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司马家族何以能夺得曹家天下

2018-01-09 张国刚 领导文萃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形象

如果认为司马家族完全凭阴谋诡计就能够得天下,是过于简单了。

司马懿本不屑于为宦官后代曹操所用,被迫出仕曹操幕府,采取了“潜龙勿用”的态度。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司马懿给曹操打工12年,只当过两次军师,而且还是与别人一起出的主意。

一次是215年打下汉中张鲁后,司马懿建议进一步直捣成都,曹操说人苦不知足,“得陇望蜀”,没有采纳。据说曹操后来连肠子都悔青了。

第二次是219年,关云长攻打襄阳,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庞德战死,中原震动。曹操本人一直居住在邺(今河北临漳县),担心许都的汉献帝会受到威胁,想要迁都。司马懿分析说,关羽得志,孙权必不乐意,我们可以联络孙权,让他袭击关羽的荆州后方,允诺封以江南之地。曹操采纳了这个意见,结果关羽败走麦城,孙刘翻脸。   

司马懿这位军师,端的了得。仅两次献计,采纳就赢了;没有采纳,就后悔了。

军师如何掌兵权?

208年六月,曹操为丞相,司马懿来到曹操帐下。其时郭嘉刚死不久,司马懿没有进入曹操智囊团的第一梯队,处在历练培养阶段。《晋书·宣帝纪》说,曹操让他与太子(应该称世子)游处。司马懿(179-251)时年30岁,比曹丕(187-226)大8岁。曹丕被立为魏国世子,是司马懿入幕9年之后的事。

司马懿带兵出征,是在魏明帝曹叡(204-239)时期。在曹休、曹真病死战场之前,司马懿已经参与部分军事行动,比如,226年迎击东吴的来犯,227年奇袭降而复叛的蜀将孟达。在曹叡对于东吴和蜀汉的主动进攻中,司马懿也曾受命配合二曹(曹休、曹真)作战。二曹去世之后,司马懿才获得挂帅出征、独当一面的机会。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中,司马懿镇守关中,使蜀军求战不得,活活把诸葛亮拖死。在曹魏军中,司马懿的地位骤然上升,被任命为太尉。

最终奠定司马懿在曹魏军中首出地位的,是平定了辽东公孙政权的战争。辽东地区在曹操和曹丕时代对于中原政权就是若即若离,从汉末的公孙度到公孙渊,公孙家族控制辽东,已历三世,与曹氏家族在曹叡时正好经历三世相对应。

公孙渊曾试图联络东吴孙权,联合起来对付曹魏,魏明帝已经不耐,只是吴蜀乃是大敌,尚且容忍罢了。237年,公孙渊居然自称燕王,就超出了曹叡的忍耐极限了。拔掉辽东这颗钉子,是曹魏几十年来想做而没有下决心去做的事情。现在司马懿被赋予了这个任务。238年正月,司马懿被从关中前线调来,前往辽东。行军途中,淫雨不停,十分艰难,许多人提出撤销这次军事行动。但是,曹叡却对司马懿信心满满。魏军连行军进击到平定凯旋,一年搞定,就像出发前陛见魏明帝曹叡时,司马懿所承诺的那样。

托孤与政变

239年正月,司马懿凯旋途中,被要求直接回到关中前线去,无须来洛阳陛见。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连接受皇帝嘉奖的机会都没有,这不是很蹊跷吗?蹊跷就蹊跷在魏明帝病重,曹家人大约已经忌惮司马懿了。魏明帝身边的托孤之臣是燕王曹宇(曹操之子,与曹叡关系特别亲密),以及曹肇(曹休之子)曹爽(曹真之子)、秦朗(其母杜氏为曹操之小妻,秦朗本人在曹府长大,受到曹操特别的喜爱)、夏侯献(与曹家有特殊关系的夏侯氏之子)。这些人建议司马懿从辽东回来后直接到关中去,不必来京。这说明,司马懿一开始是被排除在中枢顾命大臣之外的。  

尽管最后时刻曹叡决定启用曹爽、司马懿合作模式,辅佐年仅8岁的养子齐王曹芳继位,但是,曹家人对于雄才大略的司马懿有所疑忌,是毫无疑问的。几年之后,随着齐王曹芳年龄的增长,罢黜司马懿的兵权,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遗憾的是,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曹爽所重用的干部中,如何晏(其母也是曹操的小妻,从小在曹家长大娶曹家公主为妻)等人,荒诞放浪,排斥异己,朝野侧目,只会加速曹爽的灭亡。   

曹爽兄弟经常一起出洛阳城游玩。桓范提醒他,你们一起离开京城,一旦有人把城门关了,不让你们回洛阳,控制不住局面,怎么办?曹爽说谁敢呢!249年正月,真的就出事了。十年前的正月,魏明帝托孤,十年后的正月初六,皇帝曹芳带着曹爽兄弟,到城外高平陵去拜谒皇陵。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关闭城门,拿出武器,给城外的皇帝送去表文,指责曹爽,背弃顾命,祸乱国典,内则僭拟,外则专权,伺察至尊,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要求皇帝罢免曹爽及其兄弟的兵权。   

司马懿还给了对方一个诱饵,说你只要交出兵权就可以了,保你性命无虞,并指洛水为誓。司马懿特地派曹爽信任的官员尹大目传达这个信息。曹爽就犹豫了,第一,鱼死网破跟司马懿干的话,怕自己干不过;第二,死拼的话,我们在洛阳的娇妻美妾、金银财宝不都没了吗?曹爽犹豫了一宿,决定投降,以为若认输的话,交出兵权,也许司马懿会给他一条命,做个富家翁得了。

最后,曹爽束手就擒,司马懿没有兑现不杀的承诺。曹爽等人都以谋反罪被杀,桓范也搭了性命。曹魏的大权完全掌控在司马懿手里了。

考察一下249年导致司马懿上位的高平陵政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司马懿能够动员一切力量对付曹爽。除了老臣蒋济之外,永宁宫太后也为他背书。“智囊”桓范与曹爽关系密切,但司马懿最初仍然让桓范占据中领军曹羲大营,只是桓范听从儿子的话逃出洛阳城追随曹爽去了。他还派曹爽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前往游说曹爽归降。尽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是司马懿战胜曹爽的重要原因。

司马家族为什么能赢?

公元263年,司马昭运筹帷幄,摧枯拉朽般地平定了蜀汉。战前,东吴有人对能否成功表示怀疑,议论说,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百姓未服(指淮南三叛等事),如今又劳师远征,必将大败。有识之士张悌回答说:“不然。”他从曹操数落起,“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曹操的统治,崇尚智(诈)力,忽视文教,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与曹氏家族三代无恩信于民相反,这位敌国的知识分子认为,“司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司马氏父子是改革了曹魏三代弊政的人,所以,淮南三叛,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司马氏父子执政期间,“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计立矣。”相反,蜀汉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穷兵黩武,兵民疲弊,不仅双方强弱不同,而且智算谋略,也是司马氏更胜一筹,因危而伐,殆无不克。只是司马氏得手,对我东吴未必有利,令人担忧啊。

分析这些当时人的议论,我们得出什么印象呢?司马氏家族能够夺取曹氏政权,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曹家政权领导人有问题,曹操是有威而无恩德于民,在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治国手段上,做得不够完善,民众畏惧而不怀德。曹丕、曹叡不仅是吃父祖的老本,而且给人民带来的是痛苦和残政,积弊很深。至于几位小皇帝(曹芳、曹髦、曹奂)都是窝囊废,曹芳“好亵近群小,游宴后园”(何晏都如此劝谏,可见不是诬陷之辞)。曹髦鲁莽行事,如同匹夫。在集权时代,领导人的个人能力,对于国家安全与治理来说,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另外一方面,司马氏家族则表现得完全不一样,他们在操作层面,懂得刚柔兼济,懂得笼络人心,革除弊政,赢得人心。如果认为司马家族完全凭阴谋诡计就能够得天下,是过于简单了。

(摘自《领导文萃》2017年12月下)

稿件来源:《南风窗》

精彩回顾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