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获佳绩,学习总结:我校教师在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中喜获佳绩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第660次图文,今年第451篇内容



我校教师在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中

喜获佳绩


在我校“青蓝工程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基础上选拔出16位教师参加在9月举行的省直属中小学初赛。经过初赛选拔,我校有5位教师进入在11月举行的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在比赛准备阶姚训琪校长给参赛教师鼓励打气、勉励他们赛出水平赛出风采;教学处请来我校在2017年获第一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决赛第一名的语文科曾一鸣老师和获决赛一等奖的政治科黄华林老师给参赛教师做经验分享和赛前培训;各学科组在各个比赛准备阶段通过模拟比赛、资料准备等方式给参赛教师支持和帮助。参赛教师们展示了我校教师突出的教学能力和优秀的教师风采,取得优异成绩。


获奖名单



一等奖:

物理科赵建辉老师、数学科林琪老师

二等奖:

历史科刘莉老师、音乐科彭莱影老师    

三等奖:

生物科孙逊老师

▲  姚训琪校长勉励参赛教师

在此对以上获奖教师和科组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我校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认真锻炼提升基本功,勇于实践提高教学能力,为把我校建设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品质中学努力奋斗。



参赛教师总结反思




01

|  物理科赵建辉老师总结反思  |

2019年11月11日-14日,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决赛在中山市华侨中学举行,来自全省22位选手同台竞技、精彩纷呈,让自己参赛的同时也开拓了教育教学的视野,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物理科组全体老师支持下,我代表学校参加这次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回顾整个过程,从校内选拔到省直单位的PK,最后到全省的学科总决赛,这个过程即漫长又短暂,漫长是因为从最初的校内选拔到最后的决赛经历了半年之久,短暂是因为在准备每个环节的比赛过程中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在这次比赛的准备过程,学校领导和物理科组全体老师给了我全面的支持和鼓励。通过此次比赛,我收获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比赛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课堂教学没有停止,我们的反思、我们的交流研讨没有停止,我将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总结,为学生们带来更加优质的物理课堂。

▲  赵建辉老师给广东省黄爱国名师工作室学员     分享参赛经验


02

|  数学科林琪老师总结反思  |

在2019年11月21日至11月24日,本人有幸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了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中数学科决赛。本次决赛的22位选手分别来自广东省各地市,经过层层挑选。决赛时分两轮比赛,第一轮是解题及讲题,第二轮是课堂教学,这两轮比赛都是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检验与考验。本人参加了两轮比赛,并获得省一等奖。回首这一路,本人感触很深,收获很多。

▲  高中数学科参赛选手和评委老师合影 

1、合理规划时间,做好参赛准备

当确定要代表学校参加省的决赛时,除去常规的教学任务及班主任工作,我发现所剩下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充裕。因此,两轮比赛的内容必须有所侧重,在前期的时候,我是安排解题及讲题为主,因为只有在这一轮有优势,才能进入第二轮比赛。


前期的大部分时间,我利用点滴时间,争取做多一道题,掌握更多做法,思考更多变式。这个阶段,我结合不同的类型题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发现自己存在的薄弱点,并做相应的突破。后期,我才将课堂教学内容穿插进来,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资料之后,形成自己对概念课教学的理解,设计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活动。


2、借助学校力量,做好细节的打磨

在前期,学校邀请了曾一鸣老师及黄华林主任为我们做了赛前培训,他们为我们细致地讲解了以前参加比赛的经历与经验,同时也为我们解决了许多疑惑,这使我们对比赛的整体有一个概况了解,心中更加有数。


在备赛的期间,科组老师们尽心帮助我做讲题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虽然我解题的速度还不错,方法也较为全面,但细节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科组老师们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方在讲题时,先提出题目涉及的知识,及解决该问题大体有哪些方法,结合本题选用哪些方法更为有效等。


在课堂教学时,科组老师针对我给出的教学设计,提出许多非常棒的修改意见,包括如何用最基本的例子把概念讲清楚,例题及习题中的设计如何更贴近学生的水平,同时选题如何更体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这一些细节的打磨,都使我在后续正式比赛时,心里更有底气,心不慌。


3、及时调整心态,做好每一轮比赛

真正在参加比赛时,其实会遇到很多事情影响到自己的比赛状态,这个时候,我更多地积极调整心态,更多时候能“与自己同在”。在与自己同在的时候,我能更静下心来考虑问题,能更沉住所思考面对的困难。当我在第一轮解题与讲题遇到困惑,或略有担忧的时候,非常感谢周建锋科长时常为我加油打气,使我在后续准备第二轮比赛时能更加沉浸,讲出自己的特色。

▲  林琪老师课堂教学比赛现场

4、以赛促教研,以赛为促发展

在这四天的比赛中,更多的收获是在观摩选手的比赛,与选手们交流想法,思考每一个设计的意义等过程中,更多的收获还是评委老师对于我们四天里的表现的点评中。以赛促教研,以赛为促发展,这才是比赛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后续教学研究的动力与方向。


03

|  历史科刘莉老师总结反思  |

2019年11月8号到11号,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历史科决赛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高中历史组共有22个各市地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我有幸见识了一轮决赛和二轮决赛全部流程,最后取得二等奖,获广东省第8名。比赛说是两轮,其实是三轮角逐、层层淘汰:第一轮学术文长解读、编写课文;第二轮无主持自由学术研讨、头脑风暴;第三轮模拟课堂教学、大胆整合。

▲  决赛第二轮模拟上课选手与华南师大黄牧航教师、     省教研员魏恤民、市教研员李渊浩合影

1.竞争激烈、挑战与收获并存

10月份我专注地做一件事,非常快乐充实忙碌!取得的这一点点进步,都是学校姚训琪校长、吴青副校长和黄爱国主任信任、鼓励和帮助的结果、都是温馨的历史科组全体老师大力支持的结果、都是华师黄牧航教授和市中心组老师们悉心引导的结果、都是我们的智囊团曾一鸣老师和黄华林主任悉心引导的结果、还有好多同事贴心鼓励的结果、更有家人们的默默付出。1个月的准备时间,相比其他选手1年的准备、且区到市层层选拔和打磨,要和众多高手过招,我很忐忑,唯有勇于迎接挑战,拼劲全力冲破自我。我争分夺秒,除了每周12节课1个历史班和8个物理班的日常上课、考试、开会外,挤出所剩全部时间,早出晚归浸在华师图书馆专心准备,因为历史科比赛通知时间晚、比赛形式新颖确不具体,我根本无从着手、压力巨大。关键时刻非常感谢黄爱国主任邀请曾一鸣老师和黄华林主任给我们做了一次决赛前培训,实操性和理论性极强,给我们六位选手指引了方向、给予了我们强大的信心和能量。


2.功在平时、华附平台是我最大的财富

比赛结束后省教研员魏恤民说我是慢热性的,估计是说我太低调,我更多是一种日常表现,在竞赛场上不露锋芒,可能与华附的低调内敛熏陶有关。及时如此,魏老师和比赛伙伴都特别肯定的是我在无主持学术研讨中很出彩,说我的思维和见识很有深度和广度。其实应急辩论和表达都不擅长的我能脱颖而出,完全是百年底蕴的华附平台给予的先进理念,也是思辨聪慧的华附学生给予我的养分,已经潜移默化渗透在我的思维习惯中,这是其他市地学校所不能达到的。


十二年教学,华附培养了我。深厚的感情是我最大的财富,给予我战胜一起困难的勇气!我永远会记住那一温暖的时刻,11月8号早上我去省教育研究院报到的那天,偶然车经过华附大门口,我瞬间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不停地扭头看学校直到完全看不到。我想到了学校、历史科组、高二学生们、还有所有对我有过鼓励和帮助的亲朋好友,真的是感受华附就是我的母亲,满满的不舍和温暖,也感受到了华附给我的满满的能力,我不是一个人去奋斗,而是一个团队。通过这次比赛,我最大的收获是更加坚定了我对华附对历史教学的热爱,激发了我继续沉淀专研的斗志,我将越战越勇!

▲  刘莉在决赛二轮模拟上课场景

3.厚积薄发、好的人生不怕大器晚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比赛之后,我一直在反思,有收获和遗憾,更有成长和反思!比赛更是我前进的起点,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追逐和思考的过程很美,让我反思、沉淀、感激;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加增长了专研的斗志,我的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我将越战越勇、寻求蜕变!


在比赛过程中我观察到我和市地选手们的差距还是非常大滴。感受到了竞争对手们精心准备的认真品质,也见识到了市地教研团队观摩打磨的团队的力量。


功在平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如下方面努力:


(1)重视阅读、日积月累阅读学术文章和书籍;

(2)重视演讲技巧、激情和表现力,在关键时刻必需展露锋芒;

(3)表达注重逻辑、语言干脆利落、有深度有情怀;

(4)教学课堂重思维力、重大力整合,这是我教学的灵魂。


教育是门遗憾的艺术,也是永恒的艺术,坚持对历史的热爱,厚积薄发!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所有给予我帮助、鼓励、关怀的亲朋好友们,一切因为有你们而更有意义!我会永远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永怀感激之心、继续前行!


04

|  艺术科彭莱影老师总结反思  |

2019年11月12至14日,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音乐学科决赛在佛山市顺德区实验中学顺利举行。我有幸代表华师附中参加了初中组的决赛,与21位来自广东省各地级市的选手同场竞技,经过两个阶段的比试后,最终获得二等奖。


音乐学科的第一阶段比赛是基本功展示,分为声乐、键盘、合唱指挥、第二乐器、舞蹈或戏剧表演;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展示,采用说课形式进行。

▲  彭莱影老师与省教研员杨建老师(左三)     市教研员李彦翰老师(左一)     音乐特级教师宋曼蕾(左二)     及广州参赛选手合影

这次比赛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一下这次的参赛感受。


1.专业技能常练手,多技傍身必须有。

省赛的第一阶段基本功技能展示,是对青年教师全面而又细致的检验。在仔细研究了比赛细则后,不难发现,第一阶段除了考验音乐教师个人声乐及钢琴水平外,还要考验音乐教师的键盘即兴伴奏能力、即兴移调能力、教材歌曲范唱及清唱能力等,这些都是教师实际课堂教学必备的能力。


为了迎战第一阶段的基本功展示,我从声乐、钢琴弹唱、合唱指挥、第二乐器——竖笛等四个方面着手准备,规划好各个专项的练习时间,并向各专项的大师虚心请教,虽然比赛时还是因为有些紧张而影响了发挥,但对于我个人专业而言,还是有了不少提高。例如演奏竖笛,原本我只会用竖笛演奏《牧羊曲》、《瑶族舞曲》等简单的歌曲,这次为了备赛,我请教了署前路小学的音乐老师唐振宇老师,他也是星海音乐学院民族管乐专业的外聘老师,他一直大力发展竖笛作为课堂教学乐器。他非常支持我用竖笛参赛,并推荐我吹奏《七月的草原》,这是一首在指法和气息上都有一定难度的曲目,唐老师耐心地向我讲解吹奏技巧,为我答疑解难,他还强调这是在专业上的切磋交流,不收学费。我很受感动,也非常感谢他这么支持我。


声乐、钢琴弹唱、合唱指挥这三项,我从大学毕业以后一直都有坚持练习,而且还参加了很多关于合唱指挥、钢琴伴奏等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和讲座。从教17年来,我的专业技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这次省赛有不少选手都是研究生毕业,专业水平很高,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正因为“后浪”们的实力,也让我这个“前浪”更加珍惜与高手过招的机会,更加享受这次比赛的过程。


2.常规备课必做足,课标理念要记熟。

省赛的第二阶段是15分钟的说课比赛。说课内容提前30分钟抽取,准备时间只有30分钟。这30分钟考的是我们从教以来有没有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课标、教学理念是否了然于胸;教学手段是否应用娴熟。


在备赛期间,我把从教以来的所有教案全部过了一遍,发现不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还有很多可斟酌的地方,在修改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把课标、教学理念又来回过了N遍。


虽然在说课比赛时,教具准备上有点小遗憾,但我还是比较完整地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表述清楚了。


通过这次比赛,我体会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平时在常规教学中就要做到吃透教材,备好教材,积累素材,不能光凭个人喜好及特长来决定上课内容。

▲  彭莱影老师在说课赛场

3.华附平台高速路,不忘初心再征途。

这次我能参加省赛,得益于华附这个高平台。高平台使我们避开了区市的层层激烈筛选,这已然为我们开了个好头。而且学校对我们参赛非常重视,姚训琪校长亲自给我们做动员,黄爱国主任邀请了曾一鸣老师和黄华林主任给我们做赛前培训,给予我们很多的经验分享。我还要感谢艺术科的所有同事,他们给予我非常大的支持。杨纳科长给予我很多专业上和说课上的指导,李明珂老师为我弹钢琴伴奏,韦丹阳老师和吕锦沛老师在专业上给予我很多的建议,郑舒文科长及其他几位美术老师也时常给我鼓劲加油,让我感受到艺术科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虽然比赛中有一些小遗憾,并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但我也获益颇丰,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成绩代表过去,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踏征途。

▲  杨纳科长、李明珂老师亲赴顺德     为彭莱影老师加油鼓劲


05

|  生物科孙逊老师总结反思  |

2019年9月中旬,接到了代表我校高中生物组参与第二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此次比赛分为初赛说课,决赛命题、课例展示等环节。下面将根据以上环节的参赛情况分别进行总结。


1.初赛要求及准备

要求选手根据随机抽取的题目,准备30分钟,随后进行10分钟的说课和5分钟的答辩。说课过程中评委会根据说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参赛选手进行打分。


针对这一环节的准备主要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准确定位;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在准备的过程中,科组为我提供了两次说课和答辩的机会,模拟真实的比赛情景并针对两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2.决赛要求及准备

决赛环节分为封闭式命题和课例展示两部分。其中,第一个环节封闭式命题的过程中只允许携带纸质版的新课标(课标中不可有任何圈画),要求在两小时内根据相关资料命制一道高考模拟题(非选择题),写出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命题说明。通过第一环节的命题比赛之后才能获得进入第二轮比赛的资格。第二环节的课例展示要求准备3-5个实验课,每节课提供40分钟的课程录像,教学设计及授课PPT。课例展示时随机抽取其中一个课例进行15分钟的展示。评委主要根据实验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以及课例展示的相关情况进行评分。


    在赛前准备过程中,个人认为策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将精力放在了第二环节课例展示的准备上。在五个实验课的改进和视频编辑环节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也确实需要较多的时间尝试和修正,最终大量挤占了对第一环节命题的准备,导致命题环节表现不佳,未进入到决赛的第二环节。


    通过本次比赛,我明确了自身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后期努力的方向,今后会坚持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学习,针对能力中的弱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


    最后,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感谢教学处在此次比赛中为我们几位选手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科组老师们在过程中耐心的指点和帮助。也希望个人的一些经验教训能为我校今后参与本次大赛的老师提供一些助力。

▲  生物科组给孙逊老师赛前演练和培训


▌来源:教学处

▌编辑:卫嘉瑜


相关链接:


征集聚清故事 | 欢迎亲们赐稿

信箱:hf_tougao@163.com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