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溪边的豆瓣菜,还绿油油的。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阳光植物志”,即可订阅。原创心血,欢迎转发。
文 图 | 最好的阳光
在今天的主角豆瓣菜登场之前,先给大家道个歉。
昨天的推文《植物的内卷。》中,经过大咖指正,我养的铁线蕨应为楔叶铁线蕨(Adiantum raddianum)。它的小叶多浅裂,孢子囊群是圆形。在此致谢并修正。
阳光不是植物专业,作为植物路上的小学生,很幸运,一路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暖暖的。
也是一个暖暖的晚秋午后,一片绿油油的豆瓣菜,和枯干的栗子叶杂融在一起。生命的不同状态与质感同框,引人唏嘘。
其实,这片旺盛的绿色下面不是土地,是正汩汩流动的溪水。
看,这是它喜欢的生境——水沟、山涧、河边或水田边。上图就是六月份在京郊一片稻田边拍到的,那时候正是花果同期。
顶生的总状花序,小花多数,花瓣白色。圆柱形的长角果,有的已经变红。
等果实成熟开裂,水流也能帮助它的种子顺流而下,广而传播。
熟悉十字花科的花友一看豆瓣菜的花和果就了解,它也是十字花科,和油菜花、大白菜同科。豆瓣菜是水生或湿生草本,但它不是完全排斥陆生。
因为在水边长大,豆瓣菜的茎总是匍匐或浮水而生,节上还有不定根。注意看第二张图左下角的不定根细节。
豆瓣菜是奇数羽状复叶,顶端那片最大。复叶中的小叶也是从三到九都有,接近全缘或浅波状。反正我看豆瓣菜的叶子有种肉乎乎满含水的感觉。
豆瓣菜在北方很多人眼中,也许只是野外的一种水边杂草,甚至被判为入侵。可是在南方,尤其是老广看来,这可是美味的时令小菜,专门有种植基地。
在那里,豆瓣菜更多被呼为西洋菜。这个名字比豆瓣菜有着浓重的地域和历史特色。
香港九龙有个街区叫“西洋菜北街”和“西洋菜南街”,据说,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是专门种植西洋菜的地方。
它的模式标本就是采自英国,原产欧洲,故名西洋菜。十九世纪,西洋菜曾作为欧洲水手的维生素蔬菜来源之一,被航海人带到世界各地。也是在那个时期,西洋菜传入了中国。
清嘉庆年间的一本顺德地方志曾记载,西洋菜“尤为甘滑可口,宜拌肥肉作羹”。这也好理解,肥腻的大肉与清爽的叶菜,一定很配。
为了写豆瓣菜,特意询问了老广好友。
他是一个资深老饕,除了炒吃,他还推荐了一道美味汤水——西洋菜煲陈肾。我追问陈肾是谁的肾。答说是腌制晒干的鸭肾,叫陈肾。然后又借机聊了聊虎门的传统名产油鸭与陈肾,以及这些吃鸭子的传统据说是宋代驻军带过来的之类。
也怪我。大半夜的,自己问半天美食,又吃不上,只好望着豆瓣菜想象一下未来的味道了。
(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十字花科豆瓣菜属多年生水生或湿生草本)
此际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