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鞭靴不已 必及金璧

2016-12-21 蹇庐氏 领导文萃


被誉为“榷古扬今,雄文藻思”的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陆贽,出、入仕期间,极尽进言之职,力谋良善之策。尤其是,他为人刚直清廉,“出淤泥而不染”。

他的刚直,在当时的官场,完全属于“另类”。当时,藩镇跋扈,朝政紊乱,叛军蜂起,德宗皇帝一度避乱出逃。然而,这个时候,德宗还虚荣心“爆棚”,赞成阿谀的群臣尊号加字的主意。独有陆贽“跳出来”坚决反对,劝谕说“此乃人情向背之秋,陛下宜深自惩励,收揽群心,痛自贬损……不可近从末议,重益美名”,甚至说中兴时期加尊号,尚且让人觉得招摇,现在治理不靖,怎还好意思夸耀自己?加上尊号,无补美誉;减掉尊号,也无损美德,相反还能显出谦逊之美誉。所以,不仅不该加,还应该废黜原有的尊号。最终,这一“美事”因陆贽的坚决反对,不了了之。也是在逃难途中,有人给德宗献上瓜果,他十分感动,令陆贽封他们为试官。陆贽也是坚决反对,说“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用”,德宗无话可说,最后也不了了之。

所以,德宗对他很是“感冒”。当然,德宗也想过“拉拢”他。陆贽归乡省亲,路过寿州,拜见刺史张镒,几日交流,十分投契,“及辞,遗贽钱百万”,张镒怕他推辞,特地说“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陆贽还是坚拒“不纳”。贞元三年(788年),陆母去世,途中停灵洛阳嵩山。地方官员、豪绅富商纷纷携带奠礼登门拜祭。然而,陆贽一概严词拒绝。他们当然埋怨陆贽“行为怪诞,不近人情”。他的这些举动也终于“惊动”了德宗,对陆贽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概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皇帝竟然批评他太过清廉、谨慎,认为这样恐怕事情难以圆通、工作难以展开,并劝他不妨“笑纳”“鞭靴之类”的礼品。

刚直清廉的陆贽对此竟直接上奏说:“监临受贿,盈尺有刑,至于士吏之微,尚当严禁,矧居风化之首,反可通行!”“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目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与交私,固难中绝其意。是以涓流不止,谿壑成灾;毫末既差,邱山聚衅。自昔国家败亡多矣,何尝有以约失之者乎?”看,陆贽就是这样严肃地看待鞭靴小物的“贿道一开”的!

一方面,他认为“居风化之首”的高官显爵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这样的高度自觉,在那个孤贞无援、贪墨匪耻的时代,十分难能可贵。另一方面,他洞烛人性的识见,更是直抵了人性的幽暗之处,那就是欲壑难填,“目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所以,“鞭靴不已”最终肯定是“必及金璧”;而且,他洞察到贿赂双方“已与交私,固难中绝其意”的“行为逻辑”,更看到了“涓流不绝”和“毫末既差”,势必酿成“谿壑成灾”“邱山聚衅”的严重后果,即贿赂公行后必然是腐败泛滥成灾,结果是“国家败亡”。

陆贽的胆识还在于,他在奏折里还严正指出正是德宗的纵容弄得整个官场贿风日炽、贪欲横流,他还反复强调慎微慎初才能永葆清廉,必须防微杜渐,并疾呼“贵德贱财”,“惟不务贿”才能得怀抚、兴国之道,要求从朝廷、上层做起,才能及于“士吏之微”,并由此通行于整个社会。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十二期)

稿件来源:《检察风云》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领导文萃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订阅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