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布局的人生,注定没有惊喜

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1-09-15

文 | 黛西 

1


春节期间,把烂尾很久的两本闲书读完了,其中一本就是昨天留言板里提到的《内在动机》。
越是不带目的读闲书,越容易有意外收获,你可能在牛角尖里终于绕出来,可能推翻对某件事的认知,也可能佐证一些不确定的想法,读书让人活得更通透。
确实,活得通透没什么用,但活得拧巴会很痛苦。
中年母亲最拧巴的事,莫过于在“鸡”和“佛”中间游走不定。
向左走,不对劲,向右走,不甘心,一步三回头,稍有风吹草动,随时180度掉头,策马扬鞭。
在之前一篇讨论鸡娃的文章下,很多姐妹分享了身边和自己的“被鸡失败案例”

一位妈妈说,我不鸡娃,我弟弟小我15岁,我看着他从小他被一路鸡过来,4岁识字几百,5岁开始跑各种兴趣班,最后还是活成了废柴。

另一位妈妈说,我妈是鸡娃鼻祖,5岁我就会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时候是远近闻名的牛娃,但也没能阻止我长大后成了学渣。

所以,这些够不够证明“鸡娃无用”?能不能打了谁的脸?可放眼望去,不是也有大量成功案例吗?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不能因为结果失败就否定过程,也不能因为结局完美就认为这是一条稳妥的路。
别人的人生,我们只能窥见太小太小一部分,这些例子什么都证明不了。
不确定性——这才是人生这个无限游戏里最好玩的地方。
汽车洗衣机手机再智能,它们依然是“简单”的。
标准化的零配件装在一起,嵌个标准化的芯片,做出来的产品都是“确定”的,可预见的,如果有偏差,说明是次品,要淘汰掉。
但人不一样,人生是“复杂”的。
人生多数时候不遵循if-then语句,别人的成功和路线都不可复制。
就算你们走完全同样的路,也会遇到不同的机缘巧合,拥有不同的资源,怀揣不同的心境,达到的目的地也不同。
如果说机缘巧合靠天,拥有资源靠命,那我们这些普通人,起码还有一件事自己说了算:心境。
把心境具化下,就是老生常谈的那四个字——内在动机。

2


说起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很多人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孩子既可以“被安排”,同时又不能失去“自主性”。
最完美的情况莫过于,孩子在家长期待和规划的路上,心无旁骛,一路狂奔,内驱力max。
说起规划,5年前的我,以为这辈子就跟金融打交道了,我那个喜欢画饼的老板也说,你真的是born to be a banker。
那时候,要是有人告诉我,daisy,离开金融圈,做个公众号博主吧,我肯定觉得他疯了。
而今天,这里是我倾注全部热情的地方。
我们连自己人生的5年都没能预测,怎么有本事“规划”眼前这个独立的小人儿?
更何况,后浪将面对的时代是我辈无法想象的,他们的10年20年,跟我们走过的10年20年不可同日而语。
内在动机的前提,就是走自己选的路。

3


在谈“培养内在动机”之前,先退一步。
其实很多东西不需要“培养”,孩子对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充满探索欲,不如先来了解下敌人——什么可以消磨一个人的内在动机?
为什么打游戏那么容易让人上瘾?
不要说沉迷游戏的青少年了,我以前打德州扑克也刹不住车,经常熬夜打到后半夜,强行自己卸载了app才终于睡了个好觉。
有人分析说,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一是因为有关卡,让你想不停地闯关,或者刷高分,输了想赢回来,赢了想赢更多;
二是游戏的奖励机制很贼,永远不确定,永远不可预测,永远不知道天上什么时候掉下来一个什么装备——人爱的就是“不确定”带来的刺激,多巴胺不要钱一样分泌。
这是不是可以侧面说明,当我们帮孩子把所有事都计划好了,他一眼能看到自己未来的样子,也就失去了那种“不确定的刺激”,少了自驱的动力。
电竞在中国开始发展后,一些青少年觉得自己打游戏很牛,想辍学做职业电竞选手,以此谋生。
道高一丈的家长们,把这些孩子送到专业电竞机构,让他们接受高强度训练,模拟职业联赛标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比赛,邀请高手玩家当陪练,让他们看到自己跟职业选手的差距,把他们心态打崩,目的是让他们主动放弃电竞梦,甚至对打游戏产生抵触,乖乖回去上学。
从这个衍生的“电竞劝退业务”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点启发?
一件孩子原本会自驱的事,如果你给它加上高压,再定个强制性任务,不达标就用其它资源威胁,把内在动机“外在化”,也就不要怪孩子失去自驱力。

4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他们需要爱,需要自主选择的权利,随着孩子长大,尤其他们上学后,家长的关注阵地就只剩“盯死学习”一件事了。
进取是人类天性,就算你不鸡,他们也会有“胜任需求”。
除此之外,情感需求和自主需求,也会延续并伴随他们一生,而很多家长以为这是已经完成了的“任务”。
 安全感
很难想象一个人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里,还会对一件事保持自驱。
总听人说安全感安全感,到底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情感需求+自主需求+清晰边界
情感需求是大前提,如果因为鸡娃过猛,让孩子觉得你爱的不是我,而是“学习好的我”和“努力练琴的我”,那就没什么好谈自驱力的了。
感受不到被爱的孩子,长大不一定会失去爱的能力,但很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这是很让人心疼的事。
自主需求和清晰的边界密不可分,没有边界的自由令人没有安全感,幼儿期的孩子就明白这个道理,你看他们做一件事,然后看你的反应,其实就是在探测边界,当我们设立边界,他们心里也会更有底。


 自信心
有时候饼饼跟我对着干,执意要做一件事,不出所料弄成一团糟,我很气,脱口而出说,我早就跟你说过这样不行!
这句话说出来,我很后悔。
小时候被我妈这么说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沮丧,不是沮丧事情的结果糟,而是沮丧妈妈总是被证明是对的,我总是错的,好失败。
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建立自信的表达方式:
“你想试就去试一试,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经常不是孩子没有信心,而是家长对孩子没信心,不舍得放权,觉得一放权还了得,那不上房揭瓦了?
之前写过,小时候爸妈一次性给我“巨资”零花钱,让我自己安排,“放权”不仅没让我变得大手大脚,反而比那些被家长“限流花钱”的同学更精打细算。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我自己的“账”,我希望我的生活有条不紊。
孩子都有这样的意愿,但当家长插手太多,他们也就破罐子破摔——既然有你操着心,那我就放松好了。
“你最了解自己”,“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不只是用这两句话给孩子洗脑,也要打心底这么相信。


5


在自驱力培养上,没有万能的招式,“动机”本来就是个务虚的事。
跳出“如何让孩子自驱学习”,“如何让孩子自驱练琴”,“如何让孩子自驱做家务”的框架思维,从安全感和自信心出发,回归养育初心,让他们有个自驱的人生。
人是复杂的,人生是多样的,如果真的可以像看说明书一样过一生,谁还会去追求诗和远方的田野。
被布局的人生,注定没有惊喜。
黛西@法兰克福

近期文章精选

“我帮你做家务,你给我多少钱?“

这三种投资心态,真的很耽误人赚钱


黛西专辑精选

(点词卡查看)

01 卧底德国幼儿园    02 黛西书单和绘本

03 玩具与桌游选择    04 宇宙最端正启蒙

05 教育谜象与错觉    06 家里蹲陪玩秘籍

07 孩子心里怎么想    08 金融女财商启蒙

09 养育小事与大事    10 择园入园适应期

11 和你一起变更好    12 实用遛娃全攻略

13 我就是舍得自黑    14 这是真实的德国

15 天秤女的收纳术    16 如果你想认识我

加星标,不错过一个亿 

你点亮的小花,是我的加油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