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sanova | 行业最大的瓶颈是人力资源

地产与远方 地产与远方 2023-11-04

(为了避免争议和公关,文章内刻意隐去所有项目名称,写得我好累,估计读起来更累,各位见谅。)


最近行业里人事变化很多。


南京西路竟然同时有两个重量级地标要换总经理。

凯德有两个重量级大项目也要换老大。

知名的国际地产大基金业务线老大也换人了。

五角场港汇的整个管理团队被一锅端了。

某家传统港资接连传出重量级接班人级别的MC离职。


还蛮震惊的。印象里,个把项目闹个动乱、人事更迭或司空见惯,但真的从没见过现在这么乱的场景。


团队变化是项目经营的重大损失


这是我们行业很奇怪的一点,市场上并没有几个公司把团队稳定作为重要的业绩基础的。


市场上有一些玩家,喜欢跑马。大多是基金或者内资开发商背景的。不重视架构、流程、团队、授权,而是喜欢谁行谁上,多个团队大家竞争,相互比拼。或许在某些行业的绩效管理上,类似的方式可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坦率讲,作为商业地产行业的一员,我对此嗤之以鼻。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我们的行业是一个管理结果无法完全量化评价,你可以把营业收入、利润等等财务指标作为参数,但是有很多长期的因素诸如服务品质、团队、声誉、租户结构、租户品质,很难量化。而很多项目调改的计划,绝非一时可以完成,三到五年都未必能看到结果。而今天的市场上,有几个团队能坚持三年五年????!!!!连团队都稳定不下来,还谈什么匠心,谈什么运营。


今天在网上看见个图,

也有点道理。不过吧,其实单说我们行业,死海其实没几个,反而火锅比较多。不以绝对论,或许以当前的市场,建立和保留一个稳定健全的团队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团队招聘会越来越难


行业里的人事流转,逐渐变成了十个锅九个盖,总有个锅子盖不上。


市场上有很多岗位空了很久很久了。比如说吧,有的核心区大项目retail租赁老大,快大半年了,下面团队也走得差不多了,几乎空城计。南东某个大项目的运营负责人据说招了一年了也没招到,现在大概不找了,老总自己披挂上阵了。对了,同一项目的租赁老大也闪人了,老总会有点忙。某素以内部梯队健全、人资充裕著称的行业老牌开发商,在某项目总离职后也只能调了同集团内没有地产经验的同事出道,不禁让人觉得手里也没牌了。


原因是什么?老生常谈,是因为行业发展太快太快了吧。每年市场上都有惊人的各种业态的供应量。但应该没人统计过,每年行业人才的供应量是否跟上了?细想想,你何时听说行业里在招新人、白纸?是否凤毛麟角?这何以维系?


而上述的常规岗位其实还只是冰山一角。如今的市场竞争加剧,其实每家都有创新的需求。于是可以发现很多家都有大量的创新职位。再加上各路行业新玩家,比如联合办公、长租公寓……这些找谁去做???若脱离了本身对行业的基础理解,创新是否能创好?在本身行业基础人才都不够用的时候,所谓的创新也不令人惊讶地听到各种碰壁与奇闻。


行业内对于人力资源的漠视令人发指


小编很久以前去过一家声名狼藉但是给钱很多的民企……去了之后,就苦于团队搭建的事情。最优秀的人才招不到(因为我也不够优秀吧),最终能够选择的要么是靠自己的克里斯玛吸引的小伙伴,要么是有潜力需要机会需要转型的白纸,要么就是有瑕疵但可以管理的成熟人才。整个团队其实有点像功夫足球。个个身怀绝技,但是都不太正常……


后来……后来团队搭得差不多,小编的老板被干掉了……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真是个凄凉的故事啊哈哈哈,民企老板根本没有耐心让你去搭团队。


回过头来讲,团队搭建中最重要的成本大概就是时间成本。除此之外,文化建设、福利、职场环境,以及对人才的尊重,行业内哪怕最是翘楚的公司,或也无法称得上优秀。很多公司,给同事低廉的薪资,却要他们去设想顶豪的生活形态与需求。有些公司,以最传统和保守的科层制文化管理自己的团队,却要求同事去预感未来最前沿的市场变化。这些听起来有些荒诞的事情,却是行业内的常态。


我有一任公司的大老板,经常喜欢指点江山,他有次说,租赁啊,傻子都可以做啊。他的公司现在好像挺惨的。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在项目扩张过程中人力资源跟不上。而真正精细化运营的商业项目,是无法做简单复制的。在国内的供应大潮之下,随意一个二三线或者郊区的项目,都在面临严酷的竞争,而这些背后,决胜的究竟是老板的脑袋瓜子,还是手下的执行团队?


成熟的梯队培养机制才是长期制胜关键


行业里最牛的几家,其实有一个共性,就是不太招人。偶尔开新场,招Junior的同事是有的。几乎从未听说招中高层的。一来,是前文所说的,团队稳定,本身需求就少。其次是,内部的梯队培养机制健全。敢用人,敢提拔人。小编有一朋友,90后,已经是一个大项目的财务总监了,人家可不是老板亲戚,实打实的管培。固然这样的企业也会让人痛苦,比如外人投靠无门,或者说内部非管培的同事发展通道受限严重。但相比之下,我会觉得无疑利大于弊。


然而,其实整个商业行业内有花心思去做这样梯队建设和培育的公司真的屈指可数。背后隐含的问题,或许是行业的急躁、急于求成,抑或是多数公司本身亦无太长远的业务计划,又何来资源做这么长远的打算。


这几日与朋友聊天,说到市场上不少明显能做好的项目一败涂地,不知是否算是已经开始退潮。若是最终要比谁在裸泳的话,人力资源的投入或许会是那条最后的泳裤。


关联阅读:

Casanova | 有感于上海商业地产市场招聘行情

Casanova | MT之路

随笔|港资开发商的MT文化(瑞安|太古|新鸿基|恒隆)

Casanova | 办公楼租赁的好苗子

Casanova | 从租赁遇见更好的自己

Casanova | 商业地产行业的激励机制



脚踏实地,心存远方

地产与远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