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安夜空】第220期|汪红兴:东埠老码头

汪红兴 黄山日报
2024-12-25


新安夜空

让文学唤醒梦想 用艺术点缀人生




  东埠老码头 



  汪  红  兴   





丝丝缕缕的白云,在湛蓝的天宇中飘荡。一样的粉墙黛瓦,一样的小桥流水,一样的古街廊亭,隐匿在青山绿水间,静如处子,远离喧嚣,不在徽州,却浑似徽州。

仲夏的午后,我一个人,静静地遁入东埠码头,让时光缓缓流淌。站在那高高的布满沧桑的万年桥上,凭栏远眺,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东埠,乃瓷之都,茶之乡,水之源。界于古徽州婺源、祁门、休宁与古饶州浮梁间的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属徽饶古道一段,在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境内,距瓷都景德镇仅30多公里。

源自皖赣交界瑶里的瑶水蜿蜒流淌,在东埠轻轻地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一路欢唱,一路奔向昌江,流入鄱阳,汇入浩瀚的长江。它因此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

码头大多临水而建,碧水盈盈,舟楫如梭,人流不断,一方人烟辐辏的商业繁华之地。我的家乡就是个古码头,在新安江源头率水河畔。每一个码头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世人皆知景德镇以陶瓷而闻名,曾经创造了多少辉煌的故事。其实景德镇本地不产瓷土,是个陶艺烧制加工贸易中心,而瓷土大多产在浮梁、祁门、婺源等地,而最好的瓷土当数高岭土。《续文献通考》一书中说:陶土之种类极多,最纯粹者,西人称高岭土,景德镇之上等原料,亦多取于此。这种土做出的瓷器效果是一流的,高岭土则来自高岭山。东埠因靠近高岭山,是高岭土的最著名的转运枢纽,由此得以兴盛。始于唐,宋时崛起,鼎盛于明清到民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路建成,改为陆路运输,码头才日渐凋敝。



心仪东埠许久,缘于一部电影。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一部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外景拍摄地,主要就是在浮梁与婺源等地。那时都是露天电影,在我的童年时代,不知道看过多少回,只要响起那熟悉的主题曲: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就热血沸腾。因为那时电影多为黑白片,而彩色的寥寥无几,况且又拍得好,画面优美,“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而该片中所塑造的潘冬子小英雄的形象,是我们那代孩子心中的偶像,可谓家喻户晓,深得人心。其中影片最后部分在茂源米号买米抢米的场景,就是在东埠老街上拍的。当年的扮演者,有的还健在,后来我在街上与村民闲聊时了解到这些。



在我看来,东埠老码头的美,在于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的相得益彰,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动与静的相互融合。

山是东埠的大背景。东埠四周群山叠翠,当然最著名的,是东面的高岭山,那里山高林茂,郁郁葱葱,蕴藏着瓷土矿,一代又一代山民在那山中开掘,并由一代代工匠制作出了无数精美的艺术品和生活用瓷。当然,今天矿区已经废弃,作为遗址公园。但那些常年堆积白色的弃土,在远处的高山中隐约可见,与那白云在山间相伴。



水是东埠最灵动的封面。河面开阔,碧水盈盈,河水涣涣,波光粼粼,有百余米宽,是舟楫及排筏自由出没、停泊的好地方,南来北往的货物,瓷土、茶叶、大米、木头、桐油、食盐、生漆等,在这自由转运,一年四季可自由通航。在这样的江面上,很容易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那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中的浮梁,或许指的就是这东埠老码头。即便是如今航运不复,但江上还是竹筏点点,载着游客漂流嬉戏。

老街则是东埠有趣的灵魂。据说东埠老街,原来东西两岸皆有码头,而现在主要留存于东岸一线。一条弯弯曲曲的老街,任其自然,长达400多米,虽说不长不宽,但那粉墙黛瓦马头墙前店后坊的结构基本完整,墙头缀满了青苔,不失古韵。还有长长的错落有致的古廊亭,边上有美人靠,可遮风挡雨,可临江观景。这样的廊亭,能保留下来的地方,是寥寥无几。老街背后的房子,大多为两三层,有所限高,不是很突兀,整体风貌还属徽风古韵,因为这里属徽饶过渡带,这跟景德镇市区附近的红砖红瓦赣韵是截然不同的。




三桥映辉是东埠的一大亮点。在这段长不过300米的河面上,竟然立着三座百余米宽的大桥,但材质各异、时代不同。上游第一座是木质的板凳桥,离水不到1米,这是最古老的,究竟起于何年不得而知,几乎是每年梅雨季节都要被冲垮,雨季后再重建。走在晃悠悠的板凳桥,有种穿越时光的恬淡;可惜,我去的那天,因为还属雨季,板凳桥是漂浮在河面上的;

第二座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漫水桥,桥不高,4米宽,但坚固耐用,比较安全,可以行驶电动车之类,便于两岸村民来往;



第三座是七孔斜坡石拱桥——万年桥,又名东埠大桥,为明代建筑,跨江而立,形体巨大,青石青砖铺就,造型朴拙,气势壮观,长达131米,是江西省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拱桥。尤为难得的是,七个桥拱没有一个大小相同的,其中中间的一个拱最大最高,离河面有十多米高,帆船也可以过去,石桥上面还可以通汽车,足见其坚固。倘是皓月当空,银光乍泄,从那七孔映入,投射在粼粼的水面上,半白半黑,简直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卷。

三座桥,古今融合,风格各异,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美,背景辽阔,层次感丰富,这是罕见的。有了桥,便有了人,有了人便有了美景,这山水便灵动、艳丽起来,万绿丛中一点红(黄),色彩缤纷。特别是雨后初晴,河雾弥漫,宛若白纱,两岸景致,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东埠老码头,不仅大气,还婉约,而这婉约之风,体现在其原生态的风景是有细节和烟火气息的。东埠老街由直街和横街构成T字形,街道不宽,石板路不太规整,有点凹凸不平,似乎没有细致修缮过;店铺典型的徽派风格,前店后坊,临江一侧则为典型的吊脚楼,也就是所谓的千条腿,则和我的家乡休宁溪口码头是相似的,门板可自由拆卸。店墙上黑色大字,“七里香豆腐”“码头客栈”“鸿吉昌药材批发行”等店招,历历在目,有的有些漫长。当年拍《闪闪的红星》的那家店铺,则成了高岭土博物馆,馆内用大量的文字与图片,展现了高岭土厚重的历史渊源。




这些店铺大多繁华不复,但屋内还是居住着当地居民。不少老人在家门口纳凉,老头光着膀子,老妪摇着蒲扇,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看着我们这些游客,既无惊讶,也不招呼生意。剃头店里,还有人坐在那几十年的老式椅子上剃头,还有一帮人围着下象棋,街上只有一户农家乐,也不那么招摇,而上街的廊亭,木柱黑瓦,长达100多米,这样的廊亭在别的地方,已经很少了。



4米左右乾隆四十五年的奉宪禁碑,青石材料。讲的是浮梁县民王重辉与婺源县民陈士荣等人勾结,在东埠码头滋事,并且和地保等人串通,破坏瓷土装运秩序一事,经浮梁县审理,整治码头秩序,勒碑示禁。碑刻就是码头的历史故事,从中窥见当年东埠码头与徽州婺源等地交往的诉讼故事。沿河的码头台阶保护完整,游客随时可以下河涉水。过街楼的门楼上,东埠街的楼额,散发着岁月的沧桑。

漫步东埠两岸,还会发现江畔数百年的古树,还保留了十几棵,有水口标志性的大樟树,更多的是枫杨树,树冠高大,浓荫蔽日,在这炎炎夏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有河风徐徐,令人心怡。

贴着码头两岸行走,水天一色,古树老桥老街,浸透着岁月的沧桑,自由而恬淡,没有拥挤的人流,远离了街市的喧嚣。没有过多的商业气息,让你追溯往日的慢时光,可以自由地想象,舒适而惬意,让人流连忘返,是个发呆的好地方。

  “

作者简介


汪红兴,男,休宁县石田初中语文教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休宁作协主席,在省市各级各类征文中获奖若干。僻居乡野,跋山涉水,探秘新安源头,深究人文徽州。人生信条:守三尺讲台,做一介布衣;写几行拙字,成半个文人。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陈夏暑

摄影图片|汪红兴

联合出品|黄山市作协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

(微信同步)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王婧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往期推荐 


【新安夜空】第209期|顾雪菲:且向山河觅徽州
【新安夜空】第210期|向日葵:一座城市该有的样子
【新安夜空】第211期|晚乌:芒与云朵
【新安夜空】第212期|王云:吾心安处南溪南
【新安夜空】第213期|汪燕燕:人瑞莲心
【新安夜空】第214期|查旭:老街的风骨
【新安夜空】第215期|江红波:状元坊畔西餐厅
【新安夜空】第216期|樊成柱:不孤
【新安夜空】第217期|汪华华:美在问政山
【新安夜空】第218期|姚国强:登天都记
【新安夜空】第219期|刘露:黄山的“山”是“绿水青山”的“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