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外交“风向标”:中国五代领导人首次出访的政治深意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元首或高层领导人外交便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外交方式。新中国至今的五代领导集体,每一代的核心代表所进行的首次对外访问,往往决定了当时和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外交的总体方向和基本内涵。世界也十分重视中国新任领导人的首次外访,并把这种访问视为显示新领导班子外交方针的重要风向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两个多月后,毛泽东主席便访问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而突出体现了新生的共和国外交战略“一边倒”的价值取向。
我们知道,1949年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世界范围看,二战结束后,世界很快划分为两大阵营,即美国领导下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其战略选择必然“一边倒”,与社会主义阵营结合在一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建设,但不可能获得来自西方的援助,寻求相对先进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便成为合理的选择。特别是国民党所占据的台湾省尚未与祖国实现统一,中国政府需要在战略安全上依托苏联的支持。因此,中国领导人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其战略选择必须要走建立和加强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关系的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正式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这期间,国际形势对中国来说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中国近20年来一直与苏联集团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而实现统一后的越南迅速倒向苏联,采取了排华反华的政策;阿富汗与苏联的矛盾则日益尖锐,使得苏联正准备发动一场侵略战争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刚刚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不仅在战略上需要通过与美国的战略协调应对来自苏联集团的威胁,而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也需要获得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支持。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中美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在美国与台湾方面“废约、撤军、断交”和保持非官方关系的前提下,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中全会后,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决定访问美国。1979年的1月29日,他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对美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访美。邓小平访美期间与卡特总统就苏联支持下的越南入侵柬埔寨问题、台湾问题、中美经贸合作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中美双方签订了科技合作、文化联系、教育交流、建立领事馆等一系列协定。在美国,这位来自“红色中国”的小个子领导人以独特的魅力刮起了一阵“邓小平旋风”。
由于1989年政治风波和之后苏东巨变的影响,国际环境充满了变数,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临危受命的江泽民沉着应对:中国政府与苏联解体后产生的独联体国家迅速建立了正常的国家间关系;江泽民以中共总书记的名义访问了朝鲜和日本,稳定了东北亚局势,并在对华封锁链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开始融入区域合作的进程中。这些都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看到,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是亚太地区和世界不可或缺的力量。
1993年1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倡议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向江泽民主席发出了邀请。江泽民抓住这一重要时机,赴美参会。这是江泽民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国访问,也是1989年后首次中美最高级领导人的直接交往。
此外,江泽民还访问了巴西,并顺访了葡萄牙。这次出访,终于改变了受西方集体制裁的被动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为此后十年中国与世界全方位的关系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化莫测,中美撞机事件、“9 ·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相继发生,中国外交面临着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国际安全挑战,中国外交需要有新的选择与应对。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同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海五国”还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2003年3月,新当选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将首次出国访问的对象确定为中国的近邻俄罗斯。在访俄期间,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了会谈,发表了“中俄联合声明”,明确表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深化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是两国外交政策的战略优先方向。
胡锦涛对俄罗斯的访问夯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使得两国在世界格局中能够更好地共同应对国际安全的挑战。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的首次出国访问,既突出了外交战略的重点,又与世界其他一些重要国家领导人进行了直接的交流,展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集体开放务实的形象,为新世纪的中国外交开了一个好头。
2013年3月,中国新一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和非洲的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布)三国,并在南非出席了“金砖五国”领导人峰会。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以及国际和地区矛盾的不断增多,世界形势正展现出新的特点,美国重新布局亚洲,朝鲜半岛核问题风波不断,东北亚地区波诡云谲。在这些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基本立场类似,战略利益交织。而从经贸能源等领域,中俄更是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都被认为是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选择俄罗斯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在刚刚就任国家主席之际首次出访的一系列外交活动,给我们展示了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为实现“中国梦”而身体力行、孜孜以求的精神风貌和能力,也向外界揭示了未来十年中国外交战略的取向和内涵。
(摘自《领导文萃》2013年8月下)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