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00万人的住房如何解决?深圳官方划了一个圈!未来正在引爆!
最近,一篇文章:《深圳原副市长唐杰:深圳不可能用2000平方公里解决2000万人的住房》引发了热议。
他在《财经》采访中说:“深圳2000万人口的住房问题不可能在2000平方公里内得到解决,全球范围内都没有这样的先例。解决深圳住房问题,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行政城市观念,走向经济城市——城市之间的行政区划不能隔断城市之间的经济一体化,鼓励生产要素跨城市流动,减缓目前极为突出的城市之间人口过疏或过密的状况。
深圳规划院调查发现,在深圳、惠州、东莞的交界处已经形成了一个跨行政区的城市经济带,人口达到1000万,人口和经济密度要比深圳中心区低很多,房价也比深圳低很多。深圳和周边城市应顺应这一趋势,打破行政边界,率先探索从行政城市走向经济城市。
另一方面,深圳正在进一步推进多层次的住房体系,增加政府支持下的保障房、长租公寓的供给,缓解中心城区住房压力。”
对于住房,可谓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圳梦关注到深圳正在疯狂建房子,2021年供应力度将继续加大,大规模住房建设行动会在今年持续开展,尤其是公共住房预计要新建设筹集8万套,长租住房将新增10万套。(今年新开工住房面积1500万平方米)>>深圳史上最大建房计划来了!2021年超8万套房,442个存量住宅清单曝光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在2021年1月11日发布的《深圳2020年度房地产管理工作数据盘点》,其中有一个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商品住房建设力度,共完成新开工商品住房建筑面积1236万平方米,为历年之最,同比增长160%(详见图表1);商品住房用地供应227.53公顷,完成2020年度实施计划的182%。
图表1 各区域新开工商品住房情况图
如何解决2000万人的住房?建议稿称: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将是大方向,“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是值得关注的亮点。
关于“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以下是七个方向:
一、坚持“房住不炒”,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构建完善“4+2+2+2”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4+2+2+2”的住房保障结构分别指向商品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三、推动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四、健全公共住房分配管理、封闭流转和各类公共住房定价机制,完善公共住房租后监管制度。
五、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六、建立健全经济适用、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的住房标准体系,提升物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七、持续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新型社区。
另外,2020年9月17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召开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企业专场座谈会时,也透露出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一是建议增加居住用地供应,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共住房建设。
二是建议完善城中村物业管理。
对城中村的综合整治及物业管理,应建立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管理机制,避免重复开挖、政府及企业多头管理现象。
三是建议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管理有效衔接。
近几年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工作,基于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社区管理相关工作紧密关联,为避免多头管理、重复投入,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制订相关标准,试点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共同建设、管理的做法,利用智慧物联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更方便、更细致、更快捷的社区服务。
四是建议积极培育房屋租赁市场,放宽相关限制,借助市场力量应对配套不足难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据《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稿”)中,其实关于“深圳2000万人的住房”问题,深圳官方划了一个圈!
建议稿称要“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深圳将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河源都市区、汕尾都市区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协同东莞、惠州强化临深片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优化布局,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建设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轻轨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高快速路,促进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对接融合,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共建共享,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政策衔接。
深圳都市圈向东,这意味着临深片区将迎来重大机遇!正如唐杰教授在采访时透露,深圳规划院调查发现,在深圳、惠州、东莞的交界处已经形成了一个跨行政区的城市经济带,人口达到1000万,人口和经济密度要比深圳中心区低很多,房价也比深圳低很多。深圳和周边城市应顺应这一趋势,打破行政边界,率先探索从行政城市走向经济城市。
据深圳梦查询,这一份研究报告《城市边界上的边缘城市》调查发现:跨深圳与东莞、惠州边界地区面积2421.98平方公里,仅占深莞惠区域总面积15.38%,但居住人口数量(1848.85万人)和工作人口数量(654.13万人)却占到深莞惠总居住人口数的37.74%和总工作人口数的34.82%。
据惠州电视台数据显示,深圳与莞惠之间跨市出行已达136万人次/日,但都市圈交通联系仍以公路为主,跨市机动化出行中轨道分担比例不足5%。目前,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建设滞后,不仅制约了深莞惠之间的人员往来,也影响三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
据东莞住建局透露:“十四五”期间,东莞计划筹集建设城镇住房50万套,其中计划新增供应普通商品住房35万套,占比70%;计划配租配售公共住房15万套,占比30%,用于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等。
据东莞2021政府工作报告称,东莞每年人口净流入保持在十万人以上,五年增加户籍人口69万人。
坪山“两会”|坪山政协委员任林:
加强城际合作,推动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
1月25日, 坪山 区政协一届六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中,来自科学技术界别的坪山政协委员任林提出,开展城际合作,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在临深片区筹集建设公共住房,加大公共住房的有效供给,做好住房保障工作,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提升坪山人才吸引力、城市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调查中,任林发现,坪山区公共住房的筹集建设面临公共住房供需矛盾突出、公共住房筹集建设任务压力较大、坪山区土地资源紧张等多重压力。
任林建议:开展城际合作,落实 粤港澳大湾区 战略,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在惠州临深片区筹集建设公共住房。
一是加强政府合作,高位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共建机制。以深莞惠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等议事平台为依托,由坪山区和惠州大亚湾区、 惠阳区 政府充分谋划,并适时提请深圳惠州两市政府决策推动整合双方资源,统筹临深片区区域规划,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层面进行跨区域协作,在土地、住房、人才、配套多方面共商共建,探索公共住房的学位、医疗、交通等配套共建共享。
二是试点先行,多渠道探索城际公共住房筹建模式。可以结合轨道交通和产业布局,在惠州的惠阳区、大亚湾区等临深区域寻找合适项目作为试点,开展公共住房筹建工作。同时,可探索购地新建公共住房、收购已建或在建商品住房、规模化租赁存量住房等多种筹建渠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现公共住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配套同步,多部门提供系统周到的公共服务。城际住房合作涉及交通、医疗、教育等服务配套问题。教育方面,可协调惠州市政府将社区配套学校交由我区开办,或在我区临惠片区选址建设学校。医疗方面,可协调惠州市政府允许在该社区配套社康中心设置我市医保线路端口以解决入住人才就近就医问题。交通方面,加快深惠两地多层级的路网建设速度,增加深惠专线公交数量,多渠道为公共住房居民往返创造方便舒适的条件。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育銮 审读:喻方华 罗希程
东莞南部9镇融入深圳,
探索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引爆点”
2月5日,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举行。展望未来发展,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要积极推动南部各镇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产城融合新社区,打造深莞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的“引爆点”。
2月5日,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举行。孙俊杰摄
15个百强镇有8个临深镇
去年9月,东莞首次提出南部临深九镇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探索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次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过去五年,东莞镇村实力持续增强,全国百强镇从12个增至15个。值得注意的是,东莞15个百强镇中有8个是临深镇,其中长安、虎门、塘厦进入500亿元俱乐部。
梳理东莞近年来南部各镇的发展思路,对接和融入深圳是共同主题。莞深融合之下,产业升级火热进行。在产业对接方面,长安镇有60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镇810家)从深圳转移过来,深圳订单占比超过50%的企业有49家。
塘厦则全面对标深圳的城市环境,已开始推进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共32宗,预计总投资约44亿,加快实现与深圳交通的无缝衔接、高度融合。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来,黄江镇委主要负责人累计带队到深圳举办招商活动120余次。2015年以来,黄江镇先后引进深圳74家企业落户黄江或投资,协议投资30.87亿元,实际投资7.86亿元。目前,这些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正逐步释放新动能,成为黄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构筑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
东莞市人大代表李冠洲建议,东莞要统筹好临深片区各镇,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的联动协调机制,探索消除与深圳的制度环境差异,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城市环境。
此外,凤岗代表团不仅建议推动临深九镇率先开展社保同城化互认试点,还建议全面加强莞深联合治理;塘厦代表团则提出加快推进塘厦与深圳对接主要道路升级改造的建议。
在今年的东莞两会上,塘厦、黄江、凤岗、清溪等镇都重点提出要全力以赴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和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其中,塘厦提出“世界高尔夫名镇、莞深科技产业联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深莞中部集合城市中心”三大战略定位,依托枢纽地位突出、产业配套完善、服务资源集聚的优势,全面对标深圳城市品质和环境,积极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加快构建与深圳产城人全面融合的城市新格局。
为全面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东莞提出要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优化南部发展布局,推进交通便捷联通,探索新型合作示范,增强营商环境优势。虎门、长安携手滨海湾新区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大岭山、大朗、黄江携手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着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魅力城镇。
凤岗版图嵌入深圳,三面临深,是东莞全市临深标签最为显著的镇街。接下来,凤岗将依托深圳10号线和龙平路建设联系平湖中心、龙岗中心的莞深同城联系轴,以对接“双城联动”为重点,深入践行莞深一体化发展战略。
虎门等坐拥高铁站的城镇,未来的发展空间颇具想象力。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虎门高铁站TOD,目前核心区综合开发已完成884亩土地收储工作,站房改扩建已开工,争取2022年年底完成。项目将打造成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产城融合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社区。
此外,随着与深圳无缝对接的东莞地铁1号线加快建设,东莞南部各镇纷纷围绕轨道站点提出TOD项目建设。比如黄江镇提出围绕八个轨道站点,打造轨道交通重镇;而长安镇则计划以TOD省市合作用地作为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对接大湾区发展的主要平台,高标准配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催生新的城市形态、产业形态和环境生态。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东莞市两会全媒体报道组 【记者】韦基礼 刘远忠
东莞南部各镇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
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引爆点”
近年来,随着“邻居”深圳的呼啸而起,莞深合作对接成为高频热词。积极对接深圳,进一步激发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成为东莞的新命题。事实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莞深走向深度融合,东莞南部各镇无疑抢得了先机,也将在未来进一步“引爆”。
惠州也在积极对接深圳。1月5日,《中共惠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对外公布。媒体注意到:15次提到大湾区、10次提到深圳、2次提到“双区”、1次提到都市圈……《建议》提出,积极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探索共建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主动对接深圳路网规划,强化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通勤,构建深惠快速联通、相互协同的立体交通格局。主动承接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继续承接深圳优势产业溢出,支持深圳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
在轨道交通上,《建议》透露:将完成赣深、广汕铁路惠州段和莞惠城际北延线建设工作,高标准建成赣深铁路惠州北站和广汕铁路惠城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深惠城际规划建设,启动惠大铁路电气化改造,推动莞惠城际公交化运营。
惠州还将以“丰”字交通主框架为重点构建“内畅外快”现代交通体系,围绕实现“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以高铁、城轨、高速公路、空港、海港为抓手,构建更为开放快速智慧的立体交通网络。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 推荐阅读 -
互联网时代,房产社群连接者
关注好房子,新地产,新生态、新战略
欢迎关注"地产号"(ID:wangfang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