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报道 | 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教具创新能手吴澧旸: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羊晚教研院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华附人的票圈热闹起来了



华附130周年校庆系列4


我校自1986年第一批获评特级教师的吴澧旸、李淦林、徐旭昭、谭保夏老师开始,至今己有23位特级教师、5位正高级教师。他们在聚清园耕耘一辈子,师德高尚,专业高超。他们是华附教育的开拓者,更是华附教育走向辉煌的贡献者!我们将分三期纸质报道、八次微信推送,致敬这些功勋卓著者。


转载自羊城晚报公众号“ 羊城晚报学大大”9月20日报道


▲ 9月19日《羊城晚报》A20纪念版



根据本期纸媒报道,我们将分为四期微信推送隆重介绍吴颖民、吴澧旸、邵祖成、李兴怀等四位华附退休教师,敬请关注!


点击这里查看本系列宣传第一期吴颖民特别报道


2017年11月1日上午,原华附副校长吴澧旸为全体物理老师演示了最新一代圆周运动简谐振动演示仪、频闪光源照射下驻波演示仪等实验。80岁的他神采奕奕、动作敏捷、声音洪亮,精彩的实验演示让大家大饱眼福、赞叹不已。随后,他把这些花了几十年心血研究和自制的实验教具悉数捐给了学校,并寄语华附的物理老师能够传承华附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吴澧旸

退休时间:1996年

所教科目:物理(特级教师)

曾任职:华南师大附中副校长、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校长等。

教学特点:视教学为一种创造,一种艺术。他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上课时有意识地逐步提出问题,或显示物理现象,加以适当的启发诱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发表意见,尤其是让一些程度稍低的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

所获荣誉:南粤杰出教师、广州市优秀校长;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仪器优秀成果一等奖,获第六、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一等奖和自制教具能手称号,四次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其代表性论著《做好物理实验教学设计,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被收入《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 


1

华附的老师,奉献是第一位的



吴澧旸自制的水波·绳波演示仪和匀速圆周运动投影仪均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前者在前16届“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评选中,连续四次获一等奖,自制教具连获四次全国一等奖,获全国自制教具能手称号。在几乎清一色用电脑演示的参赛作品中,吴老师的手工机械教具可谓是独树一帜。


▲ 吴澧旸在家里的工作室做水波实验


吴澧旸所获得的荣誉,可以密密麻麻写满一页A4纸,但他最看重的还是学生的评价。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研制物理实验教具,并非为了送评获奖、申请专利,而是为了向社会推介,发挥其教育功能,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生动活泼。


2008年暑假,华附1978届毕业生回母校参加毕业30周年聚会。有一位女学生一见到吴澧旸,就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您上的物理课太深刻了,因为您上课总会有让人惊喜的实验,至今还印象深刻。”听罢,吴澧旸不禁热泪盈眶,他说:“这才是我得到的最大奖赏,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吴澧旸从教多年,一直秉承着华附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觉得华附的精神就是奉献,其实华附老师的工资在广州市各学校中偏低,但我们仍旧很努力地工作,从不计较工作的多少,还主动去争取工作。这些优良的传统都是在王屏山老校长时期打下的基础,华附的老师们一直在传承。”


▲ 吴澧旸在家里的工作室做实验


回忆起刚来华附的那段日子,吴澧旸特别感激老校长王屏山的悉心指导;作为师傅的王国醒老师手把手的传、帮、带;黄燕堂、陈永平老师的言传身教……“华附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老师的培养,新老师在这种奋发向上、锐意创新的气氛和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下,能快速成长。”


▲ 物理科在职教师与退休历任科组长合影


吴澧旸从教29年的时候,有位学生问他,“您认为教师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吴澧旸毫不犹豫地说:“是奉献精神——把自己一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教育事业,这对于教师来说,是最可贵的。”



2

全国首创“开放物理实验室”


▲ 吴澧旸老师在家里的工作室做声波实验演示


对电子元器件的热爱,还得从吴澧旸小时候讲起。


吴澧旸小学时是学校红领巾广播电台的台长,机器坏了,学校会请熟悉无线电的马老师来修理。无心人看热闹,有心人看门道,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子的吴澧旸正是在马老师一次次的机器修理中学会了用电子管做扩音器,兴趣的种子也便从此扎下了根。


▲ 匀速圆周运动投影仪,多年来改进了无数个版本,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


立志朝无线电电子学方向发展的吴澧旸第一志愿是以理工著称的清华大学,但因当时的招生录取政策未能如愿,意外被录取到华南师大。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很快调整好心态,说服自己,虽然当不了无线电工程师,但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培养出很多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也很有意义。他说:“我当时是深感电子技术落后,希望投身其中振兴祖国的电子技术事业,如果我当老师能培养出更多热爱电子技术的学生,他们所起的作用将不可估量,可能比我自己投身其中贡献还更大。”


来到华附当老师后,吴澧旸勤奋踏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普遍的运动规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阶段若只从书本上来认识物理学,只钻到习题中去,必然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毫无趣味甚至望而生畏。”


为了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更直观和简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吴澧旸老师认为,好的教学实验设计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使学生学习物理化难为易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物理的有效手段,甚至于教材的深度、广度以及整体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良好的教学实验设计。


所以吴澧旸老师致力于各种实验教具的制作,这些教具从简单到复杂,从证实物理概念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无论教材多熟悉,在上每一节课之前,他都要认真备课,写教案。他视教学为一种创造,一种艺术。他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上课时有意识地逐步提出问题,或显示物理现象,加以适当的启发诱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发表意见,尤其是让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


1980年,吴澧旸提出了“开放物理实验室”的课外活动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到实验室做实验。这是全国首创,很快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而吴澧旸自己也是实验室的常客,哪怕是1984年他担任副校长,仍旧坚持教课。白天没空,他便在晚上加班,有一次,他下班后便直奔物理实验室准备第二天的实验,沉浸在光与电、波与能所交织的奇妙世界里,连楼梯大门被锁上了也浑然不觉……


▲ 吴澧旸家里的工作室,堆满了各种小零件


尽管吴澧旸1996年就正式从华附退休了,但他仍旧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去了两所民办学校继续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广东民办教育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两年前,80岁高龄的他才正式退休在家。可是习惯了忙碌的他一刻也没闲着,继续在家里的工作室倒腾着这些他花了一辈子心血的实验仪器。


每个去过吴澧旸家的人都会对几乎占满整个屋子的各种实验器材叹为观止。为了能经常性地改进或研制实验装置和教具以备教学应急之需,几十年前,他就在家里辟了一个房间作为研制的工作室,这个工作室设有基本的加工工具、测试仪器和相当数量的器材,为了做声波实验,墙壁也特殊处理成电影院那样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现在退休在家,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工作室里度过。


多年来,吴澧旸的实验研究离不开其夫人的大力支持,他夫人笑着说,他们现在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就是‘水波儿’。吴澧旸在研究水波儿的二十多年里,家里的地方大都被他的实验器材占据。她曾对他说:“衣柜、橱柜都给你做实验研究用,能不能给我腾个床位睡觉?”



问及吴澧旸老师为什么对这些物理教具的研究如此有热情和兴趣?他说,这是作为教师的幸福吧。“我们常希望培养出更多人才,在教学上做出成绩,为此我们不断付出努力,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快乐的。对事业的追求不也是一种快乐吗?表面上不少人认为当老师很辛苦,其实,我们是虽苦犹乐。”


来源:羊城晚报

文字:何宁
图片:学校供图

策划: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