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孔雀为何东南飞?这位山大老校长这么说...

作  者 | 蔡天新,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原  载 |《中华读书报》2017年10月25日,第7版

原  题 | 冯沅君陆侃如与山大文科的先生们

扩展阅读
袁世硕 | 文学史学大师冯沅君先生

冯友兰 | 沅君幼年轶事

在50年代的山大中文系,素有“冯陆高萧”之说,其中排在前两位的冯(沅君)陆(侃如)堪称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一对伉俪学者。

冯沅君既是古典文学史大家,也是现代著名作家。1956年,高教部给全国教授评级,她和丈夫陆侃如分别被定为二级和一级教授,一年后冯沅君也升为一级,她可能是唯一的女性。冯沅君出生于河南南阳唐河的一户书香人家,父亲是进士,大哥是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二哥是地质学家、学部委员冯景兰,女作家宗璞是她的侄女。

冯沅君八岁时,父亲在湖北崇阳知县任上病逝。母亲通晓诗书,做过小学校长。十岁那年她入读小学,不久遇辛亥革命辍学,居家自修。1917年,三寸金莲的她离家赴京,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五四”运动期间,北师校长反对学生参与其中,冯沅君受女同胞委托,起草致徐世昌总统书,游行并请愿,迫使校长辞职。她并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话剧,亲自扮演封建专制家长的典型焦母。此剧由李大钊导演,演出十分成功,北大和清华派专车接送师生,鲁迅也亲往观看。

毕业以后,冯沅君考取了北大研究生,是中国第一个女研究生。她研习古典文学,期间于1923年开始小说创作,描述了与北大物理系学生王品青的恋情,先后出版小说集《卷葹》《春痕》和《劫灰》,前者被鲁迅编入《乌合丛书》。她的小说主人翁大多为获得恋爱自由和幸福而反抗包办婚姻的女性,震撼了许多读者,成为继陈衡哲、冰心、卢隐之后又一位引人瞩目的女作家。

冯沅君和陆侃如的恋爱,是从1926年秋天开始的,直接导致了王品青的精神崩溃并于次年病故。陆侃如是清华的高才生,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他的少作《屈原》和《宋玉》在学术界颇受好评。陆侃如比冯沅君小三岁,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南通海门,从北大国文系毕业后,考入清华研究院。除了研究《楚辞》,还协助梁启超校注《〈桃花扇〉传奇》。

当时,冯沅君已是文坛享有盛名的女作家,自然赢得陆的爱慕。由于专业和兴趣相近,两人有较多的接触机会。这位风度翩翩的江浙才子,也深得冯沅君的好感。两人可谓是一见钟情,之后便开始了频繁的往来和通信。每逢星期日,陆侃如就到北大来找冯沅君,他们常常在月光下促膝谈心,或在北海泛舟,或携手走在香山清幽的小路上。经过海阔天空的交谈,双方再也分不开了。

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冯沅君曾征求长兄冯友兰的意见,由于对陆的家庭情况不了解,他没有立即表示同意。于是两人又找到蔡元培和胡适等人给冯友兰写信,让他不必多过问,这位兄长也就没有再坚持。得到家里默许后,他们于1929年初在上海结婚。婚后他们专心从事教学和研究,并于1931年结出了第一个硕果《中国诗史》。

《中国诗史》是继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又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中国古典文学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我注意到,宋代以后,只写了一章散曲囊括了元明清三代。之后,他们又合著了《中国文学史简编》,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讲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专著,据说也是毛泽东经常翻阅的案头读物之一。此书多次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向国外发行。

冯陆二人一方面坚持不懈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一方面为凑齐留学费用而节衣缩食。经过数年的努力和奋斗,愿望终得实现。1932年,他们乘邮船到马赛,入读巴黎大学文学院,专事古典词曲研究。其实两人成就斐然,根本不需去国外留学,不过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留洋,且冯沅君的两位兄长都曾留美(这一点连同陆侃如的出身恐怕也是冯友兰当年对妹妹婚事犹豫的因素)。三年以后,夫妻双双获得博士学位回国。据说答辩那天,因为论文涉及古诗《孔雀东南飞》,有位法国教授问“何以东南飞”?举座愕然,陆侃如却平静而巧妙地以另一首古诗作回,因为“西北有高楼”。

冯沅君和陆侃如伉俪
冯陆回国后,先后任教多所大学。1949年,夫妻两人来到青岛,任教山东大学中文系,陆侃如先后担任校图书馆长、《文史哲》主编、副校长(冯沅君后来也担任了这一职位)等职务,同时先后兼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青岛分社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青岛文联主席。
1974年,冯沅君病逝,身为山大副校长的她葬在济南英雄山革命陵园。弥留之际,学生们来送别,她念出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里的话,cest fini... allez-vouz-en(下课了,再见)!我们晚来了四年,其时陆侃如尚在人世,不过也已是风烛残年。1978年年底,陆先生也作古了,却没有听说有悼念活动。陆先生是“右派”,当时离“右派”平反尚有一年,他的级别既不是副校长,职称也早已从一级教授降为六级讲师,不可能与爱妻同葬英雄山。由于他们没有子女,骨灰由故乡海门的亲戚接回老家,存放碗橱之中。
海门市政府获悉以后,以诞生陆先生为荣,不忍两位大师恩爱一生,死后竟异地相思。经与山东省有关方面协商,将“海门媳妇”冯沅君的骨灰也请回海门,在三阳镇东边的普新村建了一座陆冯合葬墓,实现了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夙愿。2015年夏天,趁着在海门麦穗书房讲座,在诗友轻风陪同下,我驱车造访了诗人卞之琳故居,也找到那座田野中的四人墓:左边,安卧着陆冯大师,书法家赵朴初题碑;右边,长眠着陆先生父母,陈毅元帅题碑。据说原先是一条土路,在先我造访的财政部长项怀诚学长来访之前改观了。

陆侃如和冯沅君之墓与陆侃如双亲之墓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往期精选


孟祥才 | 冯友兰为何能逃脱“右派”的厄运?


满篇的“鬼怪”,这本书为何还能成为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