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常在官场走,规矩是关键

2016-06-29 晓风晨月 领导文萃


清朝的魏象枢的老爸曾任江西某县副县长,是个清廉的好干部。老爸从小就教育他“做官务必守规矩”,不论官大官小都不能越法律的红线半步。良好的家庭教育使魏象枢从小就有了做人为官的准则。

顺治三年(1646年),魏象枢考中进士,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六年后,魏象枢升任吏科都给事中。当他接到任命书时,表达了自己誓要清廉为官、甘愿贫困的决心:“唯有‘誓绝一钱’,以报圣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朝廷举行朝祀大典,魏象枢与同事站在道路两旁等待皇帝经过。这时,同事们突然听到顺治呼喊魏象枢的名字,并且伴有哈哈大笑之声。这一突发事件弄得魏象枢手足无措。顺治过去后,同事们才告诉他:“皇帝是笑魏给事绯衣也!”原来,魏象枢此时穿的朝服还是他首次为官时的那件,由于多年洗涤,颜色掉了许多,所以,在大典的队伍中特别显眼。

后来,魏象枢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工作。一到任,他便提出了整治官场腐败的十条规矩:不许州官谒见督抚、不许督抚差内使人等前往各府州县索要礼物等。

对这十条规矩,魏象枢首先带头遵守。他还严绝官场交际,专心政务。当时,有个叫魏裔介的官员与魏象枢是同年,俩人交情颇深。后来,魏裔介当上吏部尚书,魏象枢马上给魏裔介写去一封信,不是祝贺老友升迁,而是要和老友绝交。信中,魏象枢说为了不给好友添麻烦,也为了不让钻营之徒有空可钻,二人今后还是少来往为妙。魏象枢这样做虽有些迂腐,但其防微杜渐的官品值得点赞。

魏象枢即使当上监察部门的一把手,仍然谨守规矩,从不请客送礼,更不会接受别人赠送的一针一线。有一年,魏象枢的母亲生病,他回乡探望。当地官员认为巴结的机会到了,便带着礼物前来拜访,魏象枢一概拒绝。后来,实在推托不了,魏象枢收下了一些布匹和蔬果,但他吩咐手下记下是谁送的,然后按照市价一一付钱。消息传出后,再也没人敢上门送礼。

魏象枢为官二十余年,始终忠心耿耿,勤于政事,其所上奏疏一百余章,全都言之有据,行之有效,在当时已被奉为典范,后来乾隆还下令群臣“言官奏事当如魏象枢奏疏”。魏象枢还主张以才能和品行为标准,定期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严惩循庇受贿的贪官污吏,选贤任能。这对康熙年间吏治相对清明局面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魏象枢告老还乡,为避免官场豪华送行,他选择了悄悄离京,几辆大车上装满了木箱。有人举报说魏象枢的木箱里装满了金银珠宝。当官员奉命开箱检验,在场之人无不震撼:箱子里装的全是铁钉。原来,魏象枢的老家向来风大天寒,魏象枢准备将铁钉送给乡亲们加固房顶用,箱子里的其他物品也仅有衣物和书卷。即使是退休回家,魏象枢也不破规矩,以清正廉洁为自己的官场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连康熙也给魏象枢以高度评价,在他因病致仕时,特赐“寒松堂”匾额,表彰了他的高风亮节。

规矩,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更是做官的重要操守。规矩意识是底线思维,是敬畏之心。故事虽然过去三百多年了,其中的为官之道仍然值得当今官员借鉴。


(摘自《领导文萃》2016年6月上)

稿件来源:《百家讲坛》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领导文萃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