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所中学的操场上,一个六年级男生晕倒了,可能是天太热了吧。本身不是什么大新闻,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倒在地上,跟隐身了似的。身边至少十几个同学看到了,但没有一个人冲出过去扶他。
终于有同学回过神来,试探地举起手示意老师,这时其他同学也陆续跟着举起了手。
让男生在地上躺平,又淡定地走开,也许是去叫救援了。
住学校附近的市民俯拍到了这一幕,传到了网上,上了热搜。学校这下反应神速,很快做了“深入调查”和“严肃处理”。面对等待救助的同学,学生们保持队形,提线木偶一般没有任何情绪。没有人冲到男生身边帮助他,甚至没有人敢第一时间大声向老师求助。要是哪个同学晕倒了,全班都得围上来,七手八脚背着扶着去医务室,大呼小叫喊班主任老师。但是在这个视频里,一群孩子在情急之中,冷静地保持了秩序和纪律。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能做出的本能反应。尤其还是一群青春期孩子,正是有血性、讲义气、爱冲动的年纪。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要去帮助,而是他们受到了太多纪律和秩序的约束。是你要遵守纪律,要服从管教,不准说话,不准乱动,不然扣分。但没有人告诉他们,人性中的悲悯和同情,大于纪律和秩序。所以面对突发状况,孩子们无法做出最基本的“人性化反应”。我相信这些孩子,一定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冲过去查看帮助。孩子们被“规训”得非常好,居然能够克制住人性本能,在善良和冲动之间,选择了遵守纪律。
她说女儿班里有个同学,经常在课间操跑步时候,踩女儿的鞋带、鞋后跟,突然伸脚绊她。跟班主任说了几次,班主任也批评了那个同学,但他下次还是继续招惹女儿。这位妈妈刷到了我一个讲反霸凌的视频,她教女儿不要怂,当场大声呵斥制止对方,让他知道你不好惹。
孩子们对纪律的理解非常“死板”。
而这种“死板”,就是来自学校对纪律和秩序过度强调,和对孩子作为“人”的忽视。课间跑操不准说话,我可以理解这个纪律的初衷,但这个姑娘现在面对的是挑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霸凌先兆。到底是遵守纪律更重要,还是保护自己更重要?这点必须明确教给孩子。如果学校不教,我们作为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初衷是让大家在集体中更好相处,这没问题。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规则是可以有例外的,纪律也是可以被打破的。你为了保护自己、救助同学,违反了跑操列队的纪律,老师批评你,扣你分,那只是老师个人的判断。爸爸妈妈站在你这边,支持你的做法,因为我们首先要做好一个“人”,其次才是做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我理解学校有校规,班级有班规,这会让学校班级更有秩序,不然就成赶大集了。但学校和老师,也许大概偶尔也应该稍稍反思下,很多规定,是不是超出了“维持秩序”的需要?我上初中那会儿,学校就有很多不合理的规定,比如女生不允许留长发。学校不让留长发也就算了,班主任还进一步规定了短发的长度,鬓角的长度,以及耳朵露出的最小面积。也没有人敢提出来,头发是我身体的一部分,长短应该由我来决定。所有女生都很听话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剪成了一模一样的发型。学校门口的Tony老师都怀疑人生了,不是刚剪完吗,怎么又来一个?我天生反骨,不想顺从没有道理的规矩,但说实话,我也没法反抗白纸黑字写在《校规》上的规定。《校规》只规定了女生不能留长发,没规定女生不能剃板寸呀!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天是我整个初中时代的highligt!
但孩子应该知道,校规也都是人写的,无论校长还是教导主任,他们也都是肉体凡胎。只要是人,他就会有认知局限,他也会有偏见,他一定不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他立的规定也不见得就是完美合理的。
上海中学里的这一幕也让我在想,学校的纪律到底是为了什么?纪律的边界在哪里?又是谁可以决定纪律的边界?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部队,我还能理解,士兵服从纪律大于一切。教育的目的,绝不是让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变成听话服从的机器。这是人性的基本品质,一种发自内心对他人和世界的善意和关怀。对他人痛苦的深切同情和理解,这是人和人建立情感联结的基础。不被外界干扰,基于自己的观察经验和理性,形成独立见解,而不是盲从权威和传统观念。面对复杂或模糊问题的时候,你可以灵活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一味服从于死的规定。当我们走过这一程生命再回头看,那些最值得回味的,一定不是考了多少分,赚了多少钱,买了几套房子。而是那些让你感知到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人性温暖的瞬间。📍📖 你可能还喜欢读
🍪 打开一册小学课本,我突然明白了,为啥国内朋友都在提前教语文
谢谢你们点的小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