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年轻干部的成长钙片
挫折能加速一个人的成长、成熟与成功,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不经过挫折这枚“钙片”的强身健体,绝不可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应对裕如。
30年前,对于“小皇帝”的慨叹,对于“80后”能否扛得起前辈大旗的担忧,曾经升级为一个时代的话题。而今,“80后”不仅人近中年,其中的一部分还成为了官场生力军。这一次,有关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对待挫折,顺利蹬过人生深水区的怀疑重新发酵,一个个问号等待这一代人用自己的定力和实力去一一拉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不管舆论有多少的担忧和不情愿,“80后”乃至随后跟上的“90后”“00后”都会依次走上各行各业的舞台,充当着他们本该扮演的社会与家庭角色。的确,施行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让现在的年轻干部大多在优渥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由于很多经历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面对重大挫折或者突发事件,一时的抗击打能力不足,一时的手足无措在所难免,用不着仿佛天要塌下来的恐慌。
担心年轻干部倒在挫折面前的一个由头是,7月份邢台市的洪灾将“80后”镇长王海涛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个生于1981年的干部,出任东汪镇镇长第一天便遇上罕见的洪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说几句就潸然泪下。不少网友纷纷将王海涛的哭作为年轻干部遇挫无措的佐证。其实,在笔者看来,且不说“王海涛的眼泪就止不住了”的前后语境是“从19日上午我到这里上任,到现在没回过家”和“妻子打电话问我,怎么会出这事?不知道该咋说了”,就算落泪的诱因是对无辜遇难者的愧疚之情,面对天灾的无力感、与妻子通话后的情绪失控,等等,也都不足以给这位年轻镇长贴上难堪大任的标签。
不可否认,的确有些年轻干部的意志品质还很薄弱,人生追求存在偏差,一旦事业轨迹未能按照自己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行进,就会立刻在进退去留问题上表现低沉,或者在实际工作中,一遇阻力便唉声叹气,牢骚满腹,将种种自认为的“不顺”归咎于运气不佳、他人与自己过不去等外因,从而因挫折而气馁、泄气,甚至一些本来非常优秀、前途可期的年轻干部,就是因为在遭遇挫折后表现失态,导致一蹶不振,贻误终身。
虽然挫折是一笔谁也不愿拥有的财富,但挫折的确能够加速一个人的成长、成熟与成功。特别是对于逐渐担起重任的年轻干部而言,遇到挫折时,能否校正自我的“三观”,能否反思自我的失误,能否检查自我的傲气、娇气、书生气,能否提升自我以增“能”、修养自我以厚“德”、督促自我以求“勤”,是检验年轻干部综合能力最好的试金石。因此,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不经过挫折这枚“钙片”的强身健体,绝不可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应对裕如,而一旦应对失当,就极有可能贻误重大机遇,造成民心失去,民意失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抗击打能力是堂必修课。面对挫折时,要力过“三关”:一是政绩关,要有为民谋福再难也甘的崇高追求;二是逻辑关,深悟执政水平永远要追赶百姓日益提高需求的现实;三是感情关,在大是大非、发展要求、稳定压力、百姓引导方面,切实做到以民为重。即使这样,十次完美的演习也抵不上一次蹩脚的实战,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如果不给他们扣错扣子的机会,他们就永远扣不对扣子。现实中的千头万绪,绝不可能按照套路出牌,很多时候都是蜂拥而至,特别是天灾人祸不幸重叠时,更是对年轻干部意志力、抗压力和决断力的大考。这样的大考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一次成功,终身有效;即使失误,挫折也会是下一次大考时最有用的经验和提醒。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6年第十一期)
稿件来源:《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