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穆仁文
事件: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5.6%(前值-4.1%),1-8月累计同比-8.0%(前值-9.2%),扣除留底退税后当月同比9.3%(前值2.6%);8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5.6%(前值9.9%),1-8月累计同比6.3%(前值6.4%)。1、受经济边际修复和低基数的带动,8月一般财政收入改善较为明显,但财政支出有所放缓:>忧在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连续5个月负增长;财政支出后劲不足的特征逐渐显现,主因专项债等存量政策已基本落地。>5000多亿专项债务结存限额落地进展(预计要到10月份)>新增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使用情况(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上限被打开)。报告正文:
1、8月一般财政收入改善较为明显,税收收入增速转正,非税收入延续高增;财政支出有所放缓,基建、民生等主要分项支出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
>与8月经济边际修复一致,一般财政收入明显改善。8月一般财政收入1.31万亿,同比增长5.6%,增速由负转正(7月-4.1%)。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财政收入增速为9.3%,较上月同口径的2.6%也明显改善,与同期经济数据表现一致。其中,税收收入1.1万亿,增速同样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6%;非税收入0.25万亿,同比增长33.6%,连续三个月大幅增长(6-7月分别为33.4%和36.3%),主要还是与央行以及国企利润上缴等有关。
>税收收入中,四大税种表现分化,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连续5个月负增长。四大税种中,增值税同比5.7%,伴随留抵退税逐步完成,同比增速由负转正(7月-21.2%);消费税同比5.2%,较上月抬升1.9个百分点,可能与同期汽车销售好转带动相关税收改善有关;企业所得税同比-3.0%,较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可能与原材料价格高企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等有关;个人所得税同比8.8%,连续两个月回落,指向当前就业压力仍大;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同比-24.6%,较上月进一步回落7.4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负增长,指向地产市场仍然低迷。
>一般财政支出有所放缓,基建、民生等主要分项支出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8月一般财政支出1.84万亿,同比增长5.6%、较上月回落4.3个百分点。从支出进度来看,8月完成全年预算的6.9%,略高于季节性(近三年同期均值为6.7%)。主要分项来看,民生方面,教育支出增速继续加快,社保、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放缓,其中:社保、卫生健康支出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7.1和5.1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10%以上的较高增速;基建方面,整体支出增速转负至-7.4%(7月为4.2%)、连续两个月回落,可能与极端高温天气、财政支出后劲不足(今年财政明显前置)等有关,其中: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和交通运输支出增速均转负,交通运输支出增速更是大幅回落26.9个百分点、是主要拖累项;债务付息支出增速抬升至16.2%,根据我们测算,年内仍有0.46万亿左右的待支付利息。
2、政府性基金:基数效应下收入增速降幅明显收窄,专项债对支出端支撑趋弱。>收入端看,8月政府性基金收入0.66万亿,同比回落1.9%,降幅较上月明显收窄(7月-31.3%),主因基数效应(去年8月同比-14.4%)。其中,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4.9%,较上月大幅收窄(7月-33.2%),基数效应仍是主因。9月上半月30大中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42%,9月上旬百城土地成交总价值同比-33.8%,均指向土地出让形势仍不容乐观。中性情形下,预计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速-15%左右,对应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为-10%左右。
>支出端看,8月政府性基金支出0.9万亿,同比减少8.8%,较上月明显回落。拆分来看,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比-31.5%、较上月大幅回落(7月-25.5%),是主要拖累项。扣除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后,支出增速为32.3%、较上月也出现明显回落,可能与专项债对政府性基金支出的支撑力度减弱有关。往后看,9月暂无增量政策落地,政府性基金支出可能进一步回落。
3、往后看,当前核心问题仍是需求不足、信心不足,财政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将继续发力,目前存量政策基本落地,后续重点关注增量政策的接续情况。>专项债务结存限额:8.24国常会明确指出“要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的专项债务结存限额”。流程上看,调增专项债额度需要通过地方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但从8月结束的各地人大常委会议来看,多数省份暂未调整额度,而下一轮人大常委会集中在9月下旬左右,预示专项债务结存限额落地可能要等到10月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8.24国常会新增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6月已明确3000亿),9.12国务院专题会议进一步指出“为加快项目建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根据地方需求增加额度”,这意味着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上限被打开,有望成为年内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后续紧盯相关资金的落地进展。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穆仁文,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朱慧,国盛宏观研究员。相关文章:
[1]《专项债务限额有望加快落地—兼评7月财政》2022-08-18
[2]《如何理解用足用好专项债限额?》2022-07-30
[3]《上半年财政回顾与下半年展望》2022-07-15
[4]《形势比人强—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2022-07-14
[5]《有可能调整赤字率吗?—兼评5月财政》2022-06-17
[6]《年内有可能发行特别国债吗?》2022-05-06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9月16日发布的报告《8月财政的喜与忧》,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