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本地生學費將連漲3年,陳國基:加幅溫和相信學生能負擔
香港各大高校本地生學費自1996/1997學年以來就一直處於凍結狀態,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出要增加8間資助大學的學費。
據了解,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6月19日)上午已約見部分立法會議員講解加費方案,政府擬於2025/2026學年起逐步上調大學學費,初步計劃是連續加費3年,每年加幅5%至9%。
蔡若蓮早前透露,20多年間通脹接近4成,目前人均42,100元(港幣,下同)的學費水平,收回成本比率只有13%,與18%的財政紀律目標存在一定距離,是時候作出檢討。而以現時成本計算,每名學生要支付6萬元才能達標。
蔡若蓮早前曾表示學費增加不會「一步到位」,相關院校亦可以增加獎學金等協助學生,至於學生資助辦事處,則會按日後學費調整,增加學生津貼和貸款。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則認為,學費加幅溫和,相信學生能負擔。若學生有經濟困難,特區政府亦會有補貼、助學金等。
他又指,學生如有需要向特區政府借貸,利息會特別低,畢業後可以攤分15年還款,若有需要可以申請延期還款等;若獲批全額貸款,學生每個月只需還款約1,100元至1,200元。
不少立法會議員亦就學費加價問題陸續發聲——
1
避免出現「學貸變學債」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表示,政府期望上調學費以提高收回成本的比例,可以理解,但需要考慮家長與學生的承受能力,包括學生畢業後的還款能力,建議延長學生貸款的還款時間,避免出現「學貸變學債」的情況。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周文港認為,大學加價問題「敏感」,幅度亦應要較溫和,若按收回成本率18%則加幅太大,若按通脹或公務員加薪的水平釐定,相對會令公眾接受。至於三年後應否再加價,他指要視乎經濟環境而定。
身兼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的立法會議員劉智鵬表示,香港各大高校發展非常多元化,未來可能會有很多新學科,所需成本都不同,建議可按不同學科成本收取學費。
亦有傳媒採訪了一些大學本地生,詢問他們對政府增加學費的看法。
2
並非一面倒反對加價
有學生明確表示不支持加學費,認為會使基層學生的經濟負擔增加,向政府貸款讀書的學生,日後還款壓力也會增加。
不過,大學生也並非一面倒反對加學費。一名正在讀大二的同學認為加學費合理,畢竟要考慮累計多年的通脹,認為5%的加幅能夠負擔。
另一位大一同學則指出,加幅合理程度取決於政府會如何調配資源,如果是分配在學生上也是好事。
(本文圖片來自特區政府新聞公報、香港文匯報、中通社及香港城市大學)
往期推荐
香港要如何增強競爭力?李家超提了這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