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坊 | 马丁·路德:一位君王式的矿工之子

2017-01-17 托马斯·林赛 碎金书坊


《宗教改革史》· 路德的逝世·

大多数革命创始人的命运被他们所开创的运动吞没了。路德发动了西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但他直到临终一直驾驭着这场革命。历史证明,这位图林根矿工的儿子正是一位君王式的人物。

——托马斯·马丁·林赛《宗教改革史》



路德的逝世


路德逝世时63岁——28年以前, 他非常勇敢地把他的 《论纲》贴在维滕贝格万圣教堂大门上,27年前,他在莱比锡与厄克当面争论的那些难忘日子里看出其《论纲》意义,而25年前,他站在德皇和沃姆斯帝国议会面前,受到全德国对他的欢呼,被称为反教皇和西班牙人的德国战士。从1519年到1524年之间的那些岁月,在表面上看似乎是路德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他支配和领导了他的民族,使涣散、分裂和从未有过欢乐的祖国实现了团结。他的讲话和他的感觉好像是个先知。“我得到福音,但它不是来自凡人,而是经由我主耶穌基督来自上天。所以,我可以自我剖析和自称为一位牧师和福音传播者。"这个职务对他说来已非一时的遐想。他是被一种胜过他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地引导和渐渐推上这条道路的;正是这种认识使他在上帝面前始终保持谦恭态度。他曾有一个梦想……希望德国能在一个统一的民族教会之下团结起来,摆脱罗马的束缚,与罗马那种亵渎神明的行为断绝关系,摈弃它那败坏古代和较为纯洁时代宗教信仰的种种传统,谴责它对上帝授予世俗权力的领土横加侵犯,在这些年里他的这一梦想几乎要实现。


黎明:在埃尔富特学习的路德

1501年,17岁的路德进入图林根有名的埃尔福特大学哲学系就学。在这里,路德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学校里的教授教导学生不要崇拜权威,要自己实证,这一点被路德日后充分发挥。

接着,爆发了使理想破灭的农民战争,那时德国到处是重重壁垒,它们产生了令人沮丧的猜疑和极度的恐怖。暴动过去以后,尽管战争对宗教改革运动造成了几乎是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又受到教廷外交官的利用,路德还是重新鼓起勇气,收复了已经失去的许多阵地。 然而,这次沉重的打击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他照旧信赖上帝,但更加不相信人,害怕“骚动" ,决心不再和那些煽动农民误入歧途的人来往,即使是稍微沾边的人。他重整宗教改革的力量,利用他们相信他是他们的领导人亲自带领他们重新回到教规上来。 他的为人极大地影响那些有着像都铎或瓦洛亚那样强烈的高贵感和专权的德国小王公,他们都甘愿接受他的引导。萨克森选侯区、黑森、吕内堡、安哈尔特、东普鲁士、曼斯菲尔德和大约二十个帝国城市,从一开始就忠实地追随他;几年以后,中部和南方的萨克森公爵区和符腾堡,还有北方的勃兰登堡,宣布自己是新教邦。这几个大诸侯邦使它们周围的一些小卫星邦,全都加入它们的行列。可以说,在路德逝世之前,德意志帝国的极大部分地区都已接受了新教——这片地区大致像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其底线是西起尼德兰、东抵东普鲁士的波罗的海沿岸,顶点是瑞士。该地区有一部分——如西部科隆周围地区和中部的帕德博尔恩、富尔达和其他许多地方——仍属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教会诸侯所占有,但另一方面,许多坚定的新教城市,如纽伦堡、康斯坦茨和奥格斯堡,则处于这个地区之外。面积宽广和实力雄厚的这个新教德意志,若其统治者能以诚相见,就足以用武力挫败德皇和天主教诸侯方面想要制服他们的任何企图。 


路德(中右站立者)在沃姆斯帝国议会受审,在会议上,路德被认定为异端

(Anton von Werner绘于1877年)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里,新教业已确立,而且在大部地区执掌权力的最高世俗当局发布的条令里,已制定出儿童教育和赈济穷人的规定。弥撒及其被认为所具有的代替性的献祭作用和起中介作用的教士,己被废弃。在公众的礼拜中,已用德语代替拉丁语,礼拜者可以在对他们参加的礼拜仪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隆重地做礼拜。每个讲坛上都有一本德语圣经,教堂的座位上都有为群众准备的圣经抄本。唱的是译成德语《诗篇》 中的圣诗和德语赞美诗,布道用的是德语。竭尽心力培养受过教育的、能忠诚宣讲福音和真心诚意挑起“感化众生”责任的新教牧师。中世纪教会的大部分教产都用于传播福音。在这些新的变动方面并不是机械地千篇一律。路德拒绝充当一个宗教独裁者的角色:需要他提出意见时他总是提出忠告,从不发号施令。维滕贝格的“做法”不一定与罗马的“做法”矛盾,那里的“做法"也不是礼拜仪式和教会组织的唯一模式。 

路德开创的运动到1546年以前已远远越出德国的国界。所有欧洲国家都感觉到它的脉搏。早在1519年(4月),巴黎的学者们几乎都热情地学习他的著作。1521年前,英国人已热心地读他的那些书了。阿莱安德自沃姆斯写信给教廷,抱怨西班牙商人正在购买专为在西班牙销售的路德著作的译本。意大利人学习和赞美这些著作还要早些。1525年,苏格兰议会枉费心机地禁止路德著作进入该国。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在他逝世之前很久,在丹麦、挪威和瑞典都已合法开展起来。



路德在瓦尔特堡隐居

一直是路德坚定支持者的萨克森公爵腓特烈,为了保护路德,在路德从帝国议会回维滕贝格的路上,派士兵绑架他,把他偷偷藏在埃森纳赫附近的瓦尔特堡。他在那里隐居了将近一年。在那段日子里,他把整本新约圣经由希腊文译成德文。1522年3月,为解决宗教改革激进派在维滕贝格造成的混乱,路德冒着生命危险,放弃了他的隐居。

路德是他那个时代一位最伟大的人物,他远远超出其他任何一个人。这并不是说他的个人品德吸收了时代为促进人性所产生的一切。16世纪存在的许多使人向善的东西路德从未认识到;因为时代总是比属于这时代的任何一个人更丰富多彩。他处于伟大的艺术运动之外。他可能一方面向伊拉斯谟,另一方面向农民战争的领导人学到许多东西,但他并不了解农民战争。他仅仅在宗教领域 ,即所有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里是出类拔萃的。他对慈温利的态度和他谈及对手时所惯用的激烈语言,使我们这一代人看到了在这样一位伟大人物身上所不愿看到的狭窄气量;然而,他的同时代人并没有也不会这样地评论他。在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德国,没人能像路德那样,心胸开阔 ,能把新教力量团结在一起;但当我们想起在他之后的阿姆斯多尔夫派和奥西安德派等可怜正统派的可悲下场时,就能理解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了。

大多数革命创始人的命运被他们所开创的运动吞没了。路德发动了西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他直到临终一直驾驭着这场革命。历史证明,这位图林根矿工的儿子正是一位君王式的人物。


【节选自《宗教改革史》(上卷),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


 




宗教改革史(上下卷)

托马斯·马丁·林赛 著 

孔祥民  刘林海  等译


英国史学家托马斯•林赛所著《宗教改革史》上卷由商务印书馆在1992年出版。下卷在刘林海 、徐洋等译者的不懈努力下,于2016年8月正式上市,历经二十年,终以完整面貌呈现给读者。 现将上下卷合在一起,作为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辑”的一种,重新出版。

《宗教改革史》至今被西方史学界誉为宗教改革史的权威著作,也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名著。林赛认为宗教改革不是与当时社会环境无关的突然爆发的运动,而是一场“肇始于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伟大的宗教运动。他主张研究宗教改革必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宗教改革发生的社会和宗教背景、路德派宗教改革、德国以外的非路德派宗教改革、再洗礼派、索齐尼派和反三位一体思潮、反宗教改革。



谢谢观赏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商务学术中心文史室新书一览,点击封面查看资讯或文摘















往期精彩回顾

月度新书 | 2017年1月·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文史类)

编译所 | 朱龙华:塔西佗笔下的帝国之治与帝国之争

编译所 | 晏绍祥:讨论西方政治哲学必从希腊人开始

新书坊 | 《希腊拉丁历史铭文举要》

编译所 | 何以德意志这样一个民族会忍受暴政?

编译所 | 弗里茨·斯特恩:纳粹主义的根源与德国历史学家

编译所 | 晏绍祥:古典世界的政治与政治思考

编译所 | 俞金尧:儿童历史并不是一部进步史

新书坊 | 查理大帝在公元800年圣诞节上的“意外”加冕

新书坊 | 郭英德:回归中国古代散文的世界

新书坊 | 侯树栋:弗朗索瓦·冈绍夫的“封建主义”概念

新书坊 | 《当代日本人:传统与变革》(增订本)面世

汉译名著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迄今所出最全书单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戳原文,把汉译名著带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