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岁才认识100个汉字好焦虑?朋友,你4岁的时候在干吗?

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1-09-15


文 | 黛西 
每次收到类似“4岁才认识100个汉字好焦虑怎么办”的留言,我都会不厚道地回一句,朋友,你4岁的时候在干嘛?
话虽这么说,但其实我自己也清楚,这样类比是不合理的。
水涨了,已经不是讨论船会不会高的时候,船必须高。
但是,教育是个慢功夫,一旦被过度量化,心态动不动就崩,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初心。

1. 把孩子当“人”看

我不是说哪个家长不把孩子当人看,这个带引号的“人”指的是独立的自我意识。
以前的家长习惯性矮化孩子,觉得小孩懂个P,说了他们也不懂,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
所以当他们叹着气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你以为他们只是替你担忧未来,其实还藏着一丝俯视。
但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是被自己的父母矮化着长大的。
现在的家长开始懂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体内蕴藏的巨大能量,他们有海绵一般的吸收性心智,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超出成年人的创造力和感知力。
这个思想转变带来的是,孩子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说不的权利,体会力量感的权利,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尽大限度掌控自己生活的权利。
举个特别小的例子。
我自己是个24k纯路痴,上小学还分不清左右,东西南北更是到现在都不认。
我妈说,正常,遗传我。
记得上小学时,左和右的汉字都会写了,但我还是经常迷糊左右,我用笔在课桌右侧写了个小小的“右”字,每次老师提到左右,我都得看一眼桌子。
饼饼3岁多,我发现她不再把左右鞋穿反,有时候边穿边念叨,这是左边,这是右边。
我原以为她是硬记住的,后来发现,她不仅可以分清左右手左右脚,平时经过任意路口,她也能指出哪边是右拐,哪边是左拐,一蒙一个准。
3岁娃不能理解抽象概念,但她对方位和数字的“感觉”,经常让我叹服。
但她肯定不属于天资聪颖的,只是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感知。
比如她总把鞋穿反,但不会因此被剥夺自己穿的权利,每穿一次鞋,就被强化一次左右的概念。
又比如散步到路口,她很多时候可以选择往哪走,左边还是右边,每次选择都会加深一次对左右的印象。
这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体验,是孩子擅长的学习方式,不可取代。
重要就重要呗,为什么说不可取代?
举个例子,一个绿色的酸苹果,我们一看到几个字,马上就觉得很形象啊,一点也不抽象,甚至已经开始分泌唾液了。
但如果我让你形容下,绿色到底是种什么颜色?酸究竟是种什么感觉?
在不能用任何物品类比(不能用生活经验)的前提下,你就会觉得,这两个词太抽象了,根本没法形容好嘛!
这就是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感觉。
他们需要大量的体验机会,只有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试一试,才能真正理解这些“简单的抽象”。
“简单的抽象”这个说法来自大神皮亚杰。
他把幼儿认知发展的经验分为三种,社会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
左右和酸甜一样,属于手和苹果的“属性”,这是物理经验,也就是“简单的抽象”。
而在陌生的路口指出左右,判断路上的车在向左开还是向右开,虽然还是“左右”,但这不是路的属性,也不存在于任何一辆车中,属于数理逻辑经验,也就是“反省的抽象”。
无论理解“简单的抽象”还是“反省的抽象”,孩子最擅长的方式,都是自下而上的体验和经历,而不是坐在那里,被大人告诉这个教给那个。


2. 把陪伴当“事”干

原本小标题写的是“把启蒙当事干”,但想了想,还是改成了“陪伴”,不然被解读成“把鸡娃当事业”,我会觉得很罪过。
我不是diss把鸡娃当事业的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存在不一定合理,但一定有理由,那是别人的人生。
我不站队,只聊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我都不介意。
不说全民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早期教育,意识到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明白“带孩子”和“带孩子”并不一样。
我在互夸群潜水,无意中看到有人说,想到黛西跟娃一起玩多人桌游,我突然就觉得自己也得改变下带娃方式了,不能老是丢给老人,让孩子自己看电视,我也要坐下陪孩子一起做点什么。
当时我就觉得,这公号我还有动力再写500年。
“坐下来陪孩子一起做点什么”——这就是我一直希望能带更多家庭的改变,也是我觉得这个号存在的最大价值。
一位玩具行业的朋友跟我说,凡是需要家长参与的多人桌游,在中国的推广都异常艰难,同一个博主推荐,多人桌游的销量是单人桌游的不到五分之一。
有意思的是,这个数据在我这里不成立。
我想主要原因是,我吸引的都是同频人,都是非常重视陪伴的父母即使暂时不同频,你每天读我的文字,也会被我“洗脑”,把陪伴当成“事”干。
有时候,饼饼会教我老师陪着在幼儿园玩的游戏,让我对“傻玩”的意义刮目相看。
比如我们经常玩的一个,所有人保持较大间隔,围成一圈,A拍着右边的地板说,我的右边座位是空的,我想让xxx(比如B)过来!
被点名的B问,我应该怎么过来?
A任意说一个动物,B就要一边模仿这个动物,一边挪到A的右边。
然后B继续说,我的右边座位是空的... …
谁也没教,谁也没记,孩子玩了十几次,一说“右”就自然知道是哪一边,在玩游戏里学习方位,强化左右的“反省的抽象”概念。


3. 让孩子走在自己的时区

今天看到搬砖群小伙伴分享的一首诗,我特别喜欢,特别适合做这篇的结尾。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却在50岁去世。
and died at 50.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然后活到90岁。
and lived to 90 years.

有人依然单身,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同时也有人已婚。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奥巴马55岁就退休,
Obama retires at 55,
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but Trump starts at 70.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所以,放轻松。

So, RELAX.

你没有落后。

You’re not LATE.

你没有领先。

You’re not EARLY.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Destiny set up for you.


现在是不是觉得,“4岁才认识100字怎么办”之类的问题,都已经不用回答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与你共勉。

黛西@法兰克福

相关主题文章

早教班给的,大多算不上“早教”

“三年级魔咒”的解药,谁会料到是在3岁

我在德国儿童音乐会上打酱油,被一句话撩到


黛西专辑精选

(点词卡查看)

01 卧底德国幼儿园    02 黛西书单和绘本

03 玩具与桌游选择    04 宇宙最端正启蒙

05 教育谜象与错觉    06 家里蹲陪玩秘籍

07 孩子心里怎么想    08 金融女财商启蒙

09 养育小事与大事    10 择园入园适应期

11 和你一起变更好    12 实用遛娃全攻略

13 我就是舍得自黑    14 这是真实的德国

15 天秤女的收纳术    16 如果你想认识我

加星标啊姐妹,这样就不会错过一个亿了

你点亮的小花,是我的加油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