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每周地产评论特推荐原统计局局长、著名经济学家、阳光保险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6月25日在一场以“行稳致远”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综合竞争力研究与评估成果发布会”的演讲。
作为典型的智囊型经济学家,邱晓华曾被世界银行誉为“中国的数字先生”,擅长用数字统计说话。早年著作出版《中国经济新思考》,宏观经济研究是其颇具影响力的领域。本文为价值线综合整理他近期公开讲话的内容,主要观点如下:
1.后疫情时期中国GDP将围绕6%中枢波动,并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更重要角色首先来看看今年整个大环境。从国内环境来看,至少有两点:第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一个政治年。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可以凝聚起最强大的精神力量。第二,今年又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启,要求我们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下划出一条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保证开好局、起好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看到的是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宏观政策不急转弯要坚持,这就是最基本的底线,使得经济能够运行在合理的区间。通过各方面的讨论与求证,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合理区间应当在6%左右。明显高了,可能要付出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代价。明显低了,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社会就业问题的突出,以及中国在世界范围之内主动性的变弱等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许10年后甚至5年后,中国的潜在增长区间可能会到5%左右,但它不是一个恒定的数量。比如2021年,由于去年是2.3%的低基数,所以今年肯定要高于6%,明年如果各方面条件变得更好,就可能会高于6%,反之,如果各方面条件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变化,也可能低于6%。所以6%左右只是一个中枢,一个中间值。今后5年中国GDP可能就围绕着这样一个中枢线小幅度波动。一方面是主要经济体正在逐步走向温和复苏,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周边的一些发达经济体。国际组织从世界银行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做出了初步的判断,那就是2021年世界经济有可能在去年下降4%-5%的基础上,今年有可能增长5%-6%。所以全球是一个复苏之年,国际需求的回升对中国也是利好。另一方面,整个世界的大环境还很复杂,我们面临两个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一个是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如果说人类社会近600年的现代史告诉我们一个规律,就是各领风骚100年。从16世纪到现在的600年里,地缘格局的调整变化不断重复,从葡萄牙到西班牙到荷兰到法国,再到英国到德国,最后是美国。似乎人类社会在一定阶段都有一个经济体或者若干集体走在世界舞台的中央,起着最主要的作用。那么美国从1945年进入世界舞台中央,至今已经过去了76年。美国百年之后还会继续在世界舞台的最中央吗?有没有别的经济体取而代之?有没有别的国家和美国站在一起,这就是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之一。第二个就是新的工业革命浪潮。在经历了机器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三次大浪潮后,现在正在进入所谓网络化、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西方国家引领的,而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无论从技术革命角度还是地缘政治格局变动,中国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当今中国在整个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会对新兴力量产生排斥或防范。另一方面,作为新兴力量,也会千方百计地去突破种种阻碍和矛盾。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中国与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之间比过去产生了更多的问题,更多的矛盾。拜登上台,“竞争、合作、对抗”,这六个字成为美国新政府对中国的基本方针。相对于特朗普时期多了合作两个字。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经济、金融和科技领域。从合作来看,就是围绕着气候、反恐,公共流行性疾病等方面,由于种种因素,我相信这方面的合作肯定不会断,但却是个有限的合作,更不会是无条件的合作。然而,不管竞争、合作,还是对抗,至少从2021年来看,我们还是能够看到这种复杂背后某些松动的因素。比如中美高层之间有了沟通和联系。此时,能就全球范围的公共议题坐下来一起讨论,就能给我们赢得一定的时间窗口,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此外,今年复杂局面背后还有疫情的因素。目前全球已完成接种疫苗数达21亿剂,中国达11亿剂,占全球一半。中国现在每天都以预计2500万到2600万的速度增加,这就意味着到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初,相对国外,国内有可能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前景,出现群体性防御。那样的话,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就不会像去年那么严重。GDP从去年初一直到9月份才由负转正,累计全年还是负。那么今年已经过去5个多月,从数字上来看,生产面基本得到修复,工业生产两年平均在6.6%,基本上回到了2019年的平均水平。服务业也在6.6%左右,基本接近疫前情况。所以从生产面来看,中国疫后的修复基本能恢复到常态需求面。同时,我们不能不说增长的修复还是春天,因为春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往往会有一些倒春寒,或者说一些新的行业的产生。至少两方面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多变。首先是来自价格的变化,今年上半年最明显的就是出现了结构性的通胀,上游产品的大幅度涨价是今年经济运营中一个最突出的矛盾。由于大宗商品的涨价,影响了市场的预期,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都受其影响,改变了他们的经济决策。其次,上游产品涨价又影响了下游企业的发展,使得他们的利润被涨价所吞噬。这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又影响了政策,所以一些积极的方向就不敢提及,像上半年整个国家财政的债券发行节奏明显放缓。这种变化趋于相对稳健,就是上游产品涨价,出现结构性通胀所带来的变化。第一个影响是流动性带来的结果。全球流动性泛滥,国内去年流动性放松,经济增长了2.3%,但是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10%,显然是一个超量的趋势,因此它必然会对市场的商品价格形成一定的推动。第三,来自供给侧自身的因素。一方面全球由于受疫情影响,世界的供给能力受到一定的伤害。国内,这几年我们采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集中在上游领域,包括煤炭、钢材等采取结构性的调整措施,带来了供给能力的一定受压。4.结构性通胀的洪峰已过去,全年消费价格将相对温和到目前为止,结构性通胀的洪峰似乎已过去,未来可能会逐步有所缓和,而不会有持续大幅度上涨的趋势。一方面是政策面已经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已经采取了加大供给,抑制投机,抑制某些不正常的经济行为的一些措施,并已经产生了作用,所以5月份开始已经看到一些价格的回调。第二方面,整个世界经济在恢复,那么,供给受限的问题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三方面,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都在酝酿着在保持一定宽松的适当回归常态,而中国已经走在回归常态的路上,其它一些国家也正在考虑向常态方面来回调,这样流动性有可能会相对减弱。从全年来看,目前情况,PPI如果说上半年涨高点是9%,下半年可能逐步就会向8%、7%、6%的涨幅回落,全年估计是6%左右。CPI尽管从前5个月看,从负到正已经有所升温,但现在还是在1%以内,下半年由于一些上游产品涨价的推动,需求面回升等因素的影响,肯定还有一些力量在推动它上涨,但是消费价格总体上不会明显的回升,下半年估计会在1%-2%,超过3%的可能性不大,全年估计在2%左右。因此,总体上是一个结构性的通胀。消费价格之所以还上不去,主要是猪肉价格。目前猪肉价格已经回调了50%,下半年估计不会有这种明显的变化,它抵消了国际粮价上涨以及汽油上涨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全年消费价格还是相对温和。
这几年最失败的政策就是房地产政策,而现在,房地产快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到了天花板。第一,从城市化的进程来看,“十四五”提出要把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6%,相当于每年提高1个点,即每年有一千多万人要由农民变为市民,这些人的购房需求肯定是主要的需求之一。第二,国家提出来“三个亿”,进城一个亿,棚户区改造一个亿,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由农民变市民一个亿,这三个亿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差不多只解决了1/3,这将会带来住房存量方面的需求。第三,从中国建筑寿命角度来看,80年代、90年代建的房子其实已经逐渐进入更新换代的阶段,这部分存量的改造更新需要国家和社会一起来完成。中国的房子20年以后就要做主体或者内部的更新,更新的需求还很大。第四,中国越来越国际化,来自海外的需求也会逐渐成为一个增量需求。一个是城市旧房、老房的改造政策。国家已经把过去的经济适用房、保障房统统归到这个领域里面来了,因此将近20万个小区的改造,应当是投资者要去抓住的一个机会;二是租赁房建设。租赁房建设更多还是要着眼于怎么更便捷,怎么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因此这需要有一套租赁房市场制度等相关环境的建设。今后房地产投资可关注房地产领域结构性机会。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关注都市圈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遇,以及旧改领域。尤其是看三点:人气,经济景气度,宜租宜居宜住的生态环境。总之,房地产已不是支柱产业,但它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从国家层面看,是反对大起大落,追求平稳增长,所以住房的需求其实是在逐步的释放。从这一点来看房地产市场在各个产业板块里面依然保持相对稳定增长。与其他国家比较,我们最大的财产主体是房地产,他们的财产主体是金融资产。因此,未来,金融服务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对金融服务的满足构成了大消费不可忽视的领域。虽然我们没必要动不动事事跟国外比,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房地产之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那不仅仅是房子,更多的是背后的巨大财富。此前有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每户城市家庭平均拥有161.7万元资产,我国城市家庭更偏好买房,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接近8成,是某发达国家家庭住房资产占比(34.6%)的2倍之多。年轻和年老家庭、低学历家庭、低收入家庭的房产占比最多。这说明,很多家庭近乎8成的收入都用来买房了,可是一旦把大家的财产都绑在房子上,那么房价就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问题了。所以,人们最大财产不应是房地产,未来要扩大金融资产市场,因为房地产承受不起这么大的金融属性。官方早已表态,那些炒作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期货的人很难有机会发家致富,正像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可是普通老百姓投资什么?我认为,确实所有人都把宝押到房子上很不合理,但是如果去投资其它可能更不合适。这些年,其它投资渠道狭窄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只能选择买房投资。如果说,你们是专业的,不妨考虑其它金融投资,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想保值增值,而不是想一夜暴富,我建议还是老老实实买房。首先,科技创新及科技创新下酝酿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等方面的投资机会。其次,绿色经济带来的机会。双碳目标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带来很大的变化,因此可以预计,能源体系、出行体系、生活方式的重构,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都会给大家带来投资的机会。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传统能源减排、传统产业的减排、环境治理等。最后,大消费主题。消费构成了今后政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扩大消费,一定是政策的着力点,可以预期,中国也进入了需要把消费进一步拓展的阶段。但是不管怎么说,未来消费,无论是传统消费,还是新型消费,尤其是未来在金融领域里面的消费会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选择。
互联网时代,房产社群连接者
关注好房子,新地产,新生态、新战略
欢迎关注"地产号"(ID:wangfang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