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处理“搭档”与外部关系的艺术
职场中最密切的合作关系是“搭档”关系和小团队;最需要高超艺术的人际关系是外部关系。在这里简略的来讲述一下怎样处理这两种职场人际关系。
处理“搭档”关系的四种意识
在职场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固定的或临时组合的工作“搭档”伙伴。这是正式群体中的小群体。一般都有明确的主从关系,但仍旧是同事关系,或者说是介于上下级与同事关系之间的一种职业伙伴关系。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合作的质量与工作效率,而且会影响到合作的周期。
这样一种关系既然是合作,那首先双方都应有主动的合作意识。什么叫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以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圆满完成为目的,这是共事的基础。即使有明确的负责者和助手,那双方也要有平等意识,而不是简单的谁指挥谁,谁服从谁,当然也绝不可各行其是,那就不叫合作了。凡事都要取得共识,有商有量。负责者更要注意听取助手和团队成员的意见。在同等的环境、条件下,两个人的意见总比一个的意见要周延,要少片面性;两个人的力量总要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两个人的效率总要大大高于一个人的效率。否则就没必要讲合作了。但一切以同心协力为前提,否则就不如一个人单干了。这是一个大前提。但这个前提只限于决定形成与行动开始前,此后要求的则是对负责人指示与整个工作计划的绝对服从与统一行动。
其次要有主动配合意识。团队中人应该人人有争挑重担的愿望,这才是最佳组合。而不能计较你轻我重,否则就要在团队中引发矛盾并直接影响到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团队团组搭档之间,人与人应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的形成乃是团队的共识,这个共识不是别的,更不允许有私心杂念和个人英雄主义,只能是一切为了目标的实现,一切为实现共同的计划,所有人都必须为此而努力。就是在个人独立执行任务,完全有自主权时也不能忘记这一点。有了这样一种共识就自然有了行动上的默契,就会有了主动的人际配合,就会有整体行动的协同,就有了团队内部的和谐。这是任何一种组合小团队完成任务所必须的基础。
再次要有整体意识。一般而言,人越少越好统一,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千军万马,可以一声令下,可以万箭齐发,可以令行禁止、鼓进金止,任何人不敢也没有自由行动的可能。因为那有一种“势”在裹挟着,就像一日千里的江河一样,任何一滴水想不同流共下都不可能。而小团队又是非正式群体,个人有相当大的自由活动时间与空间,因而最容易产生自由行动。所以,在“搭档”之间最重要的是整体意识,绝不允许因个人的自由散漫无纪律而影响整体的行动。否则便只有失败。所以“搭档”组合之间最重要的是统一指挥、协同作业、贵在配合,而不能因一个环节、一个人出问题而影响工作的推进,否则就会影响整体运作与计划的实施。如果各行其是,那也就不叫合作,也就不是“搭档”了。正如克劳塞维茨在讲述“战斗学”时所讲的那样:“只有受一个意志指挥的战斗才可以算作一个战斗”,在整体战斗中“受口令指挥的一切部分都不能有自己的意志”,而那些受不具体的“命令”指挥的大部队作战,“那么各个部分就开始有一定的独立性”。
第四,要有分享共担意识。无论是“搭档”、劳动组合,还是“课题组”“项目组”“作业组”类型的非正式小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一般并不复杂,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最主要的是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情因素。这是小群体与大群体的不同。群体越小越要依靠感情为联系纽带。好的搭伴应该是管鲍之交、生死弟兄一般的如影随形的一种默契。而影响这种关系的是成果的分享、利益的分享与责任的分担。也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了困难大家一齐上,而不是见硬就躲、避重就轻。有了责任、出了问题大家一起承担,而不是互相推诿。有了利益大家一起分享,而不是哪个人独占独享、贪天之功为己有。而应有推功揽过的精神和境界。只有如此才有有效的合作,才会建立起稳定的、良好的、长久的人际合作关系。
处理外部关系的五个关节点
职场的外部人际关系有许多种,与一般员工相关涉的大体为一般的工作联系、商务洽谈、业务交涉以及在这些公共关系活动中所建立起的个人人际关系。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谈一下后者。因为公共关系已是一门科学和学科,是很难在一小节中讲清楚的。而且与一般员工关系不大。就是只讲后者,也只能讲几个关节点。因为在前面讲过的那些关系中,许多方法、艺术、原则对于处理外部人际关系也是适用的。那么,在职场中怎样去适应外部人际交往的要求呢?
第一,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影响力。与外部打交道,很重要的是“第一印象”。外部人际和内部人际不同的是,互相不认识、不了解,既缺少知情度,也缺少接纳度,更缺少责任和义务感。所以处理外部人际关系比内部关系更为困难一些。
我们在和外部打交道的时候,必须十分注意公共礼仪。尤其是个人的直观形象十分重要,举止言行必须十分得体,着装打扮一定要合于你的职业身份。古人讲“远敬衣服近敬财”“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无非都是挡人眼睛的。所以和外部打交道一定要重视自我形象对他人的视觉影响力。你穿着背心裤头去政府机关办事一定会被赶出来;如果你再背包罗伞的,则一定会被认为是上访告状的;你脏兮兮的破衣烂衫,一定会被认为是收破烂、拾荒的,连门卫都会呵斥你。大门都进不去,你还办什么事?所以,衣着整洁是第一要务。因为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如何主要取决于你的“形式”,而不是“内容”。这种外表“形式”决定对你的接纳程度和基本的认知判断。
第二,要注重举止言谈。这就需要你的“内容”了。对外人影响力最大的是你个人的气质,这种气质可以装一下,没有也得装出一点来。而真正的气质是装不出来的,因为它是个人内在学养、修养、涵养、教养、气质风度的外在溢出,是一种自然流泻,你怎么装?所以,在职场上行走的所有员工平日一定要加强个人的修为历练。曹操当丞相时接见北方少数民族使者的时候,让一个吏员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自己佩着刀站在后面装卫士,而让那个吏员代替他以主人身份接待使者。但事后那使者却评价道:那个站着的人倒是气度不凡,而那个坐着的虽然是主人,但却很没有大官样。所以说,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在与外部人打交道时太重要了。因此在和外部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十分注重自己的举止言谈,连表情都十分重要。一定要彬彬有礼而又不卑不亢。人都是平等的,谁也不比谁低,怕什么呀?如果心中底气先短了一截,与人相处自然就是下风,那还能办事吗?大大方方、自自然然,我不装,你也别装,一切以礼待人,和蔼可亲总可以了吧。
第三,要“会说”更要“会听”。一个人对外交往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是必备的。你连话都说不明白,别人怎么和你交流哇?怎么打交道哇?所以在交际之先,要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想好,不可以背台词,但一定要有理、有利、有节,要学会察言观色。他感兴趣的就多说一点,不爱听的就少说一点。像一些“电话小姐”搞推销那样,一口气把自己要说的全背一遍,而不管别人的反应,有几个成功的呢?千万别说废话,不着边际的话,别说让人反感的话,让人不舒服的真话也不可以说。但不管与主题有关无关,一定要讲一点让人受用的话,但不能吹捧,那种不着边际的吹捧或过分的阿谀之词是既让人反感又让人难堪的。但一定要“会说好话”。要发自内心的去讲,要讲得合身合体,别人自然高兴。最忌的是在和他人交往交谈时,自我吹嘘、自我炫耀。但你真有实力,也不妨很科学巧妙地展示一点,并无害处。但千万别让人产生吹嘘、自炫的感觉。
与外部人打交道,不仅“会说”很重要,而且一定要“会听”。“曲有误,周郎顾”,一定要能听出弦外之音的才是高手。尤其对于一些应付性的外交辞令不能信以为真。华盛顿说过:“每个涉世未深的人都必须懂得:衡量朋友的真正标准是行为而不是言语;那些表面上说尽好话的人实际上离这个标准正远着呢”。而席勒则更深刻地讲道:“一个从未有过交际的人,会把出于一般形式的礼貌而作的允诺当做余切殷勤的标志加以接受。当他感到失望时,他又会抱怨那是虚伪。”尤其是在公务交际活动中,千万不要对别人那些出于礼貌而讲的一些好话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那是会出岔子的。人际交往中尤其是职场外部交往中天然就有许多应酬、应付的成分,所以你无须讨厌、抱怨什么,怪也只能怪自己的“听力”不过关。
第四,学会坚守诚信。尽管外部交际中有许多应付、应酬的事,但却轻易不能做出承诺。而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兑现。否则不但会失信于人,影响到下一步的交往,甚至会产生积怨。无论个人交往,还是公务洽谈,这一点都十分重要。连老百姓都懂“许死人,想死人”的道理。所以不论大事小事千万不可以因心血来潮、头脑一热,便当面信誓旦旦,去做出一些会让自己事后很为难的空头许诺。在这方面则要绝对的诚信真实。宁可我不许诺,但我做到了或做得比你要求和希望的更好,而不能有一次说了而没做。
第五,风物常宜放眼量。外部人际关系是职场中人不可或缺的人脉资源。没有一个单位与企业的成长不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和援助的,也没一个职员的成长、职场业绩的建立不需要外部人脉助推的。所以,一个职业人必须一切从长远来考虑外部人际关系的建立。既不可以上房蹬梯子,更不能现用现交,一把一利索,而应以职场生涯的全程大计去考虑。谁知道哪块云彩哪天有雨呢?但只要是云彩肯定都有下雨的可能。所以,凡是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外部人缘,一定学会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而且一定要“长交现用”,而不能“现用现交”。
人们在办事不顺利的时候常讲:“咱们一烧香,佛爷就扭脸”。他为什么扭脸哪?平日里呵佛骂祖,山门都不登一步,忽然间拎着纸马猪头上来了,“真金白银”一大堆,谁敢理你呀?而且既然是佛爷,自然有神通,你一登门便知你必有所求,还敢和你联系吗?除了贪婪成性之人才有如此胆量。所以处理外部人际关系千万不能太现实。同时,也不能太势利。还是有点长远眼光的为好。十年栽树,一日乘凉,这是定理。
有道是山不转水转,人就更能转。今天,他调转了换岗了,谁知道他哪天又来管着你?他今天塌台了、离职了,谁知他哪天又东山再起、旧地重游、重操旧业呢?不要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一夜之间乾坤倒转的事不也时有发生吗?所以人际相处还是从人性出发,从善良出发,不管有用没用,还是长远相处为上策,而绝不可以势利相交、现实相处。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5年第六期)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