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芒种已过,我们在北京郊区山居1个半月,每天开始早起早睡,日子简单而自然。我时常在日常细节中想起那些遥远而熟悉的气味和在自然的感受。比如低头闻到的青草的芬香、早晨温暖的阳光撒在脸庞、黑夜里的寂静和偶尔传来的鸟鸣、雨后雾气朦胧的山间、阳光下自由游动的小鱼。那些仿佛是我遥远童年时期的气味和感受又渐渐回来了。当我看小朋友在水边嬉笑玩耍想到小时候应该也这样过来的我有时候也会想这样生活是你想要的吗?不用上班,不用打卡 收入不稳定,日子简单而清闲。当真实在山里生活,每天和太阳一同醒来,农耕、劳作等生活的日常里我时常被上面的场景所触动着,觉得此时此刻如此的安静而幸福,至少目前来说这样生活是我喜欢的和想要的。
村里的云
我和大强最近在北京燕山学堂,燕山学堂是一个乡土自然教育机构,因为学堂的简朴、可持续生活理念和我们不谋而合,我和大强决定在这边先作为志愿者呆一段时间看看是否适合在这里长住下来。我们一起协作学堂五一的儿童单飞营、成人简朴生活营,我们也开始在门口菜地里开始实践基础蔬菜种植,没想到不久后卫老师直接给了5分地给我们,地给了,我们自然就留下来了,毕竟对于一个想在土地上生活的人来说,有地太幸福了。五一活动结束后,我们就开始在农耕,种黄豆、花生、玉米、番薯、也种植了一些绿叶菜、黄瓜、辣椒、西瓜、甜瓜、百合等。在北方种地气候来说相对很友好,一点也不热,赶上下雨还很冷,土质也是沙土很舒松,干活起来轻松很多,5分地,我们基本都是实验性的在种植,很多之前看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就可以运用,虽然不知道种植的怎样,但是很乐在其中。计划中说每天3个小时这样的农耕,其他时间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真正在干活的时候呢 我会一直惦记把地快点种完,有些植物也需要赶在某些时间点种下,所以还是很大量时间在地里,或许未来有计划和规划后会很多。在地里种地脚踩大地,播种时手握着种子心里也是满满的期待和希望。与土地近了,也更能看到自然中生命的变化,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我们能观察到日常身边植物的生命历程,在不同阶段状态等,今天下午看到菜我种植的蔬菜发芽长出了小小的叶片,心里满心欢喜,也看到植物生命的力量和鲜嫩叶片所散发的生命力,也在土地里真实感受到农业是与生命相连的工作。与土地近了,我们越接近自然的节奏,对物候、温度、周边事物观察也越多,自己生活的节奏也慢慢接近自然节奏,我们每天6点多起来,晚上基本在10点前就睡了,我以前觉得早睡早起对我来说是很难的,但是在这里好像自然而然就随着自然的节奏。一切有这么美好吗?我们理想中也是希望每天2-3小时劳作时间,然而如果赶上农忙如最近我们种了2000颗茶菊、还要种黄豆、花生、红薯等,常常需要连续几天在劳作,有一天傍晚从地里回来,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深深感受到在乡村的沉重。土地是沉重的、农村是沉重的、这种沉重是你在地里干活,干到腰酸背痛脚板底抬不起来的沉重、这种沉重是你在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沉重。这种沉重也是长期以来农民、农村在社会上无论是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社会福利都处于低处,这种沉重也是现在农村越来越少人种地。感受到沉重的背后却又是心安的,让人踏实又有期待的。你知道你对土地和植物的悉心照顾,他们在静静成长和变化着,未来回报你花朵和果实。我们也和普通农民一样关心天气、温度、是否下雨,地里是否干旱,每次下雨都觉得是弥足珍贵。因为疫情影响燕山学堂很多周末活动都不能开展,我们一边安心种地,一边时不时的谋划做些好吃的,或者即兴的在节日里组织活动。在这个月我们一起做芍药饼、绿豆饼、蒸槐花、也因为头茬韭菜和最后一茬槐花 我们一起包了几百个饺子,有四五个馅,一起和村里的奶奶学做米醋。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候我还清晰记得初夏傍晚 我们晚饭后一群人背着背篓去采槐花,踏着暮色上了半山上槐树下发现槐花已经开过了,我们一行人 倒也不在意,散步聊天顺便采槐花,回去路上没想路边还有开的正好的槐花,夜幕即将降临 我们在摸黑中采下一枝枝的槐花,我开心的掰了一串,第一次品尝了新鲜槐花,带着槐花淡淡香气和甜味,鲜嫩槐花吃起来的清甜的。孩子们也抢着要一起摘槐花,也在旁边自己边摘边吃起来。夜色降临时我们也摘好满满一筐槐花尽兴而归。包饺子那天我们一屋子的人好不热闹,从准备馅料、擀皮、包饺子 大家分工合作,一边聊天一边干活,聊天有聊生活琐碎、太极、养生、孩子、教育、南北方文化差异等等,小朋友们也充满干劲早早爬上桌子要一起包饺子。这些生活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到节日或者农闲暇我妈会和几个邻居阿姨也会一起张罗做各种当季吃的青团、粽子、包糍等,这些对于小孩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活教育、食物教育。自己亲手采摘、一起围着桌子制作、亲手烹饪、这样热闹、鲜活的生活随着食物进入身体也将是小朋友内心深处美好的记忆。也因燕山学堂聚集这群人,大家友爱,互帮互助,脚踏实地,一起生活的这一个月我们也喜欢这样氛围,我和大强也在计划在这边长期定下来,一边思考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如何和这边村庄发展结合,也一边找长期稳定的房子。我们也和村里书记、村委班子有过几次座谈,一起探讨乡村和乡村发展,我们带着满腔热情又对中国目前市民下乡没有很好政策和支持和保障也很无奈,却也庆幸这里村委班子开放、包容,或许在具体落地方面我和大强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慢慢来。乡村就是这样一个缓慢生长的地方。最近一周因为北京疫情好转,我们举办活动来到昌平,隔着距离再次感受了在密云的安静、美好。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 我们一共举办了2次活动,一次是协助燕山学堂的“简朴生活营”还有一次是端午“山居静心生活营”,2次活动内容虽然相差很大,但是整体都是能量很流动的几天,真诚、真实、有爱的和大家在一起生活,一起共创每次独一无二的活动。和大家一起连接自然、连接他人、连接自我。时常也在这样流动里感受到大家支持和肯定,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更有信心。或许有一天这个城乡青年、自然生活泛社区|社群 能生长出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期待着和大家有更多连接和共创呀!如何才能创造一种简单而滋养的新的生活方式呢?如何才能创造一种以真实的关系为核心的雅致与朴素呢?大强时常问我,那到底是想做什么呀?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我时常说不上来,我觉得这样就挺好,回到土地,回到自然 和大家一起慢慢生活。或许不知不觉我们一起种下种子,种下生命的更多可能性。朋友们,欢迎和我一起探索吧,我们一群新青年,一起去乡野里,一起去自然里接受更多阳光、雨露、一起成为更自然而然的人,更本真的你。一起通过双手创造吧,去探索一条生态可持续性与心灵满足感的生活之道,一起互帮互助,我们一同慢慢往前走。简朴生活营自然徒步
乡村生活实践经验
1、找到合适村子或许是乡村生活最漫长和需要机缘的,我们在密云1个半月,看上一个村子废弃的小学但是因为建设用地资源宝贵,村书记希望给到大资本进来开发。北京周边村子一般没什么空心化,很多老人、中青年还在村里。村里限制房屋有限,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城市市民也在找村子的院子,租房成本水涨船高,北京郊区定居成本越来越高。找院子不容易啊!我们还在寻找中~~
最重要一点是如果你是个人、个体,非组织或机构,如果对乡村发展、城乡连接|互助、可持续生活有很强的愿景,在真正进入乡村需要按实际情况落地,第一个先安放好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在最初这2个月我们抱着很大愿景和想法去思考和找地方,当真正要落地确实需要考虑事情更多,那些愿景或许都可以先放一放,在乡村安顿好自己是最重要,也是支持你未来持续下去的基础。
2、新手种菜可以从绿叶菜开始,比较容易成功基本播种加定期浇水即有收获,可以有坚持的动力。种植一定要跟着本地农民学习,因地制宜,按节气种植。理论很丰富,现实可能很骨感,虽然可能了解了很多方法、朴门/自然农法/生物动力等等无论哪个找到适合你自己的。
3、农耕是一件幸福感很强的事,可以从现实生活经验里认识植物,从形态到植物习性、味道等,从种子、到日常管理可以观察到它的每一步的变化,深度参与在地里长出的知识。
4、在乡村也会焦虑,主要是可持续收入探索/居住地的确认。清晰自己在乡村方向和定位,但是在一个萌发状态各种现实条件下很难落地。会存在不稳定没有扎根的状态,在这个“漂泊”状态下需要一个良好心态,持续读书和内观可以帮助调整。在乡村容易找到价值,这个价值不是金钱带来的,是生活本身,乡村人和自然在一起,人和人关系,有更多闲暇时间去看书、思考、锻炼等。整体来看生活质量是更高的
5、村里新村民经济收入都无法和城市相比,但是技能、资源还是有的,所以以物换物,以技能换物 也是乡村生活自然而然出现的,用自己特长换取村子你需要资源也在乡村可持续生活的很好的一个方式,目前大强用设计技能换木工坊场地和我们最近食宿等。
6、乡村生活不会很无聊,每天0.5-2个小时劳动、种地、浇水等,日常三餐、看书、聊天、线上基本也都和外界保持着联系。
p s:最近在酝酿一个乡村生活陪伴计划,敬请期待呀!
你和我们一样正在乡村生活
或对乡村生活有好奇,有想法
欢迎加入我们【乡村生活群】
可以加小小微信备注“乡村生活”
如果你在北京,
想要参与我们日常乡村生活体验活动|自然活动|
可持续生活、身心灵成长的各类活动,
也欢迎加入我们【北京自然生活群】
可以加小小备注“自然生活”
【小小和大强】
我们是一对设计师情侣,我是小小,曾经是一名互联网产品工作者和民宿主,大强是景观建筑师和木匠,也曾经在某乡建设计单位工作过。2022年1月底我们结束180天的自驾之旅,我们这一路拜访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和生态社区/农友,半农半X实践者,传统手艺人。
📚现在我们正在北京周边寻找合适的乡村定居,去实践和探索半农半x的永续生活。我们也期待和更多的实践者一起交流、互访、一起合作去推动更多有意义、有趣的事情发生。
如果你对我们故事感兴趣
欢迎关注公众号查看菜单更多内容
实践者探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