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能降息和再松地产,紧盯12月重要会议【国盛宏观|政策半月观】

熊园、朱慧 熊园观察 2022-12-16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慧

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稳地产、降准等政策落地,但11月高频数据显示经济仍弱,当前疫情再次反复。后续政策会怎么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个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的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2.11.14-11.28)的政策跟踪。

核心观点:近半月政策仍主要围绕稳增长:一是央行全面降准25BP,最直白的信号就是我国货币政策并未转向;二是稳地产继续加码,聚焦保交楼和盘活房企资金流。此外,关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农机和种业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重点是满足新市民需求)、露营旅游产业培育、交通运输业高端化转型等。继续提示:11月以来我国高频数据仍弱,指向疫情防控、稳地产等“拐点”级别政策的效果并未显现,核心仍是需求不足、信心不足、疫情反复,对应消费链、地产链的修复程度以及基本面的反转,均需“边走边看”。短期有四大关注点,其中: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对2023年经济工作定调偏积极;年底年初大概率会降息、尤其是降LPR;很可能进一步松地产等。

1、总体看,近半月政策仍主要围绕稳增长:
>一是央行全面降准25BP,最直白的信号就是我国货币政策并未转向,将有助于打消市场对货币政策可能收紧的担心;需注意的是,“货币不是万能的”、25BP也是克制的“放水”,本次降准的实际效果可能有限。
>二是稳地产继续加码、聚焦保交楼和盘活房企资金流,包括11.22国常会要求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落地,央行、银保监会支持商业银行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六大行与多家房企签署战略协议、意向授信额度已超万亿,央行可能发行2000亿保交楼免息再贷款等。
>此外,关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农机和种业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重点是满足新市民需求)、露营旅游产业培育、交通运输业高端化转型等。
2、继续提示:11月以来我国高频数据仍弱,指向疫情防控、稳地产等“拐点”级别政策的效果并未显现,核心仍是需求不足、信心不足、疫情反复,对应消费链、地产链的修复程度以及基本面的反转,均需“边走边看”。
3、短期看,有四大关注点
>12月将召开政治局会议(按惯例12月上旬)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按惯例12月中下旬),关注对2023年经济工作定调,预计总体偏积极;
>可能的刺激政策,包括年底年初大概率会降息、尤其是降LPR,很可能进一步松地产等;
>国内疫情和防疫政策的进展;
>美联储加息节奏,12月15日会议可能转为加50BP。
4、下为近半月(11.14-11.28)重大政策一览

>重要会议与政策:继续着力稳增长,狠抓政策落实;落实好金融稳地产16条;全面降准25BP;

>地方政策:继续促消费、保市场主体;关注海南“零关税”“低税率”、深圳25条助推企业上市;

>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延续放松,进一步加大房企融资支持;露营旅游、交通运输高端化获支持。


报告摘要: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继续着力稳增长,狠抓政策落实;落实好金融稳地产16条;全面降准25BP
1、重要会议:继续发力稳增长,狠抓政策落实;做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金融服务;推进农机和种业发展
>11.22国常会,继续狠抓政策落实,重点关注3点:一是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并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二是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11.25央行已宣布12.5全面降准25BP,此前我们也多次提示);三是将在11月底前,再次向地方派驻督导组。
>11.21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继续做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金融服务,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开发贷、信托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展期;11.21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参加2022年金融街论坛,关注2点回应:一是近期部分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为市场自身调整,风险可控;二是将继续出台稳地产政策,包括支持其合理债券融资,支持涉房企业并购重组及股权融资。此外,提出“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11.17农业农村部等召开农机和种业发展座谈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是大方向,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企业技改、农机购置补贴等。
>多部门继续发力稳增长,11.24国资委强调央企要高校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11.24抓好交通物流保畅;11.21工信部加力振作工业经济;11.18发改委督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开工建设。
2、部委政策:全面降准25BP,宽松仍是大方向;继续出招稳增长、稳地产;做好保租房满足新市民需求
>11.25央行定于12.5全面降准25BP,最直白的信号就是我国货币政策并未转向,将有助于打消市场对货币政策可能收紧的担心;短期看,年底年初大概率会降息(尤其是降LPR)。但“货币不是万能的”、25BP属克制的“放水”,本次降准实际效果可能有限;11.16央行发布《2022年第3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增长、扩内需” ,宽松仍是大方向,近期MLF缩量等操作不宜过分解读,主因疫情防控优化、稳地产政策加码带来的经济修复预期,以及理财产品“赎回踩踏”引发的超调。
>央行、银保监会继续出招稳地产,重心仍是盘活民营房企资金流,包括11.24银保监会强调六大行要围绕16条继续出台细化举措;11.21,据中国证券报,央行近期拟发布2000亿元保交楼免息再贷款支持;11.14央行、银保监会等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
>11.22住建部等发布《关于做好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年度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重点是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需求,包括小户型、低租金等要求,以及需求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大的大城市,应增加供给。
>多部门继续发力稳增长,11.21工信部发布提振工业经济17条;11.18人社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11.14央行加大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最长可延至2023.6.30。
>其他需关注:11.23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征求意见稿)》;11.18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 
二、地方政策:继续促消费、保市场主体;关注海南“零关税”“低税率”、深圳25条助推企业上市
>地方延续促消费、稳物价、保市场主体,重点关注:11.22贵州出台吃、穿、住、行等8方面绿色消费方案;11.18上海将新发放1亿电子消费券;11.14北京引导政策性出口信保融资增信以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
>其他需关注:11.22海南发布将在更大范围内试行“零关税”和“低税率”政策,研究推进“简税制”;11.16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5条助推企业上市。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延续放松,进一步加大房企融资支持;露营旅游、交通运输高端化获支持
1、进一步出台松地产政策,加大房企融资支持。需求端,更多核心一二线放松限购,如杭州放松城西科创大走廊地区限购,成都放松区域限购。供给端,一是融资支持加大,据中国证券报,六大行与多家房企签署战略性协议,已披露的意向性授信额度超万亿,中债增进继续支持民企债券融资;二是地方政府自身或鼓励国企购买存量商品房用于筹建保租房等,以加速当地库存去化和推进“保交楼”。
2、支持露营旅游休闲产业链做大做强。11.21文旅部等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大做强上下游产业链,包括露营营地、露营餐饮、旅居车、帐篷、户外运动、生活装备器材等。
3、年内第六批网络游戏版号下发。11.17国家新闻出版署披露11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名单,本批次共有70款游戏获得版号,涉及网易、腾讯等多家上市公司,本次为年内第六批,第一批在4月,第五批为9月。
4、支持交通运输业产业链高端化转型。11.15召开2022年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引领交通运输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抓好产业应用带动,在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能建造等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风险提示:疫情、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超预期变化


正文如下:

总体看,近半月政策仍主要围绕稳增长:一是央行全面降准25BP,最直白的信号就是我国货币政策并未转向,将有助于打消市场对货币政策可能收紧的担心;二是稳地产继续加码、聚焦保交楼和盘活房企资金流,包括11.22国常会要求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落地,央行、银保监会支持商业银行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六大行与多家房企签署战略协议、意向授信额度已超万亿,央行可能发行2000亿保交楼免息再贷款等。此外,关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农机和种业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重点是满足新市民需求)、露营旅游产业培育、交通运输业高端化转型等。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继续着力稳增长,狠抓政策落实;落实好金融稳地产16条;全面降准25BP
1、重要会议:继续发力稳增长,狠抓政策落实;做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金融服务;推进农机和种业发展

国常会:继续狠抓政策落实,包括保交楼、保就业、保民生等 

事件:11月22日,国常会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向地方派出督导工作组,促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实落地。

主要内容:继续狠抓落实,包括6方面:1)重要项目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带动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强监管,打造质量安全工程;2)对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已基本完成贷款签约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向专项再贷款发放和财政贴息拨付,督促加快设备购置和改造;3)稳定和扩大消费。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电商、快递网络畅通。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4)持续保障交通物流畅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要不间断协调,保障主干道和微循环畅通,保障港口等集疏运正常运行,及时打通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进出口通畅;5)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6)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大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力度,保障及时足额支付。此外,要强化督导和服务。11月底前,国务院各督导工作组赴有关地方,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

简评:抓政策落实,重点关注3点:一是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二是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11.25已宣布全面降准25BP,此前我们也多次提示;三是将在11月底前,再次向地方派驻督导组。

央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金融街2022年论坛

事件:11月21日,央行、银保监会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

主要内容:全力做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各项金融服务,要求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群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增强责任担当,发挥“头雁”作用,主动靠前发力。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积极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效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主动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展期。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完善保交楼专项借款新增配套融资的法律保障、监管政策支持等,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事件:11月21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多部门参加2022年金融街论坛。

主要内容:

>银保监会: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高峰时期和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很大的增长潜能;将一如既往地欢迎经营稳健、资质优良、特色突出的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市场;最近由于市场看好经济恢复前景,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发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这是市场自身调整表现,总体风险完全可控。 

>央行: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支持比较有力,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房地产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证监会: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制定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困难挑战,支持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支持涉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支持有一定比例涉房业务的企业开展股权融资

简评:2点回应:一是近期部分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为市场自身调整,风险可控;二是继续出台稳地产政策,包括支持其合理债券融资,支持涉房企业并购重组及股权融资。

农业农村部等:支持农机和种业发展

事件: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工信部召开支持农机和种业发展座谈会。

主要内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激发农机、种业企业创新活力。注重政策引领,用好用足现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企业技术改造、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政策,推动农业科技和装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加强多部门协同,推动产业、科技、财税等政策同向发力,引导汽车、工程机械等大型工业企业向农机、种业领域集聚。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加强区域特色农机、品种研发攻关。促进产融合作,通过产融平台加大对农机、种业中小企业金融扶持。

简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是大方向,后续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企业技术改造、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

多部门:继续推动稳增长举措落地 

>国资委: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

11.24国资委召开央企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能源、通信、交通运输、物流、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领域的中央企业,要做到防控疫情不松懈、生产经营不停歇,进一步深入研判疫情变化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预案、细化应对举措,确保生产供应稳定。

>国务院:抓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11.24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总指挥(全体)调度会议,会议指出,近期,部分地区进一步收紧交通物流疫情防控措施,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货车通行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通行管控问题,交通物流保通保畅面临反弹压力,要高度重视、高度警醒、高度负责,切实增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行动自觉,持之以恒抓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工信部等: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11.21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召开全国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把稳住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扩需求、促循环、助企业、强动能、稳预期,确保实现今年全年圆满收官和明年良好开局。一是狠抓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二是深挖需求潜力畅通供需循环。三是着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四是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五是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六是积极推动各地区协同发展。

>发改委:督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开工建设

11.18发改委召开部分省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下一步,发改委将对重点省份和其他省份开展交替调度,进一步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开工建设,加快资金支付,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发挥更大效应,力争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国家药监局:进一步加大服务外贸外资工作力度

11.15国家药监局召开推进外贸外资工作会议,各地及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外贸外资工作力度,在做好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监管的基础上,加快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加强对抗疫产品的质量监管,扎实推动医药重点外资项目落地投产。一是切实按照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有关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沟通渠道和机制,深入了解在华外国商协会、外资企业的问题诉求。三是按照属地原则,由国家局指导省局,做好对重点外资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

2、部委政策:全面降准25BP,宽松仍是大方向;继续出招稳增长、稳地产;做好保租房满足新市民需求

央行:全面降准25BP,宽松仍是大方向

事件:11月25日,央行定于1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简评:本次降准,最直白的信号就是我国货币政策并未转向,将有助于打消市场对货币政策可能收紧的担心;短期看,年底年初大概率会降息,尤其是降LPR。需注意的是,“货币不是万能的”、25BP也是克制的“放水”,本次降准的实际效果可能有限(详见前期报告《信号很直白—对11.25降准的6点理解》)。

事件:11月16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3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主要内容:下一步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将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影响,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要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研判,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将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债券投资交易。

简评:本次报告总体延续了此前说法,但也有不少新变化。倾向于认为:鉴于疲弱的经济基本面,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增长、扩内需”,还远未到转向的时刻,宽松仍是大方向,降准降息(LPR)仍可期;近期MLF缩量等操作不宜过分解读,短期债市调整、利率上行也并不能归因为央行要转向,而是因为疫情防控优化、稳地产政策加码带来的经济修复预期,以及理财产品“赎回踩踏”引发的超调(详见前期报告《并未转向—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7大信号)。

银保监会等:落实好金融稳地产16条、“保交楼”免息再贷款和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进一步稳地产

事件:11月24日,银保监会表示,六大行围绕16条,专题研究细化措施;11月21日,据中国证券报[1],央行拟发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11月14日,央行、银保监会等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

主要内容:

>六大行落实好稳地产16条:一是迅速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和向分支机构传达政策要求;二是合理区分项目子公司风险和集团控股公司风险,建立区域优质房企“白名单”,对于暂时遇困房企存量开发贷款给予展期等安排;三是优化和扩大现有授信审批“绿色通道”模式适用范围;四是积极配合做好“保交楼”工作,靠前对接专项借款安排,着力推进“保交楼”项目配套融资;五是充分利用并购贷款、投行等工具,积极稳妥推进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六是积极支持人民群众住房贷款合理需求。

>“保交楼”2000亿免息再贷款:至2023年3月31日前,央行将向商业银行提供2000亿元免息再贷款,支持主要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资金用于支持“保交楼”,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支持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保交楼”专项纾困政策提供配套融资;二是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支持已出售、但逾期未交付,并经过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项目加快建设交付。

>保函置换预售资金:允许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充分评估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财务状况、声誉风险等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房地产企业要按规定使用保函置换的预售监管资金,优先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偿还项目到期债务等,不得用于购置土地、新增其他投资、偿还股东借款等。房地产企业要按约定承担监管账户内的资金补足义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充足。

简评:3项政策均是为了进一步稳地产,助力优质房地产企业缓解流动性压力,尤其是盘活民营房企资金流,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发改委等: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

事件:11月23日,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主要内容:意见稿提到,在工业领域,加快修订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等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在能源领域,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石油天然气储运、管道运输、输配电关键设备相关节能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实施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乡建设、公共机构等节能降碳工程,支持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动重要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各地区要对标节能标准要求,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品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的资金、政策等支持力度。

住建部等: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监测评价,重点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需求

事件:11月22日,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年度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

主要内容:要求做好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年度监测评价工作。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大城市,“十四五”期间应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根据不同的建设筹集方式,结合实际,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准入和退出的具体条件、小户型的具体面积标准以及低租金的具体标准,并抓好落实,确保保障性租赁住房符合小户型、低租金、面向新市民和青年人供应的要求;应出台具体措施,坚决防止保障性租赁住房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严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名违规经营或骗取优惠政策。

简评:多处提及要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需求,包括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大城市,“十四五”期间应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及包租房要符合小户型、低租金等要求。

国务院:落实好疫情防控优化20条

事件:11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和《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4个防控相关技术文件。

主要内容:对核酸检测、风险区划定、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等做了进一步规范。其中明确,在常态化监测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在常态化监测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面向跨省流动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旅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对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财政部:进一步推动PPP项目规范运作、阳光运行

事件:11月18日,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

主要内容:一是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规范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压实项目库管理责任,健全项目入库联评联审机制。二是推动项目规范运作,保障社会资本充分竞争,规范存量资产转让项目运作,完善项目绩效管理,强化项目履约管理。三是严防隐性债务风险,加强项目合同审核和项目执行信息复核,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四是保障项目阳光运行,推动项目信息公开,强化财政承受能力动态监测,强化信息公开监督管理。

简评:后续,要继续发挥PPP项目稳投资作用,此次继续强调10%的财承红线、项目合同审核与项目穿透式监管,都体现了地方严控隐债。同时,更为强化项目信息公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

证监会:进一步完善债券注册制基础制度

事件:11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主要内容:其中提出,强化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债券品种创新的支持,配合做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提升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多部门:继续部署稳经济接力政策

>工信部:17条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11.21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17项具体举措加力振作工业经济,在从需求侧着力拉消费、促投资、稳出口,畅通经济循环;在供给侧针对关键环节“卡脖子”、新增长点支撑不足等结构性制约,着力推进补链强链,加快培育新动能。中西部地区努力巩固较快增长态势。能源原材料大省要着力稳生产增效益,巩固较快增长势头。受电力短缺影响较大省份要对照增长目标,抓紧谋划用电高峰后的追平补齐措施;东北地区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人社部等: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

11.18人社部、发改委、财政部等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具体明确了5方面政策措施。一是支持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全面落实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重点支持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渡过难关,组织暂时停工企业与用工短缺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保障好共享用工中劳动者权益。二是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探索组建区域劳务协作联盟,健全跨区域就业服务机制。三是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提升县域就业承载力,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尽可能增加劳务报酬发放规模,组建一批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五是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交通运输部:保障涉疫地区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

11.16交通运输部部长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力以赴保障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末端配送畅通,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分析,坚持日周月跟踪调度,及时督办转办不通不畅问题,坚决防止擅自关闭关停交通基础设施、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弹。要指导各地建设启用应急物资中转站,推进涉疫地区重点物资安全有序中转运转。要加强今冬明春能源、粮食、农资农机、外贸、民生物资等重点物资运输供需对接,保障运输主通道、主枢纽稳定运行。要及时督促相关方面核实情况,及时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通行管控等行为。

>央行等: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

11.14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对于今年第四季度到期、因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及时调整信贷管理系统,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完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相关尽职免责规定。

二、地方政策:继续促消费、保市场主体;关注海南“零关税”“低税率”、深圳25条助推企业上市

继续保市场主体、稳物价、促消费

近半月,地方延续促消费、稳物价、保市场主体,此外,重点关注:11.22贵州围绕吃、穿、住、行等八方面出台促进绿色消费方案;11.18上海将新增发放一轮1亿元电子消费券,提振消费信心;11.14北京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引导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进一步发挥作用。

海南将在更大范围“零关税”和“低税率”,研究推进“简税制”

11.22海南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实施意见》,提出更大范围内试行“零关税”和“低税率”政策,研究推进“简税制”,确保如期顺利封关运作。支持企业依法依规用好“两个15%”税收优惠,稳步推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制度试点工作,放大加工增值税收政策等效应。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求选择适用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推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

深圳出台措施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

11.16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出台25条措施助推企业上市,目标2025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超600家,新增首发募集和再融资资金超3000亿元,上市后备企业累计超3000家。其中提出,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培育作用。推进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前海、河套等区域落地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各类风投创投机构给予资助,加快私募创投等机构集聚。支持大中型科技企业设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VC基金),通过产业投资完善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协同创新。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集群基金组建,聚焦“20+8”产业集群支持项目招引落地、市场主体培育。

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围绕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发布多项产业规划

总体看,各地产业规划多围绕新能源、双碳,具体看,新能源相关,11.24上海对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出台办法进行专项资金扶持,11.22北京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与加氢站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划,11.18湖南、11.14安徽也分别对氢能产业出台了发展规划;数字经济相关,11.25北京通过了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要重点培育高端芯片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1.22 成都围绕算力产业发展出台了政策措施等。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延续放松,进一步加大房企融资支持;露营旅游、交通运输高端化获支持

需求端继续花式松地产,供给端加大房企融资支持

>需求端:地产继续放松,关注杭州、成都放松限购

近半月,各地地产继续放松,围绕降低首付比、放松限购、公积金贷款政策等,更多核心一二线放松限购,重点关注杭州放松城西科创大走廊地区限购,成都进一步放松区域限购,济南、商丘、钦州等多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供给端:继续加强房企融资支持,多地政府或国企回顾存量房以推进“保交楼”

供给端,房企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融资支持,据中国证券报[2],六大行与多家房企签署战略性协议,已披露的意向性授信额度超万亿;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继续发力,对龙湖集团、美的置业、金辉集团三家民营房企发债信用增进函,拟首批分别支持三家企业发行20亿、15亿、12亿中期票据。二是地方政府自身或鼓励国企购买存量商品房,以加速当地库存去化和推进“保交楼”,河北、贵州、甘肃省内多地,回顾存量商品房用于筹集包括保租房在内的安置房源。

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产业链

11.21文旅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引导露营营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孵化优质营地品牌,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支持旅居车、帐篷、服装、户外运动、生活装备器材等国内露营行业相关装备生产企业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创新研发个性化、高品质露营装备,打造国际一流装备品牌。培育露营产业咨询培训、规划设计等专业机构。鼓励露营餐饮、活动组织等配套服务企业创新产品服务。

年内第六批网络游戏版号下发

11.17国家新闻出版署披露11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名单本次共有70款游戏获得版号,涉及网易、腾讯等多家上市公司。本次为年内第六批国产网络游戏版号下发,第一批在4月下发,第五批为9月下发。

支持交通运输业产业链高端化转型

11.15召开2022年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交通运输部强调,要抓好产业应用带动,在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能建造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引领交通运输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要抓好标准规范引领,以标准促创新,提升标准实施效能,优化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打造与交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1]https://www.cs.com.cn/yh/04/202211/t20221122_6309437.html

[2]https://www.cs.com.cn/yh/04/202211/t20221125_6310192.html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慧,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穆仁文,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迎来三大拐点,反弹还是反转?—政策半月观,2022-11-13

[2]信号很直白—对11.25降准的6点理解,2022-11-25

[3]政策效果未显,短期债市走稳可期2022-11-20

[4]10月经济再度探底,能否反转回升?,2022-11-15

[5]10月社融大降的背后—兼论近期央行回笼资金,2022-11-10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11月28日发布的报告《 政策半月观—可能降息和再松地产,紧盯12月重要会议》,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