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秋,不惑

2017-08-05 荆大伟 中国农业博物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立秋,不惑

  《诗经》曰:“七月流火”,这是一个常常被望文生义的词语,其原意是到农历七月后,“大火星”偏西向下,天渐转凉,暑退秋至,因此秋天往往在农历七月到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农历闰六月占据了七月原先的位置,2017年的秋天便在闰六月轻盈而来。

河北王小俊 二十四节气农民画:立秋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也是一个大节气。《周髀算经》提到:“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即按照阳气运动四步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秋标志着阳气开始进入“收”的阶段。此处的“收”应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草木萎缩、天地肃杀,如南朝梁代崔灵恩《三礼义宗》所云:“秋之言湫,湫,缩之意。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故以秋为节名。”二是收聚、收获之意,如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云:“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同时,“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立秋一到,就意味着收获的季节开始了。

  中国人对于季节的交替感知非常唯美,立秋三候为“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但此时夏日暑气并未立即消失,“秋老虎”依然徘徊不去,物候并没有太明显变化,一切改变都在微妙之中。相比于人类,对这秋意最敏感的是梧桐,正如《陶朱公书》云,“立秋之刻,梧桐必脱一叶”,立秋一到,梧桐便开始落叶,而“梧桐一落叶,天下尽知秋”,秋天就在这一片小小叶子中摇曳而来。秋风白、秋夜明,秋水清、虫声鼎沸、木叶动秋声,相比于其它“三立”,立秋时节最具画面感和意境。

  如果给秋天选一种性格,我会选择“纠结”,因为萧索的悲怆与收获的喜悦共存在秋天的精神气质中。中国传统文化有“伤春悲秋”之说,秋字加心即为愁,多愁善感的中国文人对秋天的一直保留一种极为悲情的生命意识,正如刘禹锡的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但秋天也是喜庆和舒适的,因为有了收获就有了财富,也因为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秋爽媚人,秋怀难耐,便是如此。

  这种纠结很像人生的中年,经历了盛夏青壮的拼搏跌打,生活的秋天将迎来中年的金色辉煌,只不过人们既为事业的绚丽灿烂而欣喜,也容易为岁月的韶华易逝而感伤。但正所谓四十不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一阶段的人生奥义便是对世事万物的参悟,感悟透了,生活就会变得简单超脱、不再迷茫,心情就变得透彻明静、不再彷徨,犹如秋光清轻、秋水长空。

  一定要坚信,只要努力拼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好的,而且是越来越好。正如蔡澜所说:“我们不会变老,我们只会变好。”

  立秋,从不惑开始。

相关链接:

  《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 与您相约立秋时节

  “农博一日”暑期系列活动之 “立秋农博行”报名开始喽

浏览作者其他文章:

  小暑“小神仙”

  夏至之绚烂

  芒种的麦香

  小满的苦

  立夏的约定

  大暑“清凉门”

识别二维码

打开新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作者的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