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看什么书?教你如何挑选好书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公众号:定投十年赚十倍
微信号:auto10bagger
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上周跟大家分享了,坚持锻炼和坚持阅读的好处:
那如果要读书,我们该看什么书呢?
其实在挑选书籍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
1. 看不同大师的书
看书的时候,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够,我们可以选择优先看不同大师的书。
比如说,我们要学习投资,面前摆着《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穷查理宝典》这三本经典的投资书籍。
前两本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著。
后一本则是巴菲特的好搭档查理芒格所著。
问题来了,假如现在我们已经看完了《聪明的投资者》,那么,下一本书该看啥呢?
理论上来说,下一本书,看《穷查理宝典》会更有利。
为什么呢?
因为前两本书,都是同一位大师写的,而后一本书,则是另外一位大师。
通常来说,同一位大师的不同著作,可能在内容上会有所不同,但其背后的知识体系、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大致相同的。
而如果是看另一位大师的著作,则会了解另一套知识体系、另一套思考问题的方式。
同领域、不同大师的思想之间,我们可以相互映证和借鉴。
这样,读书的效率会更高一些。
2. 看不同学科的书
有的朋友喜欢总看某一类的书籍,例如只看小说,或是只看理工科的书。但其实,这样不利于养成多学科的思维方式。
不同类型的书,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带给我们更宽广的视角。
比如说,看理工科的书籍,能帮助养成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后我们在思考问题、写作的时候,就会自然的带入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比如说,看创业类的书籍,能知道一个公司是怎么从无到有的。站在公司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跟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又会不一样。
比如说,看文学大师的书籍,能提高文学的修养,了解大师的心理,对社会、人性等方面有更深的体会。
比如说,看心理学的书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人们的想法、做法,情绪的管理等。以后在与人相处中,能站在另一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等等等等。
查理芒格,把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格栅理论」。
3. 格栅理论
每一个学科,拥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
比如说物理学,比较常用的是使用模型的思维。
擅长把复杂的研究对象或者物理过程,经过提炼、抽象、简化成模型,来获得这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这种使用模型的思维方式,同样也适用于投资领域。
例如很多投资方法,也会搭建估值模型、投资模型等。
但是,仅仅会搭建模型还不够,我们做投资,还得了解背后企业的运营逻辑。那么,基础的会计学知识也需要具备,这样才可以看懂企业的财务报表。
但是,会看报表也还是不够,我们还得明白现代企业的架构、股权的分配等事项。才能更好的明白这个企业的整体运作、发展前景等。
在这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科,都会贡献自己的思维方式。
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像格栅一样,彼此互相交叉碰撞。
这就是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
多掌握一个学科知识,就能多一个看待事物的角度。掌握的知识像网一样,互相连接。
以后再遇到问题,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了。
每个学科,都有些不错的通俗读物。哪怕只是掌握这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就能很受益啦。
所以看书的时候,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看看自己之前从未了解过的领域。
文科多看理科书,理科多看文科书。
4. 「马上、枕上、厕上」
看书的时候,还有一件最头疼的事,那就是:没有时间看书,怎么办?
欧阳修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换今天的说法,就是:通勤路上、睡觉前、上厕所的时候。
欧阳修做到过兵部尚书、太子少师。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这样的位置。
想必欧阳修平日里,也是事物非常繁忙的大忙人。所以,他总结了以上的三个读书时间点,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看书。
这个社会,其实谁也不会是很闲的,大多数人都很忙。上班工作忙,回家照顾家人也很忙。
所以,怎么能够进步呢?怎么能够比别人多掌握一些知识呢?
就看谁能挤出时间学习啦。
通勤路上、睡觉前、上厕所的时候,都是看书学习的好时候。
能多点时间,阅读一些有用的知识和内容,就能多一点信息上的优势,就能够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一些。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意 犹 未 尽?
点 击 图 片 阅 读
喜欢我就点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