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严惩庸政懒政,提倡敢作敢为
庸政懒政现象,也是反腐败不全面、不彻底的体现,会阻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正如李克强所言,“懒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廉政与勤政是良好官德的有机两面,反对为官胡为和为官乱为,又力避为官不为和怠政懒为,才是对“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完整解读。
然而,在基层,一些人对“懒政”恨不起来,懒政似有蔓延趋势。一些基层官员认为,在出台的党风廉政条例中,懒政很难界定;在推进改革全面问责的今天,似乎干得多更容易得罪人;更有一些官员认为,时下吃喝没门,收礼也关上了门,不如清清闲闲混日子。
那些“不作为”的“好好先生”,看似不争权、不争利,其实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一种摆设,浪费国家资源,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它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不可低估。与显性的不作为、乱作为相比,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不作为”更具隐蔽性,这一乱象源于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服务观念淡薄、责任意识缺失、工作作风漂浮,而管理不力、缺乏监督是这种现象屡屡出现的重要原因。
深化改革形势的紧迫、任务的艰巨、工作的繁重,需要官员们怀抱巨大的政治勇气,敢于攻坚克难,在探索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归纳总结,不断积累新鲜经验。因此,讲改革,需要强调实干精神。假若懒字当头,调研推给他人,见着矛盾绕道走,遇到问题就推托,甚至会埋下引发社会矛盾的隐患。时下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之所以矛盾尖锐,与迟迟不深化改革并遮掩矛盾息息相关。
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全国已有数千名“不作为”干部被处理。地方政府对于官员的政绩考核,从导向到指标均出现了可喜变化。抵制不作为的懒政和庸政,需要官员们形成敢作为的改革精神。如今,改革的方向早已指明,正是各级官员大显身手的时候。
(摘自《领导文萃》 2016年8月上 )
稿件来源:《时代邮刊》
长
按
关
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本刊
领导文萃公众号
微信号 : ldwczzs
新浪微博:@领导文萃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