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政|危机管理的官员必修课

2016-12-24 洪 治 领导文萃

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一直强调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从2008年开始探索研究危机管理教学,如今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已成为学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高空俯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以下简称“中浦院”)的建筑风格大有深意。红色的主教学楼像一张巨大的书桌,17层的行政楼犹如一个笔筒,后面的8栋学生宿舍似一本本打开的书,而由白莲泾引进的一汪潭水则如一个砚台,配合大面积的绿化,俨然是一间绿意盎然的大书房。

这样富有时代潮流却又融入众多中国元素的建筑格局让中浦院的校园环境别具一格。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以“忠诚教育、能力培养、行为训练”为教学布局,强调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中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也有着许多独到之处。


请实践者当“教员”



在上海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新理念、新探索、新实践层出不穷。“干部来到中浦院干什么?”中浦院副院长郑金洲说道,“我们将改革开放的最新探索、最新经验、最新成果作为培训干部的内容,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帮助广大干部同志树立国际视野,提高执政能力。”

中浦院的班次以“短期”“专题”为总体特色,一般在21天至一个月,最长不会超过两个月。很多学员来到中浦院前都有一种“本领恐慌”,因此如何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员吃透一个专题就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中浦院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自身的办学定位上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创新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现场教学尤为突出。

借助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中浦院致力于把改革开放的现场转变为课堂,把改革开放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员,把改革开放的经验转变为教材。然而仅仅是参观讲授,学员们只是一个旁观者,很难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为了能让学员们深入参与其中,中浦院进一步将“访谈式”教学引入现场教学中。

2016年3月3日,“新疆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专题研讨班”在完成课前理论学习后,到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外三公司”)开展了一堂访谈式现场教学课。学员们头戴安全帽,胸挂出入证,首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外三公司的技术创新、发展格局等内容。按照以往流程,还有一场座谈会或者现场讲解,教学就结束了,但那天却有一些不同。

外三公司与中浦院合作办现场教学已有多年历史,这所平均能耗为276克/千瓦时的电厂被国际电力行业公认为“世界最高效、最清洁的火电厂”,这一美誉离不开它一系列的技术创新。然而,如何在现场教学中呈现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一直困扰着中浦院的老师。在多次实践后,中浦院教研部找到了一个关键人物:被称为“创新狂人”的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冯伟忠。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交流中碰撞出来的,为什么不能试试对他进行访谈呢?然而对于访谈,冯伟忠也有顾虑,研究技术的他担心自己讲不好。后来经过教研部老师多次细致的沟通才打消了他的顾虑。

千呼万唤始出来,一场主题为“在跨越节能减排世界巅峰中践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的访谈正式开始。在访谈环节,冯伟忠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讲述了创新背后的动力与艰辛:“创新真的很难,没有数十年执着的追求,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是不断坚持创新的最大动力,能令人着魔。”

对冯伟忠的访谈在学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学员们纷纷交流发言,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学员认为,冯伟忠拥有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超越小我的价值追求,他用一种工作到极致的方式实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

回来后,学员们通过研讨,还进一步总结出冯伟忠值得领导干部深刻学习的四个方面:一是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奋斗拼搏的精神;二是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动态思维的方法;三是不懈学习、广博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四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敢于担当的风范。

“访谈式教学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出故事、分析问题,有利于把控进度、展现亮点、浓缩形象、挖掘内涵。”中浦院教研部刘哲昕教授认为。

目前,中浦院在其4小时车程范围内已经建立了260多个现场教学点,并设立了昆山分院,现场教学可以占到每个班次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访谈式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诸如“感动中国的共产党人”等课程中,这两者深层次的结合将更有助于提升培训的效果。

“互联网+”干部培训


除了现场教学外,中浦院还十分重视新技术的运用。

为了能让“互联网+”与干部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中浦院特意开发了两款APP:“走进中浦院”与“学在中浦院”,学员们在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就可以扫描通知书上的二维码进行下载。“走进中浦院”集成了中浦院的各类介绍与相关新闻,让学员们通过手机就能对学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在中浦院”则是学员们学习的好帮手,设有学员管理、悦读会、教学资料、微课堂等板块。学员来到学院前就可以通过APP中的学员管理板块提交自己的需求、问题和建议,而这些资料将作为教研部教学设计的基础之一。

在课堂中,不仅教学资料都在APP中,学员还可以利用APP提出问题,减轻心理压力。为了能让学员们在离开中浦院后还能继续学习,中浦院还特意开发了“微课程”板块,每一堂课大约10分钟,涵盖微讲座、微现场、微案例、微视频和微论坛五大类资源,让学员能够随时“充电”。

16:20:05中浦院引进了包括牛津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金融经济等知名国际课程,“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有10%都属于国际课程。”提及这个数据,郑金洲感到很自豪。如此丰富的课程体系以及处处体现的“以学员为本”,让中浦院的干部教育培训大受欢迎。办学11年来,中浦院培训的总人次已达12万,其中包括来自132个国家的4000多名学员。

危机管理教学:7天内事件进课堂


为了进一步将“忠诚教育、能力培养、行为训练”落到实处,中浦院形成了“多元一体,集成创新”的教学方法格局,其中的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危机管理教学则集中体现了中浦院的办学特色。

危机管理有突发性、紧迫性、系统性的特点,要上好这门课,案例首先要做透。“学院非常重视危机管理的案例收集。”中浦院教研部教学实验及案例开发中心教授李敏介绍说,“学院要求我们要知晓24小时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事件发生7天内就要能进课堂。”

2008年的瓮安事件是中浦院研究的第一个危机管理案例。事件发生后,中浦院马上组织团队前往瓮安调研整个事件进程,有哪些重要节点?在这些节点中各方是如何处置的?究竟哪些因素导致事件激化?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有哪些方面贻误了战机?

万事开头难,在调研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困难,但在不懈努力下,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我们是从执政党安全、社会稳定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等方面来研究这个案例的。”李敏说道。有了充分的现场资料,基于严谨的研究,最终形成了瓮安事件的案例文本。

有了第一次成功经验后,中浦院后续又在第一时间开展了诸如乌坎、启东、七五等群体事件的案例调研,它们都突出体现了领导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如何与民众进行利益疏导的问题。“与民争利民生怨,让利于民民则安,心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李敏总结道,“这是我们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后的认识。”

2012年后,随着群众路线教育的推进,中央进一步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要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干群关系逐渐改善。于是,中浦院将注意力逐渐转至包括“东方之星”“深圳滑坡”、中部城市暴雨受灾等在内的城市灾害事件上。

“灾害事件的复合性很强,天灾人祸,多灾并发,多因并果,尤为错综复杂,对领导干部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敏说道,“去年我们重点讲了深圳滑坡事件,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与伦理价值观很重要。”

情景教学非常注重互动。学员们在课前会拿到案例材料进行预习。课堂上,学员一般会被分成6组,老师会将一个案例拆成A、B两个连环案例让学员复盘讨论,A案例为事件发生时的情景,B案例为事件发生后的舆情。

以深圳滑坡案例为例,不同小组会在A、B案例中分别扮演利益相关方、媒体以及决策者三种角色。利益相关方主要指公民诉求,要求站在受灾者、企业、群众的角度思考灾害中他们的诉求和期望。媒体则更强调危机公关的意识,有哪些新闻点,如何提问,希望信息如何公开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扮演市长或书记,进行决策。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中浦院还专门建设了危机管理情景教室。在宽敞的大教室中,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以及两旁墙面上的辅助电子屏格外引人注目,不仅老师的讲解能全方位展示,而且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设有一台电脑供学员随时查找资料。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员们的讨论热情很容易就被激发出来。

讨论需要发散,但十分忌讳无边无际。因此,老师会在课前做大量功课,用“法、理、情”的主线和精准的语言对学员进行引导。“为什么我们在深圳滑坡中看到了希望?他们在灾害发生时,不回避问题,果断决策;灾害发生后,积极修复,重建了信心。”李敏分析道,“转危为机有三个状态:转危为险、转危为安、转危为机,在危与机的转化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深圳的诚意。这也体现了我们所强调的除了政策、人口以外的第三种红利:安全。”

在这样换位思考的情景教学后,很多学员都表示加深了自己的危机管理意识,弥补了过去的不足。未来,中浦院还将从加强视频制作、研发预案演练、吸收海外经验、加强智库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危机管理的教学质量。

其实,中浦院还有很多这样“换位思考”的情景教学课,包括智慧城市教学演示、媒体沟通和金融交易情景模拟课等等。此外,还建有包括党性修养主题教室、心理咨询调试室在内的多个情景模拟教室。如今,这种案例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已推广至全国多地。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十一期)

稿件来源:《小康》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领导文萃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本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