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仕态|陈行甲:一位县委书记的治县秘诀

2016-11-28 领导文萃


在短时间内视频点击量就超过了15. 5 万次、社交网络转发量高达12 万次以上的《美丽的神农溪》MV中,身着白衬衣的陈行甲帅气开唱:“哟哟耶,哟哟耶,一道小河弯哟,清清亮亮地流,一叶豆角舟,飘飘荡荡地走……”

作为一位县委书记,在“全民代言神农溪”活动中身体力行,亲自上阵为激活巴东沉睡的优质旅游资源助力,陈行甲可谓在全国都开了先河。

平素里的陈行甲总是面带笑意,看上去温文尔雅。

他身材颀长,很有书生气质。在做自我介绍时,他幽默地说,自己曾以30 岁的“高龄”考入清华大学,是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

不过,别以为这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只有亲切、平和、书生、文艺的一面,MV画面之外的陈行甲,被人们更多地评价为“不按常理出牌”——除了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报告外,他会亲自撰写每一篇发言稿,到巴东后陈行甲取消了“县委通告”这个文种,每次讲话后的视频、讲话稿都会立即上网,他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为官不为”和违规违纪的领导干部,面对查了4 个多月却没有任何进展的案子,他也会对下属的官员们发火——虽然这样的发怒并不常见。

“现在看来,当时大家并不相信”

2015 年的最后一个星期,陈行甲又“开炮”了。“工程建设岂能成为官员的唐僧肉?”“从查处的案件来看,插手工程也有‘行规’,一般是县级领导插手以千万计的工程,科级领导插手以百万计的工程,办事员插手以十万计的工程——这是典型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2015 1225日召开的全县工程建设整治大会上,陈行甲的发言措辞严厉,点名批评了包括县委原副书记在内的多名官员。陈行甲直言不讳地说:“工程建设领域仍是我县腐败的重灾区,对干部杀伤力最大。”

习惯了开会一团和气的人们有点不适应。但这不是陈行甲的第一次“开炮”。此前一篇题为《一位县委书记的愤怒》的发言稿曾引起舆论热议。长达8000 字的发言实际上是2015 年3 月2日召开的巴东县纪委全会上陈行甲的脱稿讲话,他用词辛辣地把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捞好处比作“摁着叫花子拨眼屎”,并连声追问“怎么狠得下心”“怎么下得去手”。

最让陈行甲难过的是,他都如此严格了,却仍然有干部试图给他送礼,其中有些是他认为还不错的干部。2012 年,陈行甲到巴东后的第一个春节,正月初二那天,有个镇党委书记给他打电话,说是已到了他家附近,想给他拜年,不料却被陈行甲谢绝了,“电话拜年就好,面就不见了。”这位镇党委书记扫兴而归。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通过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陈行甲对巴东的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有了更多的了解,这让他感到很沉重。“不会无缘无故就发生轰动全国的极端事件,大风起于青苹之末,这里的‘末’是什么呢?就是社会生态,以及社会生态背后的政治生态。”

在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当地社会生态“乱象”之前,摆在陈行甲面前的另外一个困难是如何提振领导干部们的士气。“到巴东任职的前两天,开完会之后,我就把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的32 位领导一个一个地请到我的办公室,向他们了解当地的情况,长的谈了一个小时,短的也谈了有半个小时。”陈行甲还利用晚上的时间登门拜访历届政协的退休领导,他问大家,巴东最大的问题在哪儿?最大的机会在哪儿?对我这个新来的县委书记有什么要求?对巴东有什么想法?“ 必须让这个地方整体上都干净起来”

在众多领导干部们的“预测”中,巴东再出大事,可能就是垮楼死人。

从长江对岸眺望依山而建的巴东县城,道路蜿蜒而上,十多层的自建住宅重重叠叠地高耸着,其中有不少都是砖混结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后果不堪设想。陈行甲刚到巴东的时候,“两违”( 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建筑绝对称得上是“巴东一景”。

重症须下猛药。2011 12 2 日,主政巴东县的第49 天,巴东县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召开,陈行甲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随即开展的“两违”清理整治工作显得迅速而坚决,最后的“战果”是:查处“两违”建房535 户,补缴税费近5000 万元。

这些“两违”建筑的背后,无疑有违规违法干部的影子。但这次清理整治中,“一个腐败的干部都没抓到”。媒体如此描述陈行甲当时的“处境”,“作为外地调任干部,陈行甲在本土干部占绝对优势的巴东,工作之初举步维艰”;亦有当地官员表述称,“陈行甲干什么都有人反对,不过他最后都干成了”。

陈行甲最后干成了的“大事”之一,是身体力行营造干净的政治生态。

到巴东“走马上任”时,陈行甲带的行李不多,但他把母亲的照片摆放在了办公室的书柜上。他内心里面一直感念着母亲对他的教育——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这4年多的时间,我守住了底线,我希望将来有一天离开巴东的时候,如果非要给我贴上一个标签的话,我仍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

不过,陈行甲并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不收钱”,让他心痛的是,他虽然不收钱,但曾与他搭档的原县长刘冰,曾先后担任巴东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的薛昌斗,以及曾担任副县长的邓明甲便是官员贪腐的“典型”。仅邓明甲一人,就在担任副县长期间,直接找林业局、畜牧局、烟办等分管部门索取了50 余万元现金,此外,他还利用职务受贿帮助他人获得项目。

反腐的同时,一场更大范围的官场治理行动在这个士气普遍低迷的地方开展起来。“今年要重点整治执行不力、监管缺位、推诿扯皮、慵懒无为等现象,让‘不为’者不能‘为官’。”在20153 2 日的巴东县纪委全会上,陈行甲略显“霸道”地宣布。

严管干部,巴东动起了真格。陈行甲透露,2015 年全年,巴东县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22 名科级领导实行“一案双查”,办理责任追究案件96 件,“一票否决”126 名党员干部,党政纪案件立案183 件,结案183 件,有7 人被双规。

“ 山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除了营造干净的政治生态外,陈行甲在巴东还探索了另外两件事,一是立足乡村实际,大胆地探索乡村社会治理;二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助力山区脱贫。而其中的第一件事情,被当地很多官员称之为“最有普惠意义的工作”,这件事情也被树立为典型,2014 6 月出现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节目中。

3 年的时间里,巴东共投资26 亿多元( 不含高速) ,全县322 个村全部通了水泥路。

与修路修桥相比,之后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广泛认可的“农民办事不出村”,在当时的推进却并不顺利。陈行甲的想法是,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信息技术落后,应该下决心打通巴东的农村信息化通道。但有人说陈行甲这是在说梦话,山区哪里能搞信息化?

面对周围很多人的疑虑,陈行甲并未后退。2013 年以来,他积极争取全国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办公室的支持,在全国首创“农民办事不出村”模式,利用县、乡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先从322 个村子中选了5 个做试点,没过多久,试点就成功了。最终,巴东将21 个部门的8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了网络平台,村民真的不用出村就可以办理相关审批事项了。

2015 年,陈行甲开始着力打造起升级版的“信息化新农村”,推动农村“信息赶集”,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先一公里”和农村购物“最后一公里”。7 7 日,“湖北巴东·淘实惠”首届农村信息赶集活动在沿渡河镇界河村盛大启动。

此后的8 8 日、9 9 日、10 10 日、11 11 日、12 12日,都能在巴东看到类似这样的景象:数以千计的农民从四面八方云集到一起,数个一米多高的淘实惠电子屏幕整齐地矗立在场地一边,村民们用手指触动触屏即能挑选货物并下单,商品类目繁多、品种齐全,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即便是身处相对贫困的地区,农民们也能切身感受到“互联网+ 商务”带来的便利。

陈行甲说:“巴东这么多贫穷的人口,我总不能一个一个去帮,要从根子上扶贫,就要改变乡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现在的思路”。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6年第十一期)

稿件来源:《决策探索》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领导文萃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参与评论有机会获得赠书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