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何正确地犯错
看题目,有人可能会说:“如何正确犯错?你确定这句话没语病,你自己也没毛病吧?”当然,话没错,我也没病。我还想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中了蛇毒,回家后忧心而病。此人告知朋友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不治而愈。
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于是请他到鸿门赴宴。当时项羽强,刘邦弱,刘邦不能不去。刘邦赴宴时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了。项羽的谋士范增劝他杀掉刘邦,以绝后患,项羽不听。刘邦找借口逃走,而项羽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
这两个故事跟我要谈的主题有关:错误管理理论。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影当成了蛇,这是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错误。但这两个错误所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要是不得不犯错误,我敢打包票,你宁愿犯第一个错误,也不愿犯第二个。
为什么?
你可能已留意到了,这两个错误不一样。《杯弓蛇影》中的错误被称为一类错误,也叫错误肯定, 即把噪音(弓)当成信号(蛇), 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鸿门宴》中的错误被称为二类错误,也叫错误否定,即把信号(有野心)当成噪音(没野心),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恰恰就是根据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进化心理学家对人类的错误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富有启发的洞见。
如何理解错误是一件很棘手的事。经济学家假设人很理性,但大脑处理问题时爱走捷径,因而面对复杂环境,错误难以避免。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人有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因为人们想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错误往往由此导致。但进化心理学家对这些“浅层”解释不满意,认为它们有道理,但多少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过瘾,不深入。进化心理学阵营里的有识之士坐不住了,于是,兰道夫·奈斯最早提出了烟雾探测器原理。受此启发,马蒂·哈瑟尔顿和丹尼尔·列托明确打出了错误管理理论的旗号。
哈瑟尔顿和列托认为,在现实场景下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于是人就会犯错。
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杯弓蛇影式的错误,错误肯定;一类是鸿门宴式的错误,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草绳看成蛇(错误肯定)最多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错误否定)却会要了人的命。
他们进而提出,在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在不确定决策的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的预测。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的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在进化环境下,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毕竟,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只剑齿虎呢?与此类似,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他们在下意识里很容易把残疾人、破相者、肥胖者跟疾病扯到一起,把对方当病人看待。可悲的是,这种倾向是很多社会歧视的根源。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你要是没别的选择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你会不自觉地离他很远。因为你的身体自动就会把那人脸上的斑点当成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最多显得自己不礼貌、没教养。但如果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代价可就不能这么轻描淡写了。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你可能会被传染,还可能会死。
排外心理也跟错误管理倾向有关。陌生人不一定都是坏人,但问题是人们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他们可以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以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是被人伤害。显然,前者的错误更划算。于是,就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错误管理理论的强大体现在,它不仅能解释现象,还能做出预测。它不仅能解释普遍的人类现象,还能预测男女不同的错误模式。这些模式通常表现在择偶领域。一种常见现象是,男人高估女人的好感,而女人则低估男人的承诺。
诸位不要误解,我可不是提倡犯错误,也不崇拜错误,更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这里只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根据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了一番剖析,试图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其实,说实话,这个理论并不怎么复杂。中国有句俗话,叫“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墨子》一书中有“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的说法,观点与此类似。还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说到这儿,我们可以再回头看看鸿门宴,怕是会哀叹:项羽这个大傻瓜,他错了,他错在没有正确地犯错——哪怕刘邦没野心,你当他有野心,找个借口杀掉他,天下说不定就是你的了。可是你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以为有野心的刘邦没野心,这就是放虎归山,犯了不该犯的错。错失良机,悔之晚矣。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6年第九期)
稿件来源:《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