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融汇古今中外,博采百家众长|《民国期刊集成》十年巡礼(下)<内含福利>



珍稀文献影印,是上海书店出版社自上世纪50年代以上海古旧书店起家时即开始介入、以后数十年长期坚持、在业界享有盛誉、至今仍常抓不懈的领域。而《民国期刊集成》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该系列分批选收影印民国时期文史、社科、美术、国学、戏剧等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期刊,注重刊物的稀见性、文献价值和实用性。从2011年重新影印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开始,历时十余年,至今已出版了二十余种。系列里每个品种均完整收录原刊内容,并按照原刊版式、原样制作,最大程度再现了民国期刊的历史面貌。同时为便于读者检索利用,每种图书都编制有篇名总目录,部分图书还制作了人名索引。《民国期刊集成》不仅是研究和了解民国时期社会、学术、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更是兼具文献、艺术和收藏于一体的经典书系。



年底活动多多

书店社重磅福利又来了~~

如何获得赠书?答案在文末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

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任意而闲谈的随笔


《语丝》

(全11册)

《语丝》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由语丝社编辑发行。1927年10月因遭北洋军阀查禁而停刊。同年12月自第4卷起在上海复刊,由鲁迅主编,北新书局发行。本社按照原刊影印出版,共11册。第1册16开,第2至第11册为大32开。


该刊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主要撰稿人和代表作家有梁遇春、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他们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他们从事社会文化批评,所写杂文和散文形成一种具有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因而被人们称为“语丝派”。该刊在反对封建复古逆流,反对封建军阀政府镇压北京女师大学潮、制造“三一八”惨案的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滑动查看更多






 近代词学的代表刊物,

民国三大词学大师之一龙愉生主编


《词学季刊》

(全4册)

《词学季刊》是研究词学的专刊,由词学大师龙榆生主编,创刊于1933年4月,初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发行,民智书局歇业后,移交开明书店继续出版,至1936年9月第3卷第3期停刊,共出11期。其时第3卷第4期已在排版之中,因抗战爆发,遂中止出版。该刊是当时国内研究词学的唯一学术性刊物。上海书店曾于1985年影印出版《词学季刊》,并收录了第3卷第4期的残存稿样。为推动学术发展,满足图书馆界的馆藏需求,现重新整理全套《词学季刊》影印出版。



滑动查看更多






从浮华到市井,

看尽魔都百年繁华,领略上海生活百态


上海生活》

(全8册)

《上海生活》由上海联华广告公司主办,月刊,先后由戈的、顾冷观主编。1937年3月创刊,出至第六期,因“八一三”抗战爆发停刊,后于1938年6月复刊,1941年12月终刊,共出版5卷49期,是一份反映上海生活和市民趣味的综合性通俗读物。


该刊内容丰富,“从态度严肃的政治经济文字,以至文艺、电影、戏剧、妇女、医药等等”,文章取材精审,文字通俗,“要求不空虚、不无聊、不低级趣味、文字尽求通俗,内容缺力避庸俗。”刊物采用广告、摄影、文字、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设有家庭、上海掌故特辑、戏包袱、弹词、医药常识、书苑、银海、歌坛、洋泾浜等栏目,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孤岛时期”老上海的形象,展现了20世纪30至40年代,上海独特历史背景下的城市图景和大众生活。该刊对研究和了解上海地方史、文化风俗、社会生活、海派文学、电影戏剧、商业发展、都市女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滑动查看更多






 “老克勒”养成必备读物,

不仅仅是一份杂志,

它构建了现代市民的生活方式 

《永安月刊》

(全12册)

《永安月刊》由上海永安公司主办发行,月刊 ,1939年5月创刊,1949年3月终刊,前后出版时间长达十年,共办刊118期,是一份有海派特色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期刊。该刊由郑留主编,麦友云、梁燕、刘鲁文、吴康担任特约编辑。刊物装帧精美,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当时企业办刊中的佼佼者。


《永安月刊》在《创刊小言》中表明其办刊方针“盖藉文字之力将宁静其精神,鼓励其振作,辅助其发展,裨益其身心”,时值抗战时期,刊物旨在通过文字和艺术,提振民族信心和国民精神,倡导文化传承和再造。该刊内容涉及各类文化艺术作品,“其内容包涵甚广,举凡足以辅助商业、家庭及个人之知识,与夫散文、小品、图画、摄影等,无不博采。取材求富,选择求精。”一大批文化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家,如徐志摩、潘予且、包笑天、郑逸梅、周瘦鹃、秦瘦鸥、范烟桥、张大千、徐悲鸿、邓散木、陆丹林、胡朴安、陈从周、赵景深胡寄尘、胡道静、蒋吟秋等都有撰稿。




滑动查看更多






 世界书局的看家杂志,

 近现代市民通俗文学的瑰宝


《红杂志》

(全20册)

《红玫瑰》

(全60册)

《红杂志》于1922年8月在上海创办,世界书局出版发行,严独鹤、施济群主编,32开,至1924年7月停刊,共出2卷100期,另有增刊1期,纪念号1期。1924年8月世界书局又推出改名后的《红玫瑰》,至1932年“一·二八”事变,沪战爆发,刊物遂告终刊,共出版7年,总计7卷288期。《红杂志》与《红玫瑰》是前后相续的姊妹刊,也是“鸳鸯蝴蝶派”寿命最长、影响深远的代表性刊物。



滑动查看更多






 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

灌输文学常识,

 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文学周报》

(全12册)

《文学周报》是近现代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1921年5月创刊,1929年12月终刊,共出380期。先后由郑振铎、谢六逸、赵景深等编辑。该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学翻译史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


1985年3月上海书店出版社整理全套《文学周报》,分为7厚册,影印出版。2020年1月重新影印该刊,按照16开精装(第1册原大8开),分装12册出版,并编制篇名总目录附于最后1册,以便检索利用。




滑动查看更多






教育领域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旗帜,

反映时代风云激荡的百科全书

《新教育》

(全20册)

《新教育》是20世纪20年代重要的教育学术性刊物,1919年2月在上海创刊,为月刊,每年七、八两月停刊,1925年10月终刊,共出11卷53期。最初由蒋梦麟主编,新教育共进社出版,社址设于上海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后因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三者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新教育》也改由中华教育改进社出版,商务印书馆发行。撰稿人如蒋梦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刘经庶、朱希祖、郑宗海、任鸿隽、徐甘棠、郭秉文、陈鹤琴等,多为教育文化界的知名专家、学者。


该刊致力于新教育思想的传播,以“养成健全的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为办刊宗旨,载文以中外教育论文为主,坚持“发健全进化之言论,播正当确凿之学说”。在20世纪20年代宣传科学教育中独树一帜,促进了中国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




滑动查看更多






新文化运动后北京大学创办的

 一份具有世界级水准的国学刊物 


《国学季刊》

(全12册)

《国学季刊》,全名《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由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会编辑,胡适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1923年1月创刊于北京,季刊,1937年6月出至第6卷第2号停刊。1950年7月复刊,出版第7卷第1号,改为不定期刊物,并将抗战时编印的《国立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乙编》作为第6卷第3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油印论文集作为第6卷第4期,1952年12月出至第7卷第3期终刊,共出版27期。


该刊是近现代国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性刊物,旨在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用系统的研究来部勒国学研究的材料”,“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内容涉及历史、语言文字、考古、哲学、宗教、文学、文献学等领域,所载文章多为北京大学知名学者的论著,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




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摄影史研究的基础史料,

 用照片记录一个时代的印象 



《柯达杂志》

(全5册)

《柯达杂志》由上海柯达公司出版发行,沈昌培编辑,32开,月刊。1930年7月创刊于上海,1937年8月出至第8卷第8期,因淞沪会战爆发,被迫停刊,共出版86期85册,是一份普及摄影知识,提倡摄影大衆化,兼顾推销摄影器材的商业性摄影期刊。


该刊以“提倡摄影学术,鼓舞摄影兴趣”为办刊宗旨。设有“初学者的一页”“柯达杂志摄影月赛”“柯达游记”“照片分析”“批评”“问答”“余墨”“拾零”“读者信箱”等栏目,发表了衆多普及摄影知识、研讨摄影技巧的文章。该刊对于了解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摄影发展、在华柯达公司的情况、乡村和都市生活、各地风景名胜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滑动查看更多






 茅盾主编,

 抗战时期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文艺期刊,

 见证大时代里的文艺思潮 


《文艺阵地》

(全6册)

《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创办的重要综合性文艺刊物,由茅盾主编,生活书店出版发行。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1938年4月16日在汉口创刊,于香港编辑,后又迁至上海、重庆出版。出至1942年11月7卷4期,被迫停刊。1943年11月至1944年3月出版《文阵新辑》3辑。前后历时6年,共出版63期。


该刊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论文、短评、小说、诗歌、戏剧、通讯报告、人物速写、通俗文艺、国内外文艺动态、书报述评、译著等。作为抗战时期后方重要的进步文艺刊物,《文艺阵地》和全国广大的文艺队伍息息相通,成为抗战文化界的重要阵地,为抗战文化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滑动查看更多






 近现代中国旅游文化的宝库,

 民国至解放初期绚丽多彩的世界画卷 


《旅行杂志:1927—1954》

(全71册)

《旅行杂志》1927 年3 月创刊于上海,1954 年8 月在北京终刊。该刊以一年为一卷,初为季刊,每卷共出4期,从第3卷起改为月刊,每卷共出12期。办刊旨在“引起国人对于旅行上之观感以推求其益之普及”,提倡“学术的旅行,旅行的学术”。内容除海内外游记散文、随笔、小说、边疆内地民俗风情的考察以及交通信息等外,还刊载了一批经济、文化、史地等方面的文章。


该刊出版有《招待所及饭店专号》《留学生号》《建筑专号》《全国铁路沿线名胜专号》《西湖博览会专号》等各类专号,每年正月还刊出新年特大号。1941 年10 月,时值抗战,《旅行杂志》在桂林兼印内地版,当时的《旅行杂志》有上海版和桂林版两个版本。1942 年,杂志全部移入桂林编印。1944 年,又迁至重庆。1946年,《旅行杂志》编辑部迁回上海。1949 年10月后,留在大陆的编辑人员组成了新的杂志编辑委员会。杂志主要介绍祖国山河、经济建设动态、经济资源、历史文物、地方特点和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内容。1954年8月,《旅行杂志》正式停刊。




滑动查看更多





如何获得赠书?



1.请先关注

2.在评论区留言书单中你最喜欢的书

将此文转发到朋友圈

3.将朋友圈截图,发送至公号后台。


4.安心等待~~


共选取2位幸运小伙伴

随机送出


《闻一多全集》

闻一多 著  
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 编

定价:398元






《上海掌故丛书(全十册)》

上海通社 编,

上海通志馆 整理

定价:980元



12月27号开奖哟




延伸阅读

融汇古今中外,博采百家众长|《民国期刊集成》(2011—2021)(上)
“民国期刊集成”上新|新文化运动的教育风向标:《新教育》
姜义华|章太炎们的努力,非文化保守主义所能概括:重读《华国月刊》
新书推荐 | 《华国月刊》出版
近现代市民通俗文学的瑰宝:《红杂志》与《红玫瑰》

民国期刊集成上新|见证影像里的中国:《柯达杂志》(1930一1937)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sbph_shsdsj 

新浪微博/小红书:上海书店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