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城公布2023年GDP目标,最低为5.5%左右【国盛宏观|政策半月观】

熊园、朱慧 熊园观察 2023-01-16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慧

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稳地产等政策落地,但2022年12月PMI继续全面回落、并创近年来新低,指向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后续政策怎么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个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的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2.12.26-2023.1.8)的政策跟踪。

核心观点:总体看,近半月政策仍主要围绕稳增长:一是中央各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主线仍是稳信心、稳地产、扩内需;二是地方迎来“两会”期,上海、广东等近20省将于1月中旬密集召开,2023年各地稳经济路线图也将更清晰,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已开“两会”的30个二三线城市中,2023年GDP增速目标最低为5.5%左右、最高为10%以上、平均为6.7%左右或以上。此外,关注交通等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乡村建设对建材、水泥等产业的拉动,多类商品降低关税等。往后看,继续提示,紧盯地方“两会”(按惯例基本在春节前),重点关注各地GDP目标(尤其是北京等地)、产业政策、改革政策、区域政策等部署。

1、总体看,近半月政策仍主要围绕稳增长、稳信心:
>中央各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主线仍是稳信心、稳地产、扩内需,多部门新提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民企,以及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地方迎来“两会”期,上海、广东等近20省将于1月中旬密集召开,2023年各地稳经济路线图也将更清晰,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已开“两会”的30个二三线城市中,2023年GDP增速目标最低为5.5%左右、最高为10%以上、平均为6.7%左右或以上。
>此外,关注交通等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乡村建设对建材、水泥等产业的拉动,多类商品降低关税等。
2、维持我们年度报告的判断:2023年对政策可乐观点,大方向偏积极、偏放松,全力稳信心、稳增长、扩内需、中央加杠杆;2023年对经济不宜悲观,触底回升是大方向、但难以线性修复;短期看,12月中下旬以来地铁客运量等高频指标已有触底回升迹象,指向后续有望环比逐步修复(详见报告《博弈新均衡—2023年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
3、继续提示,紧盯地方“两会”(按惯例基本在春节前),重点关注各地GDP目标(尤其是北京等地)、产业政策、改革政策、区域政策等部署。
4、下为近半月(22.12.26-23.1.8)重大政策一览

>重要会议与政策:多部门继续喊话稳信心、稳增长、稳地产;关注关税降低、金融稳定法、就业保障;

>地方政策:地方进入“两会”期;加力促消费、保运转,文旅、汽车、物流、快递领域是重点 ;

>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供需两侧延续放松;重视乡村建设、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的行业机会。


报告摘要: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多部门继续喊话稳信心、稳增长、稳地产;关注关税降低、金融稳定法、就业保障

1、重要会议:继续发力稳信心、稳增长;着力促消费、扩投资、稳地产、助企纾困,也要做好政策衔接 

>23.1.5住建部接受新华社采访,如我们多次提示,会继续出招稳地产,此次明确:需求侧,第一套房的首付比、利率该降的都降,合理支持购买第二套房,对以旧换新、以小换大、多孩家庭继续出政策,原则上不支持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供给侧,增加房企开发贷、并购贷和购房人的按揭贷,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23.1.3国常会,聚焦保障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包括保供稳价、防疫物资供给、能源保供、物流畅通等。

>22.12.28文旅部例行发布会,此前我们已提示,露营旅游、户外运动获支持,此次文旅部例会再次强调更好引导户外休闲运动等新业态发展,指导各地加强乡村旅游、度假休闲等产品供给,加快释放旅游消费。

>22.12.28央行四季度例会,明确2023年重点工作包括;1)继续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基建;2)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做“加法”;3)发挥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4)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加对民企支持;5)继续稳地产。

>多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部署2023年政策发力点,重点看1)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加大交运以及餐饮、文旅等行业,以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民企的帮扶力度,包括金融支持、延续或优化税费支持政策;2)加强跨年度政策的协调衔接,推动2022年下半年以来出台实施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效应在2023年持续释放;3)着力促消费,包括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加快推进旅游业振兴发展;4)着力扩投资,包括推动铁路投资、水利投资及民间投资等。

2、部委政策:建立首套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下调部分商品关税;扩大制造业投资12条

>23.1.5央行发布《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对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放宽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属于延长22.9.29利率调整政策(仅针对2022年底前),也新增房价一定程度上涨后恢复利率下限的调整机制。

>22.12.29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分类看,对保障人民健康类药物原料实施零关税或降低关税,降低部分消费品、资源品、先进制造业相关材料关税。

>22.12.28商务部等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12条(要素保障、资金支持、产业链稳定等),总体看,制造业政策支持扔强。

其他需关注:《金融稳定法(草案)》22.12.30起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提出基金由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等主体筹集的资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组成,央行再贷款可以用于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22.12.28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22.12.27最高法发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规范劳动者居家办公或灵活办公工资支付。

二、地方政策:地方进入“两会”期;加力促消费、保运转,文旅、汽车、物流、快递领域是重点 

1、地方进入“两会”期,湖南、上海、云南将率先召开:截至23.1.8,2023年已有25省市明确“两会”开幕时间,多在1月中上旬,1.9湖南、1.11上海和云南江西将率先召开人代会,重点关注各省市GDP目标(尤其北京等地)、产业政策、改革政策、区域政策等。部分城市已召开,并公布2023年GDP目标。

2、近半月,地方继续发力稳经济,重点关注:一是促消费,河南、广州、重庆多地发放消费券或消费补贴,重点支持文旅、餐饮、汽车和家电消费;二是保运转,厦门对外卖和快递等行业提供稳岗补贴,最高50万。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供需两侧延续放松;重视乡村建设、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的行业机会

1、供需两侧继续放松。需求端,分类看,东莞、成都继续放松限购,长春、连云港支持多孩家庭购房,南昌、郑州给予购房补贴等;供给端,各地加快落实稳地产要求,北京、西安地方银行为房企提高融资支持,支持地产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租赁住房、城市更新、“保交楼”等重点领域。

2、推动交通、建筑等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23.1.6国家能源局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将推动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包括推动新能源和氢燃料汽车、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替代等。

3、重视乡村建设对建材、水泥、钢筋等相关产业的拉动。23.1.6农业农村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未来5至10年,乡村建设投资需求有近15万亿,对建材、水泥、钢筋、物流仓储等基础产业的拉动作用很大。

风险提示:疫情、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超预期变化


正文如下:

总体看,近半月政策仍主要围绕稳增长:一是中央各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依旧围绕稳信心、稳地产、扩内需,多部门新提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民企,以及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二是下周地方将进入“两会期”,2023年各地稳经济路线图将更为清晰,实际看,各地已经在加力促消费、保运转。此外,关注交通、建筑等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乡村建设对建材、水泥等产业的拉动,多类商品降低关税等。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多部门继续喊话稳信心、稳增长、稳地产;关注关税降低、金融稳定法、就业保障

1、重要会议:继续发力稳信心、稳增长;着力促消费、扩投资、稳地产、助企纾困,也要做好政策衔接 

住建部:2023年做好地产工作,重点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

事件:2023年1月5日,住建部接受新华社采访。

主要内容:2023年房地产工作将围绕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三方面,重点做好:一是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用力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三是着力化解房企风险,四是努力提升品质、建设好房子,五是合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

简评:如我们多次提示,会继续出招稳地产,此次明确:需求侧,第一套房的首付比、利率该降的都降,合理支持购买第二套房,对以旧换新、以小换大、多孩家庭继续出政策,原则上不支持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供给侧,加房企开发贷、并购贷和购房人的按揭贷,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国常会:抓实抓细重点民生工作

事件:2023年1月3日,国务院召开国常会,部署进一步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等工作,保障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需求。

主要内容:会议要求,强化重要民生商品等保供稳价,确保春节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一要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做好市场调配,抓好其他重要民生商品供销对接。做好春耕备播准备,进一步抓实粮食生产、夯实稳物价基础。二要千方百计提高医疗、防疫物资供给能力,支持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加强药品等物资调配,保障医疗机构、居家患者、养老院、农村地区等需求,为防疫提供保障。对纳入医保范围的看病和药品费用应报尽报。三要进一步抓好能源保供。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支持能源企业节日安全正常生产,做好电力、天然气顶峰保供预案。四要持续保障交通物流大动脉、微循环畅通,支持物流企业合理调配运力,关心关爱快递等人员,保障春节期间邮政快递稳定运行。五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依法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简评:此次国常会更多聚焦岁末年初群众生活保障和企业生产需求工作,包括保供稳价、防疫物资供给、能源保供、交通物流畅通等。

文旅部:加快释放文旅消费

事件:12月28日,文旅部召开2022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主要内容:据发布会介绍,在市场供给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将深入实施《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推出新一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更好引导户外休闲运动等新业态发展,指导各地持续加大前面已经介绍过的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以及冰雪旅游、海洋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等特色产品供给,通过加强增量、优化存量,创新和丰富产品供给方式,进一步提振社会信心,加快释放旅游消费韧性强、潜力大、产业链长的优势,为恢复和扩大整个消费做出贡献。

简评:此前我们已提示,露营旅游、户外运动获支持,此次文旅部例会再次强调更好引导户外休闲运动等新业态发展,指导各地加强乡村旅游、度假休闲等产品供给,加快释放旅游消费。

央行: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事件:12月28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四季度例会召开。

主要内容:会议指出,对于2023年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做好:1)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建建设。3)在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下,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4)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5)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6)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7)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8)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9)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10)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11)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12)引导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13)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简评:总体看,2023年重点工作包括;1)继续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基建;2)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加法”;3)发挥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4)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及增加对民企支持;5)继续稳地产。

发改委: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政策落实

事件:12月27日,发改委召开稳住经济大盘督导服务视频连线工作会,听取北京、上海、安徽、广东等4省市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督促和服务工作。

主要内容:会议要求4省市要加大工作力度,抓住时间窗口,扎实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狠抓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保交楼、稳就业、保供稳价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力以赴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促进经济进一步回稳向好、实现明年好的开局。

多部门继续喊话稳增长

近期,央行、文旅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2023年度工作会议,以及工信部、银保监会等接受新华社采访,部署2023年政策发力点,重点看:1)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帮助交运以及餐饮、文旅等,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加大对民企的帮扶力度,包括金融支持、延续或优化税费支持政策;2)加强跨年度政策的协调衔接,推动2022年下半年以来出台实施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效应在2023年持续释放;3)着力促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重点领域和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恢复,加快推进旅游业振兴发展;4)着力扩投资,包括推动铁路投资、水利投资及民间投资。

2、部委政策:建立首套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下调部分商品关税;扩大制造业投资12条

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事件:2023年1月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

主要内容: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对于采取阶段性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城市,如果后续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自下一个季度起,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简评:属于延长了22.9.29利率调整政策(仅针对2022年底前),也新增房价一定程度上涨后恢复利率下限的调整机制,

中国人大:金融稳定法草案发布

事件:2022年12月30日,据中国人大就《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

主要内容:草案提出,国家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由统筹协调机制统筹管理,作为处置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由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等主体筹集的资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组成。央行再贷款可以用于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应当以处置所得、收益和行业收费等偿还。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提供借款的,借款方应当采取提供合格担保品等措施保障资金偿还。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和监督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关税税则委员会:降低部分药物原料、消费品、资源品、先进制造业相关材料关税

事件:2022年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主要内容:分类看,一是保障人民健康,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部分抗癌药原料、抗新型冠状病毒药原料、镇癌痛药品实施零关税,降低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医疗用品进口关税。二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咖啡机、榨汁器、电吹风等小家电的进口关税。三是加强资源供应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钾肥、未锻轧钴等实施零关税,降低部分木材和纸制品、硼酸等商品进口关税。四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降低铌酸锂、电子墨水屏、燃料电池用氧化铱、风力发电机用滚子轴承等商品进口关税。

商务部等: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12条

事件:2022年12月28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若干措施的通知》。

主要内容:通知围绕稳定和扩大制造业引资规模,着力解决制造业发展所需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支持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靠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好发挥示范作用,从加大招商引资支持力度、强化制造业项目要素保障、着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四个方面提出12条支持举措。

简评:维持年度报告观点(《博弈新均衡—2023年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2023年制造业支持政策扔强,但其自身动能可能减弱,在此之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韧性仍强,但大概率有所放缓,全年增速可能在5%-8%左右。

最高人民法院:规范居家办公和灵活办公工资支付

事件:2022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规范劳动者居家办公或灵活办公工资支付问题。

主要内容:文件明确,除依法按协商程序降低劳动报酬外,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通过居家办公或者灵活办公等方式提供正常劳动,劳动者请求按正常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依法妥善审理相关案件,积极引导和支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稳定工作岗位。

二、地方政策:地方进入“两会”期;加力促消费、保运转,文旅、汽车、物流、快递领域是重点 

1、地方进入“两会”期,湖南、上海、云南将率先召开

按惯例,地方“两会”基本在春节前召开,持续4-6天,2022年仅天津因疫情在春节后。截至1月8日,2023年已有25省市明确人代会或政协开幕时间(政协会大多比人代会早1-2天),多在1月中上旬。其中,1.9湖南,1.11上海、云南、江西将率先召开人代会,需重点关注各省市GDP目标(尤其是北京等地)、产业政策、改革政策、区域政策等部署。此外,城市层面已经陆续召开,并公布2023年GDP目标。

2、近半月,地方继续发力稳经济,重点关注:一是促消费,河南、广州、重庆等多地发放消费券或消费补贴,重点支持文旅、餐饮、汽车、家电、购房消费;二是保运转,厦门对外卖和快递等行业提供稳岗补贴,最高50万。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供需两侧延续放松;重视乡村建设、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的行业机会

1、地产供需两侧继续放松

需求端,各地继续放松限购、给予购房补贴、针对多孩家庭出政策。近半月,各地地产继续放松,分类看,包括东莞、成都放松限购,长春、连云港等地继续出台支持多孩家庭等改善住房条件等政策,南昌、郑州等地给予购房补贴,河南、新疆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以解决“办证难”,提升居民购房信心。

供给端,各地继续加大银企对接,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近半月,各地加快落实稳地产要求,包括北京、西安当地银行为房企提高融资支持,支持房地产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租赁住房、城市更新、“保交楼”等重点领域。

2、推动交通、建筑等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

2023.1.6国家能源局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推动各领域先进电气化技术及装备发展进步并向各行业高比例渗透,交通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建筑领域积极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替代。工业领域加快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应用,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积极培育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负荷聚合服务、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贴近终端用户的新业态新模式。

3、重视乡村建设对建材、水泥、钢筋等相关产业的拉动

2023.1.6农业农村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未来5至10年,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乡村建设投资需求有近15万亿元,对建材、水泥、钢筋、机械等基础产业的拉动作用很大。2023年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冷链集配中心和大型冷链物流基地,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条件,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以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为拉动经济增长添油助力。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慧,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穆仁文,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博弈新均衡—2023年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2022-12-10

[2]政策半月观2023年有哪些重要会议?2022-12-25

[3]高频&疫后恢复跟踪 (一):有四大“可喜”,2023-01-04

[4]12月PMI创新低,后续怎么看?2022-12-31

[5]2023年哪些行业盈利更好?2022-12-27

[6]11月财政有喜有忧,2022年将如何收官?2022-12-20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3年1月8日发布的报告《 政策半月观—30城公布2023年GDP目标,最低为5.5%左右》,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