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50后,从儿时到退休的国庆记忆

国庆的记忆作者:余杰

1961年国庆——儿时的记忆

70年前的1951年国庆,我还没有出生呢。

60年前的1961年国庆,我已经是一个刚刚进入校门的小学生了,儿时那些记忆已经淡忘了。


记忆中这样的节日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家里的饭桌上有红烧肉可吃了,到亲戚家可以与小伙伴们玩耍了,剩下的还有什么呢?长大了才明白,那些年国家遭遇了ZIRAN灾害。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家心知肚明啊。


记得那年国庆节,我们跟着父母到舅舅家里去。记忆中大人们都唉声叹气的,哪有过节的欢笑啊。等我长大了才明白,原来三年前父亲被戴上了“右 派”帽子。长辈们悄悄地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语,一声长叹后是一阵沉默。我们不解地望着他们绷紧的脸庞,无语。于是我就与表弟表妹们跑到弄堂里玩捉迷藏、打弹子等游戏,在欢乐中度过了那年的国庆节。


60年过去了,长辈们都已经上天了。如今,我们都成为长辈了。回头看看这60年的路,坎坷啊。


1961年国庆的《人民日报》社论是《高举总路线的伟大旗帜,争取新的胜利!》


总路线?三面红旗?

1971年国庆——惊出一身冷··汗

1970年4月上山下乡到了云南。

50年前的1971年的国庆节记忆犹新。


那年国庆放假,我们无所事事。伙伴们有的上街去溜达了,有的躲在草房里给家人写信,有的无聊地坐在连队的操场边发呆,我们几个悄悄地跑到橡胶林里“密会”。


从北京探亲回来的“哥们”一大早就集合了我们几位知心朋友:走,到橡胶林地去。


我们原以为这位“哥们”会像往常一样,继续侃他的故事,如《一双绣花鞋》等等。要知道在平日里,艰苦的劳动之余,他侃的故事是我们精神上的一种安慰。那个年月,除了八个样板戏,我们的文化生活还有什么呢?


正当我们将要走进林地的时候,他指着不远处连队大门口那张宣传画说:“看清楚了,那个副帅的人出事了。”


我们都惊讶地看着他???


我们惊呆了。


那年的国庆节传来的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使我们这些远在边疆的“知识青年”们目瞪口呆!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过了半个月左右,正式传达文件了,我们才敢在太阳底下议论。


难怪,当年的《人民日报》没有发表国庆社论。是啊,说什么呢?怎么说呢?

1978年的国庆记忆

我得国庆记忆里印象最深得是1978年的国庆。


那年的国庆节,是我自1970年上山下乡到云南农场后第一个开心的节日。


开心的理由之一:我得知自己可以按照顶替的政策回城了。人还在农场,心在就飞回上海了。父亲一次次来信告知办理顶替手续的进展情况,每一次捧着父亲的来信都会狂喜一番。我在焦急地等待着回家的调令,幻想着终于可以回到离别多年的上海后第一件想干的事情,憧憬着到了父亲单位后该怎样好好干活等等。

开心的理由之二:在农场生活了多年后,第一次感受到了自1976年10月后的两年来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可以相对自由地说话了,包括我们以亲身的感受对上山下乡说句:不!在我们农场里,知青们已经“蠢蠢欲动”了。想方设法办理病退、困退等手续回城;等待可以顶替父母回城的调令早日到来等等。人心思变,人心想回(城)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那年国庆,从北京回来的知青口中得知,中央要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了。


开心的理由之三:终于可以读书了。那两年间,许多被封存的书刊解禁了,就像为我们干枯的心田上浇上一股清泉。我的书柜里至今还留存那些年在西双版纳书店里购得的书刊。对于我们这些远在边疆大山深处的知青来讲,精神生活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阳光。读什么书,已经没有人再来追查了,不用担心被举报后遭遇大批判了。我们终于明白了世界不只是一个人的著作和语录,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多彩的。


开心的理由还有许多。1978年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一个大转折的一年。历经了十年浩劫(据说现在要改称“艰难探索”了)的中国人在那一刻的感受至今难忘啊。这是能够让老百姓从心里感受到改变的一年,是能够让老百姓留住记忆的一年。从那一年开始,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彻底改变的是老百姓有吃有穿了。


那么,还要回去嘛?还要走回头路吗?今天我们问这样奇怪的问题似乎不是空穴来风啊。为什么?!


在我留存的笔记里清晰地记载四十年前的国庆节,我在农场的草房里静静地待了一天。干啥,只有两个字:看书。


看什么书呢,没有记载。


所以,我们这代人对于1978年的记忆是何等得深刻,也是多么地怀念啊。


那是一个能够自由呼吸的年代,一个放开心声的国庆啊!

四十三年过去了,记忆还在。


我在一篇《“文革”期间上山下乡时我读过的书》文章里记录了那年国庆前后所读过的书。这篇文章在《GongSHi网》刊登后,被《爱思想》网站转发。我也曾经刊登在自己的博客里,可惜不见了。


一言难尽啊。


1978年的国庆过后,云南农场爆发了知青大返城。

1981年国庆——起步时发现已经晚了

趁着1978年大返城的风潮,我终于在1979年从云南回到了上海。


40年前的1981年国庆节,我是在书店里度过的。

回城后的我们对于离别了近十年的城市很陌生。百废待兴的年代一切都在飞速地发展之中。我们感叹,1968年12月以后属于“生不逢时”,被驱赶到了“广阔天地”。1978年12月以后,让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可惜啊,我们已经力不从心了,掉队了。回到了城市,回到了亲人们身边,我们突然发现一切都是重新开始。十年“广阔天地”的生活是一场荒废,浪费了我们这代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啊。然而,一切从头开始谈何容易啊。


在我的日记本里记载,那年国庆节我特意跑到上海福州路旧书店里,“免费”阅读着“春天”来临后纷纷出笼的书刊。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叹追赶时代的脚步真的很累。整整十年啊,我们被浪费了,被挥霍了。当国门打开后才知道世界原来是如此多彩的。


下定决心追赶。


当年《人民日报》的国庆社论是《迈着更稳健更强劲的步伐前进》

1991年国庆——平平淡淡的节日

30年前的1991年国庆节是怎样度过的?查阅了日记——


上午与爱人一起带着女儿到南京路游玩,下午在家看书,晚上与亲戚一起聚餐吃饭。国庆节就这样过去了。

那时我在上海第三机床厂工作,担任党委办公室主任一职。那几年感觉“空气”有些沉闷。八十年代火热的场景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国有企业纷纷走向末路。上海的纺织行业首当其冲,我们机床行业也是摇摇欲坠了。厂长们为每月能够按时发出工资而焦头烂额,工人们面对市场的诱惑而蠢蠢欲动。国企啊,开始走向末路了。


沉闷的“空气”似乎有回过去的味道,唱衰市场经济的滥调此起彼伏。


好在节后几个月以后有了邓公南巡的讲话。


当年国庆节《人民日报》的社论《实干兴邦》。

2001年国庆——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

从1999年开始,国庆节有了7天长假。20年前的2001年国庆节是第三次享受长假的一次。


那年女儿17了,正在读高中准备迎接高考。我们只好在家老老实实地陪伴她复习功课,迎接人生中的一次大考。

回望九十年代,总感觉无法与八十年代相比较。以我所在的国企而言,是在煎熬中混了过来。企业先是在内部划小核算,应对市场的冲击。随后是各家企业的拆并重组,但是国企的弊病绝非重组能够缓解。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企业走向倒闭关门。自我感觉,在农村十年后回到城市是一次重新起步的历练;这次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又是一次重新起步的开始。多少兄弟姐妹们下岗待业了多少朋友们自谋生路,在市场里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唉,一言难尽啊。


我呢,熬过了这一段时间,在下一年来到了临港新城工作。再次开始了一次起步,深感自己是幸运的。


当年《人民日报》的国庆社论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2011年国庆——临近退休

10年前的2011年国庆节是外出旅游度过的。那年我在临港新城工作,再过一年就要退休了。

自2002年到临港工作后,亲身经历在上海东海之滨的滩涂上建设一座新城。从一片茫茫的海滩到新城的慢慢崛起,一个人工湖的开挖,一座新城的初具规模,经历了便有所感悟。我们开拓了这座新城,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这座新城已经叫“临港新片区”了。

那年,我写下了一本《梦之城》,记录了这座新城最初开发建设三年的过程。


一年后的2012年我退休了。


如今,一晃十年又过去了。这个十年间一直没有歇着,发挥余热呢。


当年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是《把握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

 余杰文章


云南知青生活趣事

知青偶遇记

知青回家探亲的故事

他,无愧覆盖这面“知青”的旗帜

过年了,想起了他们

文章来源:知乎“上海余杰”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知乎“上海余杰”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