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译所 | 常任侠《东瀛印象记》:欲采香兰遗远者,蓬山烟雨总霏微

2017-04-10 沈宁 碎金书坊

   《东瀛印象记》

   ·欲采香兰遗远者,蓬山烟雨总霏微·

江户樱花窈窕春,青年旧梦已成尘。曾踏菊坂初升月,夜市翻书过赤门。

——常任侠


欲采香兰遗远者,蓬山烟雨总霏微

——《东瀛印象记》编后

沈宁

1935年春,担任中央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主任的常任侠先生,听从导师胡光炜(小石)建议,采取兼职方式,请假赴日留学深造,其动机种种:一则,很想研究中亚细亚的艺术与宗教;二则,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况且当时赴日留学也是一种时尚潮流,所费又无多;三则,有了留学资历,便于日后职称职务的聘升。于是乎,高唱着《出帆》新诗,乘长崎丸东渡。初抵东瀛,目不暇接,逛书店,聆古曲,观习舞,忙考试,终于如愿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选取的研究课题为《宋大曲金院本与元剧演变之历程》,曾先后得到原田淑人、岸边成雄、田边尚雄、盐谷节山诸学者的协助,进一步探明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西域交流的关系,以及中日两国古代文化交流的历史。以后研究领域逐步拓展,立意继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日本青木正儿著《中国戏曲史》(侧重明清)之后,填补原始至汉唐间中国戏曲史。这样的选择是影响作者一生至关重要的时刻,在日后数十年的时间里,常先生的主要研究课题即在西域文化东渐及海上丝绸之路上,撰写发表大量相关的学术论著,最终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奠基者。

既然是兼职求学,两京间的往来穿梭是一定的。暑期临近,他按照要求返回南京,操持学生毕业事由,外加与一帮从事文艺活动的友人,往来应酬,忙得不亦乐乎。直到东京的同窗来函催促,方才与方令孺约伴同乘“杰克逊”号再行东渡,继续学业。课余相约友人组织读书会,访郭沫若于千叶市川须和町寓所;同游大岛、三原山、下田、伊东、热海、汤河原、江之岛诸胜;参与戏剧座谈会,介绍中国戏剧活动情况。


常任侠在日本千叶海滨(1935年)

 常任侠(1904—1996年),中国东方艺术史家。1935年赴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研究东方艺术史。翌年回国。常任侠是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诗人。主要从事中国以及中亚、东亚、东南亚诸国美术史以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对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艺交流史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转瞬之间,又是寒假返校之时,他送旧迎新,照料校务。暇时筹划社团,参加演出;谒师访友,吟诗作文。以偶然的机会遇校友储安平于中山陵,这位时任《中央日报》副刊的编辑盛情邀请他为副刊撰稿,作者抹不开情面,漫应之,并作函附文《田泽千代子的舞蹈》一篇同时寄上,告有撰写《东京印象记》的计划,内容包括:由谷崎氏的《春琴抄》说起、筑地的演剧、水谷八重子、夜书摊、东京的书籍展览会、罗斯金文库、蛰居东京的郭沫若、秋田雨雀与佐佐木孝丸、隅田川之晚会、山湖、伊豆半岛、大岛之春诸篇,多是带着趣味性的小品,且附有精心搜集的图像资料作为插图。作者的计划是打算再写50篇左右,印一本小书。后以储氏辞职出国,没能如愿。陆续写出的相关文章,大都投给了主持南京《新民报》副刊的华汉兄(阳翰笙)。这些作于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的小品文章,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趣味性”来的,但计划撰写介绍日本见闻的心愿于此可见。也就成为七十余年后编辑此书的缘由之一。

1936年夏日常先生再赴东瀛,专力研究东方舞蹈史、东方演剧史、东方音乐史三项。“恒念西人著述,独详欧洲,对于东方演剧舞蹈,多不具悉,此则非吾人从事努力不可。中国官私册籍,侠曩曾加研讨。自渡东瀛,对于唐代乐舞,更获观其遗舞遗曲,并集中亚印度有关方面材料,综合观察,互相推证,东方系统,渐得条贯,著为论文,送呈帝大大学院。十月卅一日,并应上野帝国学士院学术演讲会之招,公开演讲唐代乐舞之西来与东渐一题。当时大使馆及留学监督处均派代表到会,认为国人在此演讲者尚系创举也。近两月来专事参观各博物院、美术陈列馆、戏剧博物馆等,并各私家及专门家藏书藏品。上月游西京奈良,观其雕塑建筑,皆准唐制,吾盛唐文化传之东瀛不啻留一缩影也。”在写给谢寿康先生的信函中,作者如是自道治学心得。原本明年春季结业返国,因为突遭暗探询诘,恐遭不测,仓促归国。时在双十二事变之际,举国抗日热情高涨;国仇家恨,也煽动着诗人的一腔爱国之心。

常任侠在东京神保町北神馆寓所

抗战期间,常先生以纸笔作刀枪,积极参与编辑报刊、撰写军歌、填词编剧等等鼓动抗日宣传工作,曾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歌剧《亚细亚之黎明》,抒发抗战建国和遥念亲人之情怀。抨击日本军阀发动侵略战争与歌颂中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交流是其泾渭分明的创作、研究主题。战争结束时,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曾拟组赴日调查团,候圈团员名单中:团长张道藩,团员徐鸿宝(古董)、张政烺、向达、贺昌群(书籍)、朱家溍、伍蠡甫(字画)、陈乐素、常任侠、庄尚严(熟悉日本一般收藏情形者)。直到翌年五月,经商准外交部派遣代表随同驻日代表团工作,但以盟军驻日总部对收回文物规定甚严,而国内各方对于被劫之证件多不具备,致使交涉困难重重。而此时,常先生早于1945年年底应印度国际大学聘请,经荷兰外交家高罗佩的帮助,自重庆飞往印度加尔各答,讲授中国文化史及日语。

1980年11月间,常先生受中央文化部的派遣,随中国文化界茶道文化考察团一行出访日本,带着四十余年的中日文化研究成果,重游东瀛,一温旧梦。其间吟诵了不少感怀诗篇,收录在《樱花集》中,自题诗曰:“迟迟春日照珠帏,耿耿星河掩玉扉。西北高楼空伫立,东南孔雀惜分飞。金阊落月常相忆,碧海回波愿总违。欲采香兰遗远者,蓬山烟雨总霏微。”读来令人感喟不已!


常任侠1936年日记


是集精选文章内容大致分为印象与谈艺两部分,同时收录了作者1935—1936年间留日时所作日记。从作者对留日学生从事学业及生活状况的细致描述上,可以令读者拓展到对战前日本政治、经济、教育及与中国关系诸方面的了解,如留日学生组织机构、学术团体、演剧活动,与导师们的交往等等,可以看到中日两国间文化交流的一些细节,感受到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郁悒气氛。作者弹奏的东京小夜曲,也能印证出当时留日学生普遍存在的异国情爱之现象。在国内,出版、发表记述留日生活、学习和研究的日记文字并不乏见,但在战争爆发前夕,同时穿梭于中日两京从事文化活动、学术研究的学人记述难于多见,相信读者自会从中体会出其珍贵价值来。

承蒙常夫人郭淑芬女士授权整理和联系出版事宜,对她竭尽全力保存常任侠先生遗著,将其贡献社会、嘉惠学林的善举,谨表钦佩;感谢商务印书馆接纳书稿并有幸列入“碎金文丛”,使常先生的精神遗产得以广泛传播;倪咏娟女士为提高出书质量精心策划和审阅;南京朱元曙先生代为提供复印文章而付出辛苦,在此一并深表致谢。鉴于本书编旨体例及便于读者阅读,对原文中明显的错讹衍夺处做了径改处理,并选配与之相关的珍贵插图。囿于编者学识浅陋,编选校对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指正。

于2012年7月赴港旅次途中

本文为《东瀛印象记》(商务印书馆出版)编后。作者沈宁

相关阅读:

碎金文丛 | 辑碎金而显真知,商务印书馆推出《碎金文丛》第三辑





《东瀛印象记》

作    者:常任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    数:336

开    本:32

装    帧:精装 52 30655 52 15989 0 0 4313 0 0:00:07 0:00:03 0:00:04 4313


东方艺术史家常任侠先生,游学东瀛,挥洒文字,笔端游走于文学、绘画、歌舞、茶道诸艺。本书所录文章大致分为印象与研究两部分,记录游学见闻,探讨日本文化精义。书中还收录常先生1935年至1936年的求学日记,细致记录其读书观艺生活。更珍贵的是,作为亲历者,常先生也记录下战争阴云中日本社会的郁悒气氛。




 


谢谢观赏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商务学术中心文史室新书一览,点击封面查看资讯或文摘














往期精彩回顾

新书坊 | 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穿行于启蒙运动的时代

编译所 | 陈晓律:英国如何从精英统治过渡到大众民主

新书坊|《清代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考录》

编译所 | 美国史学三十年:埃里克·方纳访谈录

编译所 | 马克垚: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与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新书坊|《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

编译所 | 晏绍祥:商务印书馆与我的希腊罗马史研究

编译所 | 黄洋:我与汉译名著

编译所 | 吕厚量:《罗马革命》中的西塞罗形象

月度新书 | 2017年1月·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文史类)

编译所 | 朱龙华:塔西佗笔下的帝国之治与帝国之争

编译所 | 晏绍祥:讨论西方政治哲学必从希腊人开始

新书坊 | 《希腊拉丁历史铭文举要》

编译所 | 何以德意志这样一个民族会忍受暴政?

编译所 | 弗里茨·斯特恩:纳粹主义的根源与德国历史学家

编译所 | 晏绍祥:古典世界的政治与政治思考

编译所 | 俞金尧:儿童历史并不是一部进步史

新书坊 | 查理大帝在公元800年圣诞节上的“意外”加冕

新书坊 | 郭英德:回归中国古代散文的世界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戳原文,将好书带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