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穆仁文
事件:2023年1-12月一般财政收入累计21.68万亿,同比6.4%(1-11月同比7.9%);12月一般财政收入1.67万亿,同比-8.4%(11月同比4.3%)。1-12月一般财政支出累计27.46万亿,同比5.4%(1-11月同比4.9%);12月一般财政支出3.61万亿,同比8.3%(11月同比8.6%)。核心结论:回顾2023年,财政有三大特征,一是财政整体偏紧、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有所回落,二是支出节奏后置特征明显,三是伴随经济承压、投向逐步从民生转向基建。展望2024年,基于各省目标,预计2024年全国GDP目标大概率定为5%左右的偏高水平,政策会偏积极、偏刺激、偏扩张,扩内需、稳地产、扩基建、促消费是主要抓手。具体到财政端,中央加杠杆是大方向,财政稳增长将继续加码,“三大工程”是关键;鉴于上半年经济压力较大,财政支出节奏与实物工作量形成也有望“双重前置”。1、全年看,2023年一般财政收支基本完成年初预算,但在政府性基金的拖累下,广义财政收支整体偏紧,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较2022年回落;整体支出节奏明显后置,1-8月支出进度偏慢、9月后“赶进度”式支出加快;投向上,伴随经济压力加大,支出逐步从民生转向基建。2、单月看,12月一般财政收入增速由正转负、且大幅负增,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均明显下滑,除经济表现偏弱外,也与2022年动用存量结转资金、基数走高有关。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基建相关支出进一步加快,可能与万亿国债等政策落地有关。政府性基金收入连续两个月同比增加,土地出让收入时隔近两年转正、但持续性仍有待观察。3、展望2024年,继续提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的核心矛盾,中央加杠杆是大方向,财政稳增长将继续加码,“三大工程”是重要抓手,财政支出节奏与对应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望“双重前置”。>其他准财政工具,除PSL大概率会继续发行外,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可能重启;>一揽子化债的后续进展,包括现有特殊再融资债的偿还节奏、可能增发的特殊再融资债。
1、全年看,2023年一般财政收支基本完成年初预算,但在政府性基金的拖累下,广义财政收支整体偏紧,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较2022年回落;整体支出节奏明显后置,1-8月支出进度偏慢、9月后“赶进度”式支出加快;投向上,伴随经济压力加大,支出逐步从民生转向基建。>总量看,广义财政收支整体偏紧,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较2022年进一步回落。2023年一般财政收支分别为21.7万亿和27.5万亿,与年初预算基本一致;但土地财政进一步走弱,政府性基金收支分别为7.1万亿和10.1万亿,分别完成年初预算的90%和86%。整体看,广义财政收支偏紧,广义财政收入28.7万亿,同比增长2.1%、扣除留抵退税后-4%,广义财政支出37.6万亿,同比增长1.3%、较2022年回落。>节奏看,整体支出节奏明显后置,9月后“赶进度”式支出加快。1-8月广义财政支出占全年比重为58.2%、明显低于季节性(近5年均值为59.9%),9月后财政支出才明显加快,一般财政支出增速一度突破10%。>结构看,伴随经济压力加大,财政支出投向也逐步从民生转向基建。一季度一般财政中,基建相关支出占比18.9%、民生相关支出占比42.5%。后续伴随经济下行,基建相关支出增速持续抬升,四季度基建相关支出增速升至22.5%,民生相关支出增速则回落至34.3%。2、单月看,12月一般财政收入增速由正转负、且大幅负增,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均明显下滑,除经济表现偏弱外,也与2022年动用存量结转资金、基数走高有关。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基建相关支出进一步加快,可能与万亿国债等政策落地有关。政府性基金收入连续两个月同比增加,土地出让收入时隔近两年转正、但持续性仍有待观察。12月一般财政收入1.67万亿,同比-8.4%、较上月回落12.7个百分点;支出3.61万亿,同比增长8.3%,较上月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整体仍维持高增速,其中基建相关支出增速进一步加快,整体支出增速19%、较上月抬升4.2个百分点。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1.88万亿,同比增长6.2%、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但同期百城土地成交面积仍负增,因此可能与年末财政加快土地出让收入入库有关;支出1.82万亿,同比24.2%、增速大幅抬升22.5个百分点,可能与年末增发的万亿国债落地有关。3、展望2024年,继续提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的核心矛盾,中央加杠杆是大方向,财政稳增长将继续加码,“三大工程”是重要抓手,财政支出节奏与对应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望“双重前置”。综合近期信贷、PMI、物价、中观等数据,均指向当前经济修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不足的问题仍凸出,尤其是地产销售、居民消费仍偏弱。因此,稳增长仍需财政加码,2.1国新办发布会也指出财政将“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释放积极的信号”。具体看,2024年赤字率大概率高于3%,可能再发特别国债,专项债3.8万亿左右,PSL、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准财政也可能继续发力;鉴于上半年整体经济压力较大,财政支出节奏与对应实物工作量形成也有望“双重前置”。
1)12月一般财政收入增速由正转负、且大幅负增,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均明显下滑,除经济表现偏弱外,也与2022年年底动用结转资金、基数走高有关。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基建相关支出进一步加快,可能与万亿国债等政策落地有关,民生支出增速延续回落。>总量看,12月一般财政收入增速由正转负、且大幅负增,税收和非税收入增速均明显下滑。12月一般财政收入1.67万亿,同比-8.4%、较上月回落12.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27万亿,同比-7.8%、较上月回落11.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3944亿,同比-10.3%,较上月回落20.1个百分点,国有资产盘活规模下降可能仍是主因。
>税收收入中,四大税种收入增速多数走弱,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速降幅走阔。四大税种中,增值税同比-1.7%,较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同比再度转负至-6.5%,较上月回落6.9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同比也由正转负至-1.9%,较上月回落11.8个百分点;消费税增速也延续正增长,同比5.2%、较上月抬升1.1个百分点。此外,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同比再度转负至-6.4%、较上月回落11.7个百分点,其中土地增值税同比-35%、是主要拖累;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141.7%,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拖累,主因2022年年末动用结转资金导致的高基数。
>一般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基建相关支出增速进一步加快。12月一般财政支出3.61万亿,同比增长8.3%,较上月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整体仍维持高增速。支出进度来看,12月一般财政支出占全年比重为13.2%、略慢于季节性(近五年同期均值为13.6%)。主要分项来看,基建相关支出增速进一步加快,可能与万亿国债等政策落地有关,整体支出增速19%、较上月抬升4.2个百分点,城乡社区事务同比36.6%、较上月大幅抬升23个百分点,农林水、交通运输支出增速有所回落;民生方面,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相关支出增速均不同幅度回落。
2)政府性基金收入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可能与年末财政加快入库有关,地产表现仍然偏弱、中期看土地财政可能仍承压;支出增速大幅抬升,可能与年末增发万亿国债落地有关,土地出让相关支出增速也由负转正。>收入端看,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1.88万亿,同比增长6.2%、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其中,土地出让收入1.6万亿,同比增长1.8%、是2022年2月以来首次转正。但同期百城土地成交面积仍维持负增,因此土地出让收入增速转正可能与政府性基金收支与预算差距较大、年末财政加快土地出让收入入库有关,去年基数走低也有一定影响。从地产销售情况来看,1月30大中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5.2%、延续负增,指向地产销售仍偏弱,因此预计短暂修复后,土地财政可能继续承压。
>支出端看,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1.82万亿,同比24.2%、增速较上月大幅抬升22.5个百分点。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比由负转正至0.65%,扣除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后同比增速为77.25%、较上月大幅回落,可能与年末增发的万亿国债落地有关。
风险提示:地方债务风险超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地产下行超预期。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穆仁文,国盛宏观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分析师;朱慧,国盛宏观分析师。相关文章: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4年2月2日发布的报告《“三大工程”是关键—2023年财政回顾与2024年展望》,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穆仁文 S0680523060001 murenwen@gszq.com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