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行为,正影响着你的投资收益 |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定投十年赚十倍 2020-11-18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公众号:定投十年赚十倍

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在喜马拉雅收听《螺丝钉带你读书》音频专辑


大家好,我是银行螺丝钉,欢迎来到这期的螺丝钉带你读书。

「螺丝钉带你读书」也陪伴大家度过了几十期,为大家讲解了很多有趣、经典的书籍和故事,比如《不上班也有钱》、《如何读一本书》、《战胜拖延症》等等。

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几位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他的好搭档查理芒格和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投资生涯和投资的理念。
大家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查看部分螺丝钉带你读书合集:
书中自有黄金屋
查理芒格故事汇总
约翰博格故事汇总

行为金融学研究什么


这一期螺丝钉带你读书,将会给大家介绍一门学科的教材《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本身是比较枯燥的,不过这个学科对我们投资,影响非常大。

为什么会诞生行为金融学呢?

传统经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叫做「理性人假设」。
啥是理性人呢?

简单来说,一个投资者,如果非常在乎自己的利益,并且他的计划和自己的执行高度一致;面对意外事件和市场波动的时候能理性看待,作出准确的判断。

这样的人,就是投资中的理性人。

假如说投资中所有人都是理性人,那这个市场就是一个接近完全有效的市场。
很少有人能获得超额收益,市场也不会有明显的低估和高估。

但实际上,人是容易受到自己心理影响的,并不是完全理性的。

这点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来。比如说:
  • 往往牛市的时候投资者开户数量大增,并且投资者追涨杀跌比较严重。
  • 根据银行渠道调查,大部分人定投,执行时间不超过一年,很多人甚至定投几个月就暂停了。

这些切实存在的案例,都证明人不是完全理性的。
或者说,不是时时刻刻都理性的。

理性的人和实际的人之间,行为的偏差,就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 


行为的一致性


我们熟悉的投资大师,都是对行为金融学有很深刻认知的。

比如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在别人恐慌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慌,等等,都是对行为金融学的一些应用。

这些应用,也会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比如说有的小学入学,除了会面试孩子,还会面试家长。如果家长本身生活习惯不佳,会拒绝孩子入校。

这种决定,看起来不人性,但其实也有背后的道理。

通常生活习惯不好的人,自制力会比较差。
在这种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制力差的概率也会更高,从而在学习能力上也会有劣势。

人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再比如说,如果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他每个月花钱的时候会量入为出,制定好自己的花钱计划。
这样一个月里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是差不多的。

但如果本身没有好的规划,会倾向于即时享乐,会在工资到手后的一两周内就花销的差不多了,手里也很难存下钱。

有这种倾向的人,如果开了股票和基金账户,在投资中,也会比较难坚持长期投资,亏损的概率也会更大。

反过来,如果是一个经常记账、收入开销规划的井井有条的人,则会更容易做到在股票基金上坚持长期投资。


行为金融学的意义


行为金融学主要研究的,就是我们投资、经济中一些行为的偏差。

特别是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就被抖音、淘宝直播等影响我们的日常决策。

算法,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自己的弱点。
我们能做的,是在算法之前,先明白自己有哪些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出改变和决策。

人的行为是可以被改变的。
认识到这些偏差,我们就可以有意识的去优化,或者让自己作出更正确的行为。

比如说,
  • 在几十年前,大多数人都是不会把钱存在银行的。但到了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银行账户,都习惯了在银行存钱汇钱。
  • 几年前公募基金还不流行,但现在接受基金的人越来越多。
  • 无法坚持定投,我们也可以想办法让自己坚持下来。

我们都不是完人。但是认识到自己哪里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的意义。

我们后面也会用几篇文章的篇幅来了解行为金融学,和对我们投资、生活的帮助。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 螺丝钉带你读书相关阅读 ◆


巴菲特投资理念:

第1篇:为何《蒙娜丽莎》,投资回报率仅2%

第2篇:巴菲特为啥不买指数基金? 
第3篇:短期涨得好的基金,能买吗? 
第4篇:如何快速积累第一桶金?巴菲特是这样做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