,就要慎之又慎,不要掉入“金钱”的陷阱。

3

三是注重保留证据凭证。

本案中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交易频繁,有的被害人提交的交易记录不完整,有的被害人曾经给过陈某现金又无其他客观凭证,这就给司法机关认定最终数额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利于更为全面的追赃挽损。

供稿 | 刘涛、张修谱

编辑 | 李炎成、单凯群

推荐阅读

【以案释法】酒缘“桌邻桌” 酒闹“案后案”

【以案释法】网遇年轻女军医,本愿与其相伴终老,不料却是人财两空……

【以案释法】这些涉老型诈骗,您家中招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